雲衝的講話只持續了五分鐘,這也足以讓吳林糠等人他們將去執行一個相當重要,同時也相當危險的任務。當時,吳林糠並沒有聽明白要去轟炸哪一個目標,可他聽清楚了一句話,那就是,他們這次的轟炸行動將不會有戰鬥機掩護,也就是說,目標在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外,他們將孤軍深入敵人的防區後方,然後完成轟炸任務

任務也很快就分配了下來,吳林糠這批飛行員的任務就是抓緊時間適應美洲地區的環境,儘快達到最佳戰鬥狀態,而這只有透過不斷的飛行才能夠完成。具體的作戰行動是由羅雲衝,以及幾個跟隨他一起過來的6航高階軍官負責策劃的,與吳林糠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只是在行動之前,羅雲衝才會向他們詳細的說明任務。當時,羅雲衝大量借鑑了英國人轟炸魯爾大壩的經驗,而且作戰任務的時間性相當緊迫,他就沒有邀請飛行員一起制訂作戰計劃。

十七日的訓練相當緊張,吳林糠的第一次飛行就持續了近6個小時,而且是在轟炸機攜帶了8的壓載物的情況下進行的,其中有3小時都是以最大巡航度飛行,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轟炸機是在距離海面不到5o米的高度上以最大度飛行的。當轟炸機降落在機場上,吳林糠從飛機上跳下來的時候,他已經是滿身大汗了。其他地機組成員也好不到哪裡去,就連他們這批精英飛行員都在那半個小時的低空極飛行中感到萬分的緊張,之前,他們可從來沒有在低空以最大度飛行過這麼長的時間呢,要知道。重型轟炸機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在高空飛行,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飛機撞上海面的危險,而在低空,只要操作有一點點失誤,轟炸機就將一頭撞上海面,機組成員也將粉身碎骨。

其他十一個機組地情況也都差不多,甚至有一名飛行員從飛行服裡擰出了半斤汗水來。而吳林糠他們只休息了不到兩個小時。在下午就開始了第二次飛行訓練。此時,這些飛行員只能夠祈禱他們駕駛的鵬式轟炸機不要出故障,不然他們連向別人訴苦的機會都沒有呢。

可以說,當時提供給尖子飛行員部隊的這批鵬式轟炸機的效能絕對是最好的,而且配備給該部隊的地勤人員地素質也是最好的,這是吳林糠他們能夠在持續進行高強度飛行訓練的情況下。轟炸機不出機械故障的主要保證。同時,鵬式轟炸機的優秀效能。也是當時帝國6航所裝備的其他任何一種轟炸機都無法達到地。

相對於以往的轟炸機,哈飛在設計鵬式轟炸機地時候,並不是摸黑前進的,而是有大量的實戰經驗可以借鑑。另外,根據戰時的一些特殊規定,加上當時哈飛還在全力開遊隼與獵鷹兩種戰機,沈飛與南飛也參與了設計工作,分擔了哈飛的壓力,同時也集中了三架飛機製造廠的優勢。這為鵬式轟炸機的研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當時鵬式轟炸機的設計團隊是帝國最優秀地重型轟炸機設計團隊,其中有十四名帝國科學院與工程院的院士,一百多名高階工程師,以及大批曾經參加過狼鳩的設計與研製工作的成員,光是這個團隊,就是豪華的配製了。

可是,鵬的研究並不是很順利,特別是在27年之前.一直缺乏足夠的研製經費。另外,當時6海兩軍航空兵都是各搞各的。沒有採用統一的裝備,雖然6航也採購了不少的狼鳩,但是一直在獨立研製新式轟炸機,沒有參與到鵬地研製工作中來。以及海軍當時的重點研製物件是遊隼,以及獵鷹等戰術飛機。在這麼多地因素下,鵬式轟炸機的研製工作也就不會快到哪裡去了。

快有快的好處,慢也有慢的好處。在狼鳩開始大批量生產的時候,鵬的研製計劃就正式啟動,而且海軍也開始投入研製經費。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鵬的研製工作一改再改,而且隨著海軍逐漸降低了投入,延長了研製時間,雖然設計團隊在為此不斷的抱怨,甚至得想法設法的從各種渠道獲得研製經費,但是這也讓工程師有更多的時間來修改設計中的細節問題,進行更多的模型封凍實驗。最關鍵的是,在這幾年中,大量的新技術誕生,而工程師都在密切的關注著各種與轟炸機有關的基礎科學的進步,並且在研製過程中不斷的加入了新的技術。也正是如此,鵬的基礎設計就改了五次,期間加入了大量的新技術,採用了很多以前根本就不會用到轟炸機設計中的新方法,從而使鵬式轟炸機在誕生的時候就擁有了群的效能。也因為很多新技術先使用在了別的戰機上,使鵬式轟炸機在正式投產的時候,其成本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對而言,這些實際上都是好處,當然,因此而耽擱了幾年的時間,這就是負的一面了。

如果從鵬式轟炸機誕生後在戰場上揮的作用來看,長達五年的研製時間所帶來的影響應該是好的居多,畢竟在此之前,狼鳩,以及其眾多的改進型足以承擔起大部分的轟炸任務,不胳是6軍,還是海軍,實際上都沒有裝備更好的重型轟炸機的現實要求。而在鵬式正式投產之後不久,戰線就推進到了美國本土附近,海6兩軍也開始尋求比狼鳩飛得更遠,能夠攜帶更多炸彈的新式轟炸機,鵬式轟炸機也正好趕上了這個時機,從而順利列裝。最重要的是,當時羅雲衝已經正式出任6航總司令,而羅雲衝還在海軍的時候,就參加過制訂鵬式轟炸機基本性能指標的工作,對鵬式轟炸機相當瞭解,另外,當時6軍研製的新式轟炸機的進度比鵬式還要慢得多。羅雲衝直接砍掉了6軍的轟炸機研製計劃,轉為與海軍聯合研究與製造鵬式轟炸機,從

模的提高了鵬式轟炸機的產量,也就有效的降低本,同時還節約了大量的後勤保障與維護投入,總總體上降低了裝備鵬式轟炸機所需要的投入,也就讓6海兩軍都能夠在投入同樣的經費的情況下,可以採購更多的轟炸機。

6軍的加入,實際上也為提高鵬式轟炸機的效能提供了幫助。比如,在後期加入的全氣密封閉式增壓駕駛艙的技術就是從6軍的新式轟炸機中引入的。當時海軍沒有提出要求新式轟炸機在1oooo上的高度上飛行的能力,而在這一高度上,必須要使用全氣密式增壓座艙,不可能依靠氧氣筒來為機組成員提供足夠的氧氣。另外,鵬式轟炸機所使用的動機上的渦輪增壓機也是在6軍加入後得到了改進,從而提高了動機在高空的輸出功率,使轟炸機能夠達到12ooo米的最大升限,而且在1oooo的高度上,動機的輸出功率仍然能夠達到海平面大概六成的水平,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以說,鵬式轟炸機是當時6海兩軍航空兵第一個重大的合作成果,這也是在羅雲衝出任6軍航空兵總司令之後所帶來的第一個重大改變。當時,西飛,成飛都先後加入了生產工作中來,而且先後組建了自己的生產線。第一個下達大規模訂單地也是6航。在第一批驗證機剛剛完成製造,工廠試飛還沒有完成的時候,羅雲衝就在下半年的採購訂單中增加了25o鵬式轟炸機的購買經費,為6航先裝備鵬式轟炸機提供了基礎。也許。當初海軍在啟動鵬式轟炸機地研製計劃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最先購買,而且最為積極的不是海軍,而是6軍航空兵吧。

正因為鵬式轟炸機結合了帝國幾乎所有大型飛機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心血,所以鵬式轟炸機才成為了活塞時代的終極轟炸機。當時,效能與其最為接近的是美國6軍航空兵在27年開始裝備.9。雖然b地裝備時間要比鵬早了很久。但是其研製計劃啟動的時間卻要比鵬晚近一年的時間。同時,其效能也要比鵬稍微差一點。兩種轟炸機最終都有大量的改型,而鵬在設計的時候就預留了改進空間,因此其改型的效能更是比b29優秀了很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其實,從兩種轟炸機地服役時間上也能看出其優劣。最後一架b29的改進型在戰後不到十五年地時間就退出了美國空軍,同時也從此開始了美國空軍長達2o年的沒有戰略轟炸機的時期。相反。鵬的大量改進型號一直在帝國空軍服役到了戰爭結束後2o多年。當然,b29過早退役。也與當時簽訂的條約有關係。可是,在其他一些國家,鵬的改進型,以及衍生型一直服役到了戰4o多年,其整個服個世紀,成為了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活塞式重型轟炸機。

當時,鵬的一些效能不僅是別的轟炸機所不具備地,甚至是同時代的活塞式戰鬥機所不具備的。比如,其最達達到了12ooo的升限在進行軍隊試飛的時候。甚至在空載的情況下飛到了13674的高度,當時就沒有一種活塞式戰鬥機的動力升限能夠達到這一高度。另外,其最大9.7噸的載彈量軍隊試飛時的極限載彈量曾經達到5噸也越了當時所有地轟炸機,就連美國人驕傲了好幾十年的b29也最多只能帶9噸地炸彈而已。有,其在85oo高度達到的每小時62o裡的度更是比當時的所有重型轟炸機都要快,甚至很多戰鬥機在這個高度上也無法達到這一度。

這些極限效能賦予了鵬式轟炸機極為強悍的戰鬥力。另外,一些細節上的優秀設計也讓鵬式轟炸機具備了執行特種任務的能力。比如,其大容量的彈艙為後來掛裝大炸彈,乃至原子彈都提供了改進的基礎。同時,巨大的機體內部空間。為後來改裝為空中加油機,甚至是預警機打下了基礎。採用全盒式機翼承力結構。可以讓轟炸機在機翼下掛載大型炸彈,或者是其他的負荷,從而誕生了好幾種專用的實驗機型。後來,第一種在平飛中突破音的實驗機就是掛在鵬式轟炸機的機翼下升空的。可以說,鵬式轟炸機後來能夠衍生出幾十種機型,德國空軍甚至秘密扣押了幾架被迫降落在其機場上的鵬式轟炸機,然後仿製出了類似的重型轟炸機,都是因為其優秀的基礎設計,以及一些前的設計理念。也正透過鵬式轟炸機的設計工作,帝國獲得了一大批優秀的轟炸機設計工程師,從而為後來研製更多,更好的轟炸機奠定了基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作為批駕駛鵬式轟炸機的飛行員,吳林糠是比較榮幸的,而且在他次駕駛著新式轟炸機飛上天空的時候,吳林糠就意識到,這架轟炸機將改變整個空中戰爭,乃至今後所有戰爭的面貌。當然,當時他並不知道,真正讓鵬式轟炸機成名的是那次將永遠留在戰爭史冊中的特殊轟炸行動。作為一名資深飛行員,吳林糠是透過直覺感到這種新式轟炸機將對戰爭帶來多大的影響。

數個月的高強度訓練,讓吳林糠掌握了新式轟炸機的所有效能特點,可是相對於這次的任務而言,這還是不夠的,他不但要掌握新式轟炸機的效能,而且還必須要具備在特別環境下熟練控制轟炸機的能力。這不但是對吳林糠的要求,也是對其十二個機組所有飛行員的要求,可是,當時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相當的有限,甚至可以說已經沒有訓練的時間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