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普魯恩斯的絕望感並沒有影響到他人,至少沒有影響到那些遠離戰場的,在美國本土辛勤勞作的工人。國家本身就是一臺巨大的機器,一臺暴力的機器,而戰爭正是暴力的一部分,美國這臺製造著戰爭與暴力的機器仍然在不斷的,快的,有條不紊的運轉著,而軍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彈藥物資也在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去。

對海軍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艦船的建造能力,特別是對此時的美國海軍來講,更多的,更好的,更強大的戰艦是美國海軍最需要的新鮮血液。而美國這臺巨大的戰爭機器中用來製造戰艦的那一部分的運轉效率並不低,而且一直在提高之中。

與唐帝國一樣,美國的艦船工程師是相當優秀的,而且在世界上任何一家造船廠裡,建造戰艦都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可以說任何一艘戰艦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戰艦本身既是一件單一的武器,同時也是一套由多個部件組成的複雜的武器系統。

在戰爭爆之前,美國的工程師可以用好幾年的時間來設計,並且建造一艘戰艦。以依阿華級戰列艦為例,美國的工程師花了五年的時間來設計這艘戰艦,並且在原始的設計上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力求使戰艦的效能達到最好。隨後,美國的造船廠花了近三年的時間來建造這艘戰艦,力保每一個零件都安裝到最正確的位置上,每一個部件都能夠揮出最大的作用來,使戰艦的戰鬥力到達最佳程度。實際上,這也是和平時期的一個主要特點,設計戰艦的設計師,技術人員,建造戰艦的工程師,工人,都得養家餬口。都得生活,那就都得有事情可做,因此在和平時期,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在力求完美,而不是追求數量,力爭每一艘下水服役的戰艦都是最先進的。當初,英國海軍甚至會單獨設計一艘戰艦,而不是建造同樣地。更多的戰艦,以力求達到完美。

戰爭期間,美國的造船工業展相當迅,其戰艦的建造能力幾乎達到了唐帝國的水平。如果不是德國與唐帝國的潛艇在大洋上擊沉了成百上千艘商船,迫使美國必須得建造更多的商船以彌補運輸航線上的損失,彌補運輸能力上地損失的話,恐怕早在26年的時候,美國建造戰艦的能力就已經過了唐帝國。而戰爭期間建造戰艦的一大特點就是:大批量,大規模的建造。如同驅逐艦這類中小型戰艦,一個級別的就有數種。甚至數十種變型。建造數量上百艘,甚至是數百艘。比如,唐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就建造了3oo多艘城市級大型驅逐艦。以及近1ooo艘的小型護衛艦這是後來的稱呼,當時被稱為護航驅逐艦。在大型戰艦方面,也是儘可能的批次建造,每一批可以早數艘到數十艘,而每一型戰艦都可以建造數批,甚至是十幾批,以滿足戰爭地需要,彌補戰爭中地損失。比如,美國海軍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就計劃分十一批,一共建造4o多艘

就如同美國從來不會小看唐帝國一樣。唐帝國也不會小看美國,特別是美國的工業實力。對唐帝國海軍來說,最應該重視的就是美國的造船能力。從24年美國參戰開始,幾乎每一年,美國的造船能力都有巨大的提升,其中24年美國建造的戰艦總噸位是23年的2.8倍,提高了14o。25年是24年的1.7倍,提高了7o,26年是25年的1.2倍。提高了2o。每一年都有巨大的增長,可增長度卻明顯降低了很多。按照當時唐帝國情報部門的估計,美國27年建造的戰艦總噸位與26年持平,最多增加1o左右。如果德國海軍與唐帝國海軍的新型潛艇能夠取得更好的戰績的話,也許美國在27年建造的戰艦總噸位比26年還會有所下降,主要是美國必須得保證其運輸船隻的總量。

影響戰艦建造能力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效的規劃與管理。從25年開始,美國海軍就調整了戰艦的建造計劃,採用了與唐帝國海軍類似地辦法,即大型戰艦集中在每一年的中期,以及每一年的年底,或者是次年年初的時候服役。這實際上是由戰艦的建造週期,以及建造效率本身所決定了的。當時,唐帝國的造船廠在十個月之內就能完成一艘航母的建造工作,算上測試以及驗收,也就一年的時間。美國的造船效率也差不多,一艘埃塞克斯航母從鋪設龍骨到最終服役,也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而大型戰艦的建造工作一般要分成兩個階段,一是船臺建造,二是棲裝。因此,船廠就會將船臺充分的利用起來,在一艘航母下水開始棲裝的時候,另外一艘航母開始鋪設龍骨。這樣,兩艘航母服役的間隔時間一半都在半年左右,也許會長一點,也許會短一點,但基本上能夠保證每半年就交付一批航母。另外的大型戰艦,比如戰列艦,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也是比較類似的,只有驅逐艦,潛艇這類中小型戰艦的建造工作可以連續進行,或者是直接在船臺上完成所有建造,下水後就可以服役,最多也只花很少的時間進行棲裝,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船臺上進行。

在26年底,美國海軍就獲得了新的一批戰艦,這恐怕也是自戰爭爆以來,美國海軍獲得的數量最多的一批戰艦了。

這批戰艦中包含了6艘埃塞克斯級航母,按照服役先後順序,分別為cv29張伯倫湖號,cv37普林斯頓號,cv4o塔拉瓦號,cv33奇沙治號,cv32萊特號,cv47菲律賓海號。因為美國航母的舷號是在開始建造的時候就確定了的,而各船廠所獲得的原料,以及效率並不完全一樣,就導致了一些後建造的航母先服役,而先開工的航母後服役的情況出現。實際上。這也證明了一點,即美國的工業實力已經揮到了極限,不然就不會資源分配不均勻,導致各船廠建造效率不一的情況生。

另外還有第二批依阿華級戰列艦服役,按照服役的先後順序,分別為bb65伊利諾伊號,bb66肯塔基號,bb67內布拉斯加號。bb68艾奧瓦號。其中前兩艘是在戰爭爆前就已經確定了下來要建造的,而後兩艘則是在25年的時候追加建造的。當時,美國海軍正在決定是繼續建造第三批依阿華級戰列艦,還是改為建造已經基本上完成了設計工作的,更為強大的蒙大拿級戰列艦。

除了這兩種主力戰艦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在25底完成初步設計,在26年初完成了設計修改工作,並且同期開工建造地12艘底特律級大型防空巡洋艦。而其設計基礎實際上就是短命的阿拉斯加級。在戰爭爆之前,美國海軍沒有認識到大型防空巡洋艦的重要性,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快戰列艦會損失得那麼快。而防空能力唯一值得稱道的巴爾迪摩級重巡洋艦在戰爭中的損失也相當巨大。其防空能力也不足以支撐起艦隊的防空網。當時,最優秀防空戰艦就是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可其造價高得根本就無法承受。因此。在25年,美國海軍就提出了需要一種防空能力與阿拉斯加級相當,對海作戰能力只需要達到巴爾迪摩級的水準,同時不需要具備其他任何多餘功能,價格能夠降低到大規模採購水平的專用防空巡洋艦。這就是底特律級大型防空巡洋艦的由來。

底特律級地設計基礎就是阿拉斯加級,或者說是縮小簡化版地阿拉斯加級。其排水量降低到了185oo噸2245o噸滿載,主炮換為三座三聯裝2o3毫米炮塔,副炮全部採用127毫米高平兩用炮,次採用了12門76毫米高射炮,另外還儘量安排了4o毫米。2o毫米高射炮的炮位。除了減小排水量,減小主炮口徑之外,底特律級徹底取消了阿拉斯加級上面沒有揮過任何作用的艦隊指揮系統,唯一保留下來地是雷達,這也是防空戰艦最重要的裝備。另外,底特律級還次配備了綜合雷達指揮系統,具備了由雷達引導高射炮作戰的能力,這要比那些改進後具備這一能力的戰艦好得多。另外戰艦上保留了水上飛機,還在第二部雷達的位置。

經過精心的設計。減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裝備,甚至不惜降低對防空巡洋艦來說並不重要的防御能力等等措施,底特律級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這也是當時美國海軍最為重視的效能吧。其第一批建造的12艘的單價僅為阿拉斯加級的一半左右,而從第二批開始,因為減少了設計費用,加上大規模採購所節約的費用,其成本還可以降低不少。

相對而言,底特律級的防空作戰效率比李靖級的初期型號要好一些,畢竟李靖級最初的設計目標不是防空,而是對付日本的重巡洋艦。底特律級大概能夠達到李靖級改進型號的防空能力,比瑞獸級仍然有著明顯地差距,特別是在雷達,以及由雷達引導大口徑高射炮作戰方面,底特律級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對當時的美國海軍來說,底特律級的出現無疑是雪中送炭,而且這肯定是美國海軍在當時除了4艘戰列艦之外最強大的防空戰艦了。最重要的是,底特律級是可以損失的戰艦,其採購成本比巴爾迪摩級高不了多少,比戰列艦低了很多。按照當時的匯率,底特律級的採購成本與李靖級相當,只是比帝國海軍在27年採購的瑞獸級稍微貴一點,主要原因還是帝國海軍成功的讓造船廠降低了價格。

除了這三種對美國海軍來說至關重要的戰艦之外,同期服役的還有12艘巴爾迪摩級重巡洋艦,另外,取代巴爾迪摩級的邁阿密級重巡洋艦的第一批也在當時加入了美國海軍的戰鬥序列。

邁阿密級是與底特律級一起設計的,其主要就是針對唐帝國的江河級重巡洋艦,並且在設計中全面提高了防空能力,實際上這就是巴爾迪摩級的加強型號。當初,美國海軍也要求配備比2o3毫米更大的主炮,可問題是,如果採用更大口徑的主炮,那還不如增加建造阿拉斯加級的數量。直到唐帝國海軍將江河級的雙聯裝24o主炮換成了三聯裝2oo毫米主炮後,美國海軍才放棄了過分的要求。因此,邁阿密級實際上就是增加了排水量,加強了防禦,並且從設計之初就全面考慮到了防空能力的巴爾迪摩級的加強版,其定位與江河級很相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另外,還有一批弗萊徹級驅逐艦,大量的潛艇,以及支援艦隊作戰的快補給船等艦船同時服役。這些戰艦不僅可以與六艘航母組成兩支完整的航母特混艦隊,還可以補充第五艦隊現有三支航母戰鬥群的護航力量,組成另外一支航母戰鬥群。

可以說,這些戰艦就如同一支強心針一樣,讓美國海軍這個垂死的病人看到了一絲希望,確實,在這些戰艦進入了珍珠港的時候,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可斯普魯恩斯卻沒有看到一點點的希望,他知道,強心針不過就是強心針,只能讓垂死的病人迴光返照,而無法最終拯救病人,只是讓其多活一點時間而已。當時,能夠拯救美國海軍的不是戰艦,甚至不是優秀的官兵,而是一些不由美國決定的因素,非常渺茫的因素。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