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空氣突然間安靜!

一股尷尬的氣氛驟然升起,於是,就在小萱萱還沒有下一步動作的時候,杜少清一把將孩子抱了起來。

跟眾人草草告別一句,說沒啥事就回去管教孩子了!

很快消失在大家眼前,等到李道宗反應過來的時候,連杜少清的背影都不見了,只有天牢門口方向遠遠傳來一個聲音:“迷藥不妨事,將人放在室外露天的地方一個時辰,潑上涼水就可以醒了。”

回去的路上,小萱萱一拍腦門大叫不好:“哎呀,忘記直接把三舅帶出來多好。”

“行了吧丫頭,就你這樣的小身板還真敢劫天牢不成?

你怎麼能不聽話私自帶著大貓出來打架呢?而且還打錯人了……”杜少清訓斥道。

萱萱辯解道:“哎呀爹爹,人家哪有不聽話,明明是說好的,誰欺負三舅,我就去收拾他。”

“還敢頂嘴?

那我問你,好端端的,這件事你孃親知不知道?會不會讓你出門打架?”

那、我、我……

“我是偷偷溜出來的,孃親她們……”小萱萱聲音瞬間沒了底氣,有些心虛的不敢看父親了。

好巧不巧,前方四虎趕著長樂公主的車架疾奔而來,一間杜少清已經把小姐找回來了,四虎當即就把馬車聽住了。

長樂公主下了馬車看到女兒的第一句話就是:“好你個瘋丫頭,越來越不聽話,你娘我都攔不住你了對不對?”

杜少清低頭看著女兒,“嗯哼?這個怎麼情況?”

小萱萱先是眯著眼睛甜甜一笑,隨即馬上一臉可憐兮兮的躲在了杜少清身後,拉著父親的衣袖哀求道:“爹爹,救命呀!我以後什麼都聽你的好不好?”

“還敢躲?行,又找你爹護著你對不對?來人,把大貓抓走!收拾了你的幫兇,就不信你這主謀不就範!”公主怒道。

好嘛,夫人為了教育女兒可是煞費苦心,連兵法都用上了,杜少清真想捂住雙眼,當然,他更想看看關鍵時刻女兒會怎麼做。

只見小萱萱拋下一切膽怯,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伸開雙臂擋在了大貓前面喊道:“我、我一人做事一人當,跟小喵喵沒關係,孃親你不能黑白不分。”

好!夠義氣,是我的閨女!杜少清在心裡點贊道。

公主一看,竟然破天荒的笑了起來,心說好了,以前總是犯愁教育女兒不好進行,現在可好,找到她的把柄和軟肋了,嗯嗯,不錯不錯,以後她再犯錯惹禍,那就整治大貓就行了。

嘖嘖……這是大貓不會說話,如果他要是知道女主人是這麼尋思的,不知道會不會吐血?拿本貓當什麼了?

“行,你敢作敢當,那就跟我回家,罰你關在屋子裡好好唸書,面壁思過,三天不準出來!”公主吩咐道。

小萱萱撇了撇嘴,心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

可是接下來公主補充道:“這三天伙食全是苦菜疙瘩湯,一律不給肉食,雞蛋羹也沒有。”

什麼???

小萱萱差點吐血,眼睛圓睜,好像是第一次認識孃親一樣,這也太狠了吧,我這是找回來一個後媽嗎?

“哦哦,還有,饅頭也不供應,就疙瘩湯了,管飽!”

噗……杜少清差點笑噴出來,好一個管飽,那苦菜疙瘩湯是大家以前住在山裡吃的東西,現在偶爾想想當個回憶還行,讓大家再吃?呵呵,沒人願意再吃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杜家的伙食,不說天天山珍海味,最起碼也是頓頓肉蛋不缺那種豐富美味,小萱萱號稱長安小吃貨,這張嘴都快給養叼了,讓她去吃疙瘩湯?這不是什麼憶苦思甜,絕對是懲罰。

而最精闢的一點就是管飽,估計三天疙瘩湯吃下來,這孩子不知道得會不會瘋掉。

這一幕被街上看熱鬧的百姓瞧見了,那些家裡富貴的紛紛稱讚公主家教嚴格,回去這這麼整治一下家裡臭小子試試。

倒是路邊有個孩子羨慕道:“頓頓疙瘩湯管飽呀?小公主真幸福,如果是我的話,肯定天天惹禍,這樣就能頓頓吃飽飯了。”

嘖嘖……現在長安大街上再不見乞丐,說百姓連飯都吃不起的日子,似乎很少見了,所以這孩子肯定是個有故事的。

杜家一群人的鬧劇被大家傳著熱鬧了一天兩天也就漸漸平息了下來。

眼看再過兩天就是大朝會決斷吳王李恪的命運了,這時候一隊快馬急速衝進了長安城,是遠在東北參戰的大皇子李承乾疾行將近二十天,終於趕了回來。

李承乾片刻不敢耽擱,連儀容都懶得收拾,直接入宮去議政殿拜見皇帝。

李二驚喜道,“大郎回來了?這麼說,東北戰事已有結果?”

“啟稟父皇,東北大捷,高句麗平滅!”

好!好!好!

李二大喊了三聲好,然後遙望東北方向,似乎陷入了無限的遐想。

是李承乾打斷了他的思緒,“父皇,兒臣一路換馬不換人加急趕回來,是聽說了三弟李恪的事情,兒臣相信三弟絕不會如此不孝,請父皇明察!”

李二回過神來,沉吟道:“李恪的事情先放一放,你不瞭解情況。

快跟朕說說前線戰事,我方戰損如何?可有其他意外?一群小子可有損傷?”

李承乾卻不願晃過去,單膝跪地行禮道:“父皇,在說戰事之前,兒臣有一事相求。”

嗯?李二一怔,不過眼下人逢喜事,倒也沒多在意,

而是關切道:“行,我兒征戰辛苦,有快馬一路奔襲,有什麼事情就說吧,縱然說錯也不妨事。”

“兒臣原本任職刑部侍郎,現如今戰場歸來,還想去刑部繼續任職。

請求父皇准許,將三弟李恪的案子交給兒臣去審理核實。”李承乾認真道。

你?辦案?辦李恪的案子?

李二不悅道:“你不合適!”

“兒臣知道本該避嫌,但我真的想要保住三弟!請父皇應允。”

“混賬!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身為皇子,當先公後私,身為刑部侍郎,更應該秉公辦案。

你倒好,口口聲聲說的是什麼?是個人私情!李恪有罪無罪,是你一張嘴就能論定的?

若他真的有罪呢?你要徇私?”李二訓斥道。

李承乾仰起頭堅定道:“三弟絕不會的,我相信他。”

李二怒道:“兒戲!朕就是這麼教導你的?如果是這樣,將來如何放心的將大唐交到你肩上?”

“如果這個位子是要犧牲我親兄弟的性命為代價換來的,兒臣不要!”李承乾想都沒想喊道。

啪!

李二一巴掌抽在兒子臉上,直接將後者抽翻在地,嘴角淌血。

此時的皇帝李二雙眼赤紅,好像是被人揭開了瘡疤一樣,而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那種感覺……

如果說,天下所有父親都以虎父無犬子這種傳承為榮耀的話,那麼相應的,子不類父,或者說被親生兒子所否定,應該是所有父親都痛心的。

故而自古以來都有,子不言父過之說,就是為了發揚孝道。

可世間有黑就有白,並非所有兒子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總會有兒子敢站出來頂撞甚至否定父親,所謂的代溝矛盾也就產生了。

曾有一位哲人說過,人類的進步,是從下一代人不聽話開始的!

不管這話有沒有道理,總之現在這個議政殿裡,李承乾已經成功惹怒了父親李二,他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誰都知道,李二的皇位怎麼來的?篡位!弒兄殺弟直接奪位,逼迫老爹李淵升任太上皇。

呵呵,在外人眼中,十足的是踩著親兄弟的屍骨上位。

這是傷疤,滿大唐也沒人敢揭開。

可今天他的親生兒子竟然敢這麼說?李二能不惱嗎?

我們有理由肯定李承乾不是一個無腦之人,揭開父親的瘡疤肯定不是他的本意,或者說,他根本就沒聯想的玄武門這上一代的事情,他只是在闡述自己的一個觀點,大丈夫有所不為也!

議政殿裡,內侍老高早就識趣的退了出去,就留下皇帝父子兩人。

李二打過兒子之後,突然覺得腦袋昏沉,整個人搖晃了幾下差點摔倒在地上,李承乾不顧傷痛趕忙抱住。

“父皇,是兒臣不好,一時頭腦發昏說錯了話,您可千萬不要有事呀!

太醫,快傳太醫!”李承乾大喊道。

李二掙扎著清醒過來,好像突然冷靜了一樣,露出一個安心的笑容道:“頭風犯了,老毛病。

你大戰有功歸來,朕失手打傷了你,哎,你去看看你母親吧,其他的事情之後再說。”

“可是您的身體……”

“殿下,陛下就交給老奴吧,您快馬奔襲多日回來傳捷報,再拖下去人會垮的。”老高是時機的出現勸道。

於是李承乾就將李二交給了老高,自己不捨的朝著立政殿走去。

李二看著兒子的背影,不禁感慨道:“也許他能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你說,咱們當年是不是做錯了?”

本來根本不可能接茬的老高,竟然少有的嚴肅道:“時移世易,當年誰都不敢賭那另一條路,畢竟牽扯到無數人的身家性命,立場不同,陛下您又何必耿耿於懷?”

“是啊,立場不同……”

李二嘴裡小聲呢喃道,可他心裡總是放不下的。

其實這就是所有人的通病,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往往是被好奇心牽動著,會認為選另一條路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事實上無論選哪條路,到最後都會後悔留下無盡遐想,要麼是慶幸,要麼是遺憾,人生總是如此。

立政殿裡,李承乾極少見的頂撞母親大聲道:“什麼?三弟中毒險死?

母後,為了一個位置,您真的忍心讓兒子做孤家寡人嗎?

這次是三弟,那下次呢?是不是就是我一奶同胞的四弟?

不管是不是您生的,他們可都管你叫母后的。”

啪!

皇后也是一巴掌抽在兒子臉上。

好傢伙,這次李承乾沒日沒夜趕回來,原來是上趕著挨抽的。

皇后怒罵道:“原來在你心中,母後就是那般狠辣無情之人?

我這麼做為的什麼?還不是為了你這個親生兒子?

我跟隨你父皇半輩子,見過的腥風血雨太多,你不上位,那你早晚會死於非命,我是在替你清理障礙,你明不明白?

到頭來倒好,還落得個埋怨?

別人誰都能說我不對,唯獨你不行,我全都是為你好!”

我……

看著母親委屈的就要掉淚,李承乾再也不忍說重話,哀求道:“那您也不用非得置人於死地呀,他們畢竟是我的親弟弟!”

皇后長嘆一聲:“下毒的事情不是我做的,我沒想害李恪性命,只想逼走他,只要他遠離所有人的視線,那你的位子就無人可以撼動。

即便你現在不是東宮太子,也不是封號王爺,將來這個大唐還是你的。”

“母后是說,另外有一幫人想謀害三弟,從中獲取漁翁之利?可曾查出眉目?”

“長安城中,你父皇手眼通天,這幫人跑不掉的,等著看吧,興許兇手浮出水面的時候,你就不會那麼天真了。”皇后若有深意道。

李承乾恭敬給母親磕了一個頭,算是誠意道歉,然後站起來感嘆道:“母後,孩兒做了十年太子,並非一個不懂朝堂殘酷的天真之人。

只是我想打破這種一代代殘殺的僵局,所以還請母后以後莫要如此了,是非對錯,皆有孩兒一人面對承擔,將來一不遺憾,而不怨懟。”

皇后半是讚賞半是擔憂道:“此路道艱,但願你能得天眷顧,別步了你父皇的後塵,那種痛苦和矛盾,古今只有帝王才有切身體會。”

太子帶回了大捷的訊息,整個長安城都沸騰了,大唐的版圖有增加了大大一塊,而且拿下的還是中原的宿敵高句麗,這下可算是太平了。

這種喜事將長安城這些日子因為吳王李恪帶來的壓抑和沉悶衝散一空,甚至連明天就要到來的大朝會共議,許多人都忘了關注了。

恰恰就是今天,皇帝李二得到了百騎司彙總的密報,下毒的幕後主使查到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