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黎曼猜想的證明的論文投稿,最終還是選擇參考蕭然的意見。

王詩成教授也覺得這是應該的,雖然蕭然全程都沒有參與這項探索,但是楊成友是蕭然一手培養起來的學生沒錯。

楊成友想要諮詢蕭然的意見,這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這不是一件小事情,蕭然決定親自前去燕京大學,參與論文投稿的一切事宜。

第二天傍晚,蕭然就到達燕京大學,潘院長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燕京大學正門,楊成友和王詩成教授一起出來迎接。

蕭然這次過來,並沒有大張旗鼓,因此知道的人並不多,幾人見面相互寒暄一翻之後,就直接去了燕京大學數學研究所。

“一百五十萬字的論文,即便看一遍,至少也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果審稿,不說難度,仔細審的話,至少也要幾年時間。”蕭然看著巨幕上的論文,眼中閃過一絲凝重的光芒。

他非常清楚黎曼猜想被證明意味著什麼,那真的是令整個世界都要震動的超級大事件,一個不好,估計很多行業將會受到安全性的衝擊。

如果安照正常來講,黎曼猜想將會是一個逐漸探索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發現新的東西,不斷推動著相關領域的進步,直到最後,黎曼猜想被完全證明,同時各領域也能夠消化這一猜想的證明帶來的衝擊。

但由於蕭然的出現,楊成友這等王級學生的出現,直接導致黎曼猜想直接被證明了出來,這對於其他領域來說,實在太過超前,它們根本就反應不及。

這本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今卻一步到位。

所以處理這件事情時,一定是要謹慎再謹慎的。

“王教授,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蕭然覺得先問問這位德高望重的王教授的意見。

王詩成教授如今已經七十多歲了,頭髮已經斑白且灰撲。

“我建議先掛到arxiv上,因為證明過程太長,即便郵件傳送,也傳送不出去,需要分批傳送,這實在太麻煩。”王詩成教授考慮一翻後說道。

arxiv是一個收集物理學、數學、電腦科學與生物學論文預印本的網站,在這裡釋出自己的論文,具有原創性的權利。

簡單來說,為了防止自己的idea在論文被收錄前被別人剽竊,我們會將預稿上傳到arvix作為預收錄,因此這就是個可以證明論文原創性(上傳時間戳)的文件收錄網站。

楊成友的這個證明過程實在太長,審稿的時間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上傳到arxiv上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蕭然點頭道:“王教授的這個建議很好,另外就是關於投稿的問題,我建議分階段性的投稿。黎曼猜想的證明,一共分為108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階段性成果,我們可以先分階段投稿到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蕭然的建議也是眾人心中所想,畢竟證明過程太過龐大,審稿難度也非常高,這需要一個過程。

關於論文的作者,第一作者自然就是楊成友,其他的作者則包含燕京大學數學研究所參與此專案的教授。

本來他們還想要寫上蕭然的名字,但被蕭然拒絕了。

這個專案是在燕京大學數學研究所展開的,掛名上也是掛的燕京大學數學研究所。

論文的撰稿自然是楊成友自己來,然後再經過王詩成教授的稽核,最後再投遞到普林斯頓的《數學年刊》編輯部。

蕭然在燕京大學逛了一日後,於第二天就回靈水綜合學校了。

......

第一階段的論文需要整理一翻,然後翻譯成英文版的,這個過程其實並不難,因為整個證明過程少了很多,只有一萬多字。再加上論文中必不可少的一些解釋,整篇論文長度不足3萬字。

當天晚上,楊成友就已經將論文準備好了。

接著就是上傳一百五十萬字的黎曼猜想的證明,整個證明過程上傳後,其實已經相當於一本數學著作。

論文分108階段,每一個階段當作一個章節來寫,總共108個章節。

楊成友開啟arxiv的官方網站,並註冊了一個賬號,暱稱取名“白執事-楊成友”,接著他直接將自己的論文上傳。

由於論文太長,上傳的時間也相對較長。

楊成友設定好時間,分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上傳,然後他就放在那裡不管了。

......

但他不知道的是,之後的五個小時,整個數學界震動了。

此時對於東方來說是黑夜,但西方卻是白天。一些數學愛好者,所謂的民科們百無聊賴地登入arxiv,然後隨意瀏覽一些過往的論文。

因為最近幾年都沒有什麼好的論文發表了,整個數學界猶如一潭死水,除了去年楊成友發表在《數學年刊》上的《關於梅森素數的分佈規律之周氏猜測的證明》蕩起一陣波瀾之外,此後的數學界又逐漸迴歸到波瀾不驚的狀態。

但就在今天,一系列關於“黎曼猜想”的證明的論文刷爆整個arxiv,足足108篇論文。一個頁面展示10個標題,108篇論文直接佔據了11個頁面。

每一篇論文的作者都是同一人,而且並不是業界的大牛人物。

無數數學愛好者紛紛下載下來研究,結果發現根本就看不懂,一點都不懂。

“神經病啊,這人是誰啊,一下子上傳108篇論文,全部字數達到150萬,這人有病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黎曼猜想是那麼好證明的麼?一個無名小卒而已,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雖然我不知道他的證明有沒有成功,但只看他寫了一百五十萬字的證明過程,我就服他。牛逼克拉斯!!!”

“哎,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名字似乎有些熟悉哎,楊成友,不就是去年證明了周氏猜測的那位高中生麼?他今年應該才上高三吧!!”

“我有一種預感,黎曼猜想要被證明了。這位楊成友是東方神秘的傳奇教育家蕭然的弟子,他釋出的東西,豈是濫竽充數的垃圾?”

......

一開始,關注到這些的僅僅是一些民科,或者一些PHD,他們的能力有限,很多人看都看不懂楊成友的論文,因此也不知道對還是不對,只能在那裡發表一些自己的猜測。

而mathoverflow這個國際數學界最大的交流論壇上,已經出現了相關的話題。

但都是一些震驚感嘆之言,並沒有對論文的內容展開探討,而是發表了關於108篇論文的震驚,以及一百五十萬字證明過程的不可思議。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竟然有人證明了黎曼猜想,雖然我不怎麼相信,但一百五十萬字的證明過程讓我不得不屈服。】

【108個階段性成果,每一個成果都是有理有據,雖然我理論有限,也看不懂,但我卻有一種感覺,楊是對的。】

【驚歎於現在的高中生,無數數學愛好者和科學家經過近百年都沒有證明的黎曼猜想,竟然被一名高中生用這樣的一種狂暴直接的方式證明了,我心中佩服得五體投地。】

......

楊成友在普林斯頓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期間,與國際頂尖的數論大師、菲爾茲獎得主阿爾伯格教授結識,並給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當初楊成友的關於梅森素數分佈規律之周氏猜測的證明,這篇論文就是他審的稿,後來楊成友來到普林斯頓參加奧林匹克競賽,這期間的表現更是令得阿爾伯格教授讚賞不已。

除此之外,阿爾伯格教授與楊成友也算是患難之交了,當初楊成友等人在離開的路上,遭遇一夥西裝墨鏡大漢襲擊,楊成友和陸佳佳等六人展示出來的超凡身手更是令得阿爾伯格教授終身難忘。

可惜的是,阿爾伯格教授曾多次給楊成友發出邀請,但卻屢屢被拒。

普林斯頓是世界數學中心之一,這裡彙集了全世界大部分頂尖的數學界大牛,阿爾伯格教授更是親自邀請楊成友來留學,本碩博連讀的那種,而且中間還允許跳級。

如果楊成友答應,那麼要不了兩年,他就會搖身一變,成友一位未滿20歲的海歸教授。

今日,阿爾伯格教授正在做著自己的研究,突然,《數學年刊》那邊的總編直接聯絡到他,語氣中充滿了震驚之情,並邀請他去稽核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的名字非常簡單,就叫做“黎曼猜想的證明108階段之第一階段”。

阿爾伯格教授本來一聽到是黎曼猜想的證明的論文,而且是來自東方華國燕京大學數學研究所的論文,他心中的激情就已經熄滅三分。不過當看到第一作者的名字的時候,他雙眼中不由閃過一道精光。

“楊,你終於出新的成果了。”

阿爾伯格有些激動,他翻開論文,閱讀得非常仔細,一邊閱讀,一邊拿出紙筆來跟著演算。

隨著時間的流逝,阿爾伯格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

“楊,你果然是最棒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