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的漢靈帝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沐雲心知肚明。

儘管在黃巾之亂剛平息後的那一段時間裡面,漢靈帝也曾沉下心來努力了一把,稍稍地將大漢帝國的帝國氣運梳理過一遍。

可是,也僅此而已。

在看見沐雲滅氐立穆州以後,便馬不停蹄地為平羌做準備,漢靈帝便又走回了老路,將心思放到了權謀上面。

在他看來,只要能夠源源不斷地從四方胡夷身上掠奪氣運,便能維持住帝國氣運當前的狀態,當時間拉得夠長時,帝國氣運的隱患便會隨著氣運的沉澱而消弭。

在看見沐雲一副不將四方胡夷剿滅乾淨誓不罷休的作派以後,漢靈帝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既然有人在幫我掠奪氣運,維持帝國氣運的狀態,那我又何必將時間耗在這裡?還不如趁這機會敲打敲打那些豪門世家,將權柄一一收回,完成歷代皇帝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令我大漢帝國再次中興!〞的想法。

不得不說,漢靈帝的想法很是可笑!

正所謂【自助人助而後天助】,你自己要是不努力,別人怎麼幫你?就算別人在這時候出手幫你了,又能幫到什麼時候?人家又憑什麼這樣幫忙?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老天爺想幫你,又能怎麼幫?

沐雲給過他選擇的機會,只可惜漢靈帝並沒有把握住,因為他覺得沐雲會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

想到這裡,沐雲不禁輕嘆道:〝唉……人性啊……〞

人的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它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忽略掉許多東西。

往往需要在失去以後,才會讓人驚覺到它們的存在,才知道要珍惜,才知道要去彌補和挽回。

有人說,人生的三大錯覺是:手機在響,我能反殺和她喜歡我。

可實際上就沐雲自己看來,人的一生當中,其實只有一個錯覺,那就是【理所當然】。

人,往往會將自己看得太重!然後在潛意識裡,不斷地放大自己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我就是不行】的心態。

可實際上呢?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一個不夠,兩個呢?三個呢?十個呢?

不管這世界上少了誰,它依舊在轉動,日升月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正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啊!還是得靠自己才行。不願意努力,一昧地只想要坐享其成的人,在將命運交付到他人的手中以後,也終將被命運所拋棄……〞沐雲感嘆地說道。

沐雲也很清楚,漢靈帝之所以敢這麼做,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他的身份。

哪怕沐雲打完羌人以後,不願意繼續發兵開疆拓土,討伐大漢帝國周邊的胡夷。

可是就像前面說的一樣,沒了沐雲這個徵西將軍,不是還有董卓、丁原、公孫瓚等人在嗎?他就不能再封個徵東將軍、徵北將軍?

反正現在大漢帝國有錢了!只要敢打、打得贏,付出那區區一點軍費算什麼?

只是,過於樂(膨)觀(脹)的漢靈帝沒有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他們就算打得贏,有辦法像沐雲這樣,只要一出手就是滅國的節奏嗎?

滅氐的事情就算了!在有心算無心的計策,以及亡靈以戰養戰的特性之下,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優勢碾壓,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就說平羌戰場這邊吧!

沐雲在平羌戰場上面砸了多少資源?動員了多少玩家?又做了多少佈置?

然後呢?

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開始收尾,準備一舉奠定勝基。

漢靈帝拿什麼和沐雲比?就靠這些諸侯?

好吧!他們確實不差。

可是他們要想像沐雲一樣完成滅國的壯舉,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辦得到?你漢靈帝還有這麼長的時間嗎?

除非漢靈帝現在就開始做準備!

只是,以漢靈帝的性子,可能嗎?

沐雲表示:呵呵。

搖了搖頭,沐雲便將注意力從漢靈帝的身上移開。

不得不說,漢靈帝為了安撫這些豪門世家,確實下了重本。

在王牌和禁衛沒有進入半越階狀態以前,能在戰場上與之正面交鋒一較高下的那種頂級兵種分支職業,被稱之為【準王牌】職業。

王牌與禁衛,基本上都是透過截長補短的方式,將多種準王牌職業的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成形的。

因此,《帝望》中的準王牌傳承雖多,價值卻是一點兒都不比王牌和禁衛來得差,不是什麼勢力都能擁有的。

稍微小一點兒的王國,能有七、八個準王牌傳承就該偷笑了,就更不用說那些連王國級別都不到的勢力了。

而漢靈帝卻是一口氣放出了百餘個準王牌傳承來讓袁紹等人挑選,由此可知大漢帝國的底蘊之豐厚。

至於王牌和禁衛傳承的部份,除三河五校等現存的禁衛傳承,以及淮陰侯的斂鞘兵、前冠軍侯的神威騎、後冠軍侯的霸騎營等最為頂尖的王牌、禁衛傳承以外,全都被漢靈帝給拿了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仔細一數,足足有七十三個,都快趕上準王牌傳承的數量了。

由於西園軍的組建,除了鎮守京畿之外,最主要是用來鎮壓大漢帝國境內的叛亂問題。

所以,西園軍的建軍理念與三河五校這種正統禁衛多有不同,並不是一個兵種一支軍隊,透過彼此之間的協同配合來進行作戰的,而是同時涵蓋多種兵種單位,可以獨立進行戰鬥的那種複合型配置。

西園八校尉,可以自行挑選兩種王牌禁衛級別的傳承,以及四種準王牌傳承來進行軍隊的建構。

袁紹挑選的王牌禁衛傳承,是段熲的平羌銳士以及先秦的五兵甲士。

段熲,可以說是大漢帝國當初之所以能夠平定羌人的最大功臣。

當時的羌人可以說是發展了到最鼎盛的階段,整體實力強得離譜,一點兒都不遜於當時的匈奴,幾乎站在集權王國的頂端,距離聯合王國層次已然不遠。

別的不說,光是王牌級的軍隊就有十一、二支。

可是,這麼強盛的羌人,卻被段熲砍瓜切菜般地給滅了大半,靠的便是段熲依照先秦銳士的傳承改進而來的,獨屬於段熲自己的平羌銳士。

平羌銳士,是一種持劍軍士。他們重於隱蔽、速度和殺傷,只要讓他們抵近到身前,哪怕是同級別的重甲單位也能輕鬆斬殺。

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們屬於脆皮單位,防御能力沒有比民兵好到哪裡去,基本上都是透過招架和閃避的方式來進行防禦。

段熲習慣用正兵吸引羌人的注意,然後讓平羌銳士潛伏在一旁,等羌人靠近以後再一擁而上,用強大的殺傷與高速攻擊能力,直接將中伏的羌人給切了,哪怕是同級別的王牌和禁衛也一樣,平羌銳士照切不誤。

由此可知,平羌銳士的殺傷能力有多麼驚人。

至於先秦的五兵甲士,則要說起先秦的最強兵種——戰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