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均老道向談起火中三昧,卻是話鋒一轉,朝盛邏皮發問。盛邏皮作為一方土主,聰慧之處遠遠超過常人,又哪裡聽不出靈均老道的言外之意,沉吟片刻,答道:“道長所說的君臣民三火,我都不曾領悟。我所知道的,乃是先祖父細諾羅躬耕山間,領悟人道變化,帶領族人團結歸一,興建城邦,開國保民。蒙家幾代人殫精竭慮,運轉天人之道,乃是傳承坐在,是不滅之薪火。”

靈均老道一挑眉毛,卻不料準備盛邏皮一個西南土著,也能說出這般有道理的話語來,言語之間,倒是真印證了他方才所說,對中原的一應思想理念都有不俗的理解,的確不是一個偏安一隅的野蠻土主。

還不等靈均老道說話,那邊的楊法律和尚又是說道:“道長先前所言之‘三昧’,乃是出自我佛門的道理,即為‘三摩地’之意,乃是心境純一,枯寂一念的正定之意。三昧之火,便是窮盡智慧後的一絲靈光外顯,跳脫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打破一切恆常,展現諸法無常之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師徒四人又是一愣,轉頭看向那楊法律和尚,卻見他神情自若,面含慈悲,絲毫沒有什麼爭論道理勝負的意思,只是一心傳播理念,度化世人。佛家經典無算,流派眾多,一應道理在自圓其說之外,也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若是師徒幾人要與他辯明這個道理,卻是十分為難,無論說出什麼,他卻是總有說法來解釋的。

望舒先前捉弄了烏蠻祭司,這下聽見楊法律和尚開口,看了一眼師父,自己向前兩步道:“大師所說,這三昧之火跳脫了三界五行。小子無知,敢問大師,可曾見過什麼東西,真能夠跳脫五行之外麼?”

說著話,望舒伸出手指,朝著面前的虛空一點,只見一點火光冒出,不升不降,不烈不滅,毫無依託,就這般安安靜靜地在眾人面前燃燒。隨後,望舒手勢一變,以這一點火光為.asxs.,手指在空中劃過一個圓圈,又變出四團一般無二的火焰,形成一個圓圈,在空中靜靜燃燒。

不待眾人反應過來,望舒嘿嘿一笑,指著一點火光道:“五行相生相剋,火中生土!”話語一出,便見那點火光扭曲轉變,化作一捧沙土,漂浮原地。隨後,望舒依次指向其餘幾點火光,口中說道:“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隨著他手指點出,剩餘的幾點火光也是一一轉變,由火成土,由土金,由金成水,由水成木,一應變化之間,自然流轉,絲毫沒有刻意流露,盡是自然變化,天道五行輪轉。

一時之間,楊法律和尚和烏蠻祭司俱是一震,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滿是震驚,卻是看見望輝施展這一手,用自身法力在虛空中創造五行變化,威力著實一般,其中的道理卻是萬分深刻。五行道理,在民間流傳廣遠,兩人也是知曉,卻不能像望舒這般,從一點法力之火開始,層層轉變,衍生其餘四種,隨後叫其流轉不休,隱隱達成平衡,自成一體,生克之間,力量不曾流失分毫。

靈均老道見狀一笑,自是知道望舒的五行法術十分精妙,卻是一下子叫兩位烏蠻高人吃了一驚。道家法術的修行,總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取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尋常修行之人,若要練就神通法術,多是從“兩儀”、“三才”、“四象”、“五行”等等變化中尋到一個基礎,以一點破開神通大門,進而演化其餘法門。

望舒跟隨靈均老道修行多年,道理自是不差,法力卻是有限,不過是修行了五行道術,專精其中“火”之一道而已。然而就算是他專精於火,也能靠著前輩先賢聖人的道理,虛空變化,運轉五行如意,一切生克變化,盡在心中流轉,一朝顯露出來,卻不是烏蠻人的原始宗教所能比擬,與佛家的見心明性神通也有不同,倒是叫兩位高人開了眼界不說,心中多有忌憚之意。

也是望舒自己天賦過人,這一手五行轉化用的十分精妙,遠遠超出尋常人的手段。畢竟五行轉化之間,多少會有力量的流失轉變,要想望舒這般,將一縷火焰經過重重轉化,變成其餘四種,最後化為水氣,卻也是十分困難,沒有對五行道理的深刻理解,斷斷是做不到這一步的。

更重要的是,望舒一個年輕小道士,施展了這等神通,卻是叫烏蠻祭司和楊法律和尚一時心中有了忌憚,不能再以道理來反駁於他,只能要麼認輸,要麼用法術演化對抗,卻是破去了與和尚論法的困局,所謂以力破法!

其實真要說起道理來,無論靈均老道也好,三名弟子也好,也別是嘉月道姑在場,倒不會在言語上落了下風。只是今日乃是南詔王登門造訪,若是不能一舉展現道門的神通手段,折服眾人,卻是難以在此處立穩跟腳,倒是叫南詔王心中為難。

如今望舒顯露著一手神通,真真是給在場眾人以極大震撼,展現道門神通的同時,也蘊含了以法論道的意思,各種道理運轉變化,亦是精妙非凡,已然佔了上風。

原本道家神通,入門就比佛家容易,不必證就羅漢菩薩果位,只要入門即可,一應神通道理之間,比之佛家要佔便宜許多。也是中原人才輩出,歷史淵源雄渾,前有三清封神,後有百家爭鳴,世俗之中的理論已然領先於宗教修煉,又是指點帶領,自是神通無量的。而佛門在中原大興,卻是在焚書坑儒之後五百年,才有達摩和尚東渡傳法,根基山自然是要弱一些。

更重要的一點是,楊法律和尚不過是烏蠻土著,雖然天賦慧根,禪心堅定,卻始終是個修來世而不求今生的尋常和尚,講道理或許不弱自,是佛法精深;可要論神通,又哪裡會比得上修仙求道,在中原道門都有莫大聲望的靈均道人!

平心而論,望舒的這一點點法力,在烏蠻祭司的眼中實在算不得什麼。雖然他之前為望舒御使靈火,轉化五行的手段所震驚,但他畢竟是烏蠻人傳承數千年的祖宗在人世間的代言人,其力量來自於山水自然和祖先庇佑,趕山填海不敢說,呼風喚雨的神通還是有的。只是此人只修祖靈一脈,類似遠古巫教傳承,徒有法力,卻難以運轉精妙神通,可謂“有術無道”,一時自是有些忌憚靈均老道師徒幾人。

一時之間,楊法律和尚和烏蠻大祭司都是後退一步,站在了盛邏皮身後,表示他們認可了靈均老道一行人的神通法力,不再阻撓他們,也不能阻撓他們。盛邏皮見兩人這般樣子,心中也是有了計較。

原本對於南詔來說,無論佛家也好,道教也好,蒙家的主事之人,都是願意與他們溝通往來的。畢竟如今大唐天威所在,周邊小國部落也是萬分敬仰,其對中原文化宗教的信仰之處,絲毫不弱於李唐一門。只是人世間欺世盜名之輩太多,神通手段流傳太少,若是所來的道門中人神通有限,又或是道理不明,盛邏皮自然不能叫他們蠱惑了百姓。

如今靈均老道的弟子展現了道門神通,盛邏皮也是一時欣喜,又想起先前老道關於“火”的論調,似有言外之意,又想與他溝通下道理,便問道:“道長神通無量,我十分佩服。不知道長此番前來,所為何事,所求何物?”

靈均老道見兩位高人退下,知道自己一方已經有了說話的權力,這才微微一笑,說道:“老道士前來貴土,乃是為了傳播三清道理,教化一方百姓,協助詔主治國,成就一番事業。”

盛邏皮眼皮一跳,心中一喜,臉上繼續不動聲色道:“道長所言之意,卻是我治下子民,不同道理,不服王化,不順天命麼?”

靈均老道依舊笑笑,說道:“詔主治下的百姓,自是天然質樸,自然近道,難得的根骨福氣。只是西南烏蠻,共有六詔,除了你蒙舍之外,還有另外五詔。六詔詔主雖是同出一源,卻又互相攻伐,連年征戰,消耗民力於內,萬民不得安生,實非天言王道所治。老道士觀星象,知天意,知道詔主乃是有福之人,只要有道相助,定有一番作為。”

靈均老道此言一出,大殿之中眾人俱是一身冷汗。他這話說得委婉,其中意思卻是十分明顯,已然有意輔佐盛邏皮一支稱霸,佔據一方土地。

盛邏皮好容易平靜下來,壓制心神,又自說道:“道長自有遠見,又不知要如何輔佐於我?”

靈均老道哈哈大笑,說道:“非也,非也!詔主所言差矣!老道士此來,不是為了輔佐詔主,而是要教化一方百姓,將自古西南蠻荒之地納入天道所領之中!一炁演兩儀,兩儀化三才,三才天地人,三寶師、道、經!道德傳播,開化民智;民智即開,王道盛也!道理輔佐統治,統治推行道理,百姓萬眾一心,大事定矣!”

靈均老道這番話,說得是傳播道理,教化百姓之後,自能幫助南詔統一,卻不一定是輔佐盛邏皮一人。他這話已經說得露骨,不似尋常道家話語玄妙,只是所謂“道法自然”,這等通俗露骨的言語卻是最叫人相信。

隨著靈均老道話語說出,殿中眾人都感覺一時天光濃烈,照入殿中,叫人睜不開眼睛。耀眼天光之中,眾人模糊看見三道人影施施然走入大殿,走上空置的神位。隨著一番謙讓動作,三道人影中老邁持杖的一人坐上了正中主位,其餘兩人安坐兩旁。人影坐定,神位之上頓時青光瀰漫,照亮殿堂,照耀山脈,甚至照射到了數十裡外的蒙舍城中。

一時天音渺渺,天花亂墜,方圓百里之內瀰漫起清淨香味。在這神異情景之中,靈均老道領著三名弟子,朝著神位深深跪拜,口中呼道:“恭迎三清天尊降臨!”

殿中其餘眾人,就連烏蠻祭司和楊法律和尚也是一時難以自持,納頭便拜,卻是拜向著天地間最大的道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