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巡山土主廟異變陡生的瞬間,三清觀中一眾道士都是瞬間站在了觀門之前,靜靜凝望著這天地之間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受著冥冥之中籠罩西南兩百多年的南詔國運一時徹底消弭,耳聽著八百蒙氏親族的哀嚎悲泣之身,眼看著天上地下一片血紅的恐怖場景,一時只覺得自己身上的某種東西一時破碎消弭,隨即整個巍寶山的虛空都開始了天崩地裂一般的震盪。

與此同時,委蛇等三位妖王也是一時現身,輕聲道:“幾位道長,南詔已然滅國,卻是這福地洞天,經歷浩劫的時候來了。”

靈均老道微微點頭,轉頭看向呂道長一眼,兩人一時沖天而起,以兩位道門祖師的全部修為,一陰一陽,全力鎮壓這一片福地洞天的震盪,又見望舒三人與委蛇三人一道,一時間化作道道流光,圍繞著三清觀行成三才六合的陣勢,以眾人與這片福地洞天之間的緊密聯系,竭力將福地洞天從南詔滅國的大破滅氣息之中隔離出來,叫其不至於隨著整個南詔國一併崩潰消失。

熊道人身無法力,此刻卻是站在了三清觀的大殿之中,在三清天尊法理神像的面前,開始喃喃祈禱,一時引動三清天尊的聖道光輝灑落,創生、發展與消亡的意境一時圓融如一,滲透在整片福地洞天之中,教其自強不息,使其不必依靠任何王朝的氣數,助其成就自身的圓滿,一時間山林中各種變化層出不窮,隱約與外界徹底隔絕開來,從氣數上得了一個自由,超脫了三清觀建立之初,得到南詔諸位國主幫助的因果。

天地之間的一切種種,都是靠著諸多因果串聯起來,萬事萬物,都有其最初之因,也有其終末之果。照理來說,徹底擺脫因果原是不可能的,只有三十三天之上,無盡混沌之中,化身天道造化,證得混元大羅的諸位聖人才能超脫在因果之外,卻是這三清觀的存在,本身就與南詔蒙氏有著無窮無盡的關聯,一時間南詔國破,蒙氏滅族,對於整個三清觀來說,無異於被摧毀了根基,卻是連存續的原因都逐漸消失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好在南詔從立國開始,就是一直在靈均老道的算計之中,作為道門推動了一切的幕後高人,靈均老道自然是曉得南詔終有滅國之日,蒙氏難逃族滅之時,卻是在最初建立三清觀的時候,放棄了尋求當時的蒙舍詔主盛羅皮的幫助,而是從山下找來了烏蠻人工匠,與師徒四人合力建造道觀,多少叫三清觀的最初因果上避開了南詔蒙氏,而是與烏蠻百姓產生了關聯。

在那之後,靈均老道更是在盛羅皮初次造訪三清觀之時,引動三清天尊法理降臨,叫盛羅皮與這三清觀之間的因果,或多或少地牽扯到了混元大羅聖人身上,進一步減輕了三清觀與蒙氏之間的因果,為今日南詔滅國之事做著準備。

為了分化三清觀與蒙氏的因果,靈均老道甚至在當年唐王降下詔書,允許皮邏閣修建大土主廟的時候,專門在三清觀旁邊修建了巡山土主廟,將南詔百姓祭祀歷任國主的因果引導到巡山土主廟中,還了三清觀以清明,卻是又減弱了三清觀與蒙氏之間的聯絡。

南詔自部落時代至今,共有一十三任南詔國主,靈均老道與之中的幾位交好,卻也只收了皮邏閣一人在自己身邊,並不曾過多教導其餘眾人,就連留皮邏閣在三清觀中三年,靈均老道都是託了道德天尊的因果,只代天尊傳道,不收皮邏閣入門,使得蒙氏與三清觀表面上親密無間的關係,其實大部分都被聖人承擔了因果。

如此諸多算計,百年籌謀,才有得今時今日,南詔滅國之時,三清觀的這一片福地洞天有了存在的根據了機緣,叫眾人有了斬斷三清觀與南詔國之間因果的可能,幫助這三清觀的福地洞天渡過脫胎而生的大劫,成為獨立存在,只要烏蠻人血脈族群不滅,道門的聖人道統在西南不絕,這一片福地洞天就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不至於伴隨著南詔的滅國而消亡。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參與了一切,推動了一切甚至主導了一切,卻又盡量避免沾染因果在身,才是道門高人真正的厲害之處,也是其安身立命,趨吉避凶的不二法門,卻是漫長無盡的壽命裡,若是不懂得如何抽身出來,一千年累計的因果,只怕是仙人也吃不消的。

此時此刻,三清觀的虛空就像是一層層重疊不休的帷幕一般,被眾人從一個更高的視角上整體拉扯著,從並不存在於現世之中的氣數糾纏裡拉扯出來,雖是整個三清觀,整座山脈以及整個福地洞天的位置,在絕對意義上都是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可從更高的視角來看,眾人卻是在將其從某個旋轉不休的泥潭中拉扯出來。

如果一定要做什麼比喻,那麼這一片福地洞天就像是陷入了蜜糖罐子裡的小球一般,眾人以自身法力,不斷將這小球從蜜糖之中拉扯出來,可是蜜糖本身的粘性還牢牢牽扯著小球,絲絲縷縷,粘性十足,縱使小球在混元大羅聖人的幫助下已經離開了蜜糖的表面,卻還依舊有著諸多牽絲將兩者聯絡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糾纏不休。

一時間,靈均老道也是高呼一聲,就見望舒和大師兄彼此對視一眼,一個抽出自己的聖人法器,從虛無中凝結出七柄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根本就沒有實體的氣數之劍,深深釘在三清觀的福地洞天周圍,將其暫時穩住,便見大師兄伸手一招,從望舒手中接過玉刀法器,雙手緊緊握住,脖頸和額頭上都是青筋暴起,隨即一聲暴喝,喊了一個驚天動地的“開”字,一刀斬下,就見粘滯在福地洞天之上的諸多氣數一時斬斷,整個福地洞天在眾人的拉扯下終於徹底離開了南詔破滅的氣數,隨即就見那股氣數一時間旋轉崩裂,存存消失,卻是從今以後,南詔國不復存在,明日太陽升起,就是另一個嶄新的國度要出現在這一片土地上。

眾人全力出手,堪堪保住了三清觀的福地洞天,一時間也是個個累得虛脫,繞是靈均老道和呂道長那樣的修為,也是一時間落回地面上踉蹌了兩步,卻是將福地洞天從破滅氣數之中扯出來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由兩位高人完成,望舒他們不過是做了些收尾的工作,自是兩位的消耗最大,近乎力竭。

呂道長乃是大能意志轉世,自投身人間以來多有經歷,卻也從來不曾像今日這般辛苦,一時間喘息不休,又是不住大量大師兄,喘息著對靈均老道說道:“你這弟子,太過駭人了一些。他這刀法,怕不是連概念都能斬斷,再進一步,就能威脅到天仙了。”

靈均老道也是喘息不已,原是這力挽狂瀾之事,一切技巧都在先前用完,今日眾人所做,便是憑藉浩大法力挽回,也是疲憊不堪,卻也強撐著回答道:“他的道法修行,乃是修的一個斬斷,除此之外,一無所有,乃是專心所致,自是十分了得。我雖是修為遠超過他,卻也不敢直面他這一刀,的確是非凡得緊,倒也不多與道長客氣。”

望舒他們個個也是很疲憊,倒也始終是年輕氣盛,又是元神強大過人,這會兒還能撐著走過來攙扶兩位高人,眾人互相扶持著走進了三清觀中,一時間個個坐在三清天尊面前,再也沒有了力氣,卻是完成這等轉矩,足以叫尋常修士驚掉下巴,此刻不堪些,也是可以理解。

好半天過去,望舒才稍稍喘勻了氣,又是低聲說道:“按照師父先前所說,道門在南詔的發展如今已經停滯,非要韜光隱晦些日子,才有日後的東山再起。我等將這教門氣數讓給了佛門,卻是不見他們今日有何等動作,難不成是要順水推舟,直接無視此事麼?”

靈均老道這會兒也恢復過來些許,嘆道:“佛門在西南大興,原本就是要在南詔破滅之後。閣羅鳳看不透這等因果,以為蒙氏可以靠著佛門興盛百年,卻不知兩者根本不能並存,為著今後的機緣,佛門也不會阻止南詔國運破滅,卻是百年之後,這西南之地就要化作佛國,莫說是黎民百姓,就是一方國主都有不少沙門中人,是為浩大機緣,遠不是南詔所能給的。”

呂道長畢竟是大能意志,這時也運順了氣,說道:“道門在南詔的機緣,已經隨著南詔滅國而徹底了結。下一次復甦之時,該當是烏蠻人東山再起之日。南詔滅國,接下來的數百年註定烏蠻人不能掌權,我等只需守住巍寶山,守住三清觀就是,再不必糾纏其他,順其自然,也就是了。”

到得此時,眾人才曉得原是這樣的因果,這才能夠理解為何當日準提道人願意退去,原是莫大機緣還在後頭,道門不過是佔得當日的些許上風,是為天機定數,也是因果迴圈,卻是天下沒有不滅的王朝,也沒有永昌的教門,在西南這兩百年,道門的道統已經深入人心,也該知足,待得今後機緣降臨,才有再度出世之日,卻是不在今朝。

一時間,眾人都是在三清天尊的聖道光輝之中沉默,仔細思索著今後的何去何從,一時卻是聽得鳳鸞低低嘆了一聲道:“只可惜巫教先滅,那老頭投身火海之時,只怕不曾想到今時今日之時。”

此言一出,眾皆悽然,靈均老道他們都是想起了火燒松明樓之日,當時的烏蠻大祭司投身火海,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平息六詔先祖英靈的場景。良久之後,靈均老道掏出一瓶烈酒,起身走出大門,將其傾注在門前的土地之上,低聲道:“敬南詔,敬道友。”

虛空中,一股陰風打著旋兒,在那汩汩倒下的酒漿之中盤旋片刻,一時朝著半懸空中的陰雲飛去,化作了傾注全國的血雨之中的一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