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得望舒和嘉月齊齊應了一聲,大師兄的身影也從虛空中浮現出來,就見靈均老道大袖一揮,一道磅礴清光頓時瀰漫開來,裹住師徒四人,直接原地消失,神念橫跨萬里,一時落在三清觀中,以浩大法力,貫穿虛空,直接降臨。

終南掌教看著師徒四人一時消失,心中也是頗有些緊張和著急,卻是今日之事,原本是在陳老道飛昇前的預言之中,乃是靈均老道師徒四人的因果,也是道門在南詔的因果,非要他師徒四人前往,才能將此事順利了結,徹底確定道門在南詔的千年傳承,也為三清觀的一片福地洞天度過最後的劫數。

以終南掌教的身份,一時三刻間聚集起百餘位高人來也是不難,只是這等命中註定的劫數,非要有命中註定的應劫之人對付,旁人縱使有心幫忙,也是於事無補。加上終南山與南詔相隔成千上萬裡,若非是靈均老道本人身為南詔掌教之人,旁人很難瞬間跨越這麼廣闊的虛空降臨,歸根到底,卻是只能由他師徒四人去將此事了結。

三清觀中,一時清光迷茫,隨機靈均老道師徒四人,在闊別南詔上百年之後,一時再度歸來,重新降臨,活生生顯化在三清天尊的泥塑面前,一時朝外看去,便見了一副叫他們都有些難以置信的景象。

此時的三清觀外,山水風景與百餘年前相比倒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可氣氛比之百餘年前的清靜祥和,卻是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只見三清觀外的一大片空地之上,如今站滿了身著甲冑,手持武器的兵丁,看這些兵丁的模樣,個個都是土生土長的烏蠻人,有著烏蠻人特有的黑皮膚深眼眶和高鼻梁,卻是與百年前前來上香參拜的烏蠻百姓不同,這些兵丁的神情都是一應的冰冷,偶爾眼中閃過緊張和畏懼,轉瞬也就被這肅殺的氣氛所斬殺,只留下一名兵士所應該有的無情。

而這數百名兵丁之前,一名聲量高大,滿臉絡腮鬍子,赤紅面孔的漢子正頭戴冠冕,身著黃袍,肩披虎皮,手持鎏金銅鞭,帶著王霸之氣,冷冷看著三清觀的大門,神情中頗有些不耐,又是隱約有些著急,不時看向自己身邊的數十名露著半邊肩膀,身著紅黃袈裟,手持各種法器,正在念念不休的喇嘛,嘴唇蠕動,不知在說什麼。

而這一群人的對面,正站著得了陳老道賜予丹藥,延壽長生至今的熊道人,卻是這百年來,熊道人的身形倒是壯實了不少,臉龐也變得圓潤,留著長長的白鬚,一副不怒自威模樣,此刻正張開雙臂,站在三清觀門前,將整個道觀護在身後,怒目盯著面前眾人,口中高聲說道:“南詔國主,三清觀乃是我道門與你先祖公議而立,是你南詔立國之本,牽扯著你南詔數位先王榮光,象徵著南詔與道門的友好,也代表著三清天尊對這一片土地的照拂。你如今統帥親兵,帶領異教僧人前來,妄圖推翻道門道統,難不成要背棄你祖宗的誓言,推翻皮邏閣與道門的約定,親手葬送你南詔國運,獲罪與三清天尊麼?”

說話間,熊道人的身子也是微微顫抖,卻是這麼多年來,他不曾想過會有這樣一日,竟是南詔國主親自率兵前來,要將三清觀推倒,背棄道門信仰不說,還要褻瀆這三清天尊法理之聲曾經駐留的聖地。

三清觀的建立,乃是當年靈均老道借南詔本土烏蠻人百姓之手,得當時的詔主閣羅鳳允許,請動三清天尊法理降臨,糾纏南詔百年氣數才建成的,象徵著南詔與道門之間的聯絡,也一直享受著南詔蒙氏的照拂,從來庇護一方百姓,保得一方風調雨順,水土平安,最是清靜神聖不過,更是一方福地洞天雛形,影響浩大,氣機糾纏,已經是道門在西南的聖地,哪裡會許得凡俗這般褻瀆。

若是尋常時候,某說是數百兵丁,就是萬軍來襲,只怕也動搖不了這三清觀的根本。只是今時今日,南詔國主親臨,釜底抽薪一般,先行動搖了道門與南詔蒙氏之間的聯絡,叫這三清觀立足之基不穩,卻是有了被凡俗毀去的可能。

更何況,站在南詔國主身邊的那群密宗僧人,個個都是修行有諸多神通,成就了高深果位的大能,齊聚於此,又是代表著佛門密宗在南詔的氣數,憑藉著南詔國主興佛滅道的意志,浩瀚氣數沖刷而來,更是在超凡力量的角度,對三清觀造成了莫大的衝擊,使其猶如苦海扁舟一般,風雨飄搖,愈發危險。

再加上早些時候,南詔國主已經頒佈律法,要求南詔舉國上下改信密宗,百姓們雖是頗有怨言,卻也因為南詔乃是奴隸國家,不敢為區區信仰之事對抗南詔國主,頗有微詞之下,還是一一尊崇,吃齋念佛,又是從人道氣數上影響了三清觀的根本,影響了道門在南詔的道統。

若非是靈均老道當年傳道之時,心胸開闊,大力推動道家、佛門和巫教在南詔百姓之中的信仰融合,使得如今諸多百姓雖是改信密宗,心底裡多少對道門還是存在著信念,只怕著三清觀不用誰來拆除,自己就能在百年的風雨沖刷之下一朝崩潰,卻是始終還是爭得一絲民心不散,傳說流傳於百姓之間,勉強存續,也是極為艱難。

熊道人心急如焚,那南詔國主隆舜心裡也是頗為著急,聽著熊道人呼喊,隆舜一面朝天空中看去,一面也是回應道:“那道士休得狂言,我南詔歷代先祖,何時與你道門有過什麼牽連?自我先祖皮邏閣吞併六詔,一統西南以來,我南詔國教一直都是佛教,南詔國主個個都是修身養性的善信之人。我先祖閣羅鳳高瞻遠矚,與吐蕃赤松德贊交好,從蓮花生大師入藏之時,就一直在南詔推行密宗信仰,教百姓誠心皈依,原是你道門妖言惑眾,蠱惑王公大臣和黎民百姓,以吉凶之事威逼利誘,才得以在我南詔境內苟延殘喘。我如今請來活佛大德,就是要將你這旁門左道驅逐出去,還我南詔清明!”

熊道人聞言氣得發抖,卻是這隆舜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一派胡言,其人背棄祖宗,背棄歷史,厚顏無恥之處,竟是叫熊道人覺得無窮無盡的噁心,若非為了保住三清觀,幾乎不願意站在他的面前,與他說上一句話。

其實,熊道人也知道,自己無論對這南詔國主隆舜說些什麼,都不能叫此人心意有一絲一毫的迴轉。數年之前,隆舜繼位之後,改國號為“大封國”,棄烏蠻而親白蠻,藉著密宗勢力,削弱巫教權柄,最終將烏蠻大祭司徹底廢除,改立白蠻大祭司,趁機清洗了巫教上下的修行之人,叫如今的巫教徹底成了一個世俗的空殼子。這些情況,熊道人十分清楚,也頗為不齒,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最是曉得,知道這隆舜的心意就在這裡,巫教之後肯定要繼續拿道門做法。只是有些話,熊道人不吐不快,有些理,熊道人不得不說,卻是這人世之間,勝敗放在一邊,道理卻是不得不說個分明的。

靈均老道等人降臨之時,正好聽見熊道人怒斥南詔國主,眾人驚異之際,又聽得南詔國主隆舜的諸多言語,直氣得望舒一個修道有成的高人七竅生煙,拳頭捏的嘎嘎亂響,恨不得這就出去按倒那隆舜狠揍一通。望舒如此,嘉月和大師兄也是嘴唇顫抖,就連靈均老道都是一臉冰冷,卻也還是伸手攔住了就要出去大殺四方的弟子,小聲道:“莫急,先看因果。”

熊道人被隆舜的一番話語氣得差點中風,一時間也是怒喊道:“隆舜!你要以密宗取代道門,鞏固你在南詔的統治,延續你驕奢淫逸的生活,繼續你橫徵暴斂的行徑,老道雖是不齒,也不願意與你多做糾纏。只是老道活了近兩百年,與你歷任先祖交好,庇護你南詔一方水土,卻容不得你在三清天尊面前口出妄言!你烏蠻人不立文字,也該有史書鐵筆記載,卻是你現在所說的這番話語,落在你先祖英靈耳中,叫他們作何感想?堂堂國主,背信棄義,口出妄言,顛倒黑白,是非不分,老道著兩百年的歲月中,從未見過你這等厚顏無恥之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隆舜臉色一白,隨機嘿嘿冷笑道:“兩百年?你們這些道士,就是喜歡往自己臉上貼金,也不看看著天下之大,壽活兩百年的人可有一個?你莫不是妖精幻化,蠱惑人心,我有大德高僧在旁,也不怕你妖法!待得諸位高人先對付了天上那妖道,下一個就要那你做法,我倒是要看看,活了兩百年的妖物,這血是不是也是紅的!”

此言一出,隆舜旁邊的一名獨臂僧人頓時臉上一黑,嘴唇微微顫動,傳了一句什麼話語到得隆舜耳中,嚇得他渾身一個哆嗦,連忙閉口不談,只顧著抬頭望天,卻是此時此刻,三清觀外的天空之中,幾道人影正在乍分乍合,拼鬥不休,無窮無盡的力量逸散開來,看得地面上的一眾凡人心驚膽顫。

望舒他們雖是在三清觀中,眼光卻是能夠穿過石質的屋頂,一時也是紛紛抬頭看去,卻是要比凡人看得清楚分明,只見晴空之下,幾名身著袈裟的僧人,手持著各種法器,正圍著一名矍鑠高瘦,手持赤紅寶劍的道人進攻,旁邊一條偌大的黑蛇,一隻七彩的鳳鳥和一名清俊的少年,正被一隻通體幽藍,鰲口百足的蜈蚣圍著,苦苦支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