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均老道這邊在三清觀做好了一切準備,中原道門那邊也是一時亂開了鍋。

自從陳老道成仙以後,打破了天下近千年沒有仙人出世的記錄,一時間使得道門在整個天下都佔據了絕對的上風,表現出來壓倒性的實力,先前的一切計劃準備都是要做出些變動才是,卻是一時間叫諸位高人忙得不可開交。

先前,道門在修士之中的實力就已經是頂尖,無論是祖師人物,還是教宗高手,都沒有任何一方教派能夠單獨與道門抗衡,才叫得道門有能力把握因果,佈下周天星宿大陣,逆轉天數,以此破滅李唐的國運。

只是道門雖然佔優,卻也不是絕對的無敵,佛門廣大不說,就是一眾外道修士之中,教宗高手也是不少,祖師人物也有一兩個,真要抗衡起來,也能與道門僵持些許。更何況除了佛門和外道,天下還有隱匿多年不曾出世的魔道,卻是先前被佛道兩家聯手鎮壓得厲害,已經不知道躲到了哪裡去,又不曾徹底斷絕,誰也不知道他們一方到底還有多少高手坐鎮。

每一位修士的作用,放在俗世之中都是十分重大的,卻是如今乃是道門把握先機,才能一舉藉助安祿山起兵叛亂敗壞李唐的氣數,否則若是道門這邊在道理上沒有優勢,一眾外道修士投身李唐軍營之中,縱是安祿山有多少大軍,也敵不過他們的超凡之力,自然是難以掀起什麼波瀾。

而如今陳老道證道成仙,道門在絕對實力一點已經佔盡了優勢。一位仙人的存在,是天下所有教宗和祖師加起來都難以抗衡的,卻是陳老道如今已經超凡脫俗,生命形態都與眾人不同,縱是浩大法術,加諸其身,也難以收穫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叫他一時站在了一個十分超脫的地位上,不論法力如何,單單這份震懾,就是十分恐怖的。

既然陳老道成仙,道門之前計劃之中束手束腳,多方防備的部分便可以改上一改,卻是這一下子動作愈發激進,直接由一眾教宗下令,從李唐的皇宮之中撤走了所有的道門弟子,連帶著些許外道修士,都受到了陳老道符詔的牽連,縱是有心輔助李唐,也不敢對抗一位仙人降下的符詔,紛紛離開,卻是叫李唐王宮之中,一時失去了所有的超凡修士。

唐王此時此刻,已經是焦頭爛額,一時聽聞此等大事,更是氣得差點吐血而亡。普天之下,歷史之中,雖然從來沒有靠著神通法術謀朝篡位的,卻也有不少戰役之中,有修士的身影存在。這些修士每一個,在軍陣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只要能夠請動他們,幾乎就能夠奠定一場大戰的結果,如今陳老道一份符詔,直接抽空了李唐的超凡力量,自是叫唐王連死的心都有,一時也是無法。

從上古封神時候開始,國運之事,就是一直把握在超凡的修士手中,卻是當年那一場破滅商紂,建立大周的戰役,表面上看是凡人之間的對抗,實際上也是闡截兩教之間的紛爭,一眾凡人戰士,雖是出力,卻也難以左右大局,最終不過是淪為棋子,受到修士們鬥法的左右、

而幾千年過去,這等情況卻是絲毫沒有發生改變,饒是一眾修士之中,無論是佛門還是道家,外道還是魔道,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神通法力遠遠不能與封神之時的諸多大能相比,卻也還是牢牢把握著大局走向,重要非凡,真實不虛。

不過饒是如此,唐王李隆基卻是不敢有絲毫的怨言,甚至心裡都不敢抱怨上一星半點,卻是早已聽聞,道門終南山的陳祖師已經證道成仙,由他降下符詔,原不是唐王所能議論的。況且事到如今,李隆基大概也知道了自己的帝王宿命已經接近終結,縱是李唐國運不滅,他這個皇帝也是無論如何都做不長久了,卻是這段時間一來,唐王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精神狀態也是大不如前,正是自身氣運衰竭,命不久矣的直接表現。

若是尋常時候,國運昌隆,天子奉天承運,氣運加身,莫說是面對一位仙人,就是女媧氏那樣的混元大羅聖人,也不能輕易撼動了人王帝主的命數。可如今李隆基氣數衰竭,已經到了一個極致,卻是一旦他走出皇宮,失去李唐國運庇護,莫說混元大羅聖人,就是小小一個教宗,都能動手了結了他的性命去。

李隆基自己也已經感覺到了這一點,這三個月來也是日夜反思自己先前的所作所為,暗暗回憶到底是有那些敗德之處,影響了他的天資氣數。只是這當上皇帝的,除了少數幾位賢明堪比上古先賢聖人的以外,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不合天道禮法之處。縱是那萬古一帝,始皇嬴政,也還有焚書坑儒,求取不死仙術的荒唐舉動,後世這些皇帝,文修武備的不少,可賢明之處大多都是不過爾爾,自然也叫李隆基想不出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

如今的唐王李隆基,已經是老態龍鍾模樣,眼花耳聾的老人,卻是失去了天子龍氣加身之後,一切歲月都在斷斷三四個月間在他身上表露無疑。自知命不久矣,李隆基自然也就不敢再多得罪道門一方,卻是多說多錯,多做多錯,謹言慎行,但求能夠保住李唐的江山氣數不絕,便是已經叫他心滿意足了。

先前女帝武瞾臨朝,道門在氣數上吃虧,頗受了一切委屈,連帶著一眾教宗祖師都是隱忍。如今氣數逆轉,因果報應,加上陳老道證道成仙,叫一眾道門修士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卻是一時間表現出了道門傳承數千年,秉承聖人心願,監察天下大權,把握人道發展的霸氣,一時間壓得其餘教派瑟瑟發抖,再也生不出絲毫抵抗之心來。

陳老道得道成仙之後,自身與世界的聯絡愈發緊密,甚至要有一種像上古大神一般,化身在天地法理之中的錯覺,也是感知到了這冥冥之中的因果氣數,知道在望舒等人順利從遺蹟之中出來,帶回來諸多聖人傳承之後,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氣運已經加持在了中原道門正統的身上。

靈均老道能夠成仙,便是秉承著這一股氣運,又是靠著自身深厚無比的功底,一時打破了天地之間的限制,打破了千年來無人成仙的規則,卻也只是這股浩大氣運的一個小小表現。在今後的歲月裡,道門得到的這一股氣運將會延綿許久,將道門重新推上巔峰,卻是高人輩出,仙人也不是不可奢望,最終很有可能,能夠恢復到先秦之前的狀態,才是真正的鼎盛巔峰。

這,才是一眾聖人聯手算計,對抗天道,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當年玉虛宮之時,原本就是始皇帝焚書坑儒之後,道門氣數衰退,元始天尊留下的後手。卻不料天道渺渺,無微不至,算計周詳之處,僅憑一名聖人是難以對抗的,卻是以元始天尊開天闢地的法理,都對抗不料浩瀚天意,一眾修士莫名其妙打破了崑崙山的虛空,招惹了沉睡之中的古神西王母,不僅沒有得到最根本的傳承,還導致道門損失慘重,苯教險些滅宗,得不償失。

而這女媧陵遺蹟,則是在預見到玉虛宮之事之後,一眾聖人把握天地道理,感應浩大劫數,不得不摒棄前嫌,聯手佈置下來的最終傳承,以期憑此保護道統不滅,橫渡無盡苦海,破滅浩大劫數,又怎麼可能是區區一段回溯宙光所能代表的。

要說起來,馮元清等人在虛空通道之中所見所得,不過是聖人給予他們的一點點好處,更重要的東西,原是他們齊整整進去,好端端出來之時,從遺蹟之中帶出來的深刻道理和浩大氣數。其中秉承了道理的望舒,便是受到了天道的特殊照顧,險些身死,最終還是平安渡過,這才使得這一次傳承完整留存下來,叫修士們得到了這浩大的氣運加身,其好處不單單是落在道門,也將在未來表現在佛門和外道的身上,便是陳老道為外道修士講道帶來的諸多機緣,釋迦摩尼如來顯聖插上一手的因果。

世俗和神權,從來都是彼此分離又絕對統一,其中蘊含的道理,其實就是望舒所見的第四幅壁畫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是無論是昊天上帝也好,釋迦摩尼也罷,這兩位掌握大教的教主人物,其背後根本原是代表天道的混元大羅聖人。

天帝都是持元始天尊符詔穩坐三界,眾神都是奉元始天尊敕令冊封,人王自然也不可能徹底擺脫背後大教的支援,一旦大教發威,展現不同於王道的霸道,卻不是一眾世俗凡人所能對抗,自然是叫李隆基一時間無計可施,只得自求多福。

這等道理,其實大部分修士都是知道,只是望舒自己久居西南,與這邊的三代國主關係都是極好,加上西南地界上,人道規律的發展其實並不像中原那般晚上,南詔國主的繼位,雖然受到神權轄制,卻也更多地是本土的巫教道理。因著此,才叫望舒無法領悟第四幅壁畫之中所隱藏的奧妙,卻是靈均老道和陳老道,早已了悟,只待他自己明晰罷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中原的局勢,因陳老道一朝成仙,也是一時間如火如荼,愈發激烈了起來。安祿山舉兵作亂,本身並不是什麼仁德之人,沿途行軍路上,也禍害了不少百姓,叫得生靈塗炭。加上大軍攻城,李唐皇室這邊也是拼命橫徵暴斂,對還沒有被戰火波及到的江南一帶百姓多有傾軋,亦是叫得天下哀嚎一片,百姓身處倒懸。

而引起這一切變化的道門高人們,只是冷眼旁觀,饒是心中不忍,也是毫無辦法,卻是要犧牲這短暫的安寧祥和,來換取今後的人道超脫,百姓們的怨恨與因果,他們只能靜靜接下,細細品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