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均老道乃是道門在西南的教宗,如今達到祖師級別修為的高人,原本就是擅長把握天機,運轉天數,如今修為大增,所能窺見的東西自然也就是更多,知道的事情只怕比在場所有人加起來都要多得多。

只是一說起釋迦摩尼如來顯化降臨之事,靈均老道雖是表現出了些許異樣,卻又一直不再開口,卻是叫眾人有些為難。以靈均老道的身份的修為,他不願意說的事情,其餘人自然是難以從他口中問出點滴端倪來,饒是眾人疑惑不解,卻也那他無法,只得各自在心中暗歎。

望舒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卻又是一時間疑惑又多了幾分。從遺蹟出來之後,他就被九幽道教宗偷襲,直到陳老道到來才將他救醒,中間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他都不是十分清楚。馮元清等人雖然也曾經說起過自己的經歷,可是那是望舒昏迷不醒,自是沒有聽到,有些事情,卻也一直困惑著他。

先前望舒的小乾坤袋破碎,乃是眾人告訴過他的事情。在那小乾坤袋中的事物,卻也是出現了些許增減。像是那一枚文狸送出的千年狐狸內丹,乃是被委蛇作法化作了望舒的心臟,保全他的性命;而靈均老道賜予的那一柄木劍,則是在望舒顯化元神神威之時化作了一柄木杖,在他被九幽道教宗偷襲之後便消散在了天地之間,他自己也是清楚。

可除了這兩樣之外,靈均老道賜下的東西裡還有一件消弭無蹤,卻是那一張不知用什麼野獸的皮毛製作,上面描繪有無窮深奧陣法咒語的獸皮,在望舒甦醒過來之後也是消失。他先前因著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才醒過來就面對了陳老道得道成仙這等大事,一時未能追究,此刻仔細想想,那獸皮似乎也是在釋迦摩尼如來顯化降臨之後才消失的。

世尊上一次降臨,就是為了收回屬於自己的佛指骨舍利,那麼這一次,會不會就是為了那一張獸皮?可佛骨舍利,乃是佛家高人多少都持有一些的,楊法律和尚拿得出來,倒也不足為其;那張獸皮卻是不知是何事物,又代表著什麼東西,靈均老道賜予望舒,難道就是為了叫它被世尊收走不成?

一時間,望舒只覺得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堵,看自家的師父也是越來越神秘,卻是這一次的事情裡,靈均老道和陳老道似乎是算定了一切,智珠在握,萬無一失,一切準備都是做在了前面,想在了未發生之時。

尋常時候,靈均老道推算天機也就罷了,這女媧陵遺蹟之時,乃是牽涉混元大羅聖人,天道都要退避三分的,靈均老道再厲害,總不可能算計聖人,把握一切。然而道理是這個道理,事實情況卻是叫望舒不得不多生出些疑惑來,一時不知該如何向靈均老道開口,也是十分糾結。

只是此時此刻,就算望舒有再多的疑惑,也不能貿然開口,卻是看出靈均老道的神情,似乎不願意叫烏蠻大祭司或者慧明和尚知道這其中的隱秘。如果一定要考慮起來,只怕也就是避諱著慧明和尚,卻是佛道雖然一家,暗地裡卻也多少有些爭執,某些牽涉太廣的事情出說來,卻是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著實不妙。

這一下子,望舒也就反應了過來,又是打哈哈道:“倒是說起來,昨日祖師聽聞我講述遺蹟周圍的宙光法門,頗有所悟。卻不知大畢摩你自己身處其中那麼久,有沒有些心得,我們交流交流?”

烏蠻大祭司聞言一愣,隨即嘆氣道:“在那片詭異虛空之中,我巫教十多名高手盡皆隕落,我又哪裡有什麼閒心去仔細參詳,左不過是想著快些逃脫罷了。直到事後你們才告訴我那是宙光法門,卻也太晚了一些,已是來不及了。”

眾人聽烏蠻大祭司這般說,都是表示了同情,卻是那片瀰漫著宙光法門的混沌虛空,著實坑了巫教一把,叫他們憑空損失了諸多高手,這下子只怕烏蠻大祭司也難以跟巫教之中交代,卻是不知道他這三個月是怎麼熬過來的。

巫教的修行,與道門多少還是有些不同。除了背誦咒語經文,主持畢摩儀式之外,巫教的祭司畢摩還需要經常與遊蕩在天地自然之中的各種英靈鬼神溝通,博取他們的熟悉和好感,從而在需要作法的時候,能夠從一眾英靈鬼神那裡借來力量,發揮出更加強大的手段。也因此,前任烏蠻大祭司才因為被六詔祖先背棄,不得不選擇退位自殺,才能平息一眾鬼神的怒火,保住巫教不滅。

因著修行中有這樣的特殊法門,巫教的祭司畢摩沒損失一個都會叫烏蠻大祭司痛心許久,卻是那些死去的祭司畢摩,都是自幼學習著溝通鬼神,所能借用到的鬼神之力也是最多。巫教的鬼神與道門的神祈不同,卻是個個都有靈有應,自有意識,一旦看見自己的老朋友莫名戰死,鬼神們難免要傷心難過一段時間,確實叫後人再難溝通他們,自是損失慘重的。

烏蠻大祭司這一次帶去的祭司畢摩,個個都是能夠在鬼神之力加持下爆發出不弱於道門教宗實力的高人,奈何那聖人遺蹟之中,天地法理都要退避,尋常鬼神又如何能夠踏足,卻是空有一群鬼神聽到召喚,忙著趕去,卻是難以闖入遺蹟之中,有些重情重義的甚至因此而受了傷害。

借不到鬼神的力量,巫教的祭司畢摩手段便要大打折扣,卻是連尋常狀態下的望舒都能夠輕易戲弄他們,自是叫一眾祭司畢摩吃了大虧。烏蠻大祭司本人都是靠著祖宗留下的諸多法器,才勉強保得一條性命,卻是再沒有本事去救別人。這一次損失慘重,老師娘差點生吞了烏蠻大祭司,要不是閣羅鳳幫著說清,現任的烏蠻大祭司只怕已經被丟進無底深淵去向祖宗贖罪了。

現在望舒這麼問起來,也是叫烏蠻大祭司傷心不已,臉上流露出悲痛神情,連帶著一旁的慧明和尚都是不住默唸“阿彌陀佛”,卻是這些死去的祭司畢摩,也是他作為一個烏蠻人的手足同胞。要不是因為這些祭司畢摩投身巫教,慧明和尚甚至有心為他們超度一番,才算是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要說起來,烏蠻大祭司此番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至少在他重傷逃出來之後,望舒幫著他聯絡了委蛇,叫他能夠有機會與巫教之中的自然神祈好生相處一段時間,而且這位自然神祈,還是三位妖王之中最恐怖的一位,即便委蛇不喜歡烏蠻大祭司,這一次倒也著實叫他得到了不少好處,便是所謂的因禍得福了。

慧明和尚見靈均老道不想再說釋迦摩尼如來之事,也就沒有多問,卻是暗道世尊乃是佛門的教主,沒有理由牽涉世尊的事情,自己一個和尚還要去問道士的,說出去也叫人恥笑。反正一眾神佛大能,本身就是一種超脫了生命的存在,行事自有道理,自己想太多,只怕會落入魔障之中,反而不美,不如不想,順其自然。

靈均老道見望舒岔開了話題,也是暗暗送了一口氣,卻是那釋迦摩尼如來降臨之事,他雖然不是十分清楚,也從來不曾算計到,卻也多少憑藉一些上古秘聞,推算出來些許。只是有些話,在和尚面前是說不得的,還要等慧明和尚離開之後,才好向望舒解釋。

既然眾人都不願意提起這些修行神佛之類的事情,閣羅鳳也就當仁不讓,一時站了出來,出言向靈均老道問道:“道長,如今中原局勢,如火如荼。我南詔先前在與李唐的征戰之中也有不少損失,眼下又受到吐蕃贊普的多番逼迫,要我等上交各種金銀糧餉,卻是國庫空虛。依道長看,南詔是否要趁著這一次機會,不說攻城掠池,至少奪些物事回來?”

靈均老道也知道閣羅鳳在國事上需要問他,早已將這些事情算計考慮清楚,一時也是開口道:“國主三思,如今雖是天下大亂,那李唐氣數,也還未過半。今後天長日久,還有來往的時候,何必為了些許金銀俗物,傷了情義?至於吐蕃麼……維持在南詔與吐蕃之間的法理天塹,一甲子中也只過去了二十幾年不到,沒有大德活佛坐鎮,吐蕃贊普也不好太過逼迫於你,你放心就是。”

閣羅鳳聞言也是無奈點頭,心裡倒也知道這一次打劫李唐的行動只是一個空想罷了。只是最近以來,因著中原李唐戰亂,吐蕃也想插上一腳,卻是大肆壓迫南詔一方,要求諸多進貢,言語雖是客氣,要求卻是十分強硬,絲毫沒有什麼兄弟之邦的感情,完全就是宗主國對屬國的手段,也是著實叫閣羅鳳不滿,讓他上山來找藉口跟靈均老道抱怨罷了。

靈均老道自是知曉他的意思,也就重提先前法理天塹之事,提醒他如今吐蕃只有凡俗力量,一旦迫不得已,南詔固守一方,有三教高人坐鎮,也是平安無事的。一旁的烏蠻大祭司和慧明和尚也是紛紛點頭,心中早有這等打算,只是靈均老道不發話,他們兩人始終不敢說出口氣這麼大的話來,最終還是要看靈均老道的意思,倒是頗有些背靠大樹的感覺。

天下大勢,靈均老道作為道門之中的高人,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也曉得南詔與李唐有三次大戰,三次歸降,一直要到李唐國運衰敗,氣數終結之時,南詔才能擺脫李唐些許,卻也是已經走到了強弩之末,自顧不暇。相反,吐蕃氣數混亂,卻是百餘年內就將有莫大的變化發生,一旦內部發生動亂,自是無暇顧及小小南詔,兩邊關係萬難長久,自是不錯的。

只是這些事情,靈均老道不能說,不敢說,只得轉頭看看熊道人,長嘆一聲,再無言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