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原道門雖然只派來六個人,這六個人卻也著實是不俗人物,只是單單站在哪裡,便壓過了掛單在三清觀中的一眾散修修士,受到了眾人的矚目。靈均老道無奈之下,只得向眾人告罪,一時又是分割虛空,將幾人單獨帶到一處,才好說上些話。

望舒看著這六位即將與自己一同進入女媧陵的道友,一時也是感到出乎意料,卻是這六人都是年輕模樣,沒有一個太過蒼老的,其中最大的一個,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出頭的樣子,卻也是清秀非常,不似俗人。

這六人共有四男二女,其中兩位男子和兩位女子身著道袍,其餘兩人卻是身著一身世俗衣裳,叫人看著新鮮。不過不管他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其身上散發出來的淡淡元神波動總是相似的,也叫望舒一眼就判斷出來,這幾人修為與他相差不大,大家彼此間是個半斤八兩的水準。

修士與凡人最大的區別,乃是修士能夠認識到自己意識的根本所在,進而透過種種方式,或是服氣,或是用丹,或是靜修,或是入世,總而言之,都要尋到一個合適自己的法門,將意識與三魂七魄融合為一,化作元神。丹道的典籍中曾有記載,“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便是明晰自身之後,凝結出來的一股超然之性,源於自身,又高於自身,十分玄妙。

隨著元神的凝聚和壯大,修士所能掌握的法力和神通也會逐漸累積,到得元神孕養得與真人一般無二,自性圓滿,便能脫殼而出,神遊天地,無拘無束,短暫脫離肉身的侷限,表現出超脫特性,是為人身內所藏之神靈,一切自我本源之處,故曰元神。

尋常修道之人,只要證得長生,得了超脫世俗凡人的壽數,便算是走上了修道的第一步,能夠感知到自己元神的存在,進而透過各種法門來將其修煉壯大。元神強大之後,神通法力增長,又能反哺肉身,與其一同進步,直至最後凝結出混元金丹,超脫凡塵,升入仙界。

而靈均老道的三個徒弟,卻是先天有些特殊,元神十分強大,甚至遠遠超過一般修道之人。元神太過強大,肉身卻還是凡俗一流,卻也不是什麼好事,原是肉身乃是承載元神,保護真靈的容器,容器薄弱,不但不能保護虛無縹緲的元神,反而容易導致肉身氣血衰朽,被元神生生榨乾,乃是禍事。因此,靈均老道在三名徒弟身上都種下了符篆,鎮壓其部分元神,叫他們有時間鍛鍊成長,逐漸能夠掌控自身。

而眼前這六人,雖然沒有望舒這般強大得變態的元神,卻也是小小年紀便證得長生之道的,個個壽元悠久,實際年齡比望舒只大不小,不是尋常人物。

修士修行,所面對的第一個關隘便是自身的壽元限制。天數無窮而人力有窮,以有窮探求無窮,乃是不歸之路。凡人短短百年的壽元,在混元無盡的天道之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卻是難有作為。故而修道人入門第一步,便是百日築基,內觀自身,衝破生死玄關,煉化體內筋節,從而延長肉身壽元,是為證得長生。

古往今來,無數人王帝主欲求一長生法門而不得,可在道門之中,長生久視之人多不勝數,宛若過江之鯽,俯拾皆是。只是眾人資質不同,機緣也是不盡相同,證得長生有早有晚,大多數都是年過半百之後,才得了長生之道,延緩自身衰老,卻也難以返老還童,壽元自然不如自幼證得長生的那些人來得悠久。

中原道門之中,證得長生的修士裡面,是個裡面有九個都是花費了至少一甲子歲月,就連靈均老道也是這般。望舒等人跟隨靈均老道,按照正常修煉速度,原本是不可能這麼快證得長生的,只是眾人順應天意,運轉南詔氣數,得了三清天尊賜予,才能提早證就長生法門,擁有更多的壽元。

以望舒等人的資質,尚且難以少年證就長生,眼前這六人的機緣氣數,就著實叫人刮目相看了。修道之事,既要有天資底蘊,又要有名師指點,也少不了機緣巧合。眼前這六人作為中原道門的精英,天賦和名師都是不缺,自身機緣氣數也是著實不俗,才能小小年紀,有了這般修為。

這也就是中原道門此次篩選修士,最重要的一個考量條件,卻是要而立之前,證就長生法門,才算是氣數濃厚,擁有仙緣。那些修為高深,但花費了一甲子才得長生的人物,便不在此次考慮範圍之中,受師門嚴令,不能前來南詔一探。

靈均老道一時劃分虛空,將眾人引入一個隱秘的空間之中,那六人眼看著他施為,也沒有任何表示,顯然是熟悉他這一套手段,也算是見多識廣,自是鎮定。待得周遭虛空穩固,眾人齊聚一處之後,六人之中那位年紀稍長些的才上前一步,朝著靈均老道施禮道:“見過道長。”

靈均老道對於他們的稱呼不置可否,也是知道道門中不以年齡算輩分,而是要看入門早晚和師父的身份。眾人原不是某一個門派之人,彼此之間也就不能算太明白的輩分,這人尊重他是西南教宗,以“道長”相稱,已經是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

聽聞這人見禮,靈均老道也是微微一笑,輕聲說道:“馮道友有禮了。諸位請坐。”

說著話,靈均老道一揮大袖,便有數把椅子憑空出現,卻不是虛空造物,原是他一早就準備好的。那位上前的修士愣了一愣,卻是靈均老道一口就道破了他的身份,顯然對他有一定的瞭解,他自己先前卻是從來不曾見過靈均老道,一時之間有些轉不過彎來。

靈均老道見他這般模樣,也就暗自笑笑,卻是這六人出發之前,中原道門便已經跟他透過氣,將六人的大概情況說與他知曉,也好叫他看情況做出安排,以示對他一方教宗之位的尊重。故而眾人雖是初見,靈均老道對這幾人都是有了一定的瞭解,出其不意道破,也是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下馬威,卻是他們不日就要與望舒一同進入遺蹟,若是心中存有輕慢之意,只怕對望舒不是什麼好事。

那稍年長的道人喚作“馮元清”,乃是十大洞天中,“小有清虛天”王屋山洞趙老道的徒弟。趙老道與靈均老道原是舊識,兩人早年間一同論道,算是這六人的師長之中,與靈均老道關係最好的一個,故而由他向靈均老道見禮問好,也是博取靈均老道的好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其餘幾人,年輕高挑的那位道士是”蓬玄洞天”東嶽泰山洞的弟子,兩名身著俗人衣服的是“白馬玄光天”桃源山洞的弟子,至於兩名道姑,則是一位出自“朱明耀真天”羅浮山洞天,一位出自“洞陽隱觀天”洞陽山洞。都是中原道門洞天福地出來的傑出弟子。

馮元清面相稍長,為人也是最為老成,談吐也算得體,將臨行之前,自家師父囑託的諸多話語一一說與靈均老道,直言此行一切唯靈均老道馬首是瞻,眾人盡數聽從靈均老道的交代和指點。靈均老道聞言自是點頭,知道如今形勢比人強,西南乃是他的地盤,中原道門眾人就算再不待見他,也不得不表現出足夠的尊重,才能得到他的全力相助。

而在馮元清說這些話的時候,那位羅浮山洞天的元香道姑卻是微微皺了眉頭。這一片虛空之中,一切都在靈均老道的掌控之下,元香道姑的面部表情自然是瞞不過他。靈均老道心中暗笑,也知道六人之中,只有馮元清和這位元香道姑來自十大洞天,其餘四人都是七十二小洞天的弟子。洞天福地,原是不分高下貴賤的,只是因著在民間的聲望不同,有了大小之分。

這位元香道姑,顯然是對馮元清一人代表了他們所有人而不滿,又是她那位身在羅浮山的師傅乃是一位刻板的仙姑,對靈均老道的行為多有不屑。而她的師傅,便是那一日眾高人齊聚之時,僅在陳老道之後降臨,元神顯化在三清觀中的冰冷女子。其在中原道門內的地位也是極高,教出來的弟子自我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元香道姑的表情雖是轉瞬即逝,在座眾人之中除了靈均老道也有幾人發覺,卻是馮元清假裝沒有看見,繼續與靈均老道說話,望舒和嘉月對視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些不滿的意思,卻是這小道姑的舉動,無遺是對靈均老道的冒犯,靈均老道不追究,他們心中卻是有些不快。

而除了元香道姑,六人中來自東嶽泰山的那位也是一臉冰冷,倒不是為馮元清的話語,而是他從到達三清觀開始,一直維持這這個表情,也不知是本身脾氣性格如此,還是對此行有什麼不滿之處。

東嶽泰山乃是三山五嶽之首,古來帝王封禪之地,而泰山的山神府君,更是傳說中掌管陰曹分辨善惡之職的大神,所謂人死魂歸泰山,魏晉年間民間膜拜的陰曹之神便是泰山府君。因著這一層關係,東嶽泰山一脈的神通多有些牽涉神魂之術,其弟子也大多冷冷清清,像是沒有人間情感的陰司鬼神一般,著實叫人敬畏。

一時之間,望舒耳聽著馮元清與靈均老道說話,眼看著這形象脾性各異的六人,一時也是陷入沉思之中,卻是不日之後,這幾人便是與自己一同進入女媧陵的道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