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問題很直接,也很乾脆。

從貞觀三年到現在貞觀九年,一直糾結的話題:吐蕃國使節路東衍第四次來大唐和親了,這女兒到底是嫁,還是不嫁。

縱觀歷史,嫁女兒最頻繁的當屬漢朝,屁大點事都嫁女兒。

如果說底氣十足的朝代,那就是大唐和大明了,大唐相對於別的朝代勉強稍微的強一點,絕對沒做到大明朝那麼牛氣。

可以說,老朱的基因比較好,骨子裡那股熱血還是在的,一個皇帝被抓了,沒關係在擁護出一個新皇帝就好了,只有要朱家有人在,明朝絕對屹立不倒。

抓了當爹的,兒子當皇帝,抓了兒子孫子當皇帝,別管你是誰,我大明朝就和你死磕到底……輸贏無所謂,輸人不輸陣,輸人不輸氣勢……

你他麼的哪個國家,都別想娶我朱家的女人……哪怕我們朱家的女人爛大街沒人要了,就是不便宜你們這些番邦……

大唐嫁女人的次數很少,可以說除了大明朝是個特例之外,只有大唐是充滿熱血的。

大唐是史書上和親相對較少的朝代,前後與吐谷渾、吐蕃、突厥、奚人、契丹、西域拔汗那國、回紇等周邊部族實行和親,防止多線作戰。

除去南部的南詔、東北部的渤海國,大唐王朝從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將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直到他玄孫將太和公主嫁回紇,在二百多年的統治生涯中,那些公主一共才嫁出18個,已經很少了。

唐代的文治武功都很強大,為何要屢次與周邊部族和親呢?

站在現在的角度看,和親能夠增進民族交融,但是放在事先的前景下,相對不是那麼回事。和親一定是為政治效勞的,無論是唐太宗仍是唐玄宗,都是考究長處的君主,每次和親都是經歷一番長處考量的。

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老李也是因為當時大唐的錢糧軍械不足以兩線作戰,內部要解決的是突厥和高句麗,至於文成公主,也不是老李的親姑娘,嫁出去也就嫁出去了。

歷朝歷代的和親政策,很多朝代都很丟人,獨獨大唐不丟人。

和親這玩意兒要看一個朝代的文明,唐代時的文明情況與大明王朝基本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在明代別說和親了,就是與異族媾和都得被文人的吐沫腥噴死。

但是在唐代期間,從天子到布衣都以為和親很一般,何況漢朝就有先例。

唐代的和親政策在每一代皇帝面前,都是思量再三的,基本唐朝皇帝就沒有遠嫁親姑娘的……其實,和親是對周邊部族懷柔羈縻戰略中是有用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疆域的安定,但和親政策也存在很大的短處,和親相對不是嫁出公主一人,在和親部隊中不唯一少量的侍女等伺候職員。

和親的弊端就在這裡了,大唐的文明領先世界很多年,這時候一部分西方人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和親除了侍女之外,還有明白農業、曆法的能工巧匠,這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友好權力的經濟發展,也正是由於和親,被歷代王朝守舊了上千年的絲綢手藝外洩到了中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吐蕃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老李把文成公主給嫁出去了,到了唐朝中後期,吐蕃一直強大的一嗶,就差沒敢橫掃亞洲了……

一直到了康熙的時候,才徹底搞定達賴和班禪,把吐蕃徹底劃入進中原的版圖。

程懷亮鐵定是不會答應和親的,不管是古代的吐蕃還是後世的西藏,服軟的時候很好,程懷亮覺得和平收復就算是成功了,也不會長遠,今天鬧獨立明天鬧獨立的,這樣的種族,你就直接打到他服,打到他怕,見到就躲聽到就哆嗦,讓這個種族在一代代的意識和思維力形成一種臣服的思維……然後在想辦法同化,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中原的一部分……

老李問完話,所有人都不做聲了,都在思量利弊。

歐陽信本幾次想說話,都忍住了。因為程懷亮總是時不時的掃他兩眼,不看還沒事,一看之下歐陽信本不敢說話了,生怕自己說錯話,招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浣溪沙的時候,歐陽信本就領教過了,他無論文治武功,都不是程懷亮的對手,還是乖乖的閉嘴比較好。

老李看程懷亮總看歐陽信本,還以為程懷亮很期待歐陽信本說話一樣,再加上之前程懷亮對孔穎達的親近程度,老李覺得有必要滿足一下程懷亮的心思。

可老李偏偏忘了,就在很多個日子之前,是長安三害夥同宋國公的兒子虞部侍郎蕭鍇,氣的歐陽信本瘋狂吐血……

“歐陽愛卿,你是大儒,也是大唐開國以來資歷頗豐的老臣,你來說說你的見解……”

歐陽信本險些被一口氣給噎死,有你這樣當皇帝的嗎?正常你應該先問問那些御史言官,然後在問我們,你這樣真的好嗎?擺明了那我歐陽信本當槍使呢……

可歐陽信本總是不相信程懷亮會如此默不作聲,而且老李根本就沒問程懷亮啥意見,肯定是有坑,這個坑歐陽信本不能跳。

於是,歐陽信本轉轉眼珠子,捋了捋花白的鬍鬚,“陛下,和親乃政治需求,從兩漢、兩晉、乃至隋朝之前和親的訴求舉不勝數,臣認為先人做事情有一定的道理,咱們不能原版照抄,至少要從長計議……”

對於歐陽信本的回答程懷亮自然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在潛意識裡,程懷亮是瞧不起歐陽信本的,在實際歷史上,老李嫁女兒,多半都是歐陽信本出的餿主意……

可現在,歐陽信本的回答,讓程懷亮很意外,可是想想也就釋然了,歐陽信本這個回答是看在他程懷亮的博面上才說出來的,這不是歐陽信本的心裡話,可以很肯定的說,歐陽信本的骨子裡還是期待老李嫁女兒的……

於是,程懷亮輕輕哼了一聲,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繼續等待別人的看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