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主題是主部主題形象的繼續,它建立在C大調上,使人感受到更加清新、歡愉。旋律流暢、恬靜,充滿了人與大自然的和些氣氛。接著是絃樂與木管先後奏出的副部主題第二部分,彷彿一問一答,構成自然和些的畫面。

在展開部裡,貝多芬只運用主部主題中的少量音型為素材進行發展,創造性地運用調性的色彩和力度的對比等手法,描繪出一幅遼闊無邊、充滿生機的田野風光,盪漾著鄉村生活的歡樂。再現部與呈示部沒有多大差別,但木管樂器的運用更巧妙,令田園風味更濃。

尾聲將結束部主題的下半句變成三連音進行,增強了怡然自得的情緒。

第二樂章:《溪邊景色》,稍快的行板,奏鳴曲式。呈示部開始時弦樂器奏出了稍有起伏的潺潺流水音型。在這個伴奏背景下,第一小提琴奏出了柔美動聽的主部主題。副部主題先由大管奏出,後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加入。

這個流暢的主題好似溪邊美景中又傳來牧人的笛聲和鄉民的歌唱,表現出清新抒情的氣息。展開部由一個強烈的不協和和絃開始,著重發展主部主題的素材,調性的變化及各種樂器色彩的變化,使主部素材得以充分展開。再現部中主部主題增加了大管、單簧管的分解和絃及雙簧管的三連音,將潺潺的流水描繪得更加生動。尾聲十分著名,貝多芬用長笛模仿“夜鶯”,雙簧管模仿“鵪鶉”,單簧管模仿“布穀鳥”的鳴叫聲,描繪出一幅陽光和熙、鳥語花香、充滿了詩意的動人畫面。

第三樂章:《鄉民歡樂的集會》,快板,諧謔曲。這一樂章的音樂歡快而有舞蹈性,表現了一個形象鮮明的風俗性鄉民集會的歡樂場面。第一部分開始是一段三拍子舞曲,曲調輕快急速。

這一主題反覆發展,力度不斷加強,強烈全奏之後,雙簧管奏出了牧歌風的優美如歌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第二部分主題。大管吹奏的簡單音調陪襯著這支旋律,好像是一支鄉村民間樂隊在演奏,而其中有位鄉村老農,拿著古老的風笛也到場助興,但他只能吹出Fa、Do、Fa,樂隊轉調時他只好停下,到樂隊轉回原調他又響起來。

樂章的中段是源自奧地利的二拍子舞曲,它粗獷活潑,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好像穿著木履的農民們的到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音樂又回到三拍子的舞曲,但比前面更活潑、熱烈和喧囂。當舞蹈進行到最熱烈的時候,突然,遠處傳來了雷鳴,狂歡的集會被打斷,人們各自散去,隨即進入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暴風雨》,快板,自由曲式。這個樂章貝多芬運用了不協和和絃、頻繁轉調、色彩性配器、形象化旋律等手法,刻畫出一幅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生動景象。

絃樂快速跳弓像帶著雨點的狂風在咆哮,低音提琴混沌的呼號像烏雲籠罩的大地,短笛尖銳的呼嘯更增添了恐怖的氣氛,一場驚駭的狂風暴雨已來臨。接著,一個半音階伴隨著不協和和絃從最高點迸發出來,長號和定音鼓雷鳴助威,爆發出強大的聲勢,顯示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隨後,音樂漸漸平靜下來,一場暴風雨過去了。木管樂器奏出溫柔的旋律,像是遠處又傳來悠揚的牧笛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