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索尼達成“停火協議”之後, 亞洲廣播集團旗下的亞洲電視新聞臺、亞洲衛視財經臺和asia news channel都減少了對索尼集團相關醜聞的曝光量。當然, 最重要的是傑德這只幕後大黑手已經停止了繼續爆料,因此即便是bc或彭博電視也沒能再深挖什麼猛料了。至於如何消除前面醜聞的影響,那就是索尼公關部門和市場部門的事情了, 身為索尼死敵的傑德自然不會去操心。

傑德現在關心的事情就是即將在感恩節檔期上映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這完全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轉型之作。可以說,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之前,“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定位是面向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兒童, 因此整部電影的定位更像是兒童電影。而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之後, 隨著讀者和觀眾年齡的變大,因此電影的定位也必須是校園電影或正規的劇情電影了。

與此同時,隨著imax技術和真自然音效技術的成熟, 傑德已經打算將後續四部哈利波特電影弄成真正的大製作。為此傑德已經從數字領域公司裡抽調了一部分人馬臨時組建了魔幻視覺特效技術公司。與數字領域這樣的全面特效公司不同, 魔幻視覺研究的領域非常專一,那就是利用電腦特效呈現各種魔法效果。雖然這樣會浪費一些人力和物力, 但是後期對“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以及未來的“指環王後續系列”會有更大的幫助。而且這套技術對於銀河動畫公司旗下的動畫電影也有幫助, 最重要的是傑德打算將這套技術賣到大陸去。未來大陸可是很愛拍攝諸如《仙劍奇俠傳》之類的仙俠題材,這些特效和魔法特效其實相差不大。

除了專門成立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服務的特效公司之外,傑德還一口氣為哈利波特居住購置了三臺imax攝像機和兩臺行動式imax攝像機。因為imax採用的膠捲非常大而且儲存不易,因此配套的裝置又是一大筆花銷。為了修補劇組與影迷的關係,哈利波特劇組添置高科技裝置的新聞自然被“某知情人士”曝光到了社交網路。

雖然傑德強行換角的做法得罪了一些影迷, 不過這些影迷看到傑德如此大手筆添置裝置,也確定了傑德是真正愛“哈利波特”的那個人。因此部分原本要抵制傑德的影迷鬆口道:“如果《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誠如劇組所宣傳的那般優秀,我想我會繼續支援這部電影的。”

和以往的哈利波特電影一樣,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依舊是提前一週在英國上映。倫敦amc帝國劇院這次特意裝飾成霍格沃茲的風格,因為這裡將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首映禮的舉行地方。自從傑德以個人名義控股amc院線之後,amc旗下影院就幾乎成了銀河影業出品電影的首映禮首選場地。

傑德控股下的amc除了保留美式多放映廳影院的風格之外,還在英國、法國等比較保守國家保留了具有當地風格的電影院,算是amc的特色影院。比如amc倫敦帝國劇院就是典型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除了能放映電影之外,這裡也是舉行歌劇的好地方。當充滿魔法風格的帝國劇院重新亮相之後,整個英國的哈利波特迷都瘋狂了,當然全歐洲的哈利迷都在想辦法趕到英國來一睹為快。

不過比較促狹的娛樂記者們都在猜測,哈利之母——羅琳女士是否會出席。因為根據某些傳聞,羅琳和丹尼爾私下的關係非常好,雖然劇組換角得到了羅琳女士的贊同,但據說羅琳女士私下非常不高興。因此有種說法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那就是羅琳女士極有可能不會出席首映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無論是銀河影業還是羅琳女士,都沒有出面澄清什麼,因此流言才有了氾濫的基礎。

負責英國方面的公關公司沒有料到整個首映禮居然成了倫敦此時最受歡迎的社交活動,他們的公關經理不敢置信地站在落地窗前感嘆道:“bbc、四頻道、五頻道、n國際和天空電視臺,英國最大的五家電視網都在這裡安排了直播車! bbc倫敦新聞臺、itv倫敦臺已經中斷他們的節目全面轉播這裡的實況!瞧瞧採訪區,幾乎大半個倫敦區的電臺都在這裡了!首都958、熱吻100、魔法1054、心跳1062的電臺記者都在這裡!哈,我手上還有倫敦廣播公司新聞1152的連線要求呢!上帝啊!連那些自持身份的報紙記者都來了!瞧,我看見誰了?《衛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哈哈,連最不要臉的《太陽報》都來了!”

公關經理的驚歎自然干擾不到傑德,因為首映禮的時間非常有限,傑德的助理只答應了給兩家報紙、一家電臺和一家電視臺各10分鐘的專訪請求。電視臺方面自然給了默多克旗下的天空電視臺。而電臺方面,傑德的助理選擇了bbc廣播一臺,而放棄更受歡迎的bbc廣播二臺的原因在於廣播一臺的主要受眾是青少年群體。報紙方面,助理們選擇的是《泰晤士報》和《衛報》。媒體們在進場前其實就將相關問題分配好了,免得十分鐘問到的問題都是重複的。

廣播一臺的問題其實還算中規中矩,雖然它們是一件面對青少年的娛樂媒體,但是秉承bbc一貫的嚴肅風格,廣播一臺還是將問題著重於《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本身上。但是接下來的天空電視臺就沒那麼客氣了,畢竟默多克旗下的媒體哪有不八卦的?天空電視臺的問題幾乎都在糾結“換角風波”,好在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麼久,傑德願意怎麼解釋都可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緊接著的報紙媒體才是傑德的大考,美國的報紙行業已經開始進入衰落期,但是英國報業卻依舊興旺發達。即便到了2013年,默多克面對醜聞不得不分拆新聞集團成負責新聞出版的新新聞集團和負責娛樂的福克斯娛樂集團,但是默多克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他在英國的報業資產。美國的國家級大報屈指可數,《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之外就沒有了。《今日美國》和《洛杉磯時報》雖然發行量很大,但是新聞的格調卻遠遠不及他們的發行量,因此他們很難被視為“大報”。

按照英國人的劃分,針對新聞的報紙被稱為第一市場媒體,也就是所謂的“大報”;而針對讀者的報紙則是第三市場媒體,也就是“小報”;當然還有走中間路線的中間市場報紙。一般來說,大報重視新聞質量和資深的公信力;小報注重的則是夠不夠煽情,夠不夠吸引眼球。《泰晤士報》和《衛報》都是典型的英國大報,但是卻又是英國大報中的異類。因為這兩家報紙的排版都不是典型的大報排版風格,《衛報》選擇了最傳統的“柏林版式”,而《泰晤士報》居然向小報看齊而發明了所謂的“緊湊版式”。

說來有趣,《泰晤士報》的讀者是那種真正治理英國的人,而《衛報》的讀者則是那種認為自己應該治理英國的人……同樣的分類還有《每日鏡報》的讀者自以為自己在治理英國;《金融時報》的讀者是真正掌握英國的人;《晨星報》的讀者是每天都希望將英國交給別國治理的人;而《每日電訊報》的讀者相信英國正在被別的國家治理著。雖然這些話的調侃意味很重,但是由此就能看出各家報紙的讀者立場了。

《泰晤士報》自然是中正保守,每一句話都要再三斟酌;《衛報》就是憤青們的天下,每天以吐槽為樂。所以在面對這兩家報紙的記者風格也大為不同,《泰晤士報》的記者總是一副倫敦腔,細條慢理地提問;而《衛報》的記者彷彿吃了槍藥,讓傑德一度以為自己正在錄英國脫口秀。

在採訪結束之後,傑德返回劇院的路上卻被金融時報的記者給逮住了,他提問道:“謝爾曼先生,我聽聞銀河影業集團和we廣播公司正在進行私有化收購,我想知道這代表著什麼?”

傑德停了下來,思考了一會回答道:“私有化只是公司的既定策略,我們會在今年年底到明年第三季度的這段時間內完成公司內部的一次非常大的調整,調整的規模應該是銀河自成立以來最大的。當我們完成最後的整合之後,我們會挑選其中的兩到三家公司重新上市。新的公司將是一個橫跨東西方並掌控傳媒、娛樂的新巨擘。”

傑德說完之後就走了,但是這段話卻引起了《金融時報》記者的興趣。在後來銀河影業集團宣佈收購米高梅及聯美兩家公司成功之後,《金融時報》也適時地推出了專題報道,“新一代好萊塢大亨,新一家娛樂傳媒巨擘”。《金融時報》相信盤點了傑德名下的娛樂、傳媒資產,不少人此時才發現,原來當初那個緋聞不斷的花花公子真的成了和默多克、雷石東並肩的好萊塢大亨,而我們的故事也到此結束了……(誤!)

長達157分鐘的電影結束後,記者們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話筒或採訪機對準了剛剛離場的觀眾們。結果無論是羅琳女士,還是普通的哈利迷,他們對電影幾乎是一邊倒的讚揚。“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哈利波特電影!”“那些特效太棒了!”“新的哈利和羅恩表現太好了!”……無疑,經歷了換角風波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哈利迷們正翹首以待這部電影的上映,而這部電影在美國將遭遇到《四眼天雞》和《新歡樂滿堂》的前後夾擊,同時還將遭遇到《與歌同行》的正面對決。不過支援哈利的觀眾認為任何電影都不能在票房上戰勝《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