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節檔期, 銀河動畫公司也上映了它們今年的年度大作——《極地特快》, 但是票房非常不理想。曾幾何時,銀河動畫公司被認為是這個星球上唯一能在動畫電影領域和迪士尼公司相媲美的公司,而且銀河動畫公司旗下的兩大工作室:藍天和皮克斯都帶給了影迷無數美好的夢想。可以說, 相較於銀河影業集團,銀河動畫公司在好萊塢被認為是口碑和票房的最佳組合。但是, 《極地特快》敗了。

並不是說《極地特快》的票房慘淡,相反這部動畫電影還拿下一週週末冠軍和一週週末亞軍,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已經算是很成功了。只是這部電影的票房和製作成本相比較而言, 似乎差得太多了。

很快就有八卦媒體爆料道,《極地特快》這部動畫電影在製作時被定義成“不設預算上限”,完全是一部由謝爾曼視聽技術有限公司主導的電影。謝爾曼視聽技術有限公司似乎聽上去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公司, 但是這家公司卻擁有從vcd到bd成套的光碟儲存技術專利, 而且這家公司後期還購入了imax公司的研發部門以及從杜比實驗室挖掘了一部分人才。

因為是這家技術公司主導,所以《極地特快》就完全成為了一部追究技術標杆的電影。首先這部電影在imax影廳和非imax影廳的表現力是兩個級別的差距, 如果僅僅是在非imax影廳觀看這部電影, 觀眾給這部電影的評價都是“尚可”;可如果是在imax 3d影廳觀看這部電影,那麼觀眾給的評價卻是“驚奇”和“震撼”。

而且重要的是,一般的imax 3d影廳還不能完全表現這部電影的技術含量,因為除了視覺上的衝擊力之外,這部電影還嘗試使用了歐若拉9.1聲道技術。這就是一般影院完全沒有辦法展示的特色了, 實際上除了amc和銀河影業集團合作的那幾家amc銀河大戲院有能力讓觀眾感受9.1聲道技術之外,其餘影廳放映的大多是5.1和7.1聲道的版本。在現在這個時代,5.1聲道是主流技術, 7.1聲道就是amc明星院線等高階影院才會使用的技術。

原本傑德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但是讓傑德沒有料到的是,《洛杉磯時報》的一位影評人發現了《極地快車》似乎有多個版本。因為他參加過《極地快車》在amc銀河大戲院舉辦的影評人專場,因此他領略過了9.1聲道技術的震撼;然後週末的時候他帶著全家在amc明星劇場感受到的7.1聲道技術讓他發現了其中似乎有些什麼不同。在疑惑之下,他開始想辦法挖掘這條線索。

在《極地特快》下畫之後,《洛杉磯時報》電影版刊出了一篇專題報道,《極地特快,謝爾曼娛樂集團的野心之作》。“或許從電影藝術方面來說,《極地特快》乏善可陳,除了炫麗的特效和逼真的動畫技術之外,我們似乎無話可說。但是從技術方面來說,這部電影卻是謝爾曼娛樂集團的野心之作。這部電影是有銀河動畫公司藍天工作室製作完成的,相比較而言,藍天工作室的盈利能力不及皮克斯工作室,但是在公司內部,藍天工作室的地位卻一點都不比皮克斯低。用該公司內部的話來說就是藍天工作室的能力是在他們的技術上,而並非他們的編劇上。《極地特快》如果從一部技術宣傳片來說,無疑是豪華的,但如果從電影角度來說,卻略顯情節單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技術人員表示,《極地特快》其實就是用來測試藍天工作室最新的粒子渲染技術,試圖利用電腦技術達到視覺上的逼真感。如果單從這方面來說的話,《極地特快》無疑成功了。單從畫面上來說,動畫人物皮膚的細膩感覺和景物的逼真感覺都讓人覺得彷彿是真的一般。而除了電腦技術在畫面上的應用之外,這部電影還使用了‘歐若拉9.1聲道技術’。歐若拉是謝爾曼視聽技術公司與韓國三星及荷蘭飛利浦公司聯合投資的銀河音訊實驗室所開發的全新音訊播放技術。

“根據南加州理工學院聲音技術實驗室詹姆斯教授的研究,目前電影所採用的5.1技術已經讓觀眾的臨場感達到了80%,而高檔影院的7.1技術則能提高到90%左右。從理論上來說,11.1聲道技術將讓觀眾無限接近現場。而從謝爾曼視聽技術公司的一次會議報告顯示,歐若拉11.1聲道技術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正在研究的是如何商用化。而讓筆者最興奮的是,無論是杜比實驗室還是謝爾曼視聽技術公司都宣稱他們都有一種能超越11.1聲道技術的次世代產品。

“根據筆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杜比實驗室將他們的新播放技術命名為‘全景聲’,而謝爾曼視聽技術公司則將他們的技術命名為‘真自然’。在未來50年的電影及電視音訊技術上,或許將是‘全景聲’與‘真自然’兩個技術的戰場了。”

《洛杉磯時報》的這個報道頓時點燃了整個好萊塢媒體的熱情,好萊塢媒體對電影的熱愛彷彿信徒對上帝那般是真愛啊。儘管好萊塢媒體以八卦媒體和娛樂媒體為主,但並不妨礙他們去研究任何和電影有關的技術。何況大洛杉磯市大學無數,僅僅是公立大學就有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三家,而私立大學更是包括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洛杉磯電影學院、西方學院(奧巴馬母校)、南加州大學等數所學校,要去瞭解“粒子渲染技術”和“全景聲技術”那完全不是任何問題。

在瞭解了這些技術的未來應用之後,好萊塢的媒體都驚訝了。原來“粒子渲染技術”發展到極致之後完全可以實現裸眼3d,讓一個活生生的電腦虛擬人站在你的身邊,而你卻無法分辨他是否是真人;而全景聲和真自然聲音技術則可以讓觀眾在螢幕前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氣息。於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未來電影場景出現在人們面前,未來的電影世界裡,觀眾不僅是看電影,更可以參與到電影裡去……當然,根據南加州大學的教授說法,這樣的技術在未來五十年內可能還會停留在實驗室裡,但的確是可以實踐的。

南加大這位教授還無比驕傲地說:“這就是互動電影技術,這個技術是本校榮譽畢業生傑德謝爾曼先生在五年前提出的一種設想。讓我驚訝的是,謝爾曼先生居然在逐步實現這個夢想。他曾經說過,電影是一個造夢的技術,未來我們會讓電影真的成為人類美夢成真的地方。你知道嗎?我現在天天去健身,為的就是這個技術真正商用化的那天,我能成為第一批觀眾!”

如果說《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只是點燃大家的好奇心,那麼《洛杉磯每日新聞》跟進的這篇報道簡直讓整個大洛杉磯市乃至整個美國觀眾的好奇心都爆炸了。無數人在追問,“互動電影技術”是真的可以實現的麼?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幾本科技雜誌,同時也是網際網路技術和電腦技術專業刊物的領袖——《連線》用了整整一期的版面來分析“互動電影技術”的可行性。

他們用了“網絡遊戲”這個產品去類比“互動電影”,因為網絡遊戲正式透過玩家的主動能觀性去推動情節的發展。在網絡遊戲中,玩家個人的技術和社交關係將決定遊戲劇情的發展。按照《連線》的分析,以後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可能需要幾天乃至幾周,甚至長達幾個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因此《連線》編輯認為,“互動電影在技術上幾乎沒有多少難題需要解決了,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的編劇人數足夠多了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傑德謝爾曼也自然關注著媒體的報道,沒想到媒體居然最後已經挖掘到了“互動電影”和“網絡遊戲”的異同性上了。傑德不由得搖了搖頭,覺得媒體有些魔怔了。傑德心目中的電影還是一個講故事的藝術形式,這就決定了電影只會提高觀眾的臨場感而不會讓觀眾真的參與電影劇情的推動,你以為這是《無限恐怖》啊!

不過媒體提出的那種“新電影”或許將成為另一種藝術形式,但絕對不是電影。傑德沒有透過媒體發聲,而是在整理自己的行李。由香港電影學會和香港影評人協會聯合舉辦的“香港全球電影人論壇”將在12月舉行。雖然這次論壇到會的大部分是兩岸三地的電影人,但是日韓也是有幾位新生代導演出席。反倒是歐美電影圈對這個論壇非常冷淡,不僅歐洲電影人集體婉拒了這個論壇,甚至連重視亞洲市場的美國電影圈也沒來幾條大魚。因此當論壇宣佈傑德謝爾曼將出席的時候,倒是將亞洲的媒體嚇了一跳。

傑德看了下組委會給自己安排的行程,無非是參與什麼“華語經典電影評選”和“華語電影交流座談”等活動。不過讓傑德驚訝的是,這次自己居然有機會能和一位分管文化宣傳的副總理面談。很顯然,那個古老的東方帝國已經看到了電影產業的能力。

傑德此時正在和公司高層交換意見,既然有上達天聽的機會,那麼不為銀河爭取點利益就太傻了。不過傑德知道開放美國大片的數量是不太現實的,此時中國電影還是非常脆弱的,開放好萊塢大片無疑就是徹底玩死中國電影,這肯定不是政府樂意看到的。

但是傑德還是想到了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那就是開放香港大陸合拍片的限制。林建嶽的寰宇電影集團目前在兩岸三地以及東南亞已經有了一些陣勢,目前的問題就是立足不穩,急需一個大的市場做為基地。在傑德看來,中國大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