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天》領跑一週北美週末票房之後, 銀河影業集團年度大片, 同時也號稱是“本年度暑期檔大片之一”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正式登陸北美影院。與往常一樣,《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在北美正式公映之前其實早已經登陸了英國影院。明面上的理由是這部電影的原著是英國小說,所以制片方和發行方才禮遇英國觀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事實上這是傑德從後世學來的一種營銷手段, 前提是社交網站極度發達。隨著傑德的佈局,facebook和twitter已經開始成為學生及年輕人和社交精英們經常使用的網站。而且根據谷歌那邊反饋的訊息, 正在封測的輕部落格社交網站tumblr也得到了測試人員的好評,這將是2005年推出的產品, 以配合公司在2004年年底發售的智能手機。

較於智能手機來說, twitter的功能太簡單,而facebook的功能太複雜,相反只有輕部落格tumblr和圖片社交網站instagram才最貼合智能手機。後世很多美國大片在做營銷的時候, 故意將電影的首映放到一些二級票倉, 比如:英國、日本,乃至中國大陸, 等這些電影在這些國家造成反響並引發美國媒體關注的時候, 再登陸北美市場。這套運作手法倒是有點類似後街男孩的操作,不過後街男孩是迫於無奈,而這些片商可是主動如此。

果不其然,隨著《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在英國的正式上映,大量有關電影的細節和片段紛紛透過網際網路入侵美國, 而英國媒體的一致叫好聲也惹得美國媒體不得不跟進報道。但是對於版權控制非常嚴格的美國來說,除了幾部已經放爛了的宣傳片之外,就沒有更多有關電影的細節了。雖然也有些不大守規矩的觀眾會偷偷拍攝一些片段放到youtube網站上, 可惜隨著谷歌開發的影片對比與音訊對比搜尋技術的進步,這些侵權影片往往還沒有過審就被刪除了。美國觀眾不得不在焦急中多等待了一個星期。

其實傑德在製作第三部哈利波特電影的時候就和羅琳討論過這部電影的定位,究竟是“兒童電影”還是“青少年電影”。按照羅琳創作的最初構思,這是一部寫給孩子們看的小說。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主角在長大,同時作者也收到了經濟方面的引誘,於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從第四本開始其實就已經從兒童讀物變成了青少年讀物。同樣的,電影的風格勢必也要變化。如果是遵從兒童電影的定位,那麼傑德可以將這部電影拍成pg級。當然,g級是不可能的,因為“哈利波特”是巫師電影,這一點就犯了mpaa的忌諱。

如果是青少年電影的話,傑德自然可以為電影增加一些比較偏年輕人的性暗示類笑話和打鬥、情感戲碼。不過電影的分級勢必會從pg級上升到pg-13級。不過羅琳在思考了之後到也認同了傑德的改變,因為從哈利波特第一部電影達到系列電影的票房頂峰之後,第二部電影的票房下滑了許多,由此可以預見第三部的票房也勢必會有影響。

羅琳是個作者,但也是個商人,她很清楚如果自己的作品將不能改編成電影之後的悲劇。在羅琳看來,無非是讓電影更貼近大孩子一點,又不是拍攝一部沒有道德的電影,羅琳相信傑德的手法,因此同意了。

有了羅琳的授權之後,傑德將劇本做了很大的調整。首先是加重了正處於叛逆期的哈利戲碼,哈利將會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在這一集變得更加魯莽和粗魯,同時一向沒有存在感的羅恩也將被傑德真正當做第二男主角來對待。

要知道,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部分讀者可是糾結於他和哈利以及赫敏的三角戀戲碼中。雖然最後被羅琳女士亂刀斬亂麻地亂點鴛鴦譜了,但是不可否認這將是一部吸引觀眾的副線情節。其次傑德打算將阿茲卡班這個小說裡屢次被點名卻在電影裡幾乎沒有出現的地方進行詳細拍攝。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開場鏡頭就是阿茲卡班的描寫,傑德將這個阿茲卡班設立在英國北海一個偏遠的島嶼上,周遭有無數魔法保護著這個地方不被麻瓜發現。同時這裡驚濤駭浪,暗礁漩渦無數……但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些看上去似乎沒有行跡卻又真實存在的攝魂怪們。

傑德用了最暗色調的鏡頭拍攝這段劇情,監獄的內部則參考了英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監獄——倫敦塔。傑德沒有讓監獄裡充滿恐懼的尖叫,因為關押在這裡的囚犯至少都有數年的歷史了,在攝魂怪的影響下,只怕他們和行屍走肉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鏡頭在監獄裡不斷地遊走,絕望和恐懼的情緒在螢幕上蔓延。

正帶著自己小女友來看電影的彼得對這段鏡頭是讚不絕口,這才是哈利波特嘛!如果那麼軟綿綿的就乾脆拍成動畫電影哄哄小弟弟們算了。看到自己的小女友因為恐懼而靠過來的身體,彼得覺得自己絕對是選對了電影。鏡頭最後在一個骯髒邋遢的男人面前停了下來,他的容貌並沒有被展示出來,但是他去看著一張有關哈利波特的報紙。他猛然抬頭,可是畫面卻暗了下來,片頭出現了。

鏡頭很快從陰暗變得明亮起來,因為故事的情節已經到了瑪姬姑媽來走親戚了。這段情節在原版電影裡被處理得很糟糕,首先是沒有交代清楚哈利為什麼會發火。原著裡說的很清楚,因為瑪姬姑媽一而再再而三地辱及哈利的母親,哈利怎麼可能不生氣?雖然哈利此時正處於青春叛逆期,但他畢竟不是一個暴力狂,哪裡有可能隨便就發脾氣的?其次就是電影對瑪姬姑媽的處理其實不夠大快人心,因此電影顯得有些不尷不尬。

在傑德的版本裡,交代清楚了哈利會發火的原因,同時也瑪姬姑媽變成的氣球成為一個吉祥物在弗農姨夫的屋頂上飄了半天,直到最後被逆轉偶發事件小組的人拯救下來。最後就是有關騎士公車的鏡頭其實有點過多,傑德明白原來的導演是想用這段鏡頭來炫耀他的電腦技術。不過傑德有更好地表現手法,因此就將這段鏡頭輕輕帶了過去。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永遠是前半段溫吞如白開水,後半段又緊湊得讓人找不到尿點。不過傑德因為有了同步推出的電視劇的支援,所以大筆一揮將所有溫吞的情節全部砍掉,全片就是要緊湊得讓人找不到尿點。

第三部電影裡因為有盧平教授的加入,因此這一集關於魔法的描寫也多了起來,傑德的數字領域特效工作室不僅為魔法釋放新增了許多炫目的特效,更是為電影製作了許多逼真的神奇生物。原本在原著中提及的“紅帽子”等生物也正式出現在教室裡,而那個為大家帶來不少笑料的博格特授課情節更是被傑德拿來狠狠地炫耀了下自己手上的電腦特效。這段情節最終是看得觀眾連呼驚奇,對手們卻臉黑得一塌糊塗。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雖然因為傑德的插手而更早地靠向了“青少年電影”,因此放映結束後在社交網站上得到了年輕觀眾們的一片讚譽。潔西卡在自己的facebook上寫道,“我很高興看到我的赫敏變得更加時尚和女人味了,想想也是,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哪裡不會打扮自己?只是導演不讓罷了吧?以前的導演都不來看看真實的我們是什麼樣,就會用他們那個時代的標準來要求我們。還好赫敏不是,還好哈利波特不是。”

得到年輕觀眾喜愛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立刻接棒《後天》,成為當周周票房的冠軍。不過電影在票房的亮眼遠遠沒有在輿論上那麼受人關注,因為時刻關注傑德和約翰婚姻生活的全美家長教師聯誼會跳出來說話了,大意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這部電影過度宣揚巫師文化,是對美國基督教國教的不敬。

傑德看到《紐約時報》等一幹大報異常興奮地報道這條新聞的時候就絕對不對勁,一看報道內容,頓時就想起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話,“不做死就不會死”。在《紐約時報》刊出這條新聞的當天,美國各大時評節目就將全美家長教師聯誼會抨擊成了“臭狗屎”。雖然很多美國人認為美國就是基督教國家,奈何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上可是有禁止確立國教的說法,因此精英分子們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好好給美國民眾普法。在電視和報紙媒體一致撻伐下,全美家長教師聯誼會主席不得不宣佈引咎辭職。

而在這位主席辭職的當天,不知道是誰的指使,美國電影發行商聯合會忽然公佈了一份調查。根據最近五年的調查,全美家長教師聯誼會成員觀影記錄最低,大約一半的成員居然沒有看過最近兩年的電影。於是有媒體譏諷道,“一個什麼電影都不看的組織居然有資格號召大家不要去看什麼電影?真不知道他們那裡來的理由和自信!”

在大家的炒作之下,《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繼續領跑週末票房,直到第三周被《瘋狂躲避球》擠到了亞軍的位置上。饒是如此,居然還打敗了排名第三的新片——《幸福終點站》,惹得這部電影的斯皮爾伯格還打電話來吐槽傑德。

到了第四周,暑期檔更加混亂。《華氏911》強勢來襲,《小姐好白》和《戀戀筆記本》也攜手登場,《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終於被擠到了第五的位置上。但是此時這部電影已經在北美市場狂收了3億美金,已經遠遠超出了銀河影業的預期。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