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的觀賞等級分為五個級別:老少咸宜的大眾g級、建議10歲以下兒童有家長陪同的pg級、建議13歲以下兒童有家長陪同的pg-13級、限制級r級和嚴禁17歲以下青少年觀看的nc-17,這五級分類多年來早已深入人心。    而對好萊塢影星咖位進行劃分的a-list/a-lister、b-list、c-list甚至是d-list經過媒體的頻繁提及,也算廣為人知。    但其實在好萊塢,還有很多外人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這些術語根本不會在字典、電影教材、報紙雜志上被提及,就算提及了,也很可能含義完全不同,因為這是專屬於好萊塢行業內的“黑話”。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film和movie,在大眾看來,這兩個詞都代表了電影,最大的區別大概是英國人愛用film,美國人愛用movie罷了。    有很多美國年輕人對此感到不滿:不就是film聽起來嚴肅點,movie聽起來口語化點麼,你們英國人只用film,是不是覺得自己格調很高?    但其實,film和movie的區別,不是英式美式、格調高低的問題,而是專業與否的問題。    film的確有“電影”的意思,僅作名詞“電影”解釋的時候,和movie的意思差不多,比如a good film/movie的意思就相同。但film除了表示“電影”外,還有更豐富的含義,比如說“電影膠捲/膠片”,用作動詞“把……拍成電影”,用作形容詞“影評人(film critic)”,就連表示電影研究、電影產業之類更加高階嚴肅含義的時候,也用的都是film,而非movie,相比film,movie的含義無疑遜色單調很多。    在英國,是全民都喜歡用film,在美國,是觀眾影迷喜歡用movie,行業內人士還是普遍使用film的。    當然了,如果有外行人參加好萊塢派對,你無論是說film還是movie,大家都是聽得懂的,但你要是當著一個喜歡較真的導演說:“我很喜歡你的上一部movie。”,這名導演大概會立刻反駁說:“我拍的是film,不是movie。”    film和movie只是好萊塢行話的一個縮影,順著上文的好萊塢電影觀看分級往下講,其實電影早在開拍之前,也是有著製作分級的,不是abcde這樣的詳細劃分,而是大致被粗暴的分為a級片、b級片和z級片。    ——這個a級片指的絕不是日本盛產的a/片,而是a-plctur,換成更通俗的解釋說就是“電影大片”,投資最少數千萬最多上億、場景豪華、拍攝周期長、主演選擇人氣高的明星、上映時花大手筆宣傳的那種電影。    a-plctur這個詞誕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到來,美國每週觀影人數從一億一千萬猛降到六千萬,好萊塢電影剛剛迎來黃金期就陷入了發展瓶頸,電影公司為了吸引觀眾,推出了雙片制——把一部投資大製作精良的電影稱作“a級片”,一部成本低廉、製作粗糙的電影稱作“b級片”,觀眾購買一張電影票,就可以在影院裡觀看到兩場電影。a級片算是正餐,b級片是附贈的餐後甜點。    這就是好萊塢電影製作等級裡的a級片和b級片,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延續使用到了如今。    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黃金年代過去後,美國經濟也逐漸好轉,並一步步確定了自己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美國人越來越有錢,好萊塢電影的投資也越來越大,b級片有時也不再是粗糙爛制的代表了——畢竟b級片成本再低,也是由正規的電影公司出品,經過嚴格的前期拍攝和後期制作出來的——於是z級片應運而生。    比起製作程式、發行渠道還算正規的b級片,z級片成本更低、拍攝週期更短,甚至有時連導演和演員都是業餘新手——打個比方說,同樣是導演個人風格濃郁、旅程故事背景的電影,b級製作費用的叫“公路片”,z級製作費用的就叫“摩托車片”。    好萊塢電影製作,a級影片製作費用沒幾千萬下不來,b級影片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有些製作費用上千萬,但題材特別血腥暴力的影片也會被劃為b級片,而z級電影,有時候只花幾千幾萬美元就拍下來了。    但是在好萊塢,電視劇的製作,成本想控制在六位數字以內,就絕對不可能。     眾所周知,美國電視劇的售賣,非常依賴劇集的長度,可以說是電視劇季數越多,後期獲利就越豐厚——除了日間肥皂劇(每週一到週五下午播出一集,以豐富的人物性格和不斷與時俱進修改的劇情故事為賣點,美國最長的日間肥皂劇是1937年開播的《指路明燈》,至今已播出了一萬多集)外,各大電視臺的常規劇集(每週一集,從9月播到來年4月的那種)如果能累積到100集還沒被砍掉,就會成被節目製作商打包賣給地方電視臺、電視經營機構甚至是國外重複播放。    早在1989年,就有權威機構做過調查:得益於英語在全世界的流行程度和有好萊塢做後盾,美國雖然只擁有全球5%的電視受眾,卻輸出了全球電視節目的三分之一,在不少娛樂產業不甚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中,全國電視臺播出的電視節目甚至有60%-80%都完全購買自美國。    由於複製電視劇的成本幾乎為零,多次售賣的成本也幾乎為零,所以在美國,製作一部好質量好口碑的長壽電視劇,制作方是可以源源不斷,連續多年的從這部劇集中獲益的。    這就大大的鼓勵了電視劇製作公司的創作積極性,和對劇集質量的重視。    也因此,美國各大電視臺採用了邊拍邊播的製作方式、對觀眾口味無比重視,題材上採用普世策略(意為選用大眾都有共鳴的題材,最大程度淡化地域色彩,便於全球銷售),而且也用昂貴的製作費來保證電視節目的品質。就為了能延長播放季數、使美劇被貼上了“製作精良”的標籤,越來越多的被出口到國外,逐漸在全世界的電視節目市場都擁有了不小的影響力,以便最大程度的養成電視節目品牌、獲取電視劇後期利潤,形成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的良性循環模式。    現如今的好萊塢,因為電視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剔,電視劇的生產模式已經非常接近於b級片,甚至有所超越。    abc、cbs、nbc、fox等公眾電視臺的主打美劇,可能一集就要換一個導演、換一批製作人,每集劇本由十幾位編劇共同討論出,加上人氣旺盛的話每一季度主演們的片酬都要上漲,還有燈光、造型、特效、後期等各個環節加起來,單集美劇製作費超越電影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雖然是電視劇,但現在的美劇也基本全都選用電影膠片拍攝。    像是從去年開始熱播的醫療劇《急診室的故事》,因為劇本考究、演員眾多、題材特殊,每一集的製作投入超過百萬美元,比很多電影的預算都高。    哪怕是播放時間只在二十分鍾到半小時左右的情景喜劇,製作成本可能都要從幾十萬美元到幾百萬美元不等,比如去年秋天首播就爆紅,剛被nbc電視臺預定了第二、三季的《老友記》,和已經風靡了北美四年多,每年能給主演兼製作傑瑞·宋飛帶來數千萬美元收入的《宋飛傳》。    作為主要針對青少年觀眾的電視劇,《飛躍比弗利90210》和《露易絲和克拉克》一樣,劇情雖簡單,製作費卻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單集百萬美元左右。    外行人估計很難理解一集電視劇為何製作費用要這麼多,但身為內行人,特別是以及進組等待拍攝的威廉,只根據所見所聽所感,就能猜出《90210》製作費為何如此高昂了——看看劇組那每天跟班的五人以上的編劇、動不動就超兩位數的群眾演員、一集一換的導演、香車美酒跟高階餐廳、漢普頓度假屋、主演人均逼近六位數的單集片酬,就連他這個在本季演出只有不到五集的配角,單集片酬都能拿到六千美元。    是的,單集六千美元,和nbc電視臺去年秋天剛推出的《老友記》主演們的片酬差不多——詹妮弗·安妮斯頓、柯特妮·考克斯等《老友記》的六位主演,第一季的人均單集片酬是六千五百美元,之所以拿的只比威廉這個《90210》的配角高一點點,是因為《90210》目前已經是播到第五季的熱播劇了,而《老友記》才是試水的第一季。當然,憑《老友記》第一季的收視率,今年秋天第二季播出的時候,六位主演的片酬肯定會大幅上漲,不會再像第一季那樣可憐巴巴。    總之,單集六千共計三萬美元的片酬,已經是威廉入行來獲得的最大一筆收入了。    扣除稅金,還有經紀人百分之十的抽成,威廉大概還能攢下兩萬多點——聽起來兩萬美元是挺多,可如果威廉大學準備申請top10的私立名校的話,估計連第一年的學費都不夠。    ……    美國的億萬富豪們都住在哪裡?    紐約曼哈頓?洛杉磯比弗利山莊?    除了這兩個聞名遐邇的地區外,其實還有兩個地方房價奇貴,那就是洛杉磯附近的馬裡布,和紐約附近的漢普頓。    漢普頓位於紐約長島最東面,距離紐約市中心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原本是美軍的駐紮地,二戰之後蓋了很多住宅區,因為臨海、距離紐約又近,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度假勝地,紐約市的富豪們紛紛到此買房置地,蓋起了一座座城堡似得別墅。    超級巨星和億萬富豪們平時工作居住在曼哈頓或比弗利,而一到週末放鬆的時候,他們就會紛紛跑到漢普頓或馬裡布去,住在自己臨海而建的別墅內,隔絕一切狗仔隊的鏡頭,享受專屬於自己的私人沙灘。     也因為地價昂貴,和居民幾乎全是富豪,漢普頓小鎮沒有連鎖超市連鎖酒店和連鎖快餐店,只有一間間家庭經營的獨具特色的酒吧和咖啡館,和販賣有機食品的農場,週末時街頭停泊的全是豪車,寶馬賓士不值一提,蘭博法拉利勉強過關,敞篷跑車富人們也只是在小鎮內開開,如果要外出,他們有直升飛機。    像漢普頓這樣用金錢堆砌起來的,隨便一處街道房屋就能當富人區背景的小鎮,顯然很適合用來拍攝以上流社會為背景的電視劇,比如《飛躍比弗利90210》。    劇組在這裡租了三棟帶私人海灘的度假屋,兩座遊艇和一架直升機,用來給第五季收尾——    女主角安妮在漢普頓富人區組織慈善募捐活動,她的合作伙伴普林斯頓不僅英俊帥氣,而且多金又熱心,如果不是因為男友利亞姆已經在她心裡佔據了重要位置,安妮想她肯定會被普林斯頓所吸引的。    不過新朋友普林斯頓的魅力卻已經不需要安妮再去錦上添花了,他自從出現在漢普頓起,就幾乎吸引住了這裡所有適齡女生們的目光,不僅安妮的朋友娜歐米,就連娜歐米的姐姐簡都為他如痴如醉。    如果說安妮和娜歐米因為曾交往過同一個男人而變得亦敵亦友的話,娜歐米和姐姐簡簡直就是仇人一樣的關係了,她們從小就你爭我奪,勾心鬥角的長大,現在為了普林斯頓,也為了不輸給對方,姐妹倆展開了一次精彩萬分的奪男大戰——當然,因為編劇們的妙筆生花,這段劇情會被演繹的笑料百出精彩萬分。    最後普林斯頓還是選擇了妹妹娜歐米,並且很快向娜歐米求婚。    娜歐米欣喜若狂的答應了,並和普林斯頓招搖過市秀恩愛,享受著整座小鎮女人們嫉妒的目光。    但在同一時間,女主角安妮卻在偶然間發現普林斯頓原來早已債務纏身,瀕臨破產邊緣。    真相突然被揭開:原來普林斯頓向娜歐米求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為了對方成年後繼承的龐大財產,想在和娜歐米結婚後,讓娜歐米為他償還債務。    娜歐米糾結萬分,最終還是選擇了和普林斯頓分手,這個無比英俊又無比神秘的男人,就像他的到來那樣,猶如一陣風般消失在了漢普頓的視線裡,只留下無數少女心中曾被風捲動的漣漪。    ……    淺海衝浪,沙灘排球,遊艇派對,威廉對一切都遊刃有餘。    他生於紐約,長於紐約,曼哈頓和漢普頓一樣,是他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地方。    所以威廉回到漢普頓,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樣——雖然布蘭德利家在漢普頓的房產,很久以前就被轉賣了。    威廉大概是劇組所有年輕演員裡,在漢普頓生活的最自在的一個了,他知道哪家咖啡館的現磨咖啡最有義大利風味,哪家酒吧的調酒師花樣最多,哪家餐館的披薩烤的最正宗……他甚至能和小鎮上三分之一的店鋪老闆熟稔的打招呼。    劇組裡其他人看威廉的目光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    從威廉的言談話語間,所有人都看的出來,他對這座小鎮有著非同一般的熟悉度。    鑑於漢普頓的消費水平,能在這裡長期居住過的會是什麼樣的人?    不知不覺間,拍攝空擋來和威廉閒聊的演員越來越多,私下裡關於他的議論也越來越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