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的這一段變態殺人狂作案, 把瑞秋·柯林斯嚇的夠嗆。

特別是在凱西慌亂的在屋內外躲避著變態殺人狂的時候,瑞秋一直捂著胸口, 心臟跟著“砰砰”直跳,在凱西被戴著死神面具的兇手殘忍殺害的時候, 她“啊”的一下叫出聲來,害怕的抱緊了自己的雙臂。

此刻影院內其他女生的反應和瑞秋都差不多,並且有男友的多數已經撲到了男友的懷裡汲取安全感。

維克多從影片有血腥鏡頭出現開始,就一直靜等著女友的投懷送抱,德魯·巴里摩爾飾演的凱西被殺死之後,更是主動握住了瑞秋的手,靜靜的等待著……但是五分鐘後, 他沒等來瑞秋的的擁抱, 倒是等來了一大片花痴般的尖叫!

看了眼大銀幕:哈,果然是威廉·布蘭德利出場了。

微微凌亂的深色頭髮,墨綠色的眼睛,還有從窗臺上一躍而起的帥氣動作, 哪怕身為同性, 哪怕很討厭女友瑞秋對另一個男人投以如此多的關注,維克多還是不得不承認威廉·布蘭德利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相貌。

特別是當他倚在書架前,微微偏著腦袋,用剪下掉血腥鏡頭的電視公映版《驅魔人》,深情又帶著點委屈地跟女友席妮傾訴:“自從兩年前一見鍾情,我們一直處的很好,但是我們的關係一直pg-13的級別上止步不前, 似乎永遠看不到有走到nc-17級的那天……就像被糟糕剪下過的電視版影片。”的時候,影院裡爆發出一片:“噢拜託,就答應他好了!”

“有這麼帥的男朋友還忍住兩年不睡,席妮是有什麼問題嗎?”

席妮當然沒有問題,在男友比利碧眼光波的攻擊下,她很快就淪陷了,而且淪陷的相當快速和自然,幾乎的下一秒鐘她就拽著男友的領口倒在床上了。

——題外話,導演韋斯·克雷文本來希望的是在這段劇情裡,比利能夠表現出質疑和強勢的一面,透過言語上的壓迫讓席妮退讓,但是威廉卻用委屈和受傷的情緒來處理了這一段劇情,從表演結果和現在的影迷反應來看,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適當的示弱能夠換來更多強勢換不到的東西。哦對了,在這段表演裡,威廉還用了從託比·馬奎爾那裡學來的招牌“狗狗眼”。

親密戲份的出現讓影院內的溫度略有升高。

維克多現學現用,他扭頭挨著瑞秋的耳朵說:“我們確定戀愛都快一年了,一直只有親親抱抱,你什麼時候讓我突破到nc-17?”

接下來他睜大了棕色的眼睛,可憐巴巴的瞅著瑞秋,表情委屈極了——他在模仿剛剛銀幕裡威廉·布蘭德利的神情。

從瑞秋微微睜大的眼睛來看,她被這句話打動了。

而瑞秋的直接回答是摟著維克多的腦袋來了一個快讓他融化了的舌吻。

維克多在心裡高呼“哈利路亞!”。

不過《驚聲尖叫》的分級畢竟是r級而不是nc-17,銀幕上的席妮在比利向往前再突破一步的時候推開了他,銀幕外的瑞秋也把維克多給推開了:“不是現在不是這個地方,親愛的維嘉。”

“我同意。”維克多頓時眉開眼笑的,既然能看見希望,幾天還是幾個月,他都是等的起的,只要不是幾年就好。

維克多現在無比慶幸自己陪瑞秋一起來看《驚聲尖叫》了,並且對威廉·布蘭德利這個英俊到過火的同性,原本過大的敵意也快消失殆淨了——瑞秋把追星和現實生活分的很開,她喜歡威廉·布蘭德利但也沒影響到和維克多的戀愛,並且她還一年以來首次鬆懈了態度(在維克多對布蘭德利進行了有效模仿後),而且,說實話這電影還挺好看的,那個帶著恐怖面具的連環殺手首次出場的時候連維克多自己都被嚇了一跳。今晚的收穫難道還不夠多嗎?

……

午夜場看恐怖電影看到荷爾蒙激升的大概只有情侶,在其他多數影院,觀眾們的心情隨著故事的發展而撥動著:比利爬席妮臥室窗戶的時候,那些青春期經歷過男友爬窗,或是爬過姑娘家窗戶的人都不自覺的微笑了,然後開始為這對情侶擔憂起來,畢竟開場的凱西和史蒂文那對情侶都死了,比利和席妮也會遭受到一樣的厄運嗎?當然,席妮作為女主角是有很大可能會活到最後的,那比利呢,身為男主角的他會被殘忍的殺害嗎?

高中生凱西和史蒂文的被殺,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各路媒體也紛紛湧入小鎮,不少新人物都登場了:女記者基爾及助手,席妮的同學蘭迪、閨蜜塔圖姆,以及塔圖姆的男友斯圖爾特、哥哥警探杜威。

對於發生在凱西身上的慘案,席妮學校的大部分同學都在熱烈的八卦,剩下的人則紛紛猜測兇手的身份,只有席妮自己對這個話題從頭到尾感到不舒服,因為她的母親在一年前,正是以相同的方式被殺害了。

“殺害席妮母親的兇手,會和殺害凱西的變態殺人狂是同一個人嗎?”波士頓的影院裡,卡莉·埃文斯喃喃道。

“從鏡頭上看,導演似乎就是在暗示兇手是同一個人。”姐姐莎娜·埃文斯回答道。

莎娜·埃文斯一語成讖:席妮在家裡遭到了面具殺手襲擊!並且面具殺手在電話裡不僅向席妮承認了自己就是殺害她媽媽、凱西、史蒂文的兇手,還說要席妮像她媽媽一樣死去!

席妮一邊在房子內躲避追殺,一邊和面具殺手纏鬥的追逐戲拍的刺激極了,膽子稍微小點的人都是捂著嘴巴看完這一段的——終於,在席妮逃到臥室裡鎖上門,並試圖用電腦向911報警的時候,不僅門外揮舞著匕首的兇手消失了,男友比利也出現在窗外!

看到有人從窗戶爬進房間,席妮的第一反應是驚嚇,等她看到來人卻是比利後,巨大的驚喜湧了上來,席妮一邊撲上去向比利求救,一邊訴說著殺手的可怕。

但是就在此時,一個手提電話從比利的口袋裡掉了出來!

“噢天啊!”

“上帝!比利是殺手?”

影院內的觀眾就和銀幕上的席妮一樣震驚,不過和席妮的立刻轉身奪門而逃不同,影迷們的普遍反應是不相信:“我不相信比利是殺手,瞧席妮懷疑他的時候,他的表情這麼茫然無辜,殺手肯定不是比利!”這是純粹的威廉·布蘭德利迷妹。

“殺手居然是比利!天啊他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女友?”這是沉浸在電影裡,不想或不會思考單純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心情不斷變化的影迷。

“比利畢竟是個男人,如果他真的是殺手的話,席妮肯定是逃不掉的,但是席妮逃掉了,而且比利也沒有追上去而是不停的叫席妮回來,所以我想比利應該不是殺手。”這是喜歡邏輯分析的影迷。

“影片才開始了多長時間?半個小時吧,殺手不可能這麼快出現的,不然後面還要演什麼?殺手肯定不是比利。”這是分析能力不強但也很喜歡猜劇情的影迷。

其實影片進行到這裡,主線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一部面具殺手利用電話大玩殺人遊戲的電影,全片最大的懸念大概就是殺手的身份了。

那麼,誰是殺手?

因為在席妮家手提電話意外墜地,而電話正是面具殺手重要的特點之一,比利首當其衝的被懷疑了。

但是在警探杜威逮捕比利的時候,比利的反抗卻很劇烈,包括在警局內被問話的時候也是,他不停的呼喚席妮的名字,告訴她自己不是兇手。

“看他清澈的眼神,看他那副像狗狗一樣可憐兮兮的表情。”卡莉·埃文斯捂著臉頰說:“我相信威爾,不,比利一定不會是兇手!”

席妮在朋友塔圖姆的陪伴下去了她家借宿,然後在當晚,面具殺手的電話居然打到了塔圖姆家!面具殺手掌握著席妮的一舉一動!自然而然的,一直被拘留在警局的比利的嫌疑也被排除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本來完全只是陪妹妹卡莉來看電影的莎娜·埃文斯也已經完全陷入到了劇情裡,此時此刻她儘量使自己跳開導演的故意鋪設,而是全心全意的用自己的腦袋來思考:兇手到底是誰?

第一個跳到莎娜·埃文斯腦袋裡的嫌疑人是席妮的爸爸尼爾,因為尼爾跟女兒說他出差會住希爾頓,但是警察查了希爾頓酒店卻並沒有尼爾的入住紀錄,尼爾失蹤了!而且女記者基爾隨後揭露了更多的真相——一年前被殺死的席妮母親並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婦,相反她非常風流,死前和小鎮上很多中年男人都保持著曖昧關系。

面具殺手第一次作案殺死的就是席妮母親,他為什麼要選擇席妮的母親?更近一步說,小鎮上發生的這麼多起命案,以及席妮父親尼爾的失蹤在冥冥中的聯絡是什麼?尼爾的失蹤絕對不是偶然,他要麼是殺手,要麼和其他受害人一樣被害了。

第二個被莎娜·埃文斯懷疑的嫌疑人是在音像店打工的席妮朋友蘭迪,因為蘭迪喜歡席妮,而且哪怕比利已經被洗脫了嫌疑,蘭迪還認為比利就是兇手,並且不停的宣揚給其他人知道,動機非常可疑。

第三個被莎娜·埃文斯懷疑的嫌疑人是警探杜威,因為每次兇案發生,杜威都在附近,並且每次都恰好是面具殺手做完案後才出現。

兇案頻發並沒有讓小鎮居民感到害怕而躲在家裡不出門,相反他們非常興奮,特別是席妮的同學們,他們在學校裡瘋狂的議論連環殺人案、戴著商店裡買來的殺手所用的面具到處亂跑、甚至音像店所有關於連環殺手的電影錄像帶都被感興趣的人們租借一空,高中生們還準備了一個“恐怖電影之夜”派對,邀請所有同學來參加!

特別是片中高中生們聚在斯圖爾特家裡開“恐怖之夜派對”時候,角色蘭迪總結的“恐怖片生存規則”,更是讓所有人覺得既驚訝又好笑:

“不要跟別人上床,否則會死。

不要喝酒跟吸毒,否則會死。

不要說‘我馬上回來’,否則會死。

只有處女能在恐怖片中存活下來”

銀幕上,正在舉行派對上的中學生們鬨堂大笑,不少人舉著啤酒瓶,摟著女友或男友的肩膀大喊:“那我們肯定會死的!

而銀幕下,影片的發展則讓所有觀眾感到真實又荒謬——上帝,小鎮上可是有一個戴著恐怖面具的連環殺手正在隱藏著,而他已經至少殺死了四個人!為什麼這些居民、這些學生一點都不害怕,反而對此興奮異常,八卦這些連環殺人案就像八卦明星們的緋聞一樣?

影迷們覺得小鎮裡的人,特別是那些用這起連環殺人案找樂子、開玩笑、開派對甚至趁機約炮的年輕人們都很瘋狂……不過,仔細想想的話,影片中這些年輕人的行為又是和現實絲絲相扣的,特別是當莎娜·埃文斯想起自己高中時學校裡那群搗蛋鬼,如果那時候學校裡也發生了一起命案,那些壞小子們也是絕對做得出拿命案開玩笑甚至搗蛋這樣的事的。

大概就像電影裡小鎮治安官感慨的那句話:“也許二十年前我不相信,不過現在的年輕人,誰知道呢。”

伴隨著樓下客廳裡少男少女們的瘋狂大笑,面具殺手出現了!他在派對上展開了大屠殺!

第一個被殺的是比利,面具殺手當著席妮的面給他胸口來了一刀,噴湧而出的鮮血浸透了整件白色上衣!

“噢!”影院的觀眾們集體驚呼——比利居然被殺了?不是吧?!稍微靈敏一點的人立刻開始懷疑:“如果比利就此死去的話,那這個角色就是個放大版的花瓶,按威廉·布蘭德利的選片口味,他不可能選這麼沒挑戰性的角色吧?”——不過他們還沒來得及為比利的死感到傷心或者疑心,已經被面具殺手接連揮起的死亡陰影給籠罩了!

席妮的朋友塔圖姆死了!記者基爾的助手死了!蘭迪被刺了一刀!警探杜威後背也中了一刀!參加派對的中學生們幾乎都遇害了!

而殺手的真實身份,也隨著原本的幾個嫌疑人都遭到了面具殺手的襲擊,而越發迷霧重重起來。

莎娜·埃文斯感覺自己距離真相只有一步之遙,但就是摸不著揭開真相的鑰匙——比利被殺了、蘭迪被殺了、警探杜威也被殺了,難道兇手真的是只出現過一次然後就開始鬧失蹤的席妮爸爸尼爾?

不,莎娜·埃文斯直覺尼爾並不是兇手,理由一是如果尼爾是面具殺手,那劇情未免就太過狗血了,席妮雖然不是真善美型主角但各方面都不錯,哪有做父親的拼命要置女兒於死地的?理由二是尼爾在影片一開始就鬧失蹤,身上的嫌疑也一直沒有被洗褪,如果一個從影片開始就只出現過一次的人變成了幕後的大boss,那就有點俗套了。

還有從觀看影片到現在,莎娜·埃文斯已經發現了,《驚聲尖叫》的導演有點特別,像是那些對其他經典恐怖片的吐槽,對常見恐怖橋段的顛覆(女主角席妮在第一次遭遇面具殺手襲擊的時候竟然用挖鼻孔來測試殺手到底看不看得到她!),對恐怖電影的規律總結,都說明了這是一部不走尋常路的電影。

“比利沒死?”

“比利還活著!”

影院裡再次響起的影迷們抑制不住的驚呼聲拉回了莎娜·埃文斯的思緒,她抬頭看向螢幕,看到渾身是血的比利踉踉蹌蹌的從樓梯上滾了下來。

不過,“復活”的比利讓莎娜·埃文斯感到了一絲不對勁。

席妮手裡有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一把槍,比利以要和殺手決鬥的藉口向席妮要槍,等席妮真的把槍交給他後,比利一直低垂著的腦袋緩緩抬起,碎髮凌亂的散在額頭上,眼睛裡閃著邪惡的冷光,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微笑,緩緩抬起右手,將槍口對準了席妮和她的朋友——

“耶穌基督……”莎娜·埃文斯和其他所有人一樣,在那雙攝人心魄的綠眸佔據到半個銀幕的時候,一起震驚的睜大了眼睛,連忙捂住嘴巴以免砰砰亂跳的心臟從喉嚨裡蹦出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