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比還說謝謝你呢, 謝謝你向李安推薦他,不過他這會兒正在康涅狄格州拍戲, 幾乎與世隔絕,只能等拍完《冰風暴》後回來再約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說。

“《冰風暴》的劇本我看過, 非常棒,這對託比來說是個機會。”威廉握著話筒,對電話那頭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說:“至於正式的道謝,我們之間哪用的著這個?等他拍完戲回來大家一起去派對酒吧開心開心就行啦。”

《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的後期制作已經完成,這個月陸續開始舉行內部試映會,洛杉磯、紐約、芝加哥分別試映後,11月1日會在洛杉磯舉行首映。

因為成本原因, 《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並沒有類似走紅地毯閃光燈嘩嘩閃瘋狂影迷興奮尖叫之類的首映戲碼, 那是屬於投資過五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大片,或是話題度特別高的電影首映式才會有的待遇,《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和很多千萬級別投資的電影一樣,首映式不過是電影主創人員、特別邀請的影評人、媒體和少數幸運的影迷同聚一堂共同觀影罷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威廉的這次通話, 主要聊的就是威廉回不回洛杉磯參加首映的事。

“首映我就沒辦法趕回洛杉磯參加了, 給魯赫曼導演帶去我的祝福,祝票房口碑雙豐收之類的。”威廉想了想,說:“對了,我還定了很多束花,你覺得是在首映前送還是首映後送比較好?”

“首映之後送吧,到時氣氛應該不會差的,之前在芝加哥辦的那場試映會反響很不錯, 《芝加哥太陽報》《芝加哥論壇報》這兩家在本地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是稱讚較多,羅傑·埃伯特還給出了三顆星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話音裡難掩偷笑聲:“對了,羅傑·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的專欄裡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念給你聽——從美貌值上講,帕裡斯伯爵的演員或許比克萊爾·丹妮絲更適合演朱麗葉。”

“說的好像你沒這樣被拎出來比喻過似的。”事實上類似的議論從他們還在墨西哥拍片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大家都揹著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威廉和克萊爾·丹妮絲三個當事人在說。“還有羅傑·埃伯特,只要不是太爛的電影,他現在不是給誰都點贊麼。”

羅傑·埃伯特是美國最有名的影評人之一,1967年開始任職於《芝加哥論壇報》,1975年成為第一個獲得普利策批評獎的電影影評人,從而在世界電影評論界的地位一下子超然起來——其實當時的羅傑·埃伯特才剛剛28歲而已——七十、八十年代,或許是有普利策獎在身後鞭策,羅傑·埃伯特發表了大量的見解獨到的影評,並且數量多到幾乎一年平均300多篇,或許是由於出生在二戰結束階段,又是德國移民後代的原因,羅傑對電影裡的法西斯主義非常敏感,一旦見到,就毫不留情的批評,辛辣的諷刺和幽默的嘲諷征服了當時幾乎所有影迷。

雖然遇到不喜歡的電影會直接批評,比如在評論1994年的《浪子保鏢》時,羅傑·埃伯特就用了“我討厭這部電影,討厭討厭討厭討厭討厭這部電影。”如此直白到能讓導演主角都羞愧致死的評論,但在其他多數時候,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羅傑·埃伯特已經越來越寬容了,他見到佳片就要特豎起大拇指的模樣已經成為了美國影評界的一個標誌性形象,哪怕遇上爛片也要意思意思給半顆星,除非他覺得影片“毫無藝術性”或“道德觀令人討厭”,才會給打0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強調:“三顆星!三顆星!羅傑今年還沒有給過滿分電影好嗎?”

“好啦,我只是吐個槽而已,你不用在意我。”威廉說:“《芝加哥太陽報》已經有試映會的影評登出來了嗎?一會兒我去報亭找找看。”

雖然威廉嘴上說羅傑·埃伯特“給誰都點贊”,看似有些嘲諷,其實他心裡挺佩服這個美國影評界的元老的,很多影評人,特別是比較有資歷的那種,為了體現和鞏固自己的格調,極少大篇幅讚美某部電影,哪怕是當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們也能用吹毛求疵的眼光給你數出缺點一二三來,比如說《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英國著名影評人馬克·克默德和《華爾街日報》影評人喬·摩根斯特恩等,就是以眼光高和喜歡辛辣諷刺而著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羅傑·埃伯特不一樣。

曾看過羅傑·埃伯特很多本書的威廉知道這個老頭毒辣起來,其實誰都擋不住,特別以羅傑·埃伯特如今的身份地位來說,完全可以做到只動動筆桿子,就徹底殺死一部電影,但他卻只在年輕時候暢所欲言,年紀越大了,說話就越謹慎——為什麼?

大概是擔心自己用高標準苛責每一部影片,特別是新導演新演員的電影,會極其打擊電影主創的積極性,和演員們的表演興趣,對整個電影圈子健康正常發展不利吧——沒有哪本書或報紙明確寫出這幾句話,但這個觀點,是威廉閱讀了羅傑·埃伯特很多本書後自己推斷出來的。

“你真的不來洛杉磯參加首映嗎,威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繼續追問:“來陪我吧,拜託。”

“不,11月1日那天我剛好有課堂測驗,實在走不開。而且又沒有紅地毯,我這個出場只有不到十分鐘的配角中的配角就不去湊熱鬧了。”

“那我一個人面對克萊爾真的要尷尬死了,夥計。”

“發生什麼事了?”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乾巴巴地說:“本來我們已經和平分手了,我和不少前女友總能在分手後還能保持友好的聯絡,這點你知道的對吧?但是克萊爾好像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她最近真的是看我很不順眼,和她一起出席首映真的很尷尬,威爾。”

“你能讓女士們在和你分手後還友好聯絡的秘訣不是‘男士從不主動提出分手,把機會讓給女士嗎?’”威廉在同情之餘更多的卻是好奇和八卦:“難道因為是你甩了她,所以她惱羞成怒了?”

“不,我沒有先提分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聳肩說:“我們頂多算是互相甩,分手之前還大吵了一架。”

威廉突發奇想:“總不能是影評人普遍反映你在影片裡不僅演技比克萊爾好,還長得比她美貌,所以‘朱麗葉’感到非常不爽了吧?”

“……”

威廉也非常驚訝:“我猜對了?”

“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不過是因為這件事吵起來的沒錯。”

“我很遺憾,里奧,或許找個旅遊勝地度假能讓你開心點?”

“我沒有傷心,威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大言不慚的說:“相反我還覺得很高興呢,有個太過粘人的女朋友說實話不是什麼愉快的體驗。”

“聽起來你有點渣誒,我的朋友。”

“談戀愛不就是兩個人都覺得開心才要在一起嗎?如果在一起的時候爭吵不斷,不僅不開心反而痛苦,那分開又有什麼不對呢?——等等,威爾,你不會有那種認定談戀愛就一定要三次約會後才可以接吻、五次才能過夜,保持半年以上關係就要開始思考婚姻的教派思想吧?”

“哪有,才不是。”事實上有點膝蓋中槍但絕對不會承認的威廉說。

“不管你是不是,夥計,既然身在好萊塢,就要適應這裡的規則——遊戲人生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早早的找個人鎖死自己進入婚姻的墳墓?那絕不是大多數好萊塢人的選擇。”

威廉才不要和玩咖談論什麼才是正確的愛情觀:“不談你的戀情了,最近還不準備接新片嗎,里奧,和凱特一樣?”

“過一段時間再說。結束《泰坦尼克號》的拍攝後,我覺得或許要整整一年的修養期才能恢復精神,而且,最近也沒有看到合適的劇本,結束近期的工作又度假夠了的話,或許去上點演技課吧。”談到《泰坦尼克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聲音直接低了一個八度:“據我所知凱特也是這樣,威爾,我們都被吉米摧殘壞了,和你不一樣,你可是吉米最寵愛的年輕人。”

威廉在《泰坦尼克號》劇組戲份結束的稍早些,出組也早,所以並不太清楚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這對主角在卡梅隆手底下最後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他們也不願多談,不過從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話裡濃濃的怨氣,和當初凱特一離開美國就直接飛去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度假的行為裡,威廉可以感覺的出來,他們對詹姆斯·卡梅隆或許真的是……又愛又恨。至於最後愛多一點還是恨多一點,那要等《泰坦尼克號》上映後的票房反響再說了。

“《泰坦尼克號》肯定能大爆的,里奧,你最後得到的,肯定是你現在都想象不到的。”威廉勸慰過後還毒舌了一句:“而且到時候你會無比後悔沒有聽從我的片酬轉分成——”

“拜託!我的耳朵要出繭子了威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大笑道:“你又沒有一顆水晶球,不要每天拉著我們玩預言啦!”

……

進入好萊塢以來,威廉的路走的一直穩中有升。

從平面模特到電視劇群眾演員,從單集醬油似的角色到公眾臺主推劇的單季重要配角,從電視演員到電影演員,從千萬級別的製作到上億級別的鉅作,從不知幾號人物的男配角到男主角……從當初爭取《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出場十分鐘都不到的帕裡斯伯爵準備試鏡很久,到現在開始有不用試鏡的影片邀請直接送到手上。

亞蒙·高夫曼在哈佛開學後的這段時間裡一共收到了十幾個劇本,其中有一多半在他看來都還不錯,而且角色全部都是主角,經過亞蒙·高夫曼的篩選,威廉自己又粗讀過一遍劇本後,初步選定四部影片。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是最先被排除的,雖然這部影片有號稱“浪漫喜劇女王”的大嘴美女茱莉亞·羅伯茨做女主角,幾乎可以保證票房一定大賣,但電影的男主角和第二男主角都已經確定,男主角是茱莉亞·羅伯茨欽定的德蒙特·莫羅尼,第二男主角是英國戲劇演員,會在影片裡本色出演女主角同性戀好友的魯伯特·艾弗雷特,邀請威廉出演的角色是男主角邁克爾的弟弟斯科特,可以稱得上是第三男主角,但劇情安排並不出彩。

如果不是正在上學,可以擠出來拍戲的時間真的很少,威廉倒是不介意前去客串一下,畢竟《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卡司實在強大——兩位女主角都是好萊塢著名的美女,一個是茱莉亞·羅伯茨,另一個是卡梅隴迪亞茨,兩位男主角德蒙特·莫羅尼和魯伯特·艾弗雷特雖然在好萊塢名氣不大,但莫羅尼在紐約百老匯、艾弗雷特在倫敦西區卻都聲名赫赫。沒錯,他們都是戲劇演員。

兩個好萊塢著名“花瓶”美女和兩位著名戲劇家的碰撞一定非常有意思,而如果能和他們共同合作,威廉相信自己肯定也能學到些東西。

不過可惜了,因為斯科特這個角色設定的實在不出彩,加上時間不允許,威廉只能和這部註定會在上映時萬眾矚目的浪漫愛情喜劇電影擦肩而過了。

剩下的三個劇本,威廉對著它們糾結了整個晚上,仍然猶豫不定。

《危險關係》,黑幫題材,劇本寫的很簡單但極具個人風格,威廉留下它是因為導演已經確定是昆亭塔倫蒂諾——昆亭塔倫蒂諾!威廉愛死他的《低俗小說》了,當然《落水狗》也不錯。

《千鈞一髮》,科幻題材的商業電影,哥倫比亞的片子,因為和威廉有過良好的合作關係而優先考慮了他,女主角已經確定是主演過《□□》和《低俗小說》的烏瑪·瑟曼,第二男主角也已經確定,是先後在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大放異彩後被好萊塢發掘的英國演員裘·德洛。

《不羈夜》,一部以七十年代為背景的劇情片,由剛過二十六周歲生日的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自編自導自己投資,算是獨立電影——“獨立電影”顧名思義,是和“主流電影”相對的,好萊塢普遍將由八大電影公司出品,有固定的運作套路,製作目的較為商業化的影片稱為主流電影,而將一些電影人為了擺脫“八大影業”控制,自籌資金、自編自導,製片目的藝術性較強,思想性很高、導演個人風格濃郁的電影稱為獨立電影。

因為獨立電影大多獲得不了很好的發行渠道,無法大規模的在全美上映,很多影片又由於題材和分級問題無法被如奧斯卡這樣公眾性較強的大型頒獎典禮青睞,所以美國現在還有一個專門為沒名氣的電影人和小成本獨立影片而設立的電影節,就是聖丹斯電影節。

《危險關係》、《千鈞一髮》還是《不羈夜》?威廉真的難以選擇了。

他不得不撥通了經紀人的電話,並裝作完全不知道洛杉磯現在是凌晨兩點半。

不過令威廉驚奇的是,電話只響了一聲就被接通了,並且電話那頭的亞蒙·高夫曼聲音還很清醒:“我就知道你肯定要打電話來,威爾,說實話,我一直等著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