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明子開著車就帶著大嫂進省城了,這回老嫂沒跟著, 在家哄孩子了。

也沒去別的地方,就去了齊老闆開的傢俱大世界。好幾萬平米的地方, 全是傢俱,各式各種的,都能挑花眼。家具城的經理明子也認識,不用找齊老闆,直接就能給打折。

明子跟大嫂終於是有了用武之地,從早上開始,一直逛到人家關門, 都還意猶未盡, 要不是惦記家裡的孩子,兩人都能住在市裡,第二天接著逛。

就這一天,兩人花出去三萬多塊錢。大嫂帶了一萬多, 花了, 明子自己花了兩萬多。

八。九年啊。買傢俱花了三萬多。

回到家的時候,壓根兒沒敢跟明子娘說,老太太能把她倆罵劈了,跟大哥說了。大哥直說,這也太敢花錢了。掙得少,真養活不起她們這樣兒的。明子跟大嫂就笑,也不當回事兒, 反正她倆是買得滿意了就是的。

跟家具城訂好了,他們打電話之後再給送貨。

小樓兒裝修好之後第二天,傢俱也送到了,明子娘屋裡的是深紅色的木床,加上配套的兩個紅木椅子,中間帶個茶几。衣櫃也是同色系的。小舒兒跟著她爺爺奶奶住習慣了,在那屋裡給她加了一個單人床。老兩口睡慣炕了,睡不了軟床,沒用床墊子,只在上面鋪了厚厚的兩層褥子。

一樓另一個臥室給爺爺用,爺爺愛看書,現在眼睛也沒花。房間裡除了床得一個老式的衣櫃之外,給爺爺加上一個方桌,配了一個帶扶手的椅子,桌上還特意安了檯燈。晚上也能看書。

除了老人們的兩間臥室,是深色系的古風,其它房間,包括客廳,全是淺色系。明子娘看到那些沙發啊,桌椅啊,櫃子啥的就說明子,以後收拾屋子就能累死個人。

大哥大嫂帶著小夫兒住在原來準備做書房的那屋了,二姐一家住在客臥。兩間兒童房暫時還用不上,裡面也放了床,當是客臥了,有客人來的時候,也有地方住。

八月七號,農曆七月初六,七夕節的前一天,搬家。一輛大貨車從高官屯把老家的東西拉過來一大部分,傢俱什麼的按明子幾個的意思,就不要了,明子娘捨不得,到底把那組大櫃和帶底座的那兩個箱子拉過來了,一組放他們屋,別一組放爺爺屋裡了。大嫂的那個組合櫃也拉過來了,才買了一年多,還是新的呢,哪捨得就那麼放家裡。

高官屯的老房子也沒賣,前院兒八爺爺的二兒子身體有殘疾,娶不上媳婦兒了,就光棍兒一個人,大哥就讓他住到後院原來爺爺住的東屋裡,一呢,他自己有個地方住,再一個,也能給看看房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二姐家三口人就帶著點兒衣服進城,傢俱什麼的,啥也沒搬。房子直接封起來了。

明子去年回來的時候,就拎了兩包衣服。這回搬家的時候,再一看,我的天,半車。全是兩個小祖宗的東西。吃的穿的用的。

明子買了兩個嬰兒床並排放在主臥裡。現在他們還太小了,不能自己住呢。二姐說不行把老大放她屋裡吧,明子自己看兩個孩子看不過來。顧向北捨不得,明子就說,等顧向北休完假之後再說吧,這幾天,他們兩口子先看著。

其實也對,就得讓顧向北嚐嚐這哄孩子的滋味兒,讓他知道知道當爹不是那麼容易的。

顧向北還算合格,晚上孩子們哭了尿了餓了從來不讓明子起來,除了喂人奶的他沒辦法幫忙,其它的都是他一手包辦,一宿一宿的一個囫圇覺睡不上,他還樂顛顛的幹得可有勁兒了,一點兒沒覺得他累。明子都服了,她之前可以累得都不行了,每天困得想撓牆。顧向北跟明子說,他都訓練出來了,出任務的時候,幾天不閤眼都是常事兒。想睡覺的時候,兩分鍾保證入睡,一天睡三個小時,就能保持精力充沛。哄孩子這點兒活兒對他來說,算啥呀,根本都不算事兒。

可是他再合格,在家也待不了幾天了,一個月的假期,明子覺得好像就一轉眼的功夫兒就到了。孩子都認識爸爸了,一天沒看到爸爸,哭得可傷心了,跟明子心疼壞了都。

再心疼,也得適應,誰讓他倆攤上這麼個當兵的爹呢!

日子還是得過。

大姐家的飛鴻初中畢業,考上了縣裡的美專,成了一個中專生。要到學校寄宿了,九月份學校開學的時候,家裡乎乎拉拉去了一大家子送他上學。大哥和小文哥還都逗飛鴻,說這上中專了,跟上中學的時候不一樣了,畢業就工作了,學校裡那些小姑娘,看準得了目標就得行動啦。爭取叨一個回家。

飛鴻被說得特別不好意思,才十六嘛,正青春期呢,哪想過那些呀,還在抄抄歌詞本兒,聽聽流行曲兒的年紀呢。聽著倆舅舅教他這個,就嘿嘿笑,也不出聲。

小舒兒和伏雨的轉學手續也辦好了。都轉到了縣裡的古鎮小學,不是最好的小學。但是沒辦法,最好的實驗小學實在是離有太遠了,家在縣城的大北面,學校在縣城的中心偏西南,離著六七裡地,人來車往的,沒法去。古鎮小學雖然不如實險小學,但是比農村的教學質量還是要強上許多的。

明子爹就有新工作了,每天早中晚四趟,早上把兩個小學生送到學校去,順便把小夫兒送去學校邊兒上的幼兒園。中午把小舒兒和伏雨接回來,吃過午飯後再送回去,晚上放學一塊兒把三個孩子再都接回來。這運動量,絕對是夠了。老頭兒別看不再老家種地了,這日程反而安排的更滿了。白天孩子都去上學了,沒事兒的時候,他要麼在家聽聽收音機裡的評書,要麼就是出去跟一幫差不多大的老頭兒嘮嘮閒磕啥的,他也不會下棋,也看不懂。除了嘮磕幹不了別的。

還別說,沒過幾天,明子爹能過嘮磕,還開發出了新的收入專案。磨刀。明子爹不是會磨刀,是非常會磨刀,在高官屯的時候,全屯子都找他磨刀,人家那磨刀石都是專用的,從很遠的地方專門找的。搬家明子爹看得最緊的就是他那幾塊大大小小的磨刀石了。

家家都得用菜刀,但是會磨刀的人家真不多。

開始的時候,明子爹就幫著總得他聊天的一個大叔家磨了磨菜刀,接著就有第二個第三個,一傳十十傳百的,找明子爹幫忙磨刀的人就多起來。誰好意思白求人家幫忙啊,不認不識的。買東西吧買少了不好看,買多了不合適。就三毛五毛的給錢。明子爹從來不主動要錢,都是憑賞,給就收著,不給就拉倒,也不要。

家裡的小門房,都成了他的工作室了,裡面一進去,都是菜刀。怕孩子進去刮著碰著,那門天天看得可緊了,孩子一放學,就上鎖。

大哥和明子都很理解老爹沒事兒做找消遣的心情,這就跟爺爺看書是一個道理。就沒攔著他接活兒,但是就有一點,量力而為,不能累著。

新家裡安了電話,簡直方便太多了。特別是對於明子家這種兩地分居的。顧向北也不管部隊裡戰友領導怎麼想了,一週總得打回來兩三個電話,聽聽他閨女咿咿呀呀的聲音,或是他兒子嘹亮的哭聲。有時候一個電話三兩分鍾,哪能趕得那麼巧,正好孩子在哭或是在叫了,打了一個電話什麼都聽不到,只是跟明子閒聊兩句而已。

小文哥再有事兒,也不用找人轉達了,還欠著人情,直接打家裡就行。明子頭一回這麼深刻的感受到現代化的便捷。

小文哥不在家的時候,明子就差老嫂過來住,反正樓上還空著兩間屋子呢。老嫂並不是總過來,兩處離著好幾裡地,她不放心自家的院子。前門房一直沒有招到合適的租客,沒有人看著點兒院子,她總是不放心。

入秋以後,大嫂的娘有妹子李淑霞來投奔大嫂,在二商店裡找了個售貨員的工作,小文哥的房子離二商店就幾步路,淑霞就住在了小文哥家裡,正好小文哥不在的時候,還能跟老嫂作伴了。

大姐家的飛鴻在學校住了一個月,說啥也不愛在學校住了,嫌棄宿舍裡的同學衛生習慣不好,屋裡臭襪子味太大,燻得慌。就時常到他老舅家住,三住兩住的,就不愛回學校了。也搬過去住了。

然後沒過幾天,老嫂的小妹子牛鳳彬也不住校了,也搬過去住。她上高三了,很快要高考了,每天晚上在家裡複習方便,宿舍裡管得嚴,到點兒就熄燈,總用手電筒看書,把眼睛都看近視了。老嫂心疼妹子,就把她也接來住了。

明子才搬走沒兩個月呢,小文哥家裡又住得滿滿當當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