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開學之前, 大哥又用了半箱掛麵,把三姐從後山小學調到了前山小學。上班的距離縮短了三分之二。

關於大哥每次找人辦事兒都是送持面這事兒, 明子總是想笑。這也看出來石大媽這位老乾媽當的是真的很稱職的,對大哥是真照顧。也說明, 這年頭兒,掛麵是稀缺物品呢!

不過,大哥也真是夠扣的,總是半箱半箱的送……

秋收的時候,大哥不知道從哪裡借了一輛貨車,一次拉回家裡十袋大米,兩袋子白麵。並且給明子娘交待, 以後不用再那麼省著了, 家裡日常就吃細糧吧,他保證能弄回來整全家人吃的米麵。

因為大哥這兩年多的表現,家裡已經漸漸的開始倚重他了,大事小情的, 娘也願意問問大哥的意見。

所以, 從這一年開始,明子家就吃上了細糧,以後,除了憶苦思甜,家裡再沒有吃過玉米餅子。連大黃米的豆包,都是一直到三十年之後,人們講究養生了, 提倡吃粗糧了,才又做來吃。

秋收之後,磚廠的牛副書記,給二姐士雲介紹了一個物件。比二姐小兩位,二十四了,叫李會,跟牛書記家一個屯的,就是二姐第一次訂婚沒成那個三門李家屯的。跟當年那個李家還是出了五服的同族。李會是在公社放電影兒的,也算是公社上的公職人員。

之所以這麼大歲數了還沒訂婚,跟二姐情況差不多,也是前面兩個陰差陽錯,都沒成。家裡五個孩子,四個兒子一個女兒,他是老四,但是就他還沒結婚了。家裡大哥當兵退伍分配在北大荒,大姐嫁到了縣城,剩下三個兄弟也都是公職,吃紅本。家裡房子也都給蓋好了,在老房子的前院兒,蓋了一間半的土壞房。結婚就能自己單獨過,不用跟一大家子擠。

士安大哥已經訂婚了,過個一年半載的就要紹婚了,二姐是個明白人。家裡三姐的婚姻一點兒動靜還沒有,她如果再不結婚,等到兄弟媳婦兒進門,哪有兩個大姑姐都在家的道理。大哥是大的,照看著弟弟妹妹是正常的,有一個大姑姐待嫁在家就已經算過份了,還能讓兄弟媳婦兒伺候著兩個大姑姐?不像話嘛。

所以,這門親事一提,人還沒見到,二姐心裡就同意了七分了,只要人不是太提不起來的,就打算將就著嫁了。

其實二姐心裡也明白,人家保媒,是為了讓兩家結親的,又不是結仇的,還不得看著雙方的條件差不多才能搓和嘛,就是差,也有個低限的。

明子娘也知道二姐的心理,她又何嘗不是那麼想的。

相親那天,李會是跟著牛副書記一起來的明子家。明子幾個都在上學。家裡只有明子爺爺,姥姥,爹孃還有二姐在家。兩人在家裡吃過中午飯才走的。

人走之後,二姐還沒什麼,爺爺和明子爹也沒覺得李會有什麼不好。可是明子娘卻狠狠的哭了一鼻子。就覺得二姐挑來挑去,挑了個最差的,覺得心疼二姐。她這一哭,二姐也難道,跟著摸眼淚,姥姥一看閨女和外孫女哭,也跟著哭。

明子幾個放學回來,本來以為二姐相親,家裡會開開心心的呢,回來一看,娘仨都眼睛紅紅的,這是又沒成?沒成也不至於哭啊?

結果一問,成了。但是心理憋屈……

這什麼想法?明子幾個面面相覷,三臉蒙x。

晚上大哥回來的時候,也問結果,聽娘那麼一說,想了想,就說趕明兒他再去李會工作的地方看看。第二天,果然就找了藉口去公社,特意去看了看李會是個啥樣人兒。

回來就奇怪,人長得也不難看,穿得板板正正的,很利落個人兒呀,除了個子小,再沒啥缺點啊?男人不顯個兒,看著個子小,實際怎麼也有一米六七六八,算是中等個兒了。明子娘到底是差啥呢?

回家就問,結果明子娘也沒說出啥來,說來說去,到最後,就覺得,好像沒得選,非得是他一樣,心裡憋屈!

這是什麼話?

大哥直接無語。

二姐本來是被娘哭得難受,結果聽娘這麼一說,噗嗤一聲就笑出來了,一下子之前那點兒委屈就沒有了。

明子知道之後,對於娘的這種心態,就兩個字評價,矯情。

可能嫁閨女都是這心態?就跟家裡藏著掖著二十多年的寶貝讓人給偷走了似的?但是,這不是親爹該有的心態嗎?怎麼當娘的也是嗎?

那當初大姐結婚的時候,娘也沒這樣啊。

是大姐結婚的早?還是因為嫁去了親戚家,心裡有底?

反正明子是怎麼想也沒想明白。

明子娘的矯情勁兒過去了,也就沒事兒了。這訂婚,也算是一樁喜事兒了。家裡一年兩樁喜事兒,大哥還躲過了一場大難,一切似乎都預示著,這一年,將是完美的一年。

等到了起土豆的日子,更是把明子家這一年的收成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起土豆和地瓜這些個高產作物的時候,是要用犁杖翻地的,直接把土豆或是地瓜從地裡翻出來,再人工撿出來就好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今年收土豆的時候,家裡對這一畝半的收成真是沒啥信心的。明子爹下犁杖的時候,就下得稍稍有點兒淺。這一犁杖下去,一小半的土豆都還在地底下沒翻出來,還犁壞了不少。既使是這樣,翻出來的,白花花的都是土豆。

全家當時都看傻了,明子爺爺就說,他活了七十多歲,還沒見過產量這麼大的土豆地呢!

明子爹只能把犁杖拿出來,回頭再走一遍,還好只是剛開始,沒損失多少。

屯子裡的地都是一家挨著一家的,明子家土豆地裡大豐收了,很快周圍的人就知道了,都沒見過麼高的產量,都過來看熱鬧,一畝半的地,明子家全家出動,撿了三天,才把全部的土豆收回家。最後的數量還沒有具體稱,但是明子爹按照經驗,估計了一下,至少得有一萬五千斤。

二百斤的土豆栽子,一畝半的地,最後收了至少一萬五千斤的土豆。這哪是豐收,絕對的大大大豐收了。看來看給大哥土豆種的大叔真沒說假話,這可不只是一斤換了五十斤,是七十五斤呢。

明子家的土豆還沒拉回家的時候,屯子裡腦子轉的快的,就開口跟明子爹買土豆,留著明年做種。

明子爹沒急著應,只說收拾完地,一起再說。

等土豆收回來了,家裡門都快被擠破了。明子爹孃就商量,這土豆該怎麼賣。供銷社裡土豆的市價是兩毛錢一斤。家子賣種子,肯定不能按這個價賣了,爹說,賣五毛。娘想了想,說賣四毛吧。賣五毛一斤有點兒貴了,可能賣不了多少,沒準背後還得遭人罵。明子爹就覺得這麼好的種賣四毛錢實在太虧了。兩人爭執不下。一直到大哥回來,說,都是鄉裡鄉親的,親戚套著親戚,就賣四毛吧。

大哥這一年的經歷,使他的身上似乎有了某種光環。他說的話,家裡人是越發的信服。於是,土豆四毛錢一斤開賣。

半個月,除了自家留了三百斤做明年的種子,剩下的,除了給大姐家,未來二姐夫家,八爺爺家,明子堂姑家,二舅家,舅姥爺家各留了一百斤,全部都賣掉了,一萬四千多斤,接近六千塊錢。對於七八年的任何一個家庭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之前因為三姐住院還了好幾年還差了一點點的債務也全部都還清了。

高官屯一共才幾戶人家呀,家家都買,也用不了多少,實際上,明子家的土豆都是被外屯子給買去了。一傳十十傳百的,最後,三四十裡地之外的人都來買土豆。

小文哥的幾個把兄弟家,還都秘密的拿到了優惠價,並且在當地幫著明子家做了大大的宣傳。

顧向北沒拿優惠價,明子娘早拿他當半個兒子疼,怎麼可能要他一個孤兒的錢。明子娘不要錢,顧向北就不好意思拿土豆了,最後還是小文哥親自背了一袋子給送去的。過年的時候,顧向北到底來家裡送了二十斤豬肉,給爺爺打了十斤酒。

他這幾年,一直在種經濟做物,收成也都不錯,出去賣東西的時候,都知道他是個孤兒,也沒人為難他,反而有需要的都會優先從他手裡買。幾年下來,實際上,他的手裡正經能存下些錢,日子過得比一般的人家都要寬裕。

這一個事兒接著一個事兒,高官屯老關家的名聲,都傳出興隆鎮了。

手裡有錢了,這年,過得自然就豐盛。不光全家都有新衣服穿,祖祖輩輩的,也頭一回穿上了襯衣襯褲,不再光桿套棉衣了。這有了貼身的內衣,跟只穿著棉衣咣噹著就是不一樣,感覺冬天都沒那麼冷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