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說的侄女, 就是高雪兒,當年她離開南島的酒店, 就到了京城,因為已經成年了, 找工作沒了什麼限制,又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外形上又特別的突出,找工作一點都不難。還是賣奢侈品,依然是那麼好的業績。

這幾年,不只是給高風送回去一輛二手車,給家裡買了樓, 更重要的是, 生生把高老四從監獄裡“買”了出來。一次又一次的減刑,終於在半年前放了出來。出獄之後,再沒有做什麼,就是在家裡跟高四嫂一起看著高雨的兒子。高雨這些年混得一般, 只是說餓不著吧, 高風的飯店也已經關門了,他又去某個局裡給領導當司機。

這些年,高老四的三個孩子,哪個也沒少麻煩大哥,高雪到京城好幾年了,一直也就是過年過節她回老家的時候,到家裡串串門, 再都沒有見過。大哥到京城,順便就想去看看她。

回來就感慨,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那麼懂事兒呢!五六年的時候,前前後後掙回來幾十萬給家裡,又把高老四給撈了出來。自己在京裡,實際上只住在一個四十多平米的小房子裡,還是租的,屋子裡也簡陋得很,孩子也沒有什麼衣服,一看就是錢都存在了那種。

高雪跟大哥足足聊了一宿,可下子是見到親人了,很多很多不能跟家裡訴說的苦處,都跟大哥說了,一邊說一邊哭,哭自己的不容易,也哭自己怎麼攤上了那麼一個爹。

後來大哥就勸高雪,如今家裡也穩定了,高老四也出來了。她也該為自己打算打算了,別總這麼苦著自己。高雪是個腦子非常有數兒的孩子,到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心裡特別的清楚,她跟大哥說,過完了年,就辭職不幹了。她存了一點錢,打算好好休息一年,上點學習班充實一下自己,最好是能考幾個證書什麼的,以後再打工作也容易一點。

其實以她的顏值,上班的時候,也遇到過很多次所謂的星探啊,導演什麼的找她拍戲,但是都被她拒絕了。她雖然很需要錢,但是也明白,那些人為啥找她。有時候,付出了,也不一定成功,演藝圈裡比她好看的多了,肯付出的也有,真正成功的又有幾個呢,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掙點兒辛苦錢呢。

社會,真的是最好的學校。

孩子們都有了去處,也都還安穩,家裡更沒有什麼事情,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

小文哥之後再也沒有接過新的工程。全面的迴歸了家庭。

零五年,剛剛過完年沒多久,娟子家的小高考兒生病了,對了,他這個高考的名字還是大嫂給取的呢,因為出生的時候正好趕上高考,大嫂在醫院的時候就開玩笑說,那就叫高考吧,然後就真的叫高考了。孩子出生的時候八斤多,又白以胖的,長得也精神。這一年多,長得也好。娟子一直沒上班,就在家帶孩子了。家裡公婆都幫不上忙,大姐腿腳不好,上不了樓,又不能去市裡幫她帶孩子,只能自己帶了。

這次發病特別的突然,就是發燒,然後全身抽搐。到醫院卻查不出來是什麼毛病,只能用排除法,一項一項的查,每天打很多的針,孩子還不太會說話呢,只會簡單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說疼,叫媽媽啥的。

住院的時候,明子的農莊正是到了最後裝修的階段,忙得很。強行擠出了一點時間去醫院看看孩子。一直也查不出來什麼問題,孩子手上腳上都被扎得找不到地方再扎針了,只能打在頭上。看著特別的可憐。

到最後,醫院都報了病危了,孩子已經處於半暈迷的狀態了。高家一個人都沒到醫院去看看孩子,孩子爸每天白天上班掙錢,晚上到醫院給娘倆送飯。大姐夫跟飛鴻到醫院看孩子,看到孩子那個狀態,又一直沒有查到病因,就勸娟子,不行就放棄吧。她還年輕,以後還可以再生。娟子死活不同意,說了,只要孩子還有一口氣兒,她就不放棄。而且,如果孩子最後沒了,她跟孩子爸也不可能再過下去了。

因為大姐夫勸她放棄孩子,娟子還跟大姐置了氣。大姐夫看娟子那樣兒,就說了一句,“你心疼你兒子,我還心疼我閨女呢!”。一句話,把娟子說得哭得停不下來。但還是堅持著。

一直住了兩個多月的醫院,孩子是活過來了。但是一直也沒有找到病因。只知道是遺傳,原來,孩子爸小時候也有過那樣的毛病,只是那時候家裡窮,也沒錢去醫院,都以為孩子活不了了,才又生的小兒子。可是孩子病了這麼久,他們家一個人都沒提過,孩子爸小時候也有過這毛病,最後還是孩子好了之後,孩子爺爺奶奶到市裡看孫子,他奶奶閒聊的時候說起了,娟子才知道。當時娟子差一點兒沒氣死,如果早知道,最起大夫看病的時候也有個方向,不至於讓孩子遭那麼多的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是氣有什麼用呢,孩子也已經出院了。

雖然是出院了,卻並沒有說就完全好了。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住上幾天。原本都要買房子了,這回什麼都不用做了,孩子爸白天掙了一天的錢,晚上就得去交給醫院去。

明子的農莊一直忙到夏末秋初,快要秋收了,才算是徹底的收拾好。非常的漂亮,仿古式的四合院,有山有水,有果園的。主院是三層樓的設計,院子很大,房間很寬敞,家裡都來住也完全住得下。

路也都修好了,從國道直接通到院子裡。明子也沒費勁起名字,就叫關家大院了。當然,這是對外,前後屯兒的提起來,都是直接老關家。

關家大院剛有雛形的時候,實際上名聲就已經傳出去了,還沒有建好,就有不少朋友過來參觀,說等建好了,要來吃飯。

年初的時候,這邊的大棚就已經建起來了,工人也好僱,前後屯裡,農閒的時候沒事兒幹的人多著呢。房子還沒建好的時候,都已經出了兩茬菜了,等到關家大院正式上線的時候,大棚裡掐著點兒的正好攢了兩棚青菜正好成熟。

大廚都是外面高薪僱的,畢竟是比較偏遠的地方,離城市遠,薪水少了真是僱不到人。

房子建好之後,家裡孩子都已經出去上學的工作的,沒負擔的老頭兒老太太們,就都陸續的搬到了大院兒來住。在農村待了半輩子,還是回到農村更自在。

之前一直有活兒的,也都撤出來了。工作交接給了年輕人幹,年紀大的,都迴歸田園了。

大姐跟大姐夫老兩口是最先搬過來的。還是住在一樓。還帶著小七兒。大姐夫也不去常去磚廠了,只是偶爾去看一看,或是大哥大嫂不在廠裡的時候,才過去幫著照看照看。平時就是在家裡種種菜,幫大姐看看孩子。過得完全是養老的生活了。其實說是養老,也不全是,大院這是剛開,還沒什麼客人,以後生意好了,他也還是要照看著的。

二姐夫在馬場幹了大半輩子,這幾年一直在帶徒弟,實際也交得差不多了。說走也是能走的。二姐在超市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的,現在超市都裝攝像頭了,用不著再用人眼盯著了,用的人都比原來少了一半。每天上下班都有盤點,東西都是有數的。實際上二姐跟老姐去不去都可以了。

於是,二姐跟二姐夫不久之後,交接完也搬去了大院兒。

明子爹跟三姨也是跟二姐他們差不多時間到的。

老姨跟老姨夫一直就是在林場的,大哥原來建的房子,因為影響整天的美觀,在大院建好之後就拆除了。老姨跟老姨夫就住在側院兒裡,老姨身體不好,糖尿病,三姨平常沒事兒的時候,還要來老姨這裡住幾天呢,這回搬到一起了,她可不更高興。明子爹搬過來,也省得小文哥跟老嫂每週還要兩頭跑,還得回高官屯幾趟,都在一起,也有個照應,眼看著奔八十的人了。誰還能放心再讓兩個老人單獨在家裡待著。

三姐跟三姐夫幾年內是來不了的,三姐還有五年退休呢,三姐夫本來退休就比三姐晚五年,又比二姐小五歲,還得十五年退休呢。三姐夫還好說,在大院兒跟在城裡,離學校的距離是差不多的,他騎摩托車,住哪都行。三姐不行啊。離學校太遠。所以,只能等退休以後再說了。

大哥大嫂在磚廠停工之後也搬過去了,他倆就是兩頭住,年輕嘛,也不能這麼早就過退休生活吧,城也一大堆的事兒呢,大哥也放心不下。

老姐跟小文哥家一同樣的理由,都是還有孩子在上學,得在家裡照顧孩子。在小雪兒跟平兒沒考上大學之前,他們可不自由。

原本三姐家的小強跟小雪兒還有平兒都是一樣的,下學期上高三,可是這孩子犯了跟娟子當年一樣的病,死活就是不上學了。

這學習不好,逼迫也沒啥用。三姐兩口子都是老師,太明白這個道理了。再說,這年頭的孩子主意太正,根本也不聽管教。只能由著他了。

要說,小強這孩子,愛好還挺有趣的,就喜歡做飯。十來歲的時候就會自己做飯,長到十七八歲了,還是就愛好廚藝。不上學了,非常出去學廚師去。那也行吧,好歹也是一門手藝,學好了,也能混口飯吃。就給報了電視廣告裡的廚師學校,送去學廚師去了。

人到了中年,孩子穩定了,似乎也就再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了。

關家人這一次搬家,大家都有數,其實就是為養老做準備了。

飛鴻大了,三十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什麼不懂啊。對於明子跟大哥能建這個關家大院,把老老小小的都接到一起,互相照應,是很感激的。要不然,他們又要上班,又要照顧老人,還要照看孩子,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啊。這一點,飛鴻跟伏雨特別的感激。飛鴻還好點兒,至少離得近,伏雨不過就他一個人兒,連個分擔的都沒有,還離得遠,有點兒啥事兒,現回來都來不及。

小舒兒從國外留學回國了,回來在家裡就待了一週,當是放假了。之後就跑到魔都去了,公司的酒店在魔都也有,她就去酒店裡,隱下了身份,從服務員做起,打工去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