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古怪和暴躁, 不知道是否和他食用金丹有關.本朝廢止對大臣施行廷杖的禁令居然又開禁了, 每日都有因為觸犯天威被拖下去挨廷杖的大臣。並且再次興起錦衣衛橫行,隨意拘禁和審訊大臣,弄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恨不能辭官回家,就怕這腦袋今天還在脖子上, 明天就保不準了。

祁潛的日子當然也很難熬,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什麼也不能說, 更不能勸, 否則就是引火燒身。

好在賈環身在翰林院,朝堂上的風雨暫時澆不到他頭上來。

朝堂風波之下,連林如海都扛不住了, 託病辭官。

其實, 林如海辭官還有個原因,林夫人懷上孩子了!

與黛玉懷孕的時日幾乎不差什麼。

雙喜臨門的林大人怎麼會不為了自己, 不為了後代設法躲過這朝堂風雲, 寧可致仕養兒養孫兒呢?

不過林如海辭官未獲聖準,皇帝顧及他身子孱弱,特別恩准他可以調養些時日,不必日日上朝。

朝堂風波的同時,疑神疑鬼的皇帝又懷疑起自己的後宮中有人內外勾結謀害於他, 便將他疑心的妃子及其內侍宮婢弄來拷打,被拷打的人受刑不過,又牽絆出其他的人來, 被牽絆人也受刑不過,便牽絆出更多的人來。

這一場大的風雨下來,幾乎是血洗後宮,原本上百人的宮妃被賜死絞殺者有數十人之多,連帶被杖斃的內侍宮女總有上千人,真真是血雨腥風。

半年後,皇帝薨,死狀極其駭人,面上一層黑氣,連嘴唇都是烏紫,腹部鼓脹,口鼻中有血溢位。

可是,太醫們都知道皇帝絕非被人下毒謀害,實在是中了丹藥之毒,吃壞了身子。

皇帝臨死之前還頒下聖旨,命所有侍奉過他的妃子,無論有子無子全部殉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輩子當皇帝沒過癮,沒享夠福,下輩子還要繼續努力,在生死交替期間也不能沒人侍奉,所以,後宮佳麗三千必須同赴黃泉,接著侍奉皇帝才行。這就是皇帝的遺旨中包含的小算盤。

最是無情帝王家。

最是命薄宮闈內。

憶昨日人比花嬌。

哭今日命比草賤。

就連慧貴妃也不能倖免,哭鬧了一番最後還是無奈地赴了死境。

嗣皇帝祁潛登基為帝,並在一月後立嫡長子祁彬為皇太子,改年號為“和正”。

隨即,原正二品禮部侍郎林如海被擢升為從一品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

原正五品翰林院侍講賈環再次被擢升,特授正三品翰林侍讀、知制誥、兼詹事府少詹事,可隨意出入東宮教導一歲多的太子。

新皇臨政,千頭萬緒,難以一一贅述,祁潛每日看奏摺直至深夜,幸得有知心人藍袖添香和出謀劃策,並不以為苦。

可是,訊息傳到了慈寧宮,太皇太后不禁深深蹙眉。

太皇太后沉吟良久之後,決意不和皇帝正面衝突,先試探一下為上。

這一日,祁潛和賈環一起看奏摺直到深夜,祁潛看完了最後一道奏摺,才命擺膳。

一時,內侍們捧著鎏金的大茶盤魚貫而入,先進呈茶湯及諸種小點心,供皇帝享用。然後才有折役人等陳設晚膳,足足擺滿了四張長條大桌案,隨後,宮女按古樂府演奏音樂,內侍跪下請皇帝用膳。

內侍們都不敢抬頭,因為此時南向而坐的帝王身邊坐著的是小賈大人。皇帝身旁有幾個手持鑲金象牙著的小黃門幫皇帝佈菜,而皇帝則幫小賈大人佈菜……

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內侍們還聽到小賈大人的笑語:“怎麼這麼多菜?北方旱災,南方蝗災,西南又翻了地龍,到處是嗷嗷待哺的饑民,咱們卻這樣奢靡鋪張?”

祁潛便問身邊的總領大太監:“這一頓飯要花多少銀子?”

大太監畢恭畢敬地答道:“回皇上。宮中定例,御膳按每日三十六兩供給。晚膳大約要佔其中的五成,約莫是十八兩銀子。”

賈環說:“二十兩銀子就夠一般的莊戶人家過一年呢,皇上,你這一頓晚膳吃掉了人家一年的口糧。”

不說還不覺得,此時祁潛想起紛紛而至的各地報災奏章,再對著面前這些珍饈佳餚,頓時覺得有些刺眼。

祁潛馬上頒出聖諭,即日起皇帝之御膳按每日二兩銀子供給,宮內妃嬪亦應減免份例,厲行節約。

一時膳畢,賈環說要出宮,祁潛戀戀不捨,賈環便說:“你現今新皇即位,正是如履薄冰之時,我既非內侍(太監),又非外侍(侍衛),何能滯留宮內?倒是惹人非議,多生事端。”

祁潛留不住他,只得由他去了,又在燈下看了一會兒摺子,便覺得有些頭疼,喚了小內侍來揉著太陽穴處,還命掌事大太監在一旁讀著奏摺,不知不覺地就睡著了。

內侍們輕手輕腳地講睡著的皇帝挪上床才一一出來,將殿內的燈火一一熄滅,只留下屋角的一處。

皇帝的私事內侍們都不敢私下議論,只用眼神交流,大家心知肚明。

不知過了多久,忽聽前面傳來嘈雜的聲音,掌事大太監連忙趕過去一看,卻是太皇太后身邊的女史陪著一位頭戴帷帽的女子過來,說是奉太皇太后之懿旨,送該女子前來為皇帝侍寢。

大太監忙勸道:“皇上才睡下,這會子可能…沒那個興致。您兩位還是請回吧。”

那女子將頭上的帷帽拉下,露出一張閉月羞花般的嬌顏。女史說:“天生麗質難自棄。如此嬌娥,皇上定會喜歡,怎麼會沒有興致?你們別攔著了。”

大太監依舊攔在前面,說:“不行,沒有皇上的諭旨,小的們是不敢叫任何人進去的。”

女史說:“這是太皇太后親賜的,俗話說,長輩賜,不能辭。皇帝怎麼也不能辜負太皇太后的好意。你們趕緊讓開,不然太皇太后怪罪下來,你們一樣地吃不了兜著走。”

大太監只得放行。

結果,皇帝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被驚擾,一怒之下居然拔劍殺了那女子,同時將當日輪值的內侍們一概杖三十。

太皇太后聞訊後心驚不已。

這一日,新皇祁潛帶著皇太子來給太皇太后請安,並請罪說是前日失手殺了皇祖母親賜的美女,拂了皇祖母的好意。

太皇太后臉若冰霜,也不兜圈子,直截了當地說道:“你是故意的吧?”

祁潛說:“皇祖母一定要這樣認為,孫兒也無話可說。”

太皇太后怒道:“叫你立皇后吧,你說你思念亡妻,此生不再立後,有你父皇做的先例,哀家也不好說什麼,那也就罷了;那你就按著宮裡的規矩傳喚後宮妃嬪侍寢吧,你就能叫那幾張綠頭牌落滿了灰塵;哀家好容易物色到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去給你侍寢,你就能失手把她給殺了!你這是殺一儆百還是敲山震虎,故意做給哀家看的?”

祁潛說:“孫兒不敢,孫兒一來是因為政事繁忙,二來也該為父皇守孝,故而近期不欲接近女色。”

太皇太后說:“皇上,論理哀家不該過問你的內宮之事,不過你也該做得合適點!雖然說你該為了你父皇守孝,可是,身為皇帝為皇家開枝散葉也甚為要緊,倒是不要拘泥於那些。咱們可以不大張旗鼓地選秀,哀家給你私下物色幾名才貌雙全的女子,先都做宮女子吧,要是其中有合你心意的,等你父皇的孝期一過,再提拔她們不遲。”

祁潛心想以前做太子做得委委屈屈的,現在當了皇帝了還不能為自己喜歡的人爭取嗎?還要弄些礙眼的人來惹他不高興嗎?

祁潛轉動著手中的茶杯,微微笑著說:“皇祖母,實話和您說了吧,孫兒早有了合心意的人,今生只願與他廝守,不想再叫別的什麼人攙和進來了。”

太皇太后猜到那人在他心裡的份量極重,可是沒想到會重到這種地步,便沉下臉來說:“別說他是個男子,就是個女子也不能這般獨擅後宮,不許別人侍寢!”

祁潛處之淡然地說:“祖母,您是吃齋念佛之人,最是清心寡慾的,今兒倒是管起孫兒被窩裡那點事了!還是誰在您耳邊吹了什麼風?”說著,祁潛的聲音瞬間變厲,道:“朕倒想知道什麼人那麼大膽!往日父皇可以血洗後宮,朕也不介意照樣來一次!”

太皇太后頓時語結,氣得說:“你行啊你,為一男子而廢止後宮!你就不怕傳出去叫御史臺那幫子人天天上摺子,一人一口唾沫也得淹死你那寶貝疙瘩!”

祁潛看著太皇太后,緩緩地說:“皇祖母已經知道他是誰了?”

太皇太后哼了一聲,說:“你別以為我老糊塗了,我雖然身居這慈寧宮,可是我的心思神意卻是時時刻刻都看護著你和彬兒的,若不是看在他往日醫治了淵兒,後來又治好了彬兒的份上,我早就下懿旨賞他三尺白綾了。”

祁潛認真地看著太皇太后,說:“三尺不夠,六尺就夠了。”

太皇太后氣得拍桌子,怒罵不已。

祁潛很知道自己剛才的話算是忤逆,俗話說“父母在,不言老”,連感嘆一聲歲月流逝都不可以,何況在長輩面前說什麼要與心上人同生共死的話呢,故而祁潛並不作聲,任由太皇太后一通怒罵,僅用堅決的眼神表明自己說的絕非一時心血來潮。

太皇太后最後哭著說:“你怎麼能是這樣啊,枉費了我這意懸懸操了一世的心!”

祁潛知道解勸無用,不如將彬兒抱來,這小家夥一扭纏上身,老太婆再大的怨氣也能散得差不多了。

果然,祁彬一來,咿咿呀呀地一說話一撒嬌,這劍拔弩張的態勢就消了一大半,一祖一孫一起逗弄稚子,不知不覺融洽了許多。

祁潛趁勢說:“皇祖母,您怎麼老是覺得自己人吃虧,就不想想他吃的虧更大呢!我好歹還有彬兒這麼個好孩子,他可是從來就只有我一個人,以後也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了,虧得他心裡全無羈絆,只是全心全意地對彬兒好,治好了彬兒的眼睛不說,還教得彬兒如此聰明。這樣的一個人,我若不肯全心對待,我還算是人嗎?實話和您說吧,他對我而言,就像是這太陽,這光一般。人離了太陽、離了光,能活嗎?就算能活,活著能有樂趣嗎?所以,皇祖母,求您成全,就容許孫兒任性這一回吧!”

太皇太后眼裡有淚墜落,不過最終還是妥協,道:“算了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老婆子的話你不聽就算了,唉,橫豎也沒幾年活頭,何苦討人厭棄!”

祁潛跪下謝了皇祖母。

自此日開始,祁潛終於實現了“芙蓉帳下臥鴛鴛”的願望,正大光明地在皇宮內殿與心愛的環兒雙宿雙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