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回到京城, 自是瞞不過賈府的耳目。那賈母本想以外祖母的身份, 接已成為孤女的黛玉回賈家撫養。奈何黛玉此時的身份不同,雖無實職卻是奉皇命執掌侯府,也算是侯府之主, 自是不能強硬的逼迫於她。

再加上太后明旨讓王府看顧黛玉,不讓人打擾其守孝, 如此一來就更加無法可想了。寶玉聞聽林妹妹回來,在賈母有意縱容下來找黛玉。怎奈黛玉居住的林府本是王府別院, 守衛何其森嚴。寶玉不得其門而入, 便痴病發作鬧將起來。

那些守衛皆是王府親信,素來厭惡賈府之人,哪容得寶玉在此放肆, 自是毫不留情的予以驅逐了。結果賈母設計的用寶玉毀黛玉名聲的計劃, 因見不到正主而宣告落空。賈母不是不想趁此鬧上一場,只是卻惹不起黛玉名義上的義父母, 北靜王夫妻。無奈只得另尋機會了。

寶玉回去後自是不依不饒, 說什麼王府扣押了林妹妹不讓她和親人相見,叫囂著非要讓賈母去王府把黛玉要回來不可。賈母看著寶玉如此天真無知,不禁懊悔對他寵溺的太過,以至於他完全不懂世事人情。

想到因江南之事,府裡損失慘重, 賈母就此發起狠來。她叫來賈政,命他好生管教寶玉,務必讓他參加此次科舉, 為賈家掙回一個功名不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賈母心裡,寶玉含玉而生,自是來歷不凡要大富大貴的。一個小小的功名寶玉定會手到擒來不在話下。就寶玉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讀書生活,也真虧她有如此的信心,真是可笑之極。

寶玉一向閒散慣了,如今硬被逼著讀那四書五經、八股文章,自是極難適應。不幾日就折磨的不成人樣。王夫人心疼兒子,想讓賈母和賈政放過寶玉。不料卻被兩人聯合訓斥了一頓,責罵她慈母多敗兒愚蠢之極。

王夫人心中暗恨賈母:“你這老不死的,寵也是你害也是你,說來說去都是你的錯。我反倒替你背了罵名,真是豈有此理!他日我定報此仇不可!”

見求情無用,王夫人無奈,只得在飲食上下功夫。把那好東西不要錢似的,拼命給寶玉滋補,還讓寶釵不時的陪著他。寶玉抗爭無果只能認命讀書。寶釵見此心中喜悅,想著寶玉終於頓悟,如若藉此得到功名,那自己的終身也就有靠了。於是心甘情願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寶玉有其,覺得倒也不錯,那怨氣漸漸平息,著實認真了起來。

按下賈府之事不提,再來說說甄家。黛玉入住王府別院後,沒了那些討厭之人的騷擾,倒是可以清清靜靜的為父母守孝了。

甄逸見此放下心來,便與甄文一起為科舉努力去了。

這日,子寒在花園練武,兩兄弟在書房中用功之際,太子帶著水溶、楚燁霖、梅致遠一起來訪。這下甄府之中登時熱鬧起來!

太子幾人因經常造訪甄府,又有水溶和甄家兄弟的關係在內,所以早就不把自己當做外人了。再加上士隱夫妻並無長輩的嚴肅和古板,和他們相處自然的就像老友一樣,幾人在甄家真是隨心所欲、自在之極。

有了幾人的加入,大家的興致更加高昂起來。閒談中,甄逸提到了才華橫溢的崔英,言其必是今科狀元的有力爭奪者。

太子此時正是求賢若渴之際,聞聽甄逸如此誇獎此人,知其從不妄言,不免動心起來。他糾纏著甄逸定要他為自己引薦不可,甄逸拿他無法,只能帶他去見崔英。

剩餘幾人皆是好湊熱鬧之人,見此自是跟隨同去。於是七人加上隨侍,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向客棧奔去。

甄文的想法素來周密,怕自己這一行人會給崔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麻煩。便建議到客棧旁的酒樓等待,讓甄逸將崔英悄悄地帶來,這樣也可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是非。

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於是,甄逸便獨自一人去客棧找尋崔英去了。

此時距科考僅剩下半旬時間,那大小客棧早就人滿為患。那來得晚的士子無奈,只能借住民家。這一來,京城中的各商家皆是生意興榮,大賺一筆!個個都是笑逐顏開。

崔英雖然貧窮,被同住在客棧的富貴士子瞧不起,但是掌櫃的卻是對其彬彬有禮,態度和善。畢竟在皇城生活久了見多識廣,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誰也不知哪個會一飛沖天成為人上之人,此時還是一視同仁,為自家留有餘地的才好。

所以在甄逸詢問崔英可否在客棧之時,那些目高於頂的士子皆是詫異無比,沒想到那窮鬼竟有如此富貴的朋友。那掌櫃忍住心中對他們的鄙視,帶著笑臉陪甄逸去見崔英了。

崔英從甄逸口中得知幾人的為人和才氣後,早就仰慕已久恨不能見。如今得知甄逸的來意,自是求之不得的跟隨去了。

過不多時,李君來找崔英未果,便向掌櫃的問及他的去向。待得知實情後,李君在無人看見之處露出了嫉妒與憤恨的目光。

崔英對此卻是一無所知,他正與太子等人談的投機而無暇他顧。小小的酒樓雅間內,幾個胸懷大志的年輕人,正激烈的褒貶著時政,並未因太子在座而有所收斂。崔英見太子禮賢下士、虛懷若谷,自是欽佩不已。

在得知了太子的抱負後,更是暗下決心盡力輔佐與他,共同建立一個比此更佳的太平盛世!於是政見相同的幾個人一拍即合,日後青史留名的“嘉佑七傑”就此聚齊。只待風雲際會,便可傲然臨世!

幾人談興正濃,完全忘卻了時間。直待日落西沉,才依依惜別各自回府。崔英帶著極度的興奮之情走在路上,卻沒發現在他的身後有一人,正鬼鬼祟祟的跟蹤著他。

待回到客棧,恰碰上李君。崔英與他說話之時,被他含沙射影的譏諷了多時。崔英是大度磊落之人,看在同鄉份上,不與他一般見識,自回房攻讀去了。

李君看著他的背影一臉陰雲、氣怒難平。就在此時,一個陌生人走了過來與他說了些什麼,李君的面色頓時轉陰為晴,陪著笑臉跟隨那人走出了客棧。

此後的日子,李君又恢復了往日的神態。不再尖酸刻薄,反倒與崔英一起苦讀,並不時的找些試題與其一起探討。崔英心中安慰,自是對其一如從前。

時光稍瞬即逝,彈指間,已是八月十八,後日之時就是決定萬千舉子命運的時刻了。為此,眾多舉子連中秋佳節都未曾好生過,皆都爭分奪秒的進行著最後的努力。

這日的朝堂上,洪慶帝宣佈了主考官的名單。他本想讓士隱擔任主考官,但士隱以家中有士子參考為由,拒絕了此差事。於是主考官便落到了翰林院學士梅善甫,與禮部尚書翟大人身上。

散朝後,兩人跟隨洪慶帝來到御書房,洪慶帝將密封在匣內的試題交予二人,命他們好生保管,切勿洩露出去。兩人自知事情重大,自是隨身保管,再不假手他人。

處理完所有朝政,洪慶帝便來到太后宮中問安。御駕到時,發現梅萱竟在此處。洪慶帝自皇后那裡早就得知了梅萱鍾情水溶一事,在他的心裡頗為認同皇后和王妃的意見。這梅萱並不適合水溶,如若強拉在一起,必定會造成一對怨偶。

洪慶帝暗自盤算著從此次科舉選出的人才中,挑選一個極出色的配給梅萱,也算自己對母族的一番心意。

有此想法,洪慶帝便示意太后將梅萱打發出去,將自己的意思說了出來。太后聞言頗為滿意。心情大好之下,便與兒子閒聊起來。

談話間,洪慶帝因極為滿意自己想出的考題,便趁無人之際在太后面前顯擺了一回。那久違的幼稚行為,惹得太后回想起往日情景,不禁心中酸楚、感慨萬千。

洪慶帝侍母至孝,見太后傷感,自是百般勸慰,母子二人難得靜下心來,暢聊了一番。

次日下午,崔英前來甄府拜訪。恰逢士隱在家,那崔英便趁此向士隱討教些學問和為人處世之道。士隱見崔英好學,為人謙恭甚是欣賞,便與他交流指點了一番。

士隱混跡官場多年,又遊歷過許多地方,那眼光見識不是他人所能比的。一番交談下來,崔英受益匪淺。

期間崔英還請教了士隱幾個自己蒐集來的題目,士隱見題目出的巧妙立意新穎,便來了興致,與崔英及兩個兒子好生討論了一番。直待崔英離去,士隱還意猶未盡。

至晚間,士隱父子在書房內談論些考場內的注意事項。凝煙和甄珠則打點著明日兄弟倆要攜帶的東西。

就在此時,凝煙的動作一頓,似是感覺到了什麼。她不動聲色打發走下人,才說道:“不知有何急事?竟讓你在這個時候趕來。”

隨著凝煙的話落,一陣陰風吹過,張氏憑空出現。她面帶憂色說道:“今兒我到忠順王府查探,發覺有些異常。便前來告知一聲,好讓你們儘早做好防範,免得被動。”

在凝煙的詢問下,張氏便將得到的訊息說了出來。原來張氏自出了鎮魂玉後,心中感念凝煙大恩,滿心想著如何報答。在得知凝煙對忠順王府和賈府很感興趣後,便仗著無人察覺到她的優勢,替凝煙打探兩府訊息。

當然她此舉也是含有私心,想著替迎春謀取一個好的退路,不被賈府連累。這也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一片愛心。

且說今兒晚上,她心血來潮飄到忠順王府,想看看可有異常。卻發現忠順王爺和靖安侯在密謀什麼。她便湊過去傾聽,因著房中供奉著神像靠近不得,只隱隱聽了個大概。

那二人似是說著什麼科舉之事,說試題已經透過某人傳到了目標手裡。還得意的說明日就有樂子瞧了,這下皇上要損兵折將,他們也可報一箭之仇。

張氏雖聽得迷迷糊糊,卻也知道事關重大,便著急忙慌的趕來通知凝煙了。

凝煙聽了也不明所以,在謝過張氏後,便讓她回去了。士隱反覆思考此事,突然靈光一閃,大喊道:“不好!要出大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