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月後來回想, 離開長安, 對她來說,或許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以她當年那樣的性格,留在長安長大, 或許就成了她最不願成為的那群人。狡詐、算計、步步為營,那些令她作嘔的爭鬥, 會將她吞沒,她或許真的會忘卻當年六未會的青雲之志, 從此沉淪不復。

西北的廣闊天空, 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它能夠使你成為一隻鳥,高飛而起, 忘卻一切的蠅營狗苟、髒汙亂流, 知曉自己的渺小與天地的曠遠邈邈,它能夠擴充套件你的胸懷, 使你再不侷限再不單一。

李瑾月不僅要做一隻鳥, 她還要做鯤鵬,翱翔天地,展開雙翼,呼嘯著扶搖而上。以周身狂風為劍,斬斷過去懦弱的自己, 甩脫周身的束縛,與自己為敵。

作為皇室嫡出的女兒,她的身份之特殊, 為她提供了參軍的便利。沒有人會以軍營不允許女子進入為由拒絕她的加入,她的到來,就是皇命。因而將軍們必須為她安排單獨的營帳,她還有權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後裔中挑出三名資質出色的女子,作為她的親兵。

程i,魯國公程咬金後裔。徐d,英國公徐世績後裔。尉遲焉,鄂國公尉遲敬德後裔。這三個女孩,成為了此後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生入死、浴血沙場,彼此分享快樂、悲傷、恐懼、憤怒,攜手走出絕望,帶著渾身的風沙走入希望。她多麼感激在邊疆度過的這些年,讓她明白了何為人生,明白了真正的強大為何物。

從長安出發,一連走了半年多的時光,她才到達河西。涼州,河西節度使府,蘭陵蕭氏所居地。這裡的面貌與長安截然不同,見不到靡靡浮華的風景,滿目盡是粗糲黃沙拋磨後的強韌。強韌的建築,強韌的人,剛硬的劍,挺直的腰板,不屈不撓地迎接李瑾月的到來。

蘭陵蕭氏,齊梁皇室的後裔,曾經登臨帝位,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榮耀,而是羞辱。因為他們祖先的不濟,後世子孫永遠丟掉了江山。他們從那柔蜜的江南煙雨中走來,一路走入黃沙漫天的西北,穩穩紮根而下。蕭氏還有不少同族,大多都南遷了,唯有這一族來到了邊關地帶,其祖,不可謂不強硬,不可謂無野心。涼鄯之地,扼住隴西咽喉,西南拒吐蕃,西北連線安西四鎮及諸小國,北攔突厥,是隴右四鎮——沙州敦煌、瓜州晉昌、肅州酒泉、甘州張掖重要的大後方。雄踞十萬兵馬,乃大唐極其重要的西北屏障。

如此的蘭陵蕭氏,在大唐顯赫無比,地位比曾經的諸多山東門閥世族更為突出,隱隱有大唐第一世家大族的勢頭。和平時期,蕭氏就十分礙眼,大唐皇室始終對他們不放心。而吐蕃禍亂來後,他們又成為了大唐最重要的抵抗力量,不得不善加利用。如此微妙的境地,讓大唐皇室的新帝不得不謹小慎微,以遠嫁女兒的方式,換取穩定。

蕭思難,行八,是蘭陵蕭氏這一輩嫡出的堂兄弟八個中最小的一個。即便如此,年紀也已及冠。思難之名,取自論語中的君子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因著只有八兄弟,最後一個思義之名,給了長房嫡長女。

蕭思難排行雖小,但卻是兄弟幾個中最具軍事天賦的一個。自幼習武,使得一手好槍法,騎射嫻熟,武藝高強。除此之外,他還有他人無法企及的方向感,在荒野之中來去自如,不會迷途。他有著與生俱來的大局觀,身臨戰場時猶如從高空俯瞰的鷹,能洞悉敵人的走向,迅速判斷該從哪裡阻截、圍剿。如此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顯然立刻就成為了蕭氏重點培養的物件。在剛剛及冠的年紀,就被派到對抗吐蕃的最前線,率領數萬大軍作戰。

李瑾月剛到河西時,未能見到這位她未來的夫婿,也正是因為如此。而李瑾月因著年紀尚小,婚事約定好兩年後再舉行,眼下依舊是以抗敵為先。

李瑾月便帶著程i、徐d和尉遲焉入了軍營鍛鍊。她們並不接受蕭氏的禮待,而是將自己當做一名普通的士兵,從最基層做起。除卻不與男兵住一個帳篷,吃飯、訓練,無一不等同。沙場之上摸爬滾打,熬練身軀,鍛鍊意志,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只是,西北的氣候實在惡劣,就在她們抵達河西軍中後沒幾個月,徐d終於因為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大病一場。這一場病,幾乎要了她的命,好不容易從鬼門關走了一圈回來,軍醫說,她已然不能再弓馬騎射,哪怕運動稍有些激烈,都會帶來發病的後果。徐d黯然退下了沙場,但是姊妹幾個卻一直在鼓勵她,她頭腦聰慧,性格又穩重,當往軍師的方向發展。徐d內心堅強,自不會輕易被打倒,從此以後,努力攻讀兵法,勤於思考,出謀劃策。在不斷的經驗積累中,逐漸成長起來。

李瑾月與程i、尉遲焉,則更加努力地鍛鍊,每每有軍事行動,都積極參加,動用起全身的感官,觀察、記憶、學習將領們的帶兵方式,夜間,三人與徐d湊到一處,討論思考,將書中兵法與實戰作對比,得出經驗。她們帳內的行軍地圖,被標滿了標記,摩擦得幾乎難以辨認。每夜,幾乎都是徐d最後一個睡去,睡前,她會將所有的討論做記錄整理,作為參考的資料。每一旬,她們都會做一次總結,以汲取所有可利用的經驗。

十五六歲的孩子,學習能力是極強的。那兩年時光,是李瑾月成長得最快的一段時間。她真的忘記了曾經身處長安時那種絕望之感,全身心地撲入了軍營中的鍛鍊。短短兩年時間,她與程i、尉遲焉、徐d,屢立功勳,連番晉升,當蕭思難從前線歸來時,她已然成為了河西軍中的一名團營校尉,程i、尉遲焉皆是她手下旅帥,徐d則成為了參謀中的一員。

那一年,李瑾月十七歲,蘭陵蕭氏安排她與蕭思難完婚。婚禮流程並不複雜,也不鋪張,處處透露出軍人的血性方剛。當夜洞房時,蕭思難與她言明,不會在她不願意的情況下碰她,且坦白,他已有心愛之人,不希望辜負她。

李瑾月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對蕭思難好感大增。此人雖做不成真夫妻,倒是能做好兄弟,如此重情重義,值得結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蕭家兒郎的面貌,有一種獨特的意蘊。保留著曾經江南時代的俊雅風流,卻又摻雜了隴右時代邊疆戰場的堅毅陽剛,二者的結合不顯絲毫矛盾之處,融潤合柔,魅力非凡。蕭思難,就是典型的代表。未見面時,李瑾月以為他是個五大三粗的軍人,見了面才知曉,他竟是東吳周公瑾般的儒將。

他的心愛之人,李瑾月也見過了,那女子姓趙,是涼州城趙氏醫館的女兒,溫柔多情,出身不高,因此無法娶為正妻。但他二人情投意合,倒讓李瑾月覺得自己的到來有些多餘了。好在,趙氏是個通情達理的女子,為人溫和友善,即便見到心愛之人明媒正娶的妻子,態度也如春風拂面般溫和。李瑾月自不會攔著蕭思難娶她為妾,身邊有人在她耳邊嚼舌根,言道即便與蕭思難沒有感情,可丈夫大婚後立刻納妾,也著實是不給面子。可李瑾月不在乎,她甚至還催促蕭思難儘快將趙氏納進府來。

“我瞧思難大哥,戰場殺敵浴血,也著實處境危險。你趁著這段時間,儘快與趙家姐姐成婚生子,免得你啊,以後斷了後,我可不會給你生孩子。”

李瑾月玩笑般的一句話,沒想到數年後卻一語成讖。

她與蕭思難成婚後,便隨蕭思難一起被調往安西都護府,進入敦煌守備區練兵。趙氏也跟著一起去了,這一次前往安西都護府,只是屯兵,並非打仗,倒也安定。這段時間,是李瑾月沉澱的時期,從河西軍中學來的本事,在這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吸收,轉化為真正的自己的本領。她也跟隨蕭思難,學到了許多戰場上非常實用的本領和知識,如何在大漠黃沙中辨別方向,如何探明敵人動向,蕭思難的軍事素養,她望塵莫及,更是虛心求教。二人的相處,全然不似夫妻,倒像是亦師亦友的兄妹。

茫茫大漠,異域風情萬分迷人。李瑾月在敦煌,不僅僅只是耗在軍營之中,她還去欣賞了敦煌那燦爛輝煌的洞窟壁畫與雕塑。無數大唐的畫工,在此度過了漫長的一生。那洞窟中留下的作品,讓人望而心生敬畏。觀賞慈悲垂目的佛陀塑像,漫曼舒展的飛天仙女,李瑾月忽而有所感,戰場上的殺伐,或許不該只是為了消滅敵人,求取和平,才是最終極的目的。為生靈而戰,才是義戰,敦煌的佛像在此數百年,不知觀望了多少生生死死,來來往往,她也是其中過客之一。人生苦短,當立不世功業。

開元十一年與吐蕃的那場戰事,不可謂不慘烈。河西軍、隴右軍,所有能用上的兵力,幾乎都派出去了。李瑾月等人所在的部隊,接到任務,拔營離開敦煌,南下進入吐蕃疆域,在於吐蕃北面繞道伏擊攻擊隴右的吐蕃主力部隊後方。

時值十月,邊疆的氣溫已然降到很低,穿越祁連山西部餘脈當金山時,大雪封山,軍隊幾乎走不動道。山中寒風刺骨,盔甲生冰,空氣稀薄,喘不上氣來。隊伍不得不一刻不停地行走,一旦停下,就有被凍死的危險。積雪最厚處埋到腰際,道路幾乎無法行走,不得不輪番剷雪前行。蕭思難與李瑾月作為大軍的首領,抗住巨大的壓力,以身作則,艱難帶領隊伍走出了當金山,從人跡罕至的大山中走出時,天地朝陽初升,那一刻李瑾月所感受到生命的壯美,至今記憶猶新。

隊伍折損了將近一半,但依舊按照原定計劃,從後方繞道奇襲吐蕃大軍後方。那場大戰,大唐慘勝,鮮血鋪滿了白雪皚皚的地面,浮屍遍野。李瑾月的大隊,與蕭思難分頭行軍,兩線夾擊。大戰過後,李瑾月打掃戰場,噩耗卻傳來。

蕭八郎,吸引了吐蕃主力部隊窮追猛打,以單薄的軍力獨立支撐,未呼救未求援,帶領兄弟們浴血拼殺出來,最終身中數刀數箭,戰死沙場。

李瑾月手中染血的大劍墜地,滿是血汙的面上,充滿了震驚與難以置信。那個永遠陽剛自信,充滿智慧和沙場經驗的男人,就這樣死了?兩線夾擊,是李瑾月提出的策略,他也採納了。大雪山都走出來了,怎麼會……怎麼會這樣……

他和趙家姐姐的兒子,才三歲……

“太慘烈了,太慘烈了……”傳訊官面上的血汙與淚水一起凍結在了臉上,泣不成聲。

為什麼不求援,為什麼要獨立支撐?李瑾月始終沒能明白。她的大軍距離他不遠,他完全可以求援。以他的能力,完全不必與吐蕃頑抗,調轉馬頭,繞道避免正面交鋒,是很容易的事。

後來她才明白,不是他不求援,是他本身就是援救的一方。十多年前,金城公主遠嫁吐蕃赤德祖贊,金城公主是王李守禮之女,被中宗皇帝收為養女後出嫁。然而赤德祖贊迎娶金城公主,卻不遵守和親約定,屢次將金城公主軟禁,出兵大唐。王李守禮氣惱,不遵軍令,擅自出兵攻打吐蕃右路。而且愚蠢到親自領兵出擊,引誘吐蕃大將欲擒他立功。結果吐蕃軍力全部被吸引到右路去。當時,蕭思難的軍隊正在右路後方奇襲伏擊,驟然遇見超乎想象的兵力,不得不倉促應對,才致使差一點全軍覆沒。蕭思難拼了性命將李守禮救出,自己卻壯烈犧牲。

他大概是預見到了這一場戰會是他軍事生涯的最後一場,他沒有求援,也不希望李瑾月來救他,因為救他,無異於自殺。

大唐的一代將星就這樣隕落了,那個像大哥一樣照顧她、教導她的人就這樣走了,李瑾月之憤怒之悲痛無法用言語表達,若不是程i、尉遲焉拼死攔住她,她差一點揮劍斬了李守禮。唯一讓她安慰的是,李守禮最終確實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大唐公主,沒有為駙馬守寡一生的必要。但是李瑾月卻選擇了留在河西軍中,留在了蕭氏,照顧趙氏和她年幼的兒子。

然而命運顯然不會這樣輕易放過她,僅僅過了兩個月,臘月年底,李瑾月忽然連番接到三道長安的召回令,要她立刻卸甲返京。

她蒼白著面色匆匆趕回長安,路上得知,她的母親出事了。而就在她距離長安還有七日路程時,噩耗幾乎將她摧垮。

她的母親,永遠離開了她。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