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存大挑戰之宋朝學堂篇》重新開始拍攝, 顧南沅站在拍攝區外,仔細看那群孩子在“課餘”時間外嬉戲。

他們總的有21個孩子, 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 其中5個孩子都是節目組從社會上徵集到“神童”型孩子,他們都有超乎普通孩子的某方面智慧,比如超凡的記憶力,或者突出的心算能力。

這樣挑選他們是對比“穿越”挑戰者而來,因為挑戰者最後要從這些人中“博”出一條路來,將【學堂篇】轉為【科舉篇】挑戰。

這個挑戰者是娛樂圈有名的童星吳濛濛,今年8歲, 進入娛樂圈卻已經6年, 2歲就參演過電視劇,比顧南沅的娛樂圈資歷還要大一點。

吳濛濛作為挑戰者,跟其他在拍攝前進行過宋朝學子培訓的其他孩子不同,他也是在簡單瞭解節目規則後, 完全毫無準備的進行宋朝學子的生存挑戰。

在錄之前, 吳濛濛的也是娛樂圈著名影星的父母,特別帶著他來拜訪顧南沅,希望顧南沅這個“挑戰者”前輩能給他這個後輩一些建議。

顧南沅當時的建議是讓吳濛濛進行拍攝後,積極的投入進去。

“就好似當臥底,不能被其他人發現你是個臥底,努力融入他們,從他們中脫穎而出, 挑戰就成功了。”

顧南沅的話被吳濛濛認真記下來,還因為常年拍戲,是個小戲骨,在進行挑戰後比顧南沅最初的適應還快,學習能力還很強,只是會在宋朝學堂考核的時候碰壁。

而這些碰壁也正是驗證了古代教育水準之高,已然成為一個時期的社會教育巔峰。

宋朝的教育不僅僅細分起了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分了小學和大學,還發展出一套完善的培養人才的教育體系。

小學強調養成蒙童的良好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其中很多關於正確讀書,修養、思維、意志、操守等方面的培養,存在著很多值得後世校園學習和繼承的地方,將“教書育人”中的育人發揚光大。

“這些孩子比我想象中還要好拍素材。”

金正站在顧南沅身邊,見她認真的看著投入在宋朝娛樂遊戲之中的孩子,忍不住笑著誇讚起這群孩子。

“只是給他們上了幾節禮儀課,現在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其他場景下都做的有模有樣,把混入他們的吳濛濛帶的很好,一言一行,已經有宋朝人的讀書人風範了,偶爾做錯禮儀被所有同學指證是怪人,還能馬上接受完懲罰改正錯誤繼續挑戰再不出錯。。”

金正說到這,睨了顧南沅一眼,打擊顧南沅古人生存挑戰能力的道。

“吳濛濛才挑戰一天,就已經似模似樣難跟其他孩子區分開來,你都多少期了,今天下午還屢屢犯一些老錯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金正這話帶了對顧南沅的打趣,顧南沅聽後正準備笑著說“她笨”才會這樣的時候,意外突然發生。

“砰!”

正在拍攝區玩著蹴鞠的幾個孩子,玩的太盡興,其中一個“神”射手將精緻的皮球踢出了他們所在的娛樂區,踢進了書院書堂之中,也不知道砸到什麼東西發出一聲巨響和東西轟塌的聲音。

“嘩啦!”

書堂內東西倒塌的聲音過大,嚇壞了所有人,拍攝再次中止,幾個工作人員快速的跑上前,檢視書堂內的情況,發現那個踢球的孩子太過“精準”和“神力”,居然這一球踢進了內堂還正好擊中裡面的一面書架,把書架擊打還擊散架了。

“楊清,你這腳厲害了,準頭和力度完全可以加入中國隊了。”

檢查完室內情況的金正,見沒有傷到人,只毀了個書架,鬆口氣後,看在外的孩子都被嚇到,忙笑著走出來說那個踢球的孩子。

金正風趣的語言安撫無意闖禍的孩子情緒,把球丟還給他,讓他們繼續玩,拍攝繼續,他喊了節目組的負責道具的工作人員進來。

場景師進來內堂,在孩子們看不到的地方,金正才板下臉質問對方,這個書架如此輕易被孩子一個球踢散架的質量問題。

“這麼大一個書架子,居然這樣一球就倒了還散架了,還好孩子們是在外面,在裡面突然散架,不說這些木頭,就是上面這些書砸下來,砸傷他們怎麼辦?”

因為道具質量問題,金正暴怒的望著負責佈置拍攝區道具製作和擺放的場景師,場景師侷促的站在他對面,連連道歉的同時,也辯解這個書架只是他按照一副宋朝學堂圖模式打造來做擺設的物件。

“只是出境不多做背景用的架子,我們沒有用太好的木材,也沒有盯廠家的做工才出這樣的事故,我現在馬上聯絡他們過來修復這個書架。”

場景師為節約成本,只重道具外在模樣,不重視內在,金正聽後大為惱怒,發了一大通火斥責他不重視道具內在質量和安全問題。

“我不管你怎麼辦,下次不許在出這樣的質量安全問題,這麼多孩子,若是出什麼意外,我和你都承擔不了這個責任,你也自己想想,這麼多孩子,因為這些小細節沒有做好,傷到或嚇到,你能不能安心!”

金正說這些話的時候,語氣有些重,作為節目總負責人,最在意的除了節目效果就是拍攝過程中的安全過程,這樣因為道具質量問題可能存在的大隱患,他完全容忍不了。

“嗯,是我大意,我馬上叫廠家重新製作這個書架,其他大型擺設巨件,我讓人過來做一個安全檢測,存在隱患的我馬上叫他們返場重做。”

場景師被金正訓斥了,馬上打電話叫了負責製作這些道具的工人過來。

“那個書架只是個意外,其他道具都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你們擔心他們質量不過硬,再出這樣的意外,我們可以給這些道具做次加固,保證不會出現任何質量上的安全問題,這樣就不用返場重新製作了。”

過來的工人總負責人,不接受返場只願意給這些他們已經出廠的道具做安全加固,並且保證加固後不會再出現什麼質量上的安全問題,金正對此有些不滿,但是那邊說了返廠重製的時間,他這邊拍攝等不及,也只能叫場景師盯緊他們做道具加固,必須百分百確定這些道具出不了狀況傷到孩子。

“這家公司對安全事故的態度不端正,用料上肯定有偷工減料之嫌,才會出現這樣散架的事故,等合作完這次,我們不用再繼續合作了。”

金正走出學堂,遇上正過來的節目總導演,嚴肅的跟他說了要換道具合作方的原因,總導演對此抱了支援的態度,誰也沒有注意到一直跟著他們的顧南沅,因為這一列意外的發生後續,而亮起來的眼睛。

這一天拍攝結束,顧南沅馬上上網查了關於學校抗震加固的相關資料。

在白天的意外中,金正和場景師關於孩子的對話,刺激顧南沅想起當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

她記得當時很多令人痛心的死亡事件就是在大地震來臨的時候,很多學校的師生無一生還。

這樣慘烈的想象,很大原因是在特大級地震來臨的瞬間,這些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瞬間粉碎性倒塌,所以才會造成所有在教學樓上課的師生,連逃跑都來不及就被壓在地上遇難。

“你要把存的錢全拿出來辦一個希望工程,給山區學校做抗震加固?”

顧語聽到回家的顧南沅跟她要錢做希望工程的時候,有些反應不過來,倒沒有覺得她這樣大動手中的資產過於瘋狂,而是意外她突然來這樣的想法,所以反應過來後,認真的詢問她為什麼要做這個公益。

對於社會公益,顧語和俞北哲都是積極支持顧南沅去做的。

在最初顧南沅賺錢後,馬上就有心拿錢做社會公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那時候一家人還開會討論做什麼公益,其中顧語建議過顧南沅拿錢建希望小學,給更多孩子讀書的機會,這在顧語看來可以長期堅持去做的公益,顧南沅卻因為上一世一些新聞的瞭解,知道中國在那個時候,建設希望小學的捐助已經不缺,甚至有些過於“泛濫成災”,造成很多地方投巨資建立的希望小學沒有被良好的使用,都被閒置成了一些無用的建築被其他人拿去做盈利。

所以用錢蓋希望小學的公益專案,沒有被顧南沅採取,而是在後面因為《生命之戰》在網上遇到一個因為兒子患重病因為醫療費陷入絕望的單親媽媽,而開始以她的名義建立了一個兒童大病救助基金會,資助家庭困難的患重病兒童進行有效救治。

這個以她名義建立的基金會,她最初投了一千萬後,又以她的名氣和社會影響力吸納到社會很多善心人士的捐助,所以在常淑婉找的專業團隊管理下,發展越來越好,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成功救助到54位兒童,而這樣的愛心救助行動還在以顧南沅之名進行著。

顧南沅還偷偷看過幾個喜歡他的孩子,給他們送上“偶像”的祝福,鼓勵他們戰勝病魔。

這些慈善顧南沅一直做的很開心,顧語和俞修也都以她這樣的行動驕傲,在他們看來,在保證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外,力所能及做這些公益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我最近看了一個新聞,一個地方發生地震,震級不大,但是學校倒塌死傷無數,好嚇人,然後查了相關的資料,發現我國存在好多豆腐渣工程的學校,這些學校都沒按政策規定做好防震措施,質量問題也不過關,不僅僅遇到地震很容易出事,還有些其他安全隱患,特別是山區,多地震,還存在泥石流滑坡什麼的自然災害,加固不結實的教學樓感覺很必要,能救很多學生,所以我想做這方面的希望工程。”

顧南沅把她回來一路想的理由說了出來。

國內學校教學樓出事雖然不是個普遍的事,但是近幾年曝光的也不少,所以順著這個問題,顧南沅覺得她能發起這項希望工程,自己投錢也呼籲社會捐款支援這項希望工程,守護學生的校園安全,也帶動社會關注一些房屋質量抗震不合格等潛藏著很大危機的問題。

顧南沅可是記得那場特大地震傷亡會這麼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地房屋質量不合格。

而顧南沅還記憶深刻一件事,就是在大震之中,其他學校死傷無數,甚至無一生還的現象存在的社會,有一所在地震重災區的學校,無一人死亡。

他們靠的就是學校校長有遠見的教學樓加固工程,所以在四周房屋都被震塌了無數的時候,這棟正在上課的800師生,倖存了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