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日子, 思恆醫療還算順利。

揚清集團、思恆醫療簽署好了投資協議,厚厚一沓。揚清那邊有一大堆股份的反稀釋條款, 比如優先購買權和“加權平均條款”——如果後續融資股價低於b輪融資轉換價格,則需要為b輪投資的投資者重新計算轉換價格和股份數量。如果沒有這些條款,那麼,只要思恆用超低價大量發行新股, 揚清便會被惡意地淘汰出局。揚清還算比較厚道, 沒有使用完全棘輪條款,而是用了加權平均條款。

阮思澄與邵君理也變成了一致行動人。在未來的三年以內邵君理要跟著投票,沒有個人的決定權,否則違反雙方協議, 唯阮思澄馬首是瞻了。

只有確定交往那天曾見過的腦梗患者,也就是冷冰冷霜兩兄妹的母親去世的訊息讓阮思澄有些難過。

她的死因是腦梗患者中十分常見的“肺炎”。由於癌症高凝體質, 又沒有接受治療, 腦梗面積不斷擴大, 她不久便陷入昏迷。沒有反射, 沒有意識,在病床上靜靜躺著。長期昏迷的人無法自由排痰,細菌病毒十分容易進入呼吸道並引發肺炎。楊醫生幾次更換抗生素都沒有用,患者在深度昏迷大約一個月後,去了。

楊醫生說,冷冰冷霜十分平靜,給媽媽換上壽裝,開《死亡醫學證明》, 打電話叫殯儀館來,感謝醫生,轉身離開,從此再也不會去了。曾經一天24個小時都在病房,包括吃住,以後卻是再也不會去了。

楊醫生還說,冷冰冷霜感謝“腦梗”。因為這個,他們媽媽不曾經歷最後那段痛苦時光。他們兩個在家屬群看到別人疼痛難忍,一管一管地抽腹水、一盆一盆地接吐的血,在悲傷中又有慶幸,覺得“腦梗”是上天對他們母親的最後一點憐憫。

反倒是揚清集團,稍微有點焦頭爛額。

因為它的老牌對手愛未公司這一兩月與揚清頻繁槓上。

三巨頭pay關係複雜,甚至可謂盤根錯節。近些年來因為巨頭涉足領域越來越多,揚清、愛未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競爭對手,而且戰爭不斷升級——你投資了某個公司,我就投資它的對手,在許多行業中各佔半壁江山,在網際網路相關領域葉茂根深,影響深遠,一般人都想象不到。不過呢,在另外一些時候,他們也有協同、合作,兩個老總還經常在it峰會、人大會議等等地方被人拍到把酒言歡談笑風生,打破雙方“不和”傳聞。不過大家心裡清楚,用網路的流行語說,邵城何未這兩個人是“表面笑嘻嘻,心裡mmp。’”不太討厭愛未的反是邵君理,因為他相信,沒有競爭的企業會失去進取心。

這一輪的“明爭暗鬥”,起源於某直播平臺。揚清集團投資的某直播平臺赴港上市,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愛未高調宣佈進軍直播領域,不僅投了競爭對手,還要推出自有產品,搞“雙賽道”,“合圍夾擊”,並且全面加以整合。與此同時,它切斷了那個平臺正在用的愛未服務,比如音樂播放、影片跳轉、手機支付、購物跳轉……出於愛未這些訊息,揚清投的那個平臺沒有透過上市聆訊!

當然,在被質疑時,愛未十分無辜可憐,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技術上面出現問題,那一週多“跳轉不能”只是常見技術問題,員工已經修正bug,愛未致以誠摯歉意。

然而,揚清旗下直播平臺,是實打實沒上去市!那個平臺失去大好融資機會,被愛未遏制了進一步的發展。連邵城都氣得夠嗆,在家裡面摔摔打打。

而這之後,愛未公司又是耍了幾次“陰的”,在多個市場阻擊揚清,升級對壘。

比如,在邵君理推出某個“ai教育”產品以後,愛未公司故伎重施,在它投資的幾個社交網路上,讓這款ai教育產品的連結顯示為404!這些社交網路都會賦予連結新的url,因此,讓這些新網頁地址出現問題、導致無法被跳轉到正確地址十分容易。這樣一來,揚清那些“分享”活動事倍功半,甚至無疾而終。而在遭受質疑以後,愛未又說,“技術出現一些故障”“員工連夜修改bug”“絕非刻意針對揚清”。

簡而言之,短時間內,愛未、揚清在多領域發生火併,愛未接連在影片、直播、交通、酒店、教育、醫療、票務、訂餐等等領域阻擊揚清,讓揚清的眾多產品發展受限。而揚清,總要重新制定戰略,試圖擺脫對方“圍剿”。

因為這些破爛事兒,阮思澄邵君理兩人都沒辦法經常見面,經常只是吃個午飯或者晚飯,說說最近遇到的事,便必須得與對方親吻告別了。他們兩個真正約會只有五次,去過山裡,去過湖邊,也去看過日出日落,每一次都是開心的。

阮思澄便只能靜靜等待對方稍微閒暇。她自己也是ceo,知道如果思恆醫療焦頭爛額,邵君理還總是要attention,自己肯定想要打爆他的狗頭!

…………

不過,還是那句話,人生就像一盤混了各種餡兒的餃子,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豬肉白菜、是鮮肉蘑菇,還是蝦仁韭菜。

還沒等到揚清集團突破“圍剿”,阮思澄的思恆醫療來事兒了!

在“交往”了三個月後的某一天,直男變gay的顧延之給阮思澄發來微信:【阮總,阮總,咱們好像出來一個競爭對手!!!】

阮思澄:【???】競爭對手???

顧延之:【您看看這“深度醫療”???高調推出ai急診,隔空喊話思恆醫療,還要搶佔咱們市場!!!】

“……”

阮思澄把連結開啟。

是一篇業界新聞,題目起的氣勢磅礴,叫作《人工智慧,助力急診:深度醫療重拳出擊!》

文章中說,“深度醫療”急診產品十分成熟,準確率高,而且,已經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受理,即將透過一期稽核,預期來年在全世界實現應用!

阮思澄:“……”

這手厲害。

思恆急診還未申報,不管是在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是fda。阮思澄想直接申報三類器械。按照《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若診斷軟體透過演算法提供建議、不給結論,就屬二類,但若自動識別病變位置並且明確給予診斷,則屬三類,風險級別相對較高。目前,fda和cfda並未開放“ai急診”的三類證,而是只有二類證[注],因此思恆還在等待。

可是呢,社會公眾不懂這些!只要看到“深度醫療”被fda正式受理,而思恆醫療卻還沒有任何動靜,便會十分自然地以為對方的技術更強,不會知道深度醫療要拿二類證而思恆醫療想拿三類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阮思澄又繼續閱讀那篇文章。

第二部分,“深度醫療”則給出了大量資料。

阮思澄想,那一串串百分比數,比“思恆ai”當初數字還好一點。

出血/缺血性腦卒中,準確率97.5%……冠心病、心肌病,準確率95%……瓣膜病,92.5%……

經過半年改進、完善,思恆現在也差不多,不過,在思恆ai產品剛上市那會兒,各項資料要比這個略低一點。在阮思澄的印象中,在剛上市時,出血/缺血性腦卒中的準確率是95%,冠心病、心肌病的準確率是92.5%,瓣膜病是90%。也就是說,目前階段,在網路上流傳著的有關思恆的新聞和宣傳當中,涉及到這部分的數字還是老的,看上去比“深度醫療”要差一些。這個也是沒辦法的,思恆醫療又不能讓各大網站替換稿子,他們基本只更新了公司官網上的資訊。

總之,單從這些東西上看,“深度醫療”和“思恆醫療”在技術上差不太多。不過,作為產品的挑戰者、市場的衝擊者,“深度醫療”把fda當作了個強有力的宣傳重點,讓fda為這新興公司搖旗吶喊,顯得十分高階大氣上檔次,畢竟,美國是it和醫療最前沿的地方,“被fda接納”這層光環足以讓人產生好感。

“……”

說實在的,阮思澄有一點不解。在做ai的公司當中,思恆醫療動作算快,用兩年多便做出了“思恆急診”的第一版,而她身在這個行業,十分關注競爭對手,經常詢問急診醫生聽沒聽過同類競品,直到產品正式落地才略微地放鬆了點。因此,她很確定,至少在一年前,還沒出現任何一個資金、人才都靠譜的ai急診初創公司。另外,最近好像也沒有誰出來融資。紅木資本的董事總經理卓立人脈很廣,他說過,幾家大的風險投資手裡沒有類似專案,而澎湃已經放棄醫療,揚清更加沒有可能。愛未倒是不大確定,應該也沒有,否則,在思恆醫療透出b輪的訊息時,它就不會也想投了。

那麼,短短一年時間,便做到了並駕齊驅,這可能嗎???

要知道,陳一非所想出來的“用rnn(迴圈神經網絡)看心電圖”,和她自己所想出來的“用多套神經網絡考察腹部”都是比較靈光一現的有開創性的東西!他們雖在一些交流中分享了成功經驗,可也同樣保護了核心技術,不會輕易被人破解。他們想助行業發展,可也不會傻到自殺。

真的能有另外一個創業團隊,自己研究、自己開發,而且做的像這樣地又快又好嗎?

阮思澄把一路上的艱辛、困難一一回顧,又把自己還有一非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克服這些坎坷的過程也回想了一遍,有點難過。因為,在資料關上,在技術關上,在推廣關上,那一次次靈光乍現,那一次次柳暗花明,是她深深為之驕傲著的東西,是她一直以為獨一無二的東西。

現在說那並不特別,別的團隊也做得到,真的有些難以接受。

阮思澄又嘆了口氣,看向文章最後一段。

這裡說了,他們也有“會診中心”,基層醫生可透過ai遠端求助,一看就是複製思恆的做法。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這個“會診中心”所合作的全是頂級急診醫生!醫生來自知名醫院,全國前十,全部都是主任醫師,24小時有人值班,保證回覆時間不過超過120秒。

阮思澄:“……”

這個是要投大錢的。

一個頂級急診醫生,時薪少於500塊人民幣基本免談。假設深度“會診中心”裡有20位急診醫生,那一天24小時就是24萬,一個月光是這項支出就是750萬左右了,一年9000萬。

哪個公司這麼壕呢……

就連揚清幹這種事都得考慮。

阮思澄知道,如果資訊全部是真,深度醫療出血/缺血性腦卒中準確率97.5%,冠心病、心肌病,準確率95%,瓣膜病92.5%……還有高階會診中心,那對思恆是個衝擊。

而且,還是一個極大衝擊。

這是思恆在“爆紅”後所遇到的首個挑戰,而且還很可能是一個巨大又棘手的挑戰,非常非常難以解決。

做出決定以前,阮思澄想進一步地收集資訊,省著思考、比較、做無用功。她按下了市場總監梁言的分機號碼,說:“梁言,現在有個‘深度醫療’,跟咱一樣做ai急診,前幾天剛高調宣佈要在市場有所作為。我看了下,深度醫療有人有錢,準確率跟咱們一樣,會診中心醫生更多,還抬出了美國的fda,成片成片地宣傳呢。”

梁言:“哎?”

“你注意著,隨時報告。”她不喜歡事必躬親,那樣太累。

“好,我搜搜。”

“儘快。”

“好。”

接著,也並沒有過太多日,“深度醫療”便有update了。

他們果然正在奮力地搶佔著思恆市場,手段激進,毫不留情。

從公佈到現在,深度醫療憑藉“申報fda ,明年獲批”“準確率要高於思恆”“急診醫生好於思恆”這三個殺手鐧,已與眾多基層醫院、三甲醫院籤訂合同!!!

其中多半是思恆還沒聯絡的。不過,思恆自身銷售人員還有各省代理公司都時不時地反饋說:“今天跑的這家醫院簽了另外一個急診ai!叫深度急診!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與此同時,“深度醫療”也在試著搶走思恆的客戶。

目前,ai醫療公司很難簽到排他協議,合作內容基本都是“兩年以內不能解除安裝”,但卻可以安裝其他公司類似的軟體。因此,還是藉著那三板斧,“深度醫療”連哄帶勸,叫醫生們試試深度,自行比較二者優劣。

美女梁言欲言又止:“那個……我在深度的新聞上看到幾家醫院名字,其中一些是咱客戶。我進行了問卷調查,醫生們的回饋都說,準確率上,差不太多,都挺好的,但是,第一,深度醫療會診中心醫生更多質量更好。二,深度醫療技術支持tech support接線更快答得更好。三,深度醫療培訓更細,維護更多……總之,想在售後擊垮我們。”

阮思澄:“……”

二三兩點,也都要錢。

對於bb(公對公)的公司來說,tech support(技術支持)非常重要。但是,不同於普通客服,技術支持需要專門技術人員才能上任,大家都是學it的,工資又是一筆開銷。因為已經合作千家基層醫院,思恆醫療差不多是每時每刻都有醫生來電話問“怎麼顯示不出結果”“怎麼匯入不了片子”“ct太亮可以看嗎”“ct太暗有問題嗎”“xx要測多長時間”……阮思澄的要求是,不讓客戶線上等待10分鐘以上,再少她也不敢說了,員工已經很努力了。

至於培訓、維護,也要場地費、差旅費、營銷費等等一大堆費。每一項都看著不多,加在一起金額卻會非常巨大。

聽到這些糟心事情,阮思澄又長長嘆氣。

這怎麼辦?

猛砸錢嗎?

對著槓嗎?

把鈔票跟紙片似的往出扔?用手花的比用火燒的還快?把鈔票都堆在一起並讓它們從有到無,用火燒要一個小時,用手花只要30分鐘?

當然,b輪融資進來兩億,比砸錢,還是可以砸一陣的,也多虧了未雨綢繆。

首先加快推廣速度,在對手前搶佔市場,派出更多銷售人員,合作更多省市代理。這很重要,要知道,如果思恆還有深度在使用上沒有差別,一般醫生出於習慣不會願意更換品牌,一開始用哪家就會一直用哪家,省得重新接受培訓。其次,改進售後服務,把會診中心、技術支持、產品維護、醫生培訓等等都再升個臺階,與深度正面競爭。

好像也沒別的辦法……

只要始終不被甩下,等這兩億全砸完了,c輪d輪後續融資肯定還是可以融到。

可是……真的只能這樣做嗎?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對了,”這個時候,梁言想起一件事情,“有醫生說,深度醫療的投資者,是愛未。而且還是很早以前就投了的,感覺至少有半年了。”

阮思澄:“……!!!”

愛未!!!

這股風也終於吹到ai醫療領域了嗎?揚清有意投資一個公司,愛未就要投資它的競爭對手。如果它沒有競爭對手,那就造出一個競爭對手。

可阮思澄不太明白。

幾個月前,在思恆醫療放出訊息要b輪時,愛未戰投某個大佬曾經表達投資興趣,還笑著說“感覺急診在ai醫療大有可為,是先鋒號”。思恆醫療沒有答應,最終選擇揚清集團,那個大佬臉上遺憾實在不像裝出來的。

如果當時,愛未手下已經有了如此成熟的一支團隊,為什麼還跑來接觸思恆醫療?發神經嗎?

如果那時,深度醫療在技術上並不靠譜,愛未才想轉而投資思恆醫療,那麼,它又是如何在短短三個月內就解決了技術難題,變得靠譜了的???這根本就不太現實!

怎麼想都不對勁啊……

阮思澄的心裡清楚,在技術上,ai急診有許多難關需要思索以及攻克,裡面有很多小技巧,小trick,絕對不是單單知道可以用rnn和多套神經網絡來做就能在三個月內搞定了的。

那麼,與思恆急診如此相像的深度急診,究竟是怎麼樣發展到這一步的呢。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還更,半夜12點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