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合夥協議以及投資協議, 因為已經幹滿一年,貝恆35%的股份成熟四分之一, 可帶走總股本的8.75%,剩下26.25%須由公司其他股東以非常低的價格回購,每股5分錢。

但是,由於並不看好公司, 貝恆想將那8.75%也一並處理掉, 對阮思澄的說法是“不想繼續關注思恆醫療了”,阮思澄也答應了。

對於價格,他們倆只商量了大約十分鐘。阮思澄提出了自己能接受的最高的價位——17萬5,貝恆直接點頭, 好像並沒料到阮思澄如此大方。

阮思澄是覺得,貝恆辭職一起創業, 每月至少少拿3萬, 一年少拿36萬, 又承受了很大壓力, 能補點就是點吧,畢竟,正常來講,公司想要請到貝恆這樣的人過來打工,一個月是最少得出6萬塊的。

公司幾個股東簽署了同意書,邵君理和王選也都沒說什麼。

阮思澄還挺感激的——17.5萬,對她和貝恆來說算高,可對邵君理和王選來說絕對算低。畢竟, 邵君理實打實地砸進來2000萬才換到20%股份,而阮思澄區區掏出17萬5,就劃拉到8.75%,是邵君理的50分之一。

經過這樣一通折騰,阮思澄作為唯一的創始人,股份升至大約34%,邵君理27%,王選6.5%,剩下的人包括錢納和期權池一共32.5%。

因為思恆醫療非常規的“發展”——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相繼離開公司,股權結構一下變得十分奇怪。

首先,天使輪投資者的份額太多了。正常來說,天使輪的投資者不能佔超過20%,否則後續融資下來會讓創業者們崩潰。

其次,如今,思恆醫療創始團隊與投資人的股份數幾乎一樣,都是34%。這導致了,遇到矛盾,雙方可能相持不下,創始團隊無法得到比較安全的決定權。

在最開始,創始團隊vs投資者們,明明是72%:15%的……阮思澄想:邵總真的是個特會算計的人……

那時候,投資協議初稿上是“若創始人辭職離開,未成熟的股權由其他創始人以每股5分的價格進行回購”,被邵君理大筆一揮,改成“由其他股東們以每股5分的價格進行回購”,斬釘截鐵毫不猶豫,趁機多撈,陰險得很——人家說了,每退出一個創始人,他都會“不看好”一點點,走的越是牛人,他越不看好,多拿一點以後才好用用低價位甩手轉讓。

邵君理,對“人”非常看重。

當時,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三個人,對這幾條全都沒有特別注意。是邵君理那老狐狸,投得多了看得多了才會要改。

現在想來,“已成熟的股份可在投資者和創始人間轉讓,價格經過所有持股超過10%的股東贊同即可”,也很危險、很狡猾!!!

貝恆想將股份低價轉給自己,他是可以不贊同的啊!那貝恆只能把股份獻給他了!

玩兒不過,真的玩兒不過。

幸好今天邵總並沒當真不籤……還挺乾脆……

跪了……

最後,創始人和投資人都持股34%,都過了三分之一,都具有一票否決權。一般來說,股東會上,關於公司生死存亡的事宜,要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透過。而一方超過三分之一,另一方就註定無法到達三分之二,也就說的不算。

換句話講,與投資人股份相同也還好,但如今對方已經過了三分之一,阮思澄的實際控制愈發弱了。

不過,十分奇怪,阮思澄沒特別憂心。

她明知道邵君理是個老狐狸,可還是挺信任、依賴。

還有一種說不好的心疼感覺:去年他還不到31歲,就已經是個老狐狸了。

不過想想,三年以後,自己31歲那時可能也差不多。

…………

確定好了股權事宜,她卯足勁琢磨招cto。

人力經理也張貼了招聘啟事,招首席技術官,簡歷倒是收來不少,沒靠譜的,好多學生都沒畢業,瞎雞兒投,三本本科還沒經驗就投cto。

阮思澄將主要精力用來研究陳一非。

她在學校社交網路人人網還有職場社交網路領英網上挖地三尺,把自己在愛未工作的朋友們的朋友們的人際網研究個遍,最後終於發現——她研究生室友小雯在愛未的某個朋友應該認識陳一非。

根據“六度空間”理論,最多透過五個中間人,就能認識任一陌生人,何況大家都在ai圈子裡呢。

她請小雯狀若無意地與朋友聊陳一非。這個時候,若是對方真的認識,基本肯定會顯擺說“我認識”“我朋友”“我老鐵”,這樣話題就開啟了。阮思澄請小雯打聽陳一非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過往經歷等等資訊。

而她自己,在人人網和領英網,把對方的公開資訊背的叫個滾瓜亂熟,還到“中國知網”把他的論文都看了一遍,又到其他網站把獎項也瞭解了下,準備在一週後某ai峰會上跟他“做好朋友”。

她甚至請邵總幫忙,針對陳一非的產品想了幾個專業問題,還有幾條評論、看法。

因為,直接挖,思恆醫療肯定沒有那個實力,人家甚至根本不會聽她講話。

但是,她卻可以在談天時,說自己在創業,逐步透露思恆醫療的美好前景、她這個ceo的體貼性格,工作團隊的溫馨氛圍、投資爸爸的雷厲風行……讓陳一非心生嚮往,然後,在他某天噴愛未時,利用當時那個情緒,開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得讓人喜歡自己。

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一定知道,與上司說得通、聊得來、講話輕鬆、相處融洽,比工資福利都更重要,可以至少多活十年。

而這,也許是她唯一能利用的優勢。

畢竟思恆醫療要技術沒技術,要資料沒資料,要規模沒規模,要資金沒資金,要前景……可能有。

阮思澄覺得可悲哀可悲哀了。

創業狗終於變心機狗。

…………

在ai峰會前,還發生了一個插曲。

邵君理的老爸邵城惹出的事。

他在接受某家媒體採訪時,面對“如何看待、評價已在揚清副總的位置上幹了一年多的獨子”的問題,面帶微笑,萬分驕傲,答:“對這兒子我很滿意。君君……君理非常聰明努力。他從大一那年開始,每天只睡五個小時。”

說到這裡,還伸出五指:“在揚清網際網路加這一年多,他推出了ai醫療產品‘揚清醫者’,可以篩查胃部腫瘤、腸道腫瘤、肺部腫瘤……準確率高,醫院醫生非常歡迎……還推出了ai家居產品‘揚清home’……7月還將推出ai教育產品‘揚清英教’,ai與使用者對話三五分鍾,就能分析使用者的英語水平,知道對方優勢劣勢,為使用者定製方法還有教材,對學生的瞭解超過專業教師……老產品的營業額和利潤都有明顯增加,新產品中有一些也開始有了穩定收入、即將回本,而另一些的前景……”

一大段後,邵城的嘴又漏風了:“在戰略上面,君君……君理也有很多創新,比如,成立核磁共振醫療影像ai聯盟,還有……還有……每回揚清股價都能迎來漲幅。”

他這兩個“君君”,在網上輪炸了。

在邵君理正式入主揚清集團“網際網路加”之前,邵城對兒子的保護一直很好。世人只知邵城有個寶貝兒子,卻不知是誰、幾歲、什麼模樣。然而一年以前,作為揚清集團副總裁、網際網路加大事業部總裁,邵君理的拋頭露面無可避免,廣大網友終於得以一窺究竟。

一看,哦豁,帥死,人生贏家,上輩子拯救地球。

而且,為了擺脫“關係戶”的嫌疑,邵君理的履歷也被公佈出來。

伯克利的本科,斯坦福的博士,一畢業就能進谷歌的新產品研發部門google brain,一年升一次,走時都是總監級了,9級,而中國工程師大部分一輩子都卡在5級上,小牛人6級,大牛人7級。

不過呢,因為邵君理只出席商業活動,沒什麼好八卦,所以在網路上不常受人關注。

這回,因為那個在國內無人不知的老爸,倒是讓網友們娛樂了把!!!

當天晚上,阮思澄開啟微博,第一眼就看到那張熟悉的臉,手機都要嚇得掉了!!!

前下屬朱天球轉了一張gif圖。

gif圖上,邵君理正站在臺上講解產品,面容英俊,氣質卓然,一股精英範兒,而旁邊,一行紅字歪歪扭扭寫著:“這是君君~!!!”

評論五萬,轉發已過十萬。

阮思澄:“…………”

啥???

她急忙在搜尋欄打“邵君理”三字,明白了。

最熱門的就是邵城影片截圖,評論轉發亦是十分驚人。

在電視臺採訪間內,他面帶微笑說著什麼,下面字幕打著一句:【君君……君理非常聰明努力。】

最熱門的評論第一條:【你馬上32歲,大集團的副總,有頭有臉,你爸在外頭還管你叫作君君。】

最熱門的評論第二條:【不管多大,不管啥樣,都是寶寶。】

退回,阮思澄又點開熱搜。如她所料,“邵城君君”掛在36位,不知最高時是多少。

“……”阮思澄,“噗。”

也想轉。

太好笑了。

她儲存了影片截圖,急急忙忙點開微信,找到置頂的邵君理,咔嚓一下發了過去,說:【噗。】

邵君理倒回得挺快:【你是第20個給我發這張圖的。】

阮思澄說:【哈哈哈哈!!!!】

邵君理道:【非常親密的人不直呼名字,叫暱稱,不是很正常。】

阮思澄:【我們平時叫您“邵總”……】

邵君理:【不是叫投資爸爸嗎。】

阮思澄看著微信:“………………”

特麼的他這氣兒還沒消啊??!!還來勁兒了!!

噎了一下,阮思澄把話題切回幾句以前:【非常親密的人不直呼名字而是叫暱稱,這倒是真的。像我,有人叫我思澄,有人叫我澄澄,有人叫橙橙,還有人叫大橙子、orange……】

邵君理說:【我叫你“阮”。】

【啊???】阮思澄說,【“阮”,就一個姓,也叫親密的嗎……也能算暱稱的嗎?】

邵君理沒有馬上回。

十來秒後,阮思澄才看到聊天框裡出來一條語音訊息。

她心臟狂跳,點開。

聽見對方一如既往的磁性的嗓音:“你說呢……阮。”

這回這句“阮”,也不知道是否錯覺,但聽上去跟以往的都不一樣。

特別勾人。

阮思澄的兩腿一軟。

作者有話要說:  還是50個100點。

這章少點,明天還更。

上章送的那個鼠鼠,只有思澄自己有啊!邵總說的“一個滑鼠可以送很多人,我投過的創業公司ceo們人手一個”是反話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