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漢明白了,此老現在以小友相稱是要與他坐而論道。

“還沒請教先生信的什麼?修的什麼?”

“呵呵,早年隨父修儒,後涉獵道、苯、佛,雜學數家卻苦苦不知真義,直到小友來時才忽悟出些許人道來,想想四下不靠,哪裡還能說修得何種道法呢?”

“何為信,何為修,萬法同歸,看來先生已經不再拘泥形式了,倒是豁達。”

高漢如此一說讓馮遠眼前猛地一亮,“七日之前我還不敢與你說透修行層次,如今盡可相告了。我以儒入道,尊古儒而修,斗膽自分修法:分開蒙、初識,後是遍學、深究,再而開悟、無惑,而後才是不拘、看破、看透。看透又分知已、知人、知事、知世、知理,然後才是達道,最終便是天人合一達到終極。你竟一步悟到不拘了,快與我說說這四日之後是何情景。”

弄了半天他老人家身處邊荒卻不忘自強,還自創了修法,高漢深為佩服。

啥叫不拘高漢不知道,他只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水陸空盡可走得。原世集古今中外無數紀年於大成的教育倒是讓他的思維在修行路上佔了些便宜,少了很多桎梏,這也算是穿越人士的一種潛在優勢吧。

這種與同修坐而論道的機會可不多。以前在師傅那裡因為年紀小,也談不上什麼境界,所以師傅不敢深講,現在與馮遠互相討論一下還是很有宜的。

當下,高漢便把第四天到第七天的感悟跟馮遠仔細描述了一遍,他對此也是迷迷糊糊的,希望馮遠能給他詳細解說一番。

悉料,馮遠聽後久久不語,撫須長考了好一陣子才遲疑不決地開口:“似道家的納氣、天人交感,又似佛家的道種慧生,按儒家劃分這得是達到知理之境、師法自然才能有的現象。所謂天地鴻爐,知其理,方可效法天地之執行,以鴻蒙之元淬鍊身心,進而與天地相合,得成大道。

但你現在明明只處於不拘而已,如何會有這般表現?真真咄咄怪事。可惜讓這畜牲給破了境,要是再給你點時間大有可能更進一步,達到明悟之時不用我講你自己就知道是什麼境界了,如今我也只是妄加揣摩而已,是與不是還得你悉心感悟,有所取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雖然馮遠沒給出確實答案,但高漢也十分欣喜。自己在師門修行了四年,主修道家,對佛家也瞭解了一些,知道不管是納氣還是道種都不錯。

從道家而言納氣是修行的基礎中的基礎,走到這一步才算登堂入室,保有了繼續修行的資格,多少修道的人窮極一生也沒跨過這麼一道門檻兒。道家務實,不講前世後報,只注重今生行果,鴻蒙之氣也就是師傅所說的那一點元氣了,想要修為高深得先納得了天地元氣化為已用,持之以恆與天地同源即為合道。

而道種慧也稱道種智,是佛家三智之一,《大智度論》有言:初發心乃坐道場,於其中一切善法盡名為道;此道中分別思維而行,是名道智。就是說道智是獲得一切智、一切種智的基礎,它包括一切佛教的思想修養。佛家重在解脫,以今世之身得來世善果,但身具道種的行世大德卻也能得天地之力從而身具神通。

至於馮遠所說的取捨那就是提醒他今後修行要根據自身實際有所側重,兼修不是不可以,但不同的思想體系和修煉體系哪是那麼好相融的?很多佛道兼修之人修到最後能把人修瘋癲了,所以借鑑是可以的,但側重點一定要有,所謂貪多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

正因為高漢知道這些,因此他並不覺得可惜,只奇怪自己怎麼稀裡糊塗地就達到了這般境界,真是有夠僥倖的。

“這不奇怪,我觀小友初來時嘻笑自如,但內心卻是極苦,似有萬均壓於心頭不得釋懷。某不知因由,也有心尋機點破,不成想小友的福緣齊天,竟於苦悶至極時遁入空靈,進而心境一日一變,此謂物極必反之真意,也是小友際遇非凡,心智堅韌、純真所至,與僥倖無關。”

馮遠在境界上或許與高漢各有千秋,但他畢竟達到看破這一層,在識人斷事上卻遠高於高漢,當下便給高漢認真剖析了一番,儘管不具體,但道理不錯,聽得高漢連連點頭。

“小友開悟,下一步就是明悟了,不可急於求成,順其自然便是了。”馮遠特意告戒了一下。

“小子明白。”高漢也有此打算當然虛心受教。

“不知小友今後如何打算?”

“我要做之事尚且時機不成熟,還是先於遊歷中尋找機緣吧。”很多事高漢不好說,也沒法說。

“修行雖需隨性,那是指心性非是渾混一生,道家無為即有為,儒家更是以教化天下為己任,佛祖持大慈大悲歷經磨難方得大圓滿、大自在,我等後學立世也需有所持才是。”馮遠對高漢的應對不太滿意,想問得具體一些,這是真心為他的前程著想。

“呵呵,要說立世所持還真有一個,那就是行俠天下,打盡各種不平,會遍天下英雄。”高漢坦然相告,這也是他上輩子和這輩子的人生最高理想。

“昔日高祖持三尺劍斬白蛇然後縱橫天下,小友持劍卻想做碌碌混世、渾渾逍遙之流?”

高漢從馮遠隨意的問話中聽了一絲不滿和不屑,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此老繞來繞去又繞到了這上面。自己這輩子只想做個大俠而已,混世逍遙不好嗎?

馮遠對高漢的小心思掌握的很準,指著高漢侃侃而談:“老朽非愚人,不求小友做那不合時宜之事,但心懷眾生者方被稱之為‘俠’。獨善其身,做事只憑好惡者皆眥睚鬥狠之輩爾。小友師承淵遠,且天資秉異,竟願效之昏昏,豈不白白浪費了這絕世的好機緣?”

看著痛心疾首狀的馮遠,高漢有點犯暈。這就讓古人給教訓了,幸虧此老未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可乎?”,否則高漢會懷疑他是金老先生穿越過來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