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咋成兔爺啦?”高漢被他通紅的眼睛嚇了一跳。

“少打岔,這兩本是什麼?”汪子華興起手裡的書問道。

“數學和幾何。”高漢回答的很老實。

“我……”汪子華抓狂了,一把揪住高漢的前襟,“我問你這裡面的符號都是什麼東西?巫術?”

“你可真能扯,那是、那是……”高漢一時間還真不好跟他解釋,“比漢地的數學、算術要簡化、高明一些的知識,是天竺和西方的學問。”

“我只見過《算經十書》,域外還有比漢地還高明的學問?”汪子華狐疑道。

高漢白了他一眼,“學無止境,你沒見過不等於不存在,這是我綜合了古今中外的演算法才寫成的。”

高漢在蒙汪子華,讀書人好求真兒,高漢也不敢跟他多解釋,趕緊拿起兩本書給他掃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兩本書還真是集這個時期古今中外數學之大成,大概相當於小學到初一二年級的水平,當真費了高漢不少腦細胞,即要編的合理又不能太超前否則除他之外誰也教不下去。

石雅和晶兒來給他們送飯,正好也一起聽。

這三人是裡石雅接受的最快,因為中亞地區早就流行一些常用的數學符號,一些與現代數學相近的理念,只不過沒有高漢這些符號規範,公式也沒這麼多罷了。晶兒從小在玄女那裡學的東西很多、很雜,理解能力也是不凡。

汪子華聽了半天卻聽的一頭霧水,“你說這些叫數字的東西是天竺人發明的?”

“你還是老老實實地教語文去吧。”高漢知道他的思維已經成定式了,有些東西根本就理解不了,“你注意,我說的語文就是咱們篩選出來的漢地學問,不包括其他的,也不包括我寫的這些,這些讓石雅和晶兒教。”

汪子華從探究中回過神來,拿起最厚的一本厲聲喝問。“對了,你這本是幹什麼的?你想逆天!?”

“物理,萬物之理法。裡面有《考工記》、《墨經》以及《考靈耀》的內容,還有山川地理走勢、日月星辰運轉的內容。雖然本人水平有限寫的不全,但這是我最看重的書,看你這意思怎麼好象我這是禁書一樣?”高漢疑惑地反問道。

“還不全,再全這天都讓你捅破了!”汪子華把書狠狠摔到高漢身上,一點也沒惜書愛書的意思了。“你說天圓地方也就罷了,圓是動,方是靜,《易經》上用方圓來輔助陰陽八卦不過是用來推測、形容天地四時之變化,闡述宇宙萬物的運動與人間永珍的關聯而已。

我走了萬里,也登過高山險峰,發現地並不象想象中那樣是方形的,而是有弧度的。不管是書上說地繞日、還是你說的日繞地,都不過是相對陰陽而言的,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你把山川地理寫這清楚幹什麼?”

這回兩女和高漢都吃驚地望著汪子華,不知道為什麼寫清楚了還算錯?

“要光是域外我就不生氣了,我巴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知道域外是怎麼回事呢。但是你把大唐的山川地理,人文關隘繪成了圖譜,旁註也寫的一清二楚,你嫌大唐太安穩了,還是怕異族人找不著道兒不好對大唐下手?昔日荊柯獻圖得以近秦皇,張松獻圖而成全蜀漢,我不明白你是從何得來的這些,也不管你有何圖謀,但想把大唐之秘盡示人前就是不行!”

面對汪子華氣勢洶洶的慷慨陳辭高漢啞然了。古代資訊不發達,繪制地圖相當麻煩,所以一國的山川地理便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國家機密,屬於戰略資源,象高漢這樣想拿著精準的地圖召示世人的傻大膽還真沒有。

特別是高漢還大概地標註了不少各地的風土人情,這就是一份詳盡的機要文件,這要傳出去對各方都有巨大的影響。如果大唐朝堂要是知道了,到時候高漢想怎麼死都成,就是與高漢直近的人也都逃不掉。

汪子華的指責很有道理,高漢轉瞬間便相通了其中的關鍵,心裡不禁一陣後怕。

“光想著讓孩子們多瞭解一些天下事了,壓根兒就沒想過這麼做的後果,華子你提醒的很及時,我這就刪去這些地圖。”

汪子華點頭道:“我知道你繪圖不易,把有關大唐的刪去就行了,其他的先存好,說不定以後有用,讓孩子們知道點其他地域的事也不是壞事兒。”

汪子華說這話時眼睛盯著那本《軍典》,語意不言自明,就是告訴高漢只要不危害大唐,其他地方隨便。

高漢隨手把大唐的圖冊撕下來燒了,心裡有些難受:“我懷疑你是不是你師傅特意派過來專門監督我的。”

“哥是唐人。”汪子華甩甩袖子瀟灑地走了,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分子。

“老公,就這麼燒了,太可惜了吧?”晶兒心疼地說。

“呵呵,他能逼著我燒了圖冊,但他砍不掉我的腦袋,將來一旦要用,我隨時可以再畫。真到那個時候,我可不管那麼許多,只看應該不應該。”高漢兩眼眯了起來,看著汪子華離去的背影眼中精光一閃而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汪子華擔心的沒有錯,高漢是在有意無意地造全天下的反。這回編寫這四本書高漢是真用心了,就是想象石雅說的那樣從一開始就破除掉孩子們頭腦中的枷鎖,為他們塑造全新的世界觀。

然而,每當高漢以親善的面孔出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們用來迎接他的表情是敬畏、好奇、感恩,卻沒有一個敢用平等的心態來與他平視的。甚至包括六衛和其他學員在內,所有高漢想刻意改變的物件思想上被改造的都不如高漢的預期,原因只有一個——傳統。

結合“飛鳳論策”時的打擊,以及這一年對這個世界的逐步認知,高漢慢慢明白當初馮遠的反應為什麼那麼激烈,原來還真是自己錯了。社會的發展符合規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思想的出現都要有一個被接受、吸收、發酵的過程。

“知識就是力量,但這力量須用到恰當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