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SS十字弓的經典設計中拿出其鼻託設計,光是這一點就足以在八十年笑傲江湖,若是再配合著和ESS相似的外輪廓設計風格,這就是汪正國準備出售給當前北約士兵使用的軍用護目鏡。

真正的ESS十字弓設計方案中,它不僅有分散式承力鼻託,在設計中還有更加驚人之舉,也就是軍用護目鏡發展到高級階段之後所出現的整體式鏡片。

通常,一副眼鏡都是採用左右兩張不同的鏡片設計,再透過鏡框將他們固定起來,然而軍用護目鏡自有它的獨特之處,不僅要能夠充分將爆炸物所帶來的衝擊力道分散卸掉,同時還需要讓眼鏡具有足夠的強度、韌性,以保證在爆炸的衝擊下不會碎裂。

傳統兩張單獨的鏡片透過鏡框來實現固定,這是比較符合美學要求的設計,同時還能有效地降低鏡片生產難度,至少在早期矽酸鹽玻璃時期,一張整體式鏡片研磨在工藝難度上是相當之高,這樣幾乎所以眼鏡生產者都是選擇採用兩張鏡片設計,這樣就可以讓鏡片分開研磨。

鏡片分離式設計自然有它存在的歷史原因,但是經過測試之後通常會發現,面對劇烈的外來物衝擊,一副眼鏡最先碎裂/變形的通常都是最中間的鏡框鼻樑連接處,這是因為人的鼻樑存在,就只能把連接處設計的很細,單位面積下的受力情況非常嚴重,從而使得它承受外來物衝擊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針對以上問題,ESS十字弓在設計上所使用的整體式鏡片方案,從結構設計上下手,使得眼鏡再也沒有鏡框中間連線設計,一張巨大的鏡片直接覆蓋整個左右眼睛、鼻樑等部位,而強度、韌性都表現良好的防彈鏡片完全可以承受外來物衝擊而不輕易斷裂,再加上分散承力的鼻託能將鏡片所承受的力道均勻分散,從而最終實現防彈目標。

十字弓在設計中採用以上兩種獨特地設計,從而實現其強大的防彈能力,現在汪正國隨手拿出其中的分散承力鼻託設計,再有針對性地對鼻樑處兩鏡片連線進行大幅度強化。

雖然這樣的設計最終肯定比不上ESS十字弓在防護能力上優秀,但就以現在的市場競爭情況來說,其實也差不多夠用了,有勒帥氣的外形、拉風的配色方案,若是在售價上更加走量一些,那麼汪正國就有十足的把握來保證這款軍用護目鏡的成功。

教授也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防彈眼鏡這種東西,做他這一行雖然也聽說過防彈玻璃,但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不是也太大了,反正怎麼也沒法把防彈玻璃和防彈眼鏡聯絡到一起。

“能夠防彈的護目鏡,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不過我想你應該也不會無的放矢地、平白亂說,這裡面肯定也有是原因的,那就先說說看?”

最後畫完一筆,圖紙上軍用護目鏡拉風地外形設計已經最終定稿,一般來說,只要不出大問題,他都不會再做大的改動設計,本來這外形就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設計,就算讓玩汪正國來改,也只是畫蛇添足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站起來打理了桌上的兩張手稿,汪正國倒是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能夠同時“設計”出如此出色的產品,是不是以後他也能夠算是工業設計的入門級設計師,或許以後再多整出些不錯的工業設計,搞不好還真有可能成為一代大師也未可知。

所謂工業設計其實很簡單,只要抓住兩點:實用、美觀,並使得兩者有機結合,那這就是一次成功的工業設計。

直到現在,汪正國都還能記得三十年之後某軍的某米公司耍猴,為了釋出那款驚豔的米MAX,還特意整出了一位義大利的工業設計大師出來裝逼,要說當時那產品發佈會的盛況,現在想起倒是有點意思。

只可惜蜀航光學是生產眼鏡的公司,要說產品發佈會什麼,這在共和國還是聞所未聞,而且社會風氣也不會有人接受蜀航在眼鏡銷售方面耍猴,需知八十年代的消費者可沒有三年後那般新潮的觀念。

“護目鏡設計主要是出口給英國人,要拿去試著看能不能賣給北約士兵使用,現目前全世界範圍之內都沒有這種設計,我是忽悠說咱國內已經有類似的眼鏡裝備試用之後效果不錯,再加上對方也看重這塊市場,然後就相信了,願意採購一批回去銷售。”

這言簡意賅地介紹,頓時把劉教授這個老實人嚇得不輕,好傢伙,這怎麼動不動就騙到外國人頭上了,這東西雖然外形看著挺不錯,但要說能夠防彈,他肯定是一百個不相信。

趕緊壓低聲音,小聲地確認:“是這次即將來我們實驗室交流的英國人嗎?他們真打算採購你這個所謂的軍用護目鏡回去銷售?我說你小子現在怎麼學壞了啊,就你這眼鏡怎麼可能做到防彈,高速飛來的子彈可不是薄薄地鏡片就能擋住的。”

教授不是軍隊的人,再加上這年頭共和國在軍事方面透明度很低,涉及到士兵傷亡原因的資料調查,也就更不可能公佈出來,單就拿現在南疆正如火如荼的戰事來說,部隊早期往南邊推進的時候,士兵傷亡也是一點都不少,但相關的具體傷亡資料一直到後世都沒有公佈過。

沒有相關資訊公佈,一般人聽到說防彈眼鏡,那還真以為是能防止正面高速飛來的子彈,而戰場上真正需要防備的其實更多是爆炸物破片殺傷,以及各種亂飛的低速流彈,這些才是護目鏡要防止的眼部致傷因素。

耐著性子又解釋了關於護目鏡防彈範圍,以及軍事醫療學當中關於士兵眼部傷殘原因的資料科普,雖然汪正國自己也不太清楚具體的資料,但只要知道士兵失明大致是因為流彈、爆炸物致殘,那麼資料方面就隨便編造好了,反正也沒有誰會真的去核實校對。

還別說,當汪正國這大忽悠一本正經地介紹了情況之後,劉教授頓時比汪正國還來勁:“按照你這樣說的話,軍用護目鏡確實是挺有必要,這東西對於我們軍隊作戰中的士兵尤為重要,還是應該趕快做出來試一試效果,能行的話,我們就抓緊時間製造一批送到老山前線。”

在對越南的作戰行動中,大規模地面突襲已經結束,但是雙方在邊境的對抗鏖戰依舊沒有停止,冷槍、冷炮作戰是連續持續了好多年的現狀,八三年的時候也正是如此,按照方才所說的情況,軍用護目鏡在這種低烈度戰鬥中作用最為明顯。

作為共和國土生土長的科研學者,如今有能力為奮戰在老山前線的子弟兵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保護,當然是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到最好。

在教授看來,蜀航所生產的眼鏡利潤已經非常之高,若是能生產一些軍用護目鏡為國家做貢獻,即便是按照成本價或者虧本生產一些都是應該,沒有在前線奮戰的子弟兵,又如何會有後方安穩的生產與生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