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技術人員已經抵達蜀都,這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訊息,但仔細一想似乎又是一個好消息,畢竟這也就意味著能夠早一些接觸到英國方面,就現在這種情況,當然是越早接觸到對方越好。

也就是鏡片生產線正式開始試生產的第三天,略作喬裝打扮之後,屠珍音就帶著汪正國一起,兩人悄悄地來到1廠招待所,現在正好是雙休日,按照規定,英國技術人員可以不上班,自行安排日程。

所謂的自行安排日程,其實也只是給了英國技術人員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到底是要在招待所矇頭睡大覺,還是在外事人員的陪同下出去看看蜀都的特色,這個可以自己做選擇......

“待會兒我只負責把你帶進去,如何同英國人交流和溝通,我幫不上忙,最多只能在一旁看著,主要是幫你放風,儘量把招待所的人攔截在外面。”

屠珍音的外語並不好,要讓她說英語,那幾乎是不可能,這次要不是蜀航光學在技術上確實有難處,她是說什麼都不想同英國人接觸,總感覺挺彆扭。

走在迴廊上,第一感覺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招待所硬體設施並不見得就有多好,雖然1廠的招待所也有過招待外賓的經歷,但各種設施依舊很一般,甚至還比不上三十年後的路邊小旅館,這種招待所也就是八九十年代能夠有市場。

殲七M戰鬥機專案大量引進英國的子系統技術,此時在1廠工作的英國技術人員不僅僅是生產透光件的三重公司,其它生產平顯、導航裝置的公司也有人駐紮在蜀都1廠,所以招待所也專門開闢出英國技術人員住宿區。

也是在想了各種辦法之後,這才瞞著招待所的工作人員,終於見到英國的技術人員,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很普通的英國人外表,他幾乎符合所有盎格魯-薩克遜人種的標誌性外貌,首選能確認是英國佬無疑。

原本是打算在房間裡好好休息一天的英國技術工程師約翰,對突然造訪的來客有些感興趣,就在面前所站這人的身上,他能感覺到一種和其他共和國人不一樣的氣質,但一時半會兒又說不出來到底是什麼不一樣,因此他選擇座下來用半個小時的時間瞭解。

從這一刻開始,雙方的正式接觸已經展開,就著汪正國那標準的中式蹩腳英語,頗為煎熬地會談開始緩慢推進,在簡單地自我介紹之後,英國人算是明白此次會面的目的。

“等等,你的意思我現在大概能夠明白,就是說想要引進我們三重公司的光學技術,對吧?”

英國佬實在是受不了如此蹩腳的英語,連蒙帶猜之後大致明白意思,直接是粗暴打斷汪正國的話,說出了他現在心裡所能大致猜到的意思,至於意思表達是否準確,那就再說。

面對面地說英語,這確實因為多年沒有使用而顯得有些結巴,但這並不妨礙聽力方面的熟練運用,畢竟三十年後的各種美劇實在太多,全英文字幕、對話也看了不少,因此這次是完全聽懂了約翰所說,汪正國感到有一個問題是雙方還完全沒有搞清楚。

再次努力地組織語言,想了很久之後,才又一次開口:“我們確實需要貴公司此次出售的光學技術中的一部分,但它並不是座艙蓋成型技術,我們只需要材料技術,而這應該只是你們此次出售的技術中一個子項目而已。”

要想製作合格的戰鬥機座艙蓋、風擋,就必須要有足夠優秀的材料技術、成型技術兩方面的同時兼顧,而此時蜀航光學卻只需要材料技術而非是成型技術,這一點必須要分清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好在英國佬終於聽懂意思,又是疑惑地詢問著:“你們只要材料技術的話,或許在技術引進方面會更加簡單一些,但我現在很不明白的一點是,你們引進這項技術有什麼用處?這種材料一般是飛機上面使用的比較多,但你們國家已經指定生產新座艙蓋技術的單位,現在你就算引進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吧?”

PMMA樹脂材料使用再怎麼廣泛,但三重公司也僅僅只是一家軍用透光件分包商而已,說到民用方面的高通透鏡片生產,在歐美一直都是那些大型光學巨頭把持著,蔡司、萊卡、施耐德等等才是超級大鱷,三重這種偏安一隅的小公司自然很難想到在偏遠、落後的共和國,居然會有人嘗試製作PMMA樹脂眼鏡。

看來英國人還對汪正國的來意挺好奇,若是這樣的話,倒可以藉此機會多交流一下,反正雙方會面的機會只有這一次,如果不能在今天成功取得英國人的認可,那麼後續再想見面爭取合作就會非常困難。

如此一來,倒應該先下一劑猛藥才行,現在蜀航光學剛剛創立,真要是實話實說地話,難免會被英國人看不起,但要是稍微做一下語言方面的藝術加工,那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引進材料技術肯定是有用處的,就我所代表的蜀航光學,它是共和國現目前唯一一家從事軍民兩用光學防護用具生產的單位,主要生產各種用途眼鏡,包括白光的近視/老花眼鏡、偏光鏡、軍用護目鏡、防風鏡等等,現在聽說你們在樹脂光學材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特別是防彈效果極為優良,所以我們才打算引進技術,或者雙方展開合作也行。”

技術引進什麼的都是廢話,現在的蜀航學可光拿不出外匯做技術引進,所以從一開始,汪正國心裡就抱著是雙方展開合作的心思,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空手套白狼的目的。

遠道而來的英國佬也是第一次聽說在共和國還有這樣一家光學單位,主要是生產軍用護目鏡,話說那又是個什麼東西,之前壓根兒就沒有聽說過,這不應該啊!

八十年代的軍用個人防具方面,其實遠沒三十年後那般蓬勃發展、花樣繁多,此時正是冷戰巔峰時期,北約和華約之間都還是以大規模核戰、正面裝甲對抗為主,而這些對抗又主要依靠重型兵器實現,在這種作戰規模下,一般士兵的個人防護還真沒有誰關心。

畢竟你士兵個人防護做的再好,在各種導彈、裝甲武器狂轟濫炸之下,還不是一樣連渣都不剩,也就是000年之後以美軍為首的北約部隊開始打治安戰之後,各種游擊隊的冷槍、冷炮襲擊巡邏士兵事件頻發,這才引起美軍的重視,開始研究各種單兵防具,軍用護目鏡也是在這個時候大規模發展並成熟起來。

在此之前,真正在軍用方面大規模使用的眼鏡類產品,就只有二戰時期大規模投入使用的偏光蛤蟆鏡這一種,那東西本來是空軍在螺旋槳戰鬥機時代使用的東西,在進入噴氣式戰機、導彈武器時代之後,蛤蟆鏡差不多就成了一種裝飾件存在。

唯一僅存的實際作用就是保證士兵在太陽底下做日常工作的時候,可以勉強保護眼睛,做到防炫目功能而已,這種東西在空軍部隊延續使用下去,那還可以算是歷史沿革下來的傳統,但陸軍什麼的,一般是不會用這種東西。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空軍偏光蛤蟆鏡是矽酸鹽材料製作,眼鏡佩戴各種沉重不說,它還並不貼合士兵的臉部輪廓,在遇到各種突然的爆炸襲擊之時,矽酸鹽鏡片很容易就會蹦碎,那家夥誰敢用?

因而八十年代的北約國家也好,華約國家也罷,陸軍部隊都沒有想過要準備單兵護目鏡(PS:坦克兵使用的風鏡另外一回事),在這種情況下,汪正國已經想好了,他必須要趕快把這一塊短板補上,為戰鬥在抵抗蘇聯鐵洪鋼流前線的北約士兵們準備足夠的個人防護。(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