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廠設計大樓前,躊滿志躇的屠珍英又一次來到這裡,還記得上次來的時候,是她向自己父親,廠裡的總工程師打聽鏡片生產線停產的原因,這次還是為了鏡片生產線,不過和上次來的時候相比,目的已經完全不同。

踏進外表看起來並不怎麼起眼的設計部大樓,這算是整個共和國航空系統中,負責飛機型號生產工作的眾多主機廠當中科研設計能力最強的兩家工廠之一。國內除了洪都廠的設計部門由陸總師帶著設計定型了強五戰鬥機以外,也就屬現在屠總師帶領下的1廠設計部在工程設計上能力最強。

甚至可以說一句讓幾十年後軍迷們大跌眼球的話:八十年代初期時候,同處蜀都這地界的蜀都飛機設計所單論型號工程設計能力,還真就比不上1廠的設計部。

從殲七戰鬥機引進定型之後算起,1廠絕對算是國內目前在技術上最清楚、最瞭解該型號戰機的單位,從65年開始接手該系列戰機的生產工作,之後的改進型號,幾乎都是由廠屬設計部一力完成,在這樣將近二十年時間的培養磨鍊之後,其工程設計能力絕對不可小視。

從殲七到殲七1,再從殲七1到殲七,再到現在研製中的殲七M戰鬥機,這些都是工廠的設計部完成所有的設計、試飛、定型生產等一系列工作和任務。

相比之下同時代的蜀都所,甚至還在被空軍朝令夕改的殲九專案指標搞得暈頭轉向,正在重複著吹風、修改原始氣動設計工作,這樣又何談具體的型號工程設計,所裡最多也就是在氣動、新技術探索方面有優勢。

再後來等到八年十代中期的時候,蜀都所拿到十號專案,在各種初期設計的時候,1廠同時期也開始了超七這款近乎魔改的新型號設計工作。

再後來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十號專案和1廠超七之間,最後只有可能活下來一個,而結果是十號堅持到了最後,想想要是超七專案能成功搞定,等到九十年代初期空軍因為採購7系戰機而要求下馬十號時,可能這十號還真的就沒了。

這樣一來,後續超七則會繼續發展、改進,最終甚至變成梟龍的技術水準,靠著共和國和巴基斯坦的訂單均攤各種風險,可能真的會發展成一款和F-16相抗衡的三代輕型戰機。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共和國的軍方訂單數量和傳統軍火銷售勢力範圍綜合水準而言,確實也只能培養出一款中輕型戰鬥機,如果強行整出兩款飛機,最後結果自然是都吃不飽也餓不死,但想要熱賣大賣,肯定不可能。

關於蜀都所與1廠之間的恩恩怨怨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兩者之間既有合作,同樣也競爭,這一點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經初顯端倪。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八十年代初期的蜀都所手特別長,冷不防拿下了原本應該由1廠做的殲七專案,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結果,要知道八十年代之前的蜀都所是壓根兒就沒有接觸過殲七系列戰鬥機,就這樣的技術積累居然都能夠爭取到專案,真是不可思議。

到最後更加奇葩的是,殲七專案確定由此前從未接觸過殲七系列的蜀都所主導之後,又決定讓1、011、011三家單位協助設計。

這想想就覺得很搞笑,需知以上三家單位中的1、011是此時國內唯一生產改進殲七戰機的單位,就連011廠也都有過負責裝配蘇聯交付米格1戰機散件的經歷,人家多少也算有些經驗。

讓三家在殲七系列戰機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單位協助此前從未接觸過殲七系列的單位做殲七改進設計,這還能說些什麼,只能證明一點:飛機設計研究所確實都是親孃養的。

而後伴隨著殲七三的第一位總師汪楠壽同志生病調離,整個專案也漸漸散架,011廠第一個退出專案,隨後的011基地也撤出、然後是1廠緊隨其後離開專案設計組,就連蜀都所接任殲七三設計的宋總師,那也是沒過多久之後就投入三代新殲的競標中,殲七三專案名存實亡。

而從殲七三專案中撤出的1廠設計人員繼續拉起隊伍開工,引進英國技術,開始設計殲七M戰鬥機,也就是現在屠總師手頭正忙著的工作,這正是為什麼透光廠引進英國透光件技術的原因所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1廠的工程設計能力在此時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和屠珍英沒有關係,她現在只關心能不能說服總廠的高層,同意把生產線出售,從而讓鏡片生產持續下去。

和汪正國能夠隨意進出蜀都所一樣,屠珍音也能夠隨意進出1廠的設計部,且不說他是屠總師的女兒,單說她自己現在透光廠團高官的身份,好歹也能夠算1廠的人,倒也不會被攔下。

熟練地找到屠總師的辦公室,此時的殲七M戰鬥機已經發圖生產,原型機都已經快要推進到試飛階段,屠總設計師倒是稍微能抽出些時間,看到女兒跑來自己上班的地方,感到有些奇怪?

“你這是怎麼回事,又有什麼事情不成?私事的話,下班回去再說,現在上班不方便。”

屠總師這人算是瘦高型身材,光看著就能給人壓迫感,對於自己的兒女,他也一直扮演著嚴父的角色,和文總師在家裡的定位完全相反,是兩種不同的家庭風格。

做女兒的,自然早就習慣了這種性格,倒是對這些並不放在心上:“肯定工作上的事,如果不是工作問題,我才不會在這時候跑你辦公室來,這麼熱的天氣,我懶得到處亂跑。”

聽到這次是工作上的事,氣氛倒是緩和下來,但一想自己女兒平時負責透光廠的團委事務,工作和自己飛機設計是八竿子打不著,這會有什麼事好說,除非又是上次的問題。

思來想去好像也只有這個可能:“說吧,如果又是你們廠拆除生產線的事,那我還是那句話:拆除是必須的,你不用再打其它心思,現在整個廠都看著新專案下鍋,不可能因為你們廠軍轉民而有所改變。”

再次重申自己立場,這話已經是他第三次說,要不是考慮到面前是他的女兒,恐怕早就已經不耐煩了,哪裡還有閒心解釋這麼多。

然而,預料中的回答總是出乎意料:“不,我這次不是來爭取生產線繼續生產,反而我現在要支援生產線拆除,給你的軍品生產騰出空間。這前提是,爸你得要支援我的工作,把這條拆下來的生產線出售,賣給之前向我們廠下訂單的單位,到時候我才能繼續從事鏡片生產工作。”

還有些沒能反應過來,今天怎麼突然又說要出售生產線了,這變化是不是太快?(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