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逐漸過去,蓉城1廠戰都機生產線的飛機不斷下線,最先交付埃及的超七戰鬥機已經達到IOC(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標準,並且還在逐步生產即將交付給緬甸、孟加拉兩國的產品。

也就在隔壁另一邊號生產線上,即便是老舊的機頭進氣殲七M戰鬥機,依舊還在做最後小批量生產,之所以還繼續生產,主要是維持生產工人隊伍,另方面也是保證每年還有少量新機到空軍入役,以替換到壽的殲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隔壁全新搭建的十號戰鬥機生產線正在進行生產除錯,如果一切順利,再有半年時間便可以開始生產第一批次殲十A,這是整個十號工程當中進度最快的型號。

首支接受殲十A戰鬥機改裝任務的部隊是駐滇南某殲擊機團,對應飛行員早已經到位,都在蓉城接受了長達半年的培訓。

後續只要飛機生產試飛透過,這些飛行員會駕駛戰機直接從1廠試飛站起飛,中途不做任何停留,直抵滇南駐地機場,時刻保證祖國西南邊陲地區的空防安全。

緬甸、孟加拉、印度這三國都會陸續裝備第三代戰鬥機,雖然這邊發生戰事的可能性不大,但空防依舊不能放鬆。

自用的殲十B戰鬥機已經搞定了大部分飛行測試,顏良國家試飛中心接收了轉場交付的J10B05/06兩架試飛機,蓉城這邊則是在取得軍方同意過後,在J10B0號機的基礎上進行裝置改裝。

效能過於強大的有源相控陣被軍方責令607所進行修改,推出降頻版,主要著力方向是降低探測距離以及多目標攻擊能力,但換來雷達裝置更高的可靠性,並有效降低目標脫鎖等。

而在敵我識別系統、航電技術這些方面的修改更是必不可少,保證出口機型和軍方自用的殲10B戰鬥機在效能上拉開差距,這個是很有必要的。

坐在辦公室,時常都能夠聽到戰鬥機試飛從城區上方空域掠過的聲音,雖然有機翼劃破空氣所造成的風噪掩蓋,但汪正國依舊能夠分辨出被隱藏下的青城發動機喃喃低語。

隨著蓉城經濟圈的迅速發展,1廠早年剛建立的時候都還在市郊,結果這才三十左右的時間,城市化不斷向外擴張,原本1廠也逐漸被包圍在城市裡面,未來機場試飛站跑道旁邊,還會修建起幾十層高的住宅區,那還不是......

搖搖頭,有些事兒他能夠阻止,但有些事確實阻止不了,既然國家和軍隊都不擔心,那他還擔心個線蛋,簡直瞎操心。

199年9月1日,九泉衛星發射基地

隨著地面控制中心的發射口令計時完畢,火箭發動機瞬間點火起飛,搭載著尖兵數據傳輸式光學衛星飛行太空,助推段分離-二級火箭分離-星箭分離成功!

航天測控指揮中心傳來熱烈地歡呼聲,而這也意味著該枚火箭所搭載的尖兵衛星已經成功入軌,按照既定程式,馬上還將會展開後續工作。

三天過後,從航天部門傳來好消息,尖兵衛星成功開展了既定任務,地面站已經接收到第一批照片資料,這標誌著共和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從700KM高空看地球,這絕對不是簡單地“壯觀”能形容,按照地面接收站工作人員所言,叫做怎麼一個“美”字了得。

也是第一次,印著蜀航光學標誌的相機出現在太空當中,而這便是實力象徵,作為相機、鏡頭研製方,尖兵衛星所拍攝到的不太敏感照片都有複製一份過來,經過後期處理過後,蜀航光學的宣傳冊上,從今開始又多了一項談資。

......

蜀航每年銷售的民用相機產品已經達到5000臺,其中包括傳統的10/15膠片機,當然更多的還有天樞系列數碼相機,按照蜀航新規劃的相機產品線定位,天樞系列屬於卡片機,後續發展方向是逐漸往小型化靠攏。

倒是在15全幅相機面世之前,為了降低成本,佔領市場。

蜀航光學聯合開陽半導體,研製出一枚採用0.5微米工藝APS-C畫幅光學傳感器,成像原件的感光面積減少,這使得生產成本能夠有效降低,成品率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基於APS-C殘幅傳感器為基礎,新的數碼單反相機可以控制在5萬人民幣左右,雖然這對於大多數國內攝影愛好者依舊還不太容易接受,但一些有特殊需要的領域還是咬咬牙採購。

比如實況新聞方面,數碼相機優勢之處就體現的淋漓盡致,拍照所得照片資料,可以輕鬆透過無線通訊裝置快速傳輸,效率方面秒殺傳統膠捲相機。

就這樣,第一代太康數碼相機完成了所有開發工作,而為了和此前已有的10/15畫幅膠捲相機區分開,新相機編號為太康APS-C100,憑藉著相對可以還算接受的產品價格,該款相機推出過後,雖然大眾消費市場對其接受程度還不算高,但銷量總還是有。

既然是革命性的新產品,在市場還沒有完全形成固有秩序前,先行者完全有時間樹立起自己高階逼格,從而提升品牌形象,這套路在上位面汽車產業界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毫無經驗的汽車產業界新人特拉斯,這家公司所研製的電動汽車,為啥售價動不動就是好幾十萬美刀,由此遠遠甩開其它傳統汽車產業界元老。

歸根結底,特拉斯造車成本真的很高咯,仔細想想,這恐怕還真不見得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特拉斯要價如此之高?

原因很簡單,人家就是透過高要價來提高產品逼格,拉伸品牌價值,打造出頂級豪車品牌,這才是精明企業家的手段,畢竟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鋰電池電動車,無可複製。

要是真論效能的話,隔壁比亞迪電動汽車技術也不算弱,堅持貫徹54戰略的車型,那更是屌的爆炸。

但為什麼產品力上不去,同樣在乘用車領域,比亞迪汽車價格低的只能跟普通買菜車爭市場,甚至還因此給人廉價印象,從此將比亞迪跟廉價標籤放一起。

嗯哼,倒是值得深思。

未來教訓證明一個道理,要賺大錢,首先得要學會放長線。

基於0.5微米工藝制作的15全幅CMOS光學傳感器雖然不多,但在製作了尖兵衛星使用的拼幅相機之後還剩下一些,各方面素質表現都不錯,如果把它用於數碼單反製作和生產,這倒也不是不行,唯一的問題還是卡在成本和良品率造成的價格居高不下。

於是,採用15畫幅傳感器打造頂級全幅數碼相機就來了,在產品面世銷售的時候,價格方面直接和APS-C畫幅的數碼單反價格拉開巨大差距,高達99999美元的售價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當耶拿蔡司官方宣佈該款相機僅全球限量二十臺的時候。

我去.....

揮舞著支票來購買的土豪還真不要太多,不到一週時間,二十臺相機全部銷售完畢,甚至還有不少愛攝影的土豪表示遺憾,這次真是來晚了一步,心塞塞。

事實證明,土豪的消費能力依舊是相當可怕,在0臺限量版銷售一空之後,開陽直接到手00萬美刀資金。

這筆錢已經不算少,資金也被一分不少的投入到數碼相機研發團隊當中,而之前研製過程中生產的工程樣機也被國家博物館拿走,以作永久收藏,畢竟這是共和國相機產業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