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現在基金會已經完全理清楚身份定位、所有權了,對吧?那這樣就還是挺好,倒是基金會院士又怎麼回事兒,能說說現在有幾位院士嗎?”

就基金會這種情況,實際在很久之前就是白斯文、劉教授這些受資助的科研工作者懸在心頭的利劍,而現在只要能夠把身份明確下來,其它都還是挺好說。

至於為什麼帝都那些居廟堂之高的大佬會同意,這實際也很簡單,主要是基金會的科研資助屬於“無償”,至於什麼才是尖端科研項目,如何評定稽核,這裡面可供操作的空間就太多。

對於以上這些空子,汪正國知道嗎?

他當然知道,但現在首要任務是把基金會徹底合法化,至於未來的科研資助專案資格該如何確定,那就再說吧。

“加上您一起算,一共就五位,全都是頂級科研學者:搞航空發動機的吳大觀總工,開陽的倪光南;玉衡的嚴援朝;蜀都光機所的姜文漢,這些人全都做出過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白斯文教授很早之前就已經同基金會接觸,這些科研同行倒也都有所瞭解,對這些人做出的事業自然是很服氣,人以群分,既然這些人都是基金會院士,他當然也欣然接受。

至於院士享受的待遇這些,他略微看過之後就已經心裡有數,像這種大學教授,個人待遇方面向來過得都還算很不錯,房、車都不用擔心,所以也是不怎麼缺乏資金用度,和偏遠的研究所單位待遇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不過也還是很鄭重地把文件袋放進辦公桌的抽屜裡面,這才帶著汪正國到隔壁,那是測試CMOS光學傳感器效能資料的地方,也是所有新產品都必須要去呆的地方。

“去年我們完成了光電鼠標用的低成本CMOS黑白圖形傳感器專案,並協助蜀航光學完成天樞1相機的核心部件開發。後來開陽那邊為生產905處理器而配套引進了生產線,整個半導體工藝水準全面提升到國際一流水平,所以我們又緊隨著上馬了專業級CMOS光學傳感器研製專案。”

白斯文教授說的是風輕雲淡,但汪正國能夠感覺到,這次他肯定能夠弄出一個大新聞出來,好奇道。

“專業級CMOS光學傳感器,這東西可不是簡單說著玩兒的,具體目標是定在什麼級別?”

“傳感器尺寸定在15相機膠片大小,比現在天樞1使用的傳感器尺寸大了太多,而且一開始,我們就走的彩色傳感器路線,畫素雖然還是沒能突破100萬,但成像效果都還算可以接受,只是這成本有些遭不住。”

別看白斯文教授這話說的輕鬆,但汪正國聽著絕對不輕鬆,能夠讓白教授這種沉迷於實驗室的科研大牛都說成本遭不住,那恐怕真的就是天價,畢竟實驗室開發產品的研製成本向來就不低,現在這情況恐怕......

“多少錢?”

小心翼翼地打聽著,有關這東西的造價資料,汪正國還真怕自己小心臟受不了。

“實驗室設計出來,之後找到開陽那邊幫著生產,你知道這傳感器尺寸越大,其內部就越複雜,所以成品率就提不上去,我們這次成功做出了兩枚傳感器,成品率不到10%,摺合造價是8萬人民幣一枚。”

吐了,汪正國這是真的要吐血,一枚傳感器造價8萬人民幣,也就是現在白斯文教授不缺錢,要不然國內誰敢這樣做,這可是八十年代啊,還真當錢是大風刮來不成?

忍住不讓自己當場倒下,畢竟人都已經到這裡,要是不能一睹這造價8萬人民幣一枚的15畫幅CMOS光學傳感器,他絕對不會輕易就走,畢竟從傳感器尺寸來說,這已經達到了後世的全畫幅傳感器級別。

世界上第一款全畫幅數碼相機是000年推出,至於第一塊全畫幅數碼傳感器是什麼時候研製出來,恐怕也就90年代期間,所以現在的汪正國其實已經能大概猜到這東西的成像素質如何。

“這東西的成像效果應該比天樞1採用雙攝方案+後期合成高不了多少,以它的成本造價來說,完全就不具備競爭能力。”

看到顯示器上面顯示的圖片,汪正國是真沒覺得它比天樞1好到哪裡,畢竟是單塊彩色傳感器直出效果,簡單粗暴,就靠堆傳感器尺寸上來的產物,總歸還是要受限於時代技術水平。

汪正國看過之後給出這樣的評價很準確,因為幾乎整個研發團隊都是同樣的結論,目前全畫幅傳感器真心沒什麼太大的產業化價值。

不過這研發團隊能夠實現傳感器尺寸大小上面的突破,倒也還算是一次不小的勝利,從理論運用到成熟實用,大家都是一步一步地慢慢來嘛,要充滿十足地耐心去等待!

“我們現在也沒有打算將它大規模產業化,畢竟這還不現實,光是這成本就幾乎沒有消費者能夠接受的了,上馬這個專案是為大型光學成像裝置而準備,屬於國家專案,所以那邊只要求效能的極致,成本方面不用考慮太多。”

國家專案!

汪正國這下似乎有些懂了,大型光學成像裝置鏡的話,如果不是給天文臺使用,那就必定是光學偵查衛星、航空偵查吊艙,畢竟傳統的膠捲返回式光學偵察衛星使用起來實在太不方便,哪裡比得上數碼光學傳感器來的好用。

好像美國佬的KH-1也已經在研製當中,而蘇聯的琥珀系列數字偵察衛星已經在軌好幾年,採用數字式光學傳感器的偵察衛星,在國內也確實能算是一次巨大地突破,一旦能突破該技術,那就是全球第一梯隊。

目前白斯文教授這邊開發CMOS光學傳感器,再加上蜀都光機所那邊的自適應光學技術,再配合航天口的衛星平臺。

這絕對能夠弄出世界一流的光學偵查衛星,雖然主流學術界都認為CMOS傳感器成像效果比不上CCD,但問題是現在國內的CCD技術方面完全比不上CMOS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國防科研項目就投入不足,使用技術相對成熟的CMOS傳感器,能少花點錢就節約一點,並且目前白斯文教授弄出的CMOS光學傳感器已經是世界頂級水準,以後CMOS傳感器挑翻CCD也不是沒可能。

“既然是國家專案,那當然不能推辭,電訊工程學院本來就有一定的軍工背景,有些責任,您老還是要擔起來的。”(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