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燃煤火電站同樣也要用鍋爐燒出蒸汽,但人家走的是集中發電方案,後勤維護方面可以統一管理,當然就能夠接受這些不是問題的問題。

分散式發電的精髓是要在靠近用電現場分散配置較小的發電機組,以滿足特定使用者需要,這樣可以減少採用集中發電方案所造成的遠距離電力輸送損耗問題。

說直白點,就是電力公司在靠近用電大戶的地方建立小型發電站,比如燃氣渦輪研究院、工業園區、城鎮居民區附近等。

分散式電站在以上這些地方直接發電完畢之後就可以立刻供應給周邊使用,有效減少輸電損耗的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整個電網容錯率,減少大面積停電的可能。

在新世紀到來之際,傳統火電發電領域,唯一能夠有希望大規模替代燃煤發電的能源中,也只有燃氣輪機發電算是可行。

比如在上位面,一直要到07年的時候,美國都是燃煤發電大國,佔全美發電總量49%左右,當時美國燃煤發電總量同共和國是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要更多些。

而在翻過07年之後,美國開始大力發展天然氣、頁岩氣為燃料的燃氣輪機發電技術,前後不到兩三年時間,就立刻給美國發電領域來了大改變,燃煤發電僅佔總發電量0%左右。

自此,美國才有底氣開始叫囂共和國這個同樣也是以燃煤發電為主的國家,開始嚷嚷各種環保問題,並要求減排云云。

但真要實際說起來,共和國搞火力發電技術,即使加上脫硫、脫硝、除塵等開銷,國內搞燃煤發電的成本依然可以控制在0.5-0.45元/度之間,如此低的價格是僅次於大型水電站。

而一直被很多技術人士看好的核電,其核准電價反而為0.4元/度,至於核廢料問題,似乎那要比火電還更棘手。

當然,如果共和國大幅度降低燃煤火電比例,這樣也許能降低一點點汙染,但大型火電的汙染其實本就已經很小了。

至於關掉火電能減少不少碳排放(二氧化碳不算是汙染物,算溫室氣體),這首先要取決於你是否相信碳排放會導致全球氣候大變化,是致命威脅。

比如換一個角度,如果站在那些研究冰川時代的科學家位置上,二氧化碳大量排放,說不定還是延緩冰川時代到來的好東西。

話題扯遠,再回到分散式燃氣輪機發電專案。

其實以共和國的天然氣儲量來說,支援燃氣輪機發電產業絕對沒問題,像川省這種天然氣資源豐富,而煤炭儲量卻很一般的省份,實際發電成本肯定不會比燃煤發電高。

仔細研究,會發現整個川蜀地區的能源分佈非常有意思,煤炭集中分佈於川南的攀花地區,但那邊的煤炭品味高,主要供應鍊鋼所需,而且高品位煤炭本身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硬要拿去燃煤發電的話,好像還是挺可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麼再說川省位居全國儲量第一的天然氣資源,這東西則是直接分散於全省1個市區都有,而且全都是氣田氣,並非是油田伴生氣這類產品,還大都屬於淺層氣,容易開採。

天然氣資源豐富,卻又在全省範圍內均布的現狀,如果不發展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分散式燃氣輪機發電技術,這簡直就是犯罪。

“就全國範圍之內來說,沒有哪個省份能比我們川省更適合發展天然氣發電技術,所以不管是站在哪方面,採用天然氣發電的分散式燃氣輪機技術絕對不能改。”

汪正國這話非常肯定,事情關乎到他未來更大的計劃能否實施,決不能更改。

“這個我完全明白,燃氣輪機發電路線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只是反對上馬燃-蒸聯合專案而已,在分散式發電計劃中,必須要求更簡單、可靠的維護性,所以我建議改成中冷回熱燃氣輪機方案。”

好歹也是在羅羅公司那邊駐紮好幾年時間,對最近這些年的燃氣輪機發展方向多少還是有些研究,有了國外對比見聞之後,再看國內現在這套燃蒸聯合的技術路線,就真提不起任何興趣。

對於自己在英國所打聽的訊息,吳總工直接和盤托出,這是他力主上馬中冷回熱技術的根本原因。

“1985年10月,美國海軍同時與美國通用和英國羅羅公司簽訂了兩份研製中冷回熱燃氣輪機的合同,以此同時,德國MTU公司慕尼黑分部也在論證研製間冷回熱燃氣輪機技術,而這必將是目前簡單迴圈燃氣輪機之後的下一代發展方向。”

間冷回熱,這可不是什麼陌生詞彙,汪正國在上位面可聽了不少,其中最著名就是英國海軍頂個球用的45型驅逐艦,使用WR-1燃氣輪機,那就是採用中冷回熱技術的頂級艦用燃氣輪機。

現在吳大觀總工程師直接要上馬中冷回熱,這怎能不讓人驚訝,他可是清楚地知道45型就因為WR-1發動機太先進,技術不夠可靠,最終才導致全面趴窩。

想想大英帝國一個年邁的老佛爺;一個等待繼位多年的兒子;一個裱糊匠的中堂;一個沒落的帝國;一支衰退的海軍;一個吵著要來修鐵路的東洋帝國;一群如狼似虎的列強;一幫整天分裂的叛黨......

今日洋人幸溫莎,明日幸倫敦,幾時復幸新約克??泰晤士河烽煙高,只顧一人慶有!!

乃祖棄美洲,乃翁棄天竺,而今又棄蘇格蘭,日不落國版圖縮,每逢萬壽疆無!!

東洋人的的悲劇,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不過嘛,我大英自有國情在此,向來國威揚天下,以德服遠人,驅逐艦什麼的,不需要啦......

所以即便是羅羅公司這樣的老牌發動機巨頭,在新世紀都不能完全保證中冷回熱技術可靠,現在吳大觀總工要上馬這種黑科專案,還真是膽兒夠肥。

首先要肯定吳總工在前沿技術上的敏銳性,能夠在八十年代就看到中冷回熱技術的優越性,並且力主該技術方案上馬,作為技術顧問,給科研技術定大方向的能力很準。

“中冷回熱?聽您這意思是說美國海軍才開始對其展開預研,將其定位成下一代艦用燃氣輪機技術,那恐怕這技術的難度是低不了,以我們現有技術水平,恐怕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取得突破吧?”

短時間之內無法取得技術突破,這就意味著專案無法投入實用,再和技術都已經相對成熟的燃蒸聯合比起來,兩者開發週期方面確實相差太大,現在明顯不合適上馬中冷回熱。

當前川省是急需解決缺發電問題,滿足高新區科技產業用電需求,這已經是迫在眉睫之事,中冷回熱方案雖好,卻遠水解不了近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