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專門設計給膠捲相機沖洗照片的彩擴機改造之後,直接難能用於數碼照片沖洗,汪正國這還真就沒聽說過,實在是太過於匪夷思。

當然,這其實也不能怪他,上位面的數碼彩擴機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已經出現,但那套東西並沒有火爆多久,之後彩色打印機憑藉著強大的多用途性,在很大程度上擠佔了彩擴機的市場,數碼彩擴僅僅在專業影樓還有存在,但也大都在1世紀頭一個十年之內陸續退役。

這樣一來,汪正國還真就沒什麼機會看到這種玩意兒,因為他平時就算有照片沖洗要求,那也幾乎都是用印表機搞定。

“理事長,我們所提出的解決方案說起來很簡單,主要是利用現在已經成熟的LCD彩色顯示器技術為核心,因為目前的高階LCD彩色顯示器已經有很好的解析度,我們可以用它來製作電子膠片,從而實現數碼照片的銀鹽化沖洗。”

技術人員說到專業領域時,汪正國這個所謂的理事長也只能在一邊默默地蒙逼,電子膠片?

確定還能有這麼高階的技術?

至於LCD彩色顯示器技術,這個倒是還聽說過,屬於液晶顯示器的範疇,能夠和LED顯示器怒對的存在,問題是這種東西真的可以做出膠片效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承認從來沒聽說過這種技術,不過你們作為蜀航技術部門的高階人才,肯定不會胡說,對吧。”

既然這技術都已經是蜀航技術部門討論很久之後並一致透過,汪正國又有什麼理由懷疑技術的可行性,反正他對這方面是什麼都不懂。

好在不懂歸不懂,至少他人還沒有傻,知道現在這彩擴機升級方案的重要性。

“那好,我現在就問一點:這樣改進的成本大概是什麼位置,是否可以保證該技術沖洗數碼照片和沖洗膠捲照片成本一樣。”

閻姓技術人員屬於才畢業的研究生,加入蜀航光學也沒多長的時間,雖然他對自己提出的技術很有信心,但遇到汪正國這號人物,心裡肯定還是有些打鼓。

一副吞吞吐吐地樣子,似乎還有些疑慮,而這也都被丁一博看到眼裡,他知道是這位才加入蜀航不久的研究生對自己的技術有些不太自信。

抬手示意對方可以坐下,這時候還得它出馬:“改進一臺傳統彩擴機的成本方面,我們確定不會超過十萬;至於沖洗照片的成本,因為都是同樣一臺機器沖洗,我保證不會有超過5%以內的成本浮動,這是公司召集了所有中高級技術人員之後所得出的結論。”

既然是取得了公司技術部門全體人員共同的認可,丁一博肯定對這技術不會有懷疑,不管未來公司走哪一條技術路線,有關此前公司已經做出的決定,他肯定要站出來力挺該技術本身沒有問題。

這時候終於輪到汪正國糾結了,他能夠看得出來,蜀航之前提出的方案確實很有競爭力。

照片沖洗成本不增加,而且彩擴機的工作效率更是吊打一眾印表機,更何況這技術方案是基於傳統彩擴機基礎上升級就行,成本不超過十萬,很有市場競爭力啊!

真是讓人頭疼,要不乾脆就直接雙線發展得了?

“之前調查過沒有,國內各大影樓的彩擴機普及如何,那些服役的彩擴機廠家是否願意讓我們去給他們的機器拆開做升級,國內是否有廠商在做彩擴機的研發,這些問題都得考慮清楚!”

彩擴機也是八十年代初期才在國外發展起來,而現在不過是八十年代中期而已,這技術在國內肯定還沒怎麼普及,就算有些從國外公司進口彩擴機使用,那也都是影樓的寶貝疙瘩,鎮樓之寶,能讓你大卸八塊做改進?

就算影樓老闆願意,恐怕彩擴機銷售方也不見得承認這種改進,你把人家的機器大卸八塊,倒時候國外公司不負責售後,那又怎麼處理,這問題才是讓人頭疼的地方。

所以,汪正國對改進國外進口的彩擴機方案並不看好,相對而言,若是國內有公司也在開發彩擴機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那國內又是否有開發彩擴機產品的,這個問題.....或許只有看丁一博的回答。

“有關問題我特意去輕工業部瞭解過,部裡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確實有彩擴機的國產攻關計劃,但主要還是打算以各大器材公司主動申請、開發為核心,部裡看樣子是不會出面挑起這東西的國產。”

從大方向來說,八十年代共和國比較有技術含量的出口工業品當中,相機能夠算是排前列,再加上國內市場也不小,所以攝影器材廠家算是比較有錢的那種,開發彩擴機這種新產品,確實可以按照市場經濟的套路由各大器材廠家自己去搞。

“所以,我也就只聽說魔都八一電影機械廠在開發這東西,但好像也才開始研發沒多久,所以國產彩擴機還並不存在。”

丁一博大致介紹了當前情況,算是讓汪正國有了大概的印象,沉思良久之後。

“沒有?那看來咱還得努力啊,進口彩擴機數量不多,而且八成也不會讓我們去改裝,加上國產又不成氣候,所以我的意見,要麼咱不做,要麼就一步到位,直接連帶著把彩擴機整機也開發了。”

汪正國說話很有氣勢,他現在也想通了關節之處,既然這次都做了彩擴機的數碼化,那產品在很多方面肯定和目前市面上的傳統彩擴機有巨大差別,很多專利壁壘完全就能繞過去。

如此一來,那為什麼不直接開發數碼彩擴機產品,要是再考慮到數碼彩擴機在後期照片上色階段和傳統膠捲彩擴沖洗相似,只要設計合理,說不定還能實現數碼、膠捲兩用,這在膠捲相機和數碼相機過渡時期肯定是熱銷產品。

反正手握數碼彩擴專利技術,到時候要出口也並非不可能,無非就是專利交換而已。

汪正國也不怕數碼彩擴技術擴散,反正在同等技術水平下,共和國的人力成本可以把產品價效比做的相當不錯,肯定能夠保證市場競爭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