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蜀航光學能夠趁著超聲波馬達還沒有在自動對焦技術領域大展身手之前引進該技術一樣,現在的瑤光電子同樣有機會,它可以趁著思科的“多協議路由器”技術還沒發展壯大之前,趁著思科公司還是初生嬰兒的時候,拿走它從孃胎裡面帶出來的好東西。

歷史上有很多創業公司在初期就因為資金問題,不得不把自己手裡最核心、最具有競爭力的東西拿出來與人交換,此時的思科缺錢,這一點沒有任何非議。

錢伯斯能否趁著機會引進技術,汪正國不敢有十成的保證,但他相信,只要這次仔細去瞭解一下思科公司的產品,即便沒能成功引進技術,只買到一批裝置回來,依舊會是成功的考察之旅,能夠大致瞭解到多協議路由器技術,即便是瑤光要自己研製同類裝置,這也會帶來眾多好處。

至於錢伯斯會不會突然發瘋,就像上位面他在思科公司搞的那些著名手段:思科看上了誰的技術,覺得不錯,就砸錢收購到手上,從而保證自己行業大佬地位,杜絕任何挑戰者的存在和壯大。

汪正國不能保證錢伯斯這次會不會想著把思科公司收購下來,別人的想法,他肯定沒辦法左右,但他可以做一個猜測,基於各種客觀條件下的理性分析。

思科,它有可能被收購嗎?

推論結果很悲觀,在85的時候幾乎不可能,這時候的思科雖然才起步,但早在公司剛成立的84年,思科就拿到了0萬美元的訂單,這樣的銷售資料對於一家初創公司來說,其實已經算是很不錯,至少公司是有著良好的未來。

對於創業者來說,只要不是太過於缺錢,他們一般不會選擇出售自己的公司,畢竟思科的創始人是主動辭掉自己大學教授的工作,能夠下定決心放棄大學教授這個在美國和醫生、律師並稱為“美國最體面的三大職業”的工作,擺明這兩位創始人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創業,這時候讓他們出售自己的公司,可能性真的太低。

另一方面來說,錢伯斯現在是代表著瑤光電子公司CEO,美國人會接受一家來自共和國的公司收購?退萬步來說,中美兩國之間的跨國收購,此時在流程上恐怕都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而且瑤光電子本身也不算是什麼多有錢的大公司,雖然現在名頭很響亮;市場地位很穩固;發展潛力很不錯,但終究還是掩蓋不了自己資金本就不多的事實。

想收購一家在公司初創當年就有0萬美元營業額的高科技公司,而且還是創始人本就不太願意出售的情況下,恐怕就只有用錢砸,這要是沒有預算個幾百萬美元的資金,想都不想要想。

汪正國手頭確實握有上億資金,但那是躺在基金會的賬戶上,如果動用這筆資金給瑤光電子,就意味著瑤光的股權會發生變化,這種事會很麻煩,完全沒必要。

綜合各方面,就算這次錢伯斯內心那顆沉迷於收購的感覺上來了,以瑤光電子自身的條件而言,都不可能成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能不能收購思科,這對於汪正國來說並不重要,現在都已經把思科公司未來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挖走,反正他是不覺得未來的思科還能繼續發展成超級巨鱷。

要明白,在1990年左右的思科公司,它技術上已經沒有什麼太領先的優勢,而且還有著眾多的對手,伴隨著到時候的創始人夫婦離開,本位面的思科會搞成什麼樣,他甚至都不願多想。

......

光學、電子方面的發展正可謂是如火如荼,蜀航、瑤光兩公司都已經確定了新的業務擴充套件方向,汪正國目前最重視,投入資金最多的開陽半導體也不能落後。

作為半導體IC設計與生產一體的高科技公司,開陽目前唯一的資金來源是漢字辦公卡帶生產,雖然收不不錯,但公司上下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另外一塊核心業務:微處理器製造。

經過半年多的時間,84年訂購的65C0處理器生產線已經全部到位,新建的高標準恆溫無塵工廠也按時竣工,作為國內最高標準的半導體IC工廠,它的建成被蜀都政府作為高科技產業園的宣傳重點,自建成之日就是一張最靚麗的名片。

看著這次出席工廠落成典禮的眾多頭頭腦腦,蜀都市、巴蜀省的都有,一幫平日裡見慣了大場面的一二把手,面對開陽半導體的現代化半導體工廠,也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想摸而不敢摸,據說人的指紋很髒,按美國專家的規定,參觀者不能在工廠留下任何痕跡。

汪正國倒是很清楚,這工廠最關鍵的裝置都還沒安裝,面前這些裝置之所以拿出來參觀,完全是因為它們皮實,不用太過於小心謹慎。

但他沒有說破,給這些領導們留下印象越深刻、越高階,對往後的開陽半導體就越有好處,所以,誰傻了才去揭穿。

也就是等人都走完了,只留下技術人員,這才指工廠內幾處空著的地方:“這些工位的裝置,都是什麼時候開始安裝?生產線何時可以進行試生產,年底之前嗎?”

生產線的採購是統一交給WDC公司,在安裝方面,對方自然也有人全程跟進,工作進度也是WDC公司派來的工程師負責,旁邊有開陽半導體派出的副手全程跟進學習,這就站出來介紹。

“理事長,光刻機和刻蝕機都在一週之後開始安裝,至於生產線的除錯,按照計劃得要在下個月開始,年底之前,我們可以有一批低速試生產的65C0處理器完成封裝出廠。”

用一年半時間,從無到有,完成國產微處理器的生產,雖然是藉助外力才完成,但這速度依舊不能算慢。

某人已經很滿意了,高興地連連拍手鼓掌:“那行,只要能保證86年的時候足量供應處理器給瑤光電子的瑤光電腦使用,開陽這邊的時間節點就算是保住了,算是開門紅,年終獎給全公司上下翻倍。”

好歹也是國內唯一能批量生產微處理器的公司,給公司職工年終獎翻個倍,也算是應該,反正共和國的人工成本低,基數小,年終獎翻倍也不算多。(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