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關於蜀航的情況我已經清楚,但是從1廠跳出來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給我一段時間。反正過幾天小屠要去山城嘉陵廠談防風墨鏡的銷售,我到時候就陪她一起去,他一個女娃去我也不放心,要是此行能談妥這個專案,我立刻就從1廠出來,說到做到!”

不管蜀航光學紙面上介紹的前景再怎麼好,要是沒有成功拿下一筆大訂單,人家肯定不會輕易前來,現在願意跟著一起去山城跑嘉陵廠這個大訂單,倒也算不錯,正好屠珍英一個人去確實不太放心,現在這樣安排就剛好合適。

至於說丁一博如何跟著一起去山城嘉陵廠,這個問題難道還需要傷腦筋?人家好歹是主管1廠民品業務的高層,而嘉陵廠幾年之前也還是一家軍工廠,為何現在能夠混的風生水起,那可都是軍轉民的功勞啊,現在丁一博去考察一下很困難嗎?雖然在廠裡是坐冷板凳,但出去考察的權力還是有。

既然已經有了初步結果,再看屠珍英明顯也持同意態度,如此一來,倒不再多說什麼。

“那行,我就在蜀都等你們的好消息,不過我希望最好半個月之內就能回來,下個月我有事需要長時間出差,蜀航這邊得有人照看才行。”

根據現目前的情況來看,香江之行已經迫在眉頭,既然蜀航光學要打算進軍國際市場,那麼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在香江設立一個據點都是必須,這也是現目前沒辦法的事,內地各方面都還不太成熟,只能“多此一舉”。

出入香江的證件資格早已經準備完畢,資金方面主要靠過幾天出售給約翰的護目鏡收益,雙方商定以三英鎊一副護目鏡的價格也算是再創新低,這年頭共和國的官方匯率還遠沒有後世開放匯率之後1;7那麼誇張,八三年的時候,美元兌人民幣才1;,對英鎊自然也低不到哪裡去。

三英鎊一副護目鏡,按照當前匯率計算,也就僅僅是人民幣十塊錢左右,這差不多剛好是護目鏡的成本價,相比起蜀航墨鏡的市場價而言,出售給約翰這批貨絕對是血虧。

不過血虧也沒辦法,這是之前為了拿到新技術所做出的必要犧牲,從另一方面來說,蜀航自己確實也缺外匯,護目鏡能夠保本出售來換取外匯,這已經是很多單位想都想不來的好事。

這年頭,只要你說產品能夠出口創匯,就算你賺不到錢,是虧本出口,那政府都直接給你補貼虧空,更何況現在還剛好能夠保本。

好在這批護目鏡僅僅只是價值三千英鎊,倒也不會引起政府的外匯管理部門重視,要不然那直接就給你官方兌換掉,那時候汪正國哭都沒地方哭去,需知這年頭的外匯都是國家統一管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送走屠珍英和丁一博兩人,他們需要準備出行山城事宜,現在也沒有必要呆在單位。

繼續將參賽資料整理歸檔,期間也確實同張所長一起前往蜀都軍區的相關負責人處提交了有關護目鏡的測試報告,對方顯然是識貨的主,在聽了相關介紹之後就直接讓留下資料、實物,一溜煙便不見人影。

按照對方的說法,護目鏡的開發成功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部隊需要立刻展開測試工作,最多一週之內就會來蜀航展開具體調研,只是讓提前做好準備就行。

本以為見到軍方之後會有一番難纏,沒想到事情的開頭竟如此順利,這也讓汪正國心裡稍微放鬆一些,至於後期會不會遇到問題,這就是汪正國沒辦法猜到的地方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將參賽資料的中文版整理歸檔,剩下就是翻譯問題,這還只能找萬能的蜀大才行,人家好歹也是國家響噹噹的重點大學,找個會德語的工科人士倒也不成問題,因而是帶著資料直接找到實驗室。

“教授,現在我需要一位能夠將中文翻譯成德文的理工科專業人士,到處想辦法之後,覺得可能也就是蜀大這邊會有,所以現在就來試一試,不知道你這邊有沒有認識的相關人士?”

關鍵時刻還得要靠教授才行,好歹人家也是在蜀大工作半輩子,對於學校的情況絕對清楚,能不能找到符合要求之人,他肯定清楚的很。

正好忙完手頭的工作,教授對汪正國的要求挺好奇:“中文翻譯成德文?第一次聽說有這種要求,不過話又說回來,我這裡還真有一個合適的人可以推薦給你,其實之前我早就想要引薦你們認識,不過現在也不晚,走吧,先帶你過去。”

很爽快地帶著汪正國就要出門,看來這次還真找對人了,能夠如此順利地找到翻譯人員,這本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騎車,咱這離著還有些距離,人也不是蜀大的,我們隔壁電訊工程學院。”走出實驗室的劉教授騎上自己的腳踏車,隨後又示意汪正國也騎車一起,並公佈了此行的目的地。

本以為是蜀大內部就能解決的問題,沒想到還得要跑到隔壁電訊工程學院,頓時就有些好奇,你說這劉教授一蜀大的的光學教授,什麼時候還和電訊工程扯上了關係,真是有趣。

但要說這電訊工程學院,那也是來頭不小,早在六十年代就確定為七所國防重點院校之一,雖然後來歷盡變遷之後“國防七子”的頭銜換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學,電訊工程學院也在大浪淘沙之後從國防七子行列中除名,後來改為歸屬教育部管轄,但是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其實力在國內平均水平而言,絕對不可小覷。

好歹也是當時國防重點高校當中唯一一家專精電子工程的學院,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幾乎是電子工業科研教育的第一梯隊,後來的11、985計劃肯定是必須入選,之所以後人沒有怎麼聽說過這所學校,那是因為這傢伙後來覺得掛著學院名頭不好聽,於是改成了電子科技大學。

也就是翻譯一份檔案而已,居然還得跑到電訊工程學院去。

雖然心裡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不過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剛才教授都說了是早就想要介紹給自己認識的人物,想必也自有其過人之處,看看也無妨。

路上騎車,兩人開始聊起來:“教授,電訊工程學院不是做電子行業的嘛,您還真是交友廣泛,先大致說一下對方什麼情況吧。”

“那有什麼不能結識的,大家都是蜀都這一片國家重點高校,圈子也就這點兒大,其實大都認識。對了,待會兒介紹你認識的人姓白,當年在東德留學過,所以德語翻譯肯定沒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