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暫時沒什麼重要的事情牽掛,夏至的日子就過的比較清閒。每天吃吃喝喝,旁觀夏老爺子調~教夏二叔和夏柱。除了看書寫字之外,她也做點兒針線活。

她幾乎沒有一個人的時候。孫蘭兒一有空就會過來陪著她,還有臘月,孫秀兒,武家的兩個表姐妹。五月、七月和郭玉環也總來找她,和她一起做針線。

有的時候她們就在後院上房。如果夏至不往後院去,大家就都到前院她的屋子裡來。夏至的屋子燒的暖和,收拾的乾淨,還總有吃的。而且在這裡沒有長輩在旁邊,也更自在一些,所以小姑娘們都樂意到她這裡來。

五月、七月和郭玉環尤其來的勤。

她們還很愛跟夏至說話,打聽府城的事。所以,幾乎每天夏至的屋子裡都是歡聲笑語的。大丫在做小月子從來不過來,二丫也不到夏至這個屋子裡來。

大家都知道大丫的事,並不去打攪她。不過五月、七月和郭玉環卻會時不時地去看大丫,跟大丫說說話。

這天夏至在後院看過了李夏的信,武老太太來串門了。說話之間,武老太太就提到做針線少了一塊某種樣子的布,不值得特意去買,問夏老太太這裡有沒有差不多的。莊戶人家鄰里之間這樣的事算是平常,何況武老太太還跟夏家是實在的親戚。

夏老太太一口答應了。不過她去櫃子裡翻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夏至在一旁想起來自己好像有塊差不多的布頭,因此就跟夏老太太和武老太太說了,然後回到前院來。

因為是冬天,所以前院的後門一直都是關著的。夏至輕手輕腳地開了門進到堂屋了,她是考慮到大丫還在養身子,所以不想驚擾了她。

然後她就聽見了大丫低低的哭泣聲,還有二丫低低的勸慰聲,說什麼不要放在心上什麼的話。

“……反正也沒吃她們的,她們管不著……,姐你心寬點兒吧,不然有啥辦法。咱倆也沒地方去。在老夏家你還能養好身子,要是回到家裡頭,哪有這個吃喝,還得讓你幹活,不知道給你找啥樣的婆家……肯定好不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夏至微微皺眉,可以放重了腳步。

大丫的哭泣聲立刻就停住了,二丫也不再說話。

夏至想了想,就沒往東屋去,而是直接回到了西屋。今天孫老五家有活,所以孫蘭兒沒來,西屋是空的。夏至很快找到了那塊布頭,就拿了從西屋出來。

走到堂屋裡,迎面就碰見了二丫。

二丫神色訕訕的,站在那裡似乎手腳都沒合適的地方放一樣。

“夏至姐,你回來啦?”二丫小心地跟夏至打招呼,一面還自以為不引人注意,其實很明顯地覷著夏至的臉色。

“啊。”夏至應了一聲,“我回來找點兒東西。大丫姐睡著了嗎,我娘呢,在家不?”

二丫立刻就松了一口氣的模樣。“我姐睡著了。我姑串門去了,好像是上下坎老杜家去了。”

“哦,那你好好照看大丫姐吧。”夏至囑咐了二丫一句,就回後院了。

將整塊布頭都給了武老太太,武老太太歡歡喜喜地拿了回家做針線去了。夏至並沒有將剛才聽到的話告訴給夏老太太知道。她跟誰都沒說。

過了兩天,夏至私底下跟孫蘭兒打聽,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她在的時候還好,一旦她不在,田氏又不在跟前兒,五月、七月和郭玉環跟大丫說話就沒有了顧忌。

五月、七月和郭玉環對大丫的態度都沒問題,但說出來的話卻帶著刺,專門朝大丫最痛的地方扎的那種。孫蘭兒一開始沒留心,後來有一次聽見了,就覺得不對勁兒。

孫蘭兒跟夏至學說了一回。

“……是五月說的。五月嘴可真巧,這話咱就說不出來。我看大丫臉色都變了,可她還挑不出五月啥錯處來……”

五月是什麼性情,夏至早就知道。現在看來,五月在府城的那些日子在某些方面還鑽研進步了不少。

不過這些五月都沒有在她的面前表現出來,五月在她面前表現的可比過去懂事、柔順多了,也不欺負臘月了。

夏至心中有數,還沒等她做什麼,夏家就迎來了一件大事:包餑餑的時節到了。

這是北鎮府特有的風俗。每到寒冬臘月,家家戶戶都會包出整缸整缸的餑餑來,然後一直吃到第二年開春。

餑餑的用料都是本地產的,用大小黃米磨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麵,然後再準備好小豆餡,也就是後世俗稱的紅豆沙,包成一個個拳頭大小的豆沙包,蒸熟了然後立刻就凍起來,儲存在大瓦缸中。

之後就是隨吃隨取。

一般人家包了餑餑之後,以後每天早上的主食就是餑餑了。凍過的餑餑上鍋裡再蒸一蒸就能吃,非常的快捷方便。

這種餑餑不僅好吃,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是每家貓冬過年的必備食糧。

夏家主持這件事的人是一家之主夏老爺子。

平常家中的飯菜都是夏老太太打理,即便是來了客人夏老爺子一般也過問,都是夏老太太做主。不過包餑餑這件事,卻是夏老爺子主持。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包餑餑這件事是何等的重要。

這不僅是準備吃食,而且還是一種近似於儀式性的活動。不僅在夏家如此,其他的人家也差不多。

今年夏老爺子將大家召集在一起,決定幾股人在一起包餑餑。

要在短短的一兩天的時間裡準備出夠一家人吃好幾個月的餑餑,這顯然需要集體的勞作,所以夏老爺子要集中家裡的勞動力。另外也是考慮到了夏二叔一家的特殊情況。

夏二叔家裡一粒糧食也沒有,這包餑餑的面和豆子等物,都得夏老爺子和夏老太太供給他們。

大家在一起包餑餑,不過有些東西還是分開的。

除了夏二叔這一股,夏至他們一家還有夏三叔一家就得自己出原料,包出的餑餑他們有拿回自己家,自己安排著吃。

這種安排大家都沒有異議。

然後,幾股人就各自稱了大黃米和小黃米出來,夏三叔套上車,和夏老爺子、夏二叔、夏爺幾個一起拉著幾袋子的米去了磨坊。

等他們將面磨回來,已經是下晌了。

爺幾個隨便吃了點兒東西,立刻就開始和麵。

包餑餑和麵是個力氣活,為了後續讓面快速的發酵,他們先把三隻大缸抬到了炕頭上,然後就往缸裡面加面,加水,開始捲起袖子來和面。

這種時候,就是女人們打下手,和麵的主力是夏老爺子,夏二叔和夏三叔。夏老爺子沒讓夏橋上手。

這種力氣活,必須得青壯年男子才能應付得過來,夏橋就顯得稚~嫩了。夏老爺子是老當益壯,當仁不讓。

小黑魚兒愛熱鬧,而且有不服氣,就洗了手卷了袖子湊到夏老爺子身邊,非要幫夏老爺子和麵。

夏老爺子嘴裡說著你和不動,但心底裡還是疼愛小兒子的,就笑呵呵地讓開,讓小黑魚兒試了試。小黑魚兒面紅耳赤,他根本攪不動已經佔了多半缸的大麵糰。

夏老爺子又呵呵笑,把小黑魚兒給攆開了,只讓他幫著加水打下手。小黑魚兒也挺樂意,他總算是參與了進去。

都掌燈了,爺三個才把面給和好了。蓋上蓋子用被矇住,又在灶下多燒火,好讓麵糰快點兒發起來。

這麼過了一晚上。第二天夏至到後院來就先看麵糰發的怎麼樣了。原本只佔了半個缸的麵糰已經發了將近一倍。

夏老太太就告訴夏至說麵糰發的挺好,晚上就能包餑餑了。所以吃過了早飯,大家就都聚集在一起開始挑豆子。

這豆子也是各家出各家的。

炕上放一個四四方方的大笸籮,一家子的女人小孩都圍著笸籮坐了,一邊嘮嗑一邊挑豆子。這個時候是沒有閒人的。不僅夏二嬸、五月、七月和郭玉環來了,郭喜的媳婦也來了。另外,夏至還叫了孫蘭兒過來幫忙。

這也是常有的事。包餑餑的時候自家人手就不夠,就會請親近的幹淨利落的大姑娘小媳婦過來幫忙。你來我家幫忙,我去你家幫忙,這麼著忙活上一兩天,把餑餑都包出來。

孫蘭兒幹活利落,幾乎一個頂兩個。她還問夏至晚上包餑餑的時候缺不缺人。“秀兒問了,要缺人她也來。”

“那就讓她來唄。”夏至立刻就做了主。

夏家包餑餑其實不缺人。夏至找了孫蘭兒來,以及現在讓孫秀兒來的緣故,主要還不是為了幹活。大家湊在一處說說笑笑的,為的是開心。

夏至這邊跟孫蘭兒說定了,才扭頭跟夏老太太說。

夏老太太也喜歡熱熱鬧鬧的,尤其是幹淨利落的小姑娘們,那是有多少她都歡迎的。誰都沒想起來要找大丫和二丫幫手。田氏也沒讓她們過來。

挑好了豆子,夏老太太就帶著媳婦和孫女們燒火煮豆沙。豆沙不好煮,對火候的要求特別嚴格。夏老太太最會煮豆沙了,就連夏至也到堂屋來給夏老太太打下手,順便學習如何煮豆沙。

夏老太太對媳婦和孫女們並不藏私,把其中的訣竅都說了。不過有一句話,自古以來都是不錯的。那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比如說夏二嬸,她這輩子都煮不好豆沙,雖然當時看著她也認真地學了。

吃過了晌午飯,面已經發好了,豆沙也準備妥當了。因為家裡富餘了,夏老太太還往裡面加了不少的糖,然後舀出一碗來給夏至嘗。

夏至就吃了一口,頓時滿足感爆棚。她喜歡吃豆沙,尤其是紅豆沙。夏老太太煮的紅豆沙因為沒有加豬油,所以在滑膩感方面就略微遜色,但是確實夏至更喜歡的口感和甜度。而且這樣的豆沙也更加健康一些。

夏至說好,夏老太太自己也嘗了一口,然後就笑了。“今年加的糖多,比往年都甜。”夏至買回來糖幾乎都給用掉了。

“沒關係,咱們過年再買唄。”夏至不以為意。

夏老太太就將那碗豆沙給了小黑魚兒,讓他和侄子們去分吃了。小黑魚兒抱著碗,身後依次跟著小樹兒、小夏林,夏楊,像一串小尾巴一樣。夏柱眼巴巴地,終究沒敢跟過去。

這是夏二叔和夏二嬸囑咐他的,讓他有個大人樣,尤其要跟小樹兒區別開來。他可是就要娶媳婦的人了,如果還跟小樹兒、夏林和夏楊幾個分吃豆沙,那可就太難看了。

尤其是被夏老爺子、夏老太太還有夏至看見了,肯定更不能點頭同意。

傍晚,天漸漸地黑下來,外面滴水成冰,這就是包餑餑的最佳時間。因為這種時候蒸出來的餑餑放到外面去,才會在最短時間內從裡到外都凍的透透的,才能儲存更久。大家都選擇在晚上包餑餑,就是這個緣故。

平時做飯做菜男人們都不上前,但是今天夏老爺子帶頭坐在了桌邊,然後就是夏橋。

夏二叔和夏三叔卻沒有上前。

夏三叔特別不好意思,可是沒辦法,他別的活計都能幹的挺好,就是不會包餑餑。如果強要他包也成,就是包出來的餑餑不僅不好看,上鍋蒸之後還保準會露餡。

據說以前夏老爺子和夏老太太也讓他包過一回,不過蒸出來兩屜的餑餑之後,他們就把夏三叔給趕下了桌,不肯再讓他包了。

夏二叔也不會包餑餑,他是從來都沒上過桌。據說夏秀才也是一樣。

“你們倆一會就燒火。燒火的活就交給你們倆,還有二柱,也幫你爹燒火去。”夏老爺子就吩咐。

郭喜媳婦和郭玉環都在桌子旁邊幫著包餑餑,郭喜沒上桌,夏老爺子也沒吩咐他。不過他還算有眼色,主動出去幫著燒火了。

除了夏家自己人,來幫忙的有早就說好了的孫蘭兒和孫秀兒,武老太太也來了,她還帶來了兩個兒媳婦和兩個小孫女。武家的兩個小孫女都和夏至差不多的年紀,做家務活已經很利落,包餑餑也是熟練工。

像她們這樣的女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就會幫家裡包餑餑了。

大家高高興興地包餑餑,隨口嘮些家常。五月突然開口:“哎,大丫和二丫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