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三年(1026年)元日來臨之前,蘇州府城內一片喧囂,繁華的蘇州內城已經容納不了越來越多的居民,自孫冕主政之後,蘇州城區的規模已經擴大了好幾倍。

隨著淞江船閘的建成,水患已經離百姓遠去,城區擴張更快,新任蘇州知府周實四處考察後,看到內城不堪重負,乾脆把城內的什麼布市、柴米油鹽市、小商品市等等批發類市場,一股腦全部搬到了吳山村,吳山村的市場更是龐大無比,佔地面積已超尋常州府,成為兩浙路的批發中心。

官營的市集發揮出了巨大的財政作用,如今吳山村的商鋪租金每歲可達數十萬貫,這還不包括蘇州城內的官鋪租金收入。

強有力的歲入支援蘇州的水利建設綽綽有餘,且陽澄湖的漁業資源如今早已豐盛,沿岸曬制鹹魚、蝦幹的作坊比比皆是,蘇州官府又可收入一筆不少的賦稅。

祭灶節過後,周實領著蘇州府一幫司曹官員來到吳山村視察,蘇州府的司曹官員與別處州府缺胳膊少腿完全不同,包括通判管轄的什麼糧科院、應在司、造賬司、提舉軍資庫全員配齊,而州衙的司戶參軍、司法參軍不再兼任這三個衙門的職務。

蘇州府衙是除了開封府以外大宋規模最龐大的州府衙門,日益增長的歲入讓朝廷曾經頗為頭疼的冗官、冗費在蘇州是完全看不到的。

周實站在市場最大一處防火瞭望塔上,捋著鬍鬚笑道:“諸位,吳山市場應是我大宋最大之市集集,租金歲入幾十萬貫,有何處集市能與之相比?即便是東京城裡的集市亦無法超越。”

司戶參軍笑著拍馬屁道:“此皆為知府治理有方,朝廷百姓盡皆稱頌。”

周實不以為然道:“參軍,不可如此說,這皆是孫知州留下的好基礎,還有王知縣六年辛勞的治理,本官蕭規曹隨,亦是拾吳先生牙慧而已。”

說罷有朗聲道:“今日帶諸位來此,一是請諸位同僚看看市場務集中於一起的有利之處,二是請諸位集思廣益,廣開言路,瞧瞧蘇州府除了商務、房地產、各種工坊之外還有何處可更上一層樓。”

通判指著遠方一線水輪機道:“知府請看,那處便是蘇州的織布作坊,如今的棉布大行其道,絲綢除了海貿、上貢,富豪之家穿著,百姓皆逐步改麻為棉布縫製的衣衫。當前臺灣棉布又供軍需又供百姓,集市裡一布難求,我蘇州府的棉花種植面積偏小,不妨擴大種植,引進臺灣蒸汽機織布。”

周實點頭道:“通判言之有理,不過棉花收益遠超水稻,若是百姓紛紛改糧為棉,蘇州豈不會缺糧?”

通判進言道:“知州,我等只需在官田裡大肆種植,百姓們聽之任之便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司戶參軍搖頭道:“通判,此事萬萬不可,若是百姓們紛紛種植棉花,而以銀錢購買糧食用以交納秋稅,勢必推高糧價,百姓必苦不堪言,且我蘇州一直是朝廷的糧賦大戶,一旦糧價上漲,府庫收不上糧賦,還需花費大量銀錢採買糧食充實府庫。”

周實皺了皺眉頭道:“此確為隱患,但也不可偏廢,棉布可成為蘇州一大財源,不知諸位有何高見,能增加賦稅而不影響糧食產出。”

糧料院知事抱拳道:“知府,下官倒是有一策,如今府庫充盈,應回購大批田地,仿照臺灣府建立農場,用以種植稻麥、油菜、大豆之類,而百姓農田聽任自由。”

通判反駁道:“提舉此言甚不合適,如此百姓獲利良多,而我官府田地種麥載稻,獲利極少,這又如何使得。”

司戶參軍卻道:“通判,下官卻以為此言有理,且看臺灣府的農場並不能獲利多少,全靠基隆、淡水兩縣的工坊來補貼,百姓安居樂業,每歲引入移民數以萬計,即便不算其礦山鑄錢,歲入也年年遞增。”

應在司提舉道:“參軍此言有失偏頗,臺灣府工坊遠非我蘇州府可比,動則海貿收益便是幾十萬貫,我蘇州府賦稅、官坊歲入不過兩百萬貫有餘,如何能與臺灣府相比。”

籤判笑道:“提舉此言亦有失偏頗,臺灣府每歲上貢朝廷數以十萬計的刀槍弓弩箭支、二、三十餘萬斤上等好鋼,還有蒸汽機,這些可都未計入歲入,他們能補貼,我等為何不能補貼,且可從棉花、棉布增產後的賦稅用以補貼官田的虧空,百姓們又增加了收入,收入增加亦刺激了房地產和商鋪的銷售,這不是好事麼。“

周實逐漸理清了頭緒,便道:“此事可行,通判與諸位再細細擬個條陳,待本官上奏朝廷後實施,在此之前,嚴禁百姓種植棉花,以免推高地價,各地縣衙當令行禁止。”

眾官人躬身抱拳稱是。

............

吳山村丁府內,丁大勝和丁進寶卻是箭弩拔張,兩父子爭得死去活來,丁進寶道:“父親,我等為蘇州府的興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如今還要給這幫工匠弄什麼年底分紅,我丁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丁大勝怒道:“錢錢錢,你如今被錢迷花了眼睛,你眼裡除了錢還有什麼。看看你那渾家,身上穿著銷金衣,頭頂的金簪珠寶至少值個上千貫,脖頸上掛著東珠項鍊,這還不算,手腕上兩個碩大的黃金手鐲,腳脖子上還掛著金鏈子,真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丁進寶委屈道:“爹爹,我等的錢財都是正兒八經賺來的,並非像那些地主靠著收租來盤剝百姓,丁家的工匠工錢是兩浙路最高的,人人提起丁家工坊,誰不是豎起大拇指,既如此為何還要給這些工匠分配紅利?”

丁大勝嘆道:“獨樂了不如眾樂樂,我丁家如今必然是兩浙路首富,要這多錢又有何用?進寶,丁家的家產便是讓你的子孫吃五六輩子都綽綽有餘,佛曰普度眾生,我等應以蒼生太平為念,以前爹爹沒有這個能力,如今既然有能力,讓工匠們都過上好日子有何不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