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二年(1025年)的大宋態勢不錯,蘇州府淞江的船閘經過三年的施工,於五月正式建成,竹筋混凝土的海堤也建好了七成。

蘇州府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原來清理河道是筆巨大的開支,如今清理的淤泥反倒有不少民眾來購買,節省了不少成本,河道廂軍搞了個漁業務,在挖掘的湖泊養魚養蝦,補貼軍用,倒也搞得有聲有色。

蘇州府衙順勢取消了米糧的補貼,以漁務直接發錢來代替米糧的發放,孫冕的裱糊之法終於結束了,盛隆商鋪和丁家工坊長出了一口氣,這幾年來糧食從一百五十文漲到了二百三十文,他們可是倒貼進去不少錢糧。

財大氣粗的蘇州府如今根本看不上區區什麼過稅和進城稅,下令全部裁撤,這些稅務的裁撤更加促進了商業的繁榮,長洲、吳縣、崑山如同吹氣球般膨脹了起來,市場一個接著一個開設了起來,蘇州府的商稅收了個盆滿缽滿。

東京城的房地產遍佈於城外大大小小的山丘旁,王嘉言出任住建務提舉後,依山傍水開發了不少房地產,一個個小山丘被他巧妙的修築成了園林景觀,小區的宅子建設多少賣出多少。

住宅旁邊的商鋪是一鋪難求,而每個小區到官道上都有水泥馬路相連,由此帶動了僱傭牛馬車的發展,從東京城到各個小區的大車絡繹不絕,後世俗稱的第三產業被房地產完全帶動起來。

三司有了極為豐厚的商稅,自天禧末年出現的歲入虧空已不復存在,嚐到甜頭的三司準備在杭州、洛陽開設住建務,杭州州衙和洛陽留守司、河南府衙也不是吃素的,怎會讓三司獨吞肥肉,屢屢上奏疏要求朝廷准許地方州府自行開辦住建務。

杭州是看到了蘇州九年來的發展,以前和杭州基本一個樣,甚至還不如杭州,但如今甩了杭州幾十條街,並由州升府,整個城區越擴越大。

這其中發達的工坊和商貿固然功不可沒,但貢獻了大部分賦稅和官府收入的還是房地產,而杭州一樣是商賈遍地,幾年來手工作坊也漸漸增多,搞房地產完全可行。

而洛陽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悠久的都城歷史,自古就有文人贊曰“洛陽衣冠之淵藪,王公將相之圃第,鱗次而櫛比”。

洛陽城裡居住著許多王公貴族,一是歷代相傳的貴族,比如洛陽的寧氏、劉氏自古都是官宦之家。二是太宗平定北漢後,將居民大批遷往河南府,不少官宦富戶都在洛陽定居,三是一些宗室比如太祖四子趙德芳的後裔就住在洛陽,四是致仕的士大夫都樂於定居洛陽。五是留守司本身就有相應的朝廷分支機構,比如分司御史臺、國子監等等,有不少官吏。

這些王公貴族大臣們自己的府邸當然是早就有了,但他們開枝散葉的子孫後代哪有府邸,還不得自己賺錢自己去買,但如今不準土地買賣,且王公貴族們自從去看過了東京城裡的別業小區後,都想著能住進這樣的宅子,不少家中豪富的貴族在東京城裡也買了宅子,錢惟演和劉燁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兩個本來有矛盾的人才能合在一起商議弄房地產。

要是放在幾年前,這事肯定是不被允許的,守內虛外是太祖制定的既定國策,所有州府的財富都必須統統收歸朝廷,以防出現地方割據。

如今朝廷對蘇州府放水養魚後,上貢的賦稅連年增加,最重要的是隨著蒸汽車船的執行,朝廷禁軍未來可以迅速調動,除了邊遠州軍,有運河到達的地界朝廷根本就不怕地方政權造反,守內需外的政策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消亡。

十一月十五日,是承明殿太后垂簾視朝的日子,杭州知州周起和洛陽留守司錢惟演、河南知府劉燁坐船趕來了京師,他們屢屢上書毫無結果,便申請回朝議事,王曾本就被這事搞得兩頭為難,乾脆就批准了他們還朝,當面鼓對面鑼講個清楚。

劉娥和趙禎升座,朝臣們參拜完畢,如今的大宋天下也沒有什麼天災人禍,太太平平,朝議上每每大吵大鬧的都是爭權奪利的問題。王曾出列奏道:“太后、陛下,今日朝議有個要事,杭州和洛陽兩地與三司爭議房地產一事,請太后和陛下定奪。”

劉燁有些忐忑,於是用眼色示意錢惟演上奏,他來到東京城上朝陛見其實有些尷尬,當年他出任權知開封府時,劉太后覺得自己家族地位太低,總想攀附一門權貴,於是單獨召見他,對他說:“本位知曉你出身名門大族,想看看卿家的家譜,說不定本位和卿家出自同一家族呢。”

劉燁當場就拒絕道:“微臣不敢和皇太后攀親戚。”後來劉娥三番五次提及這件事,劉燁假裝風眩病發作,摔倒在地被抬出宮殿,這才作罷。

錢惟演見劉燁不出聲反倒朝著自己使眼色,心下明了,便出列奏道:“太后、陛下,西京洛陽是數朝古都,王公貴族後裔不計其數,百姓富庶,房地產需求極大,故微臣與劉知府商議後上奏朝廷,太后和陛下允准洛陽舉辦住建務,開發小區,也好造福百姓,進貢朝廷。”

三司使李諮閃身出列道:“此事就不必錢相公操心了,三司已有規劃,打算明歲年初在洛陽開辦住建務,河南府和西京留守司配合三司即可,多謝二位費心了。”

錢惟演笑道:“李計相,此事乃是我等的分內事,並非配合三司行事,計相可千萬別混為一談。”

李諮抱拳躬身向著趙禎說道:“太后、陛下,微臣以為這房地產茲事體大,應有三司統一規劃為妥,若是任由地方衙門自行其是,必定混亂不堪,貪官汙吏上下其手,百姓吃虧,朝廷也收不上應有的賦稅。”

杭州知州周起出列反駁道:“計相此言差矣,三司若是在地方開辦住建務,住建務衙門裡的官吏如果貪墨,三司鞭長莫及,我等地方官府又無權過問,長此以往才真正會讓百姓吃虧,朝廷受損。”

三司鹽鐵副使滕涉出列道:“周知州此言更是謬誤,我三司自去歲大搞審計後,吏治清明,哪有知州說的那般不堪,倒是地方官府吏員貪鄙成性。況且三司開辦的住建務政績斐然,管理有方,朝廷歲入幾百萬貫,若是放到地方官府,只怕幾萬貫都收不回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燁忍不住了,出列說道:“滕副使此言有些偏頗,地方官府不見得就比三司差了,洛陽城若是自行開辦住建務,當與三司對半分成,第一年保底上貢十萬貫,以後歲歲增加十萬貫如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