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知道注輦國的制度大部分源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於是說道:“貴國的阿育王應當是一代偉大的帝王,國家方略亦源自於阿育王,不過阿育王失之於軟弱,對待罪犯和入侵者不還以暴力乃是謬誤。”

拉金德拉見吳夢稱讚自己國家的偉大帝王,臉上現出驕傲的表情,挺了挺胸膛道:“朕的榜樣便是阿育王,但同樣講究嚴格的刑律和武力。”

吳夢道:“王上,從貴國的史上來看,這什麼共和制在當下是不合適的,還是集權的君王制合適於貴國。現今天下群起紛爭,如若沒有高度集權的朝廷,根本無力對抗外來敵寇。”

吳夢這是來到古代後得到的深刻體會,中世紀的世界不是後世那個文明社會,而是絕對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一個國家若無強有力的君王和朝廷,必會被彪悍的遊牧民族所滅。

要是想當然的搞什麼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一旦強敵入侵定然四分五裂,共和制只能是全社會的科技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合適。

拉金德拉深以為然,點頭道:“先生說的對,以前我大天竺便是學西方的制度,搞那地方自治,致使外寇入侵,喪失國土。如今群雄割據,各自為政,一旦再來外敵,勢必無法抵擋。所以先父一再叮囑不可搞什麼過分的自治,一切權力必須握於帝王之手。”

吳夢點頭道:“王上所言甚是。吾觀貴國之司法制度頗值鄙國習之,鄙國的司法權還在地方官府,殊為不智,吾日後定當改之。”

拉金德拉點了點頭,開始還為堂堂大宋居然要學習注輦國的司法制度頗為自得,於是又問了問大宋的民生和官制,越聽越心驚。

他想不到大宋富有到如此程度,開封府居然有上百萬居民,賦稅也遠低於注輦國,居然是募兵制,國家養兵,而不是百姓服兵役,這下便不淡定了。

拉金德拉詫異的問道:“先生,我知曉宋國富庶,可鄙國的使臣去過宋國東京城,回來後未曾說過如此這些。”

吳夢大笑道:“王上,貴國的使臣如何敢在王上面前大談特談我大宋之優良體制,只會貶低大宋而抬高貴國,因這些制度皆為王上制定的,他若是說大宋優於貴國,豈不是非議王上。”

拉金德拉並非庸君,聞言便深思起來,吳夢笑道:“王上若是不信,回國後密召使臣入對,先恕使臣無罪,再令細細道來,使臣必會說出實情。”

拉金德拉雙手合什道:“多謝先生以實情相告,那貴國的皇帝又是如何知道地方和外邦實情。”

吳夢哈哈笑道:“其實我大宋皇帝亦時時會被矇蔽,不過我大宋的臣子不少敢於仗義執言,奏疏不但講實情,還時常將百姓描述的民不聊生,彷彿大宋就將天下大亂一般,奏疏裡對皇帝的責問從不少見,民間罵皇帝和臣子的也有不少。”

拉金德拉是一代鐵血帝王,他是專制和獨斷的,聞言甚為詫異,想不到大宋的皇帝如此沒有威嚴,連忙問道:“貴國的臣子居然敢責問皇帝,不怕殺頭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吳夢向著北方一抱拳,鄭重說道:“我大宋太祖皇帝立碑為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天下間誰敢違拗?故我大宋民風開放,政議清明,也並無奴婢一說,天下百姓、士農工商皆可參與科舉為官。”

拉金德拉吶吶自語道:“想不到,想不到,一代開國君王居然會立此誓言,豈不是自縛手腳,四民平等,皆可為官,豈能保證秩序?”

吳夢點了點頭,委婉的勸解道:“王上,貴國的種姓制並非好法子,佛教的四民平等才是正解,婆羅門種姓一說荒謬至極。”

拉金德拉搖了搖頭道:“先生,那些達利特(賤民)皆為不潔之人、首陀羅人血統底下,如何能與婆羅門、剎帝利、吠舍相提並論,更何況種姓制有助於國家安穩,不是想取消便能取消的。”

跟一個半封建半奴隸社會的帝王大談特談眾生平等那是對牛彈琴,吳夢住口不言了,雙方又喝了幾杯酒,聊了些閒話便互相辭別,約定拉金德拉後日撤出淡馬錫城,宋軍進駐,宋曆元月八日在淡馬錫城會面,一起前往浡淋邦。

吳夢下令將注輦國的水軍和戰船放了,拉金德拉雙手合什表示感謝,並賠償了五千兩白銀,這也是搶的三佛齊的,做個順水人情而已。

當日黃昏時分,水軍和商賈們為陣亡的士兵們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葬禮,尹洙為無名烈士寫了一篇長長悼文,兵士們行齊胸禮,高唱《精忠報國》向逝去的英雄們致敬。

商賈們第一次發現“賊配軍”其實並不賊,而是他們的保護神,他們自發的捐獻了五百貫錢給犧牲廂軍家眷們,臺灣陣亡廂軍烈士的遺體火化後裝入瓦罐密封,將帶回臺灣安葬。

夜裡,吳夢看了一會書,給丁睿補習功課後,便躺在床上歇息,想著今日與拉金德拉的會面,越發覺得印度是個奇葩的民族。

論文明史他們比中國還要久遠,論科技手段也不差,公元一千年前就會紡織棉花,鍊鋼鍊鐵術極其高明,不知怎麼回事老是被外族侵略,先是雅利安人,後來又是亞歷山大大帝,跟著又來了阿拉伯人,最後淪落為英國的殖民地。

再看看他們的宗教,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在後世大興於中國、越南、緬甸、日本、韓國,而婆羅門教(後世轉化為印度教)只有他們自己還信,國民們有一段歷史時期還深受***教的影響,篤信真主,最可笑的是印度歷史架構重建還得依靠中國和阿拉伯人編寫的歷史書籍。

說他們不包容吧,他們也接受***教和基督教,說他們包容吧,那些婆羅門教義的種姓糟粕始終保留。

華夏在儒教思想的統治下,始終是個大一統國家,分裂的時候少,統一的日子多,無論是蒙古和滿清進入中原,都會被同化。

看看契丹一族,很多篤信摩尼教的,而北地的漢人怎麼也無法同化為摩尼教眾,在中原地帶摩尼教只能和本土的白蓮社同流合汙才能生存下去。

而印度人才好,阿拉伯人來了被***教同化,英國人來了又被基督教弄的欲仙欲死,始終被別的民族思想主宰,自己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