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縣是望縣,在福建路裡面算是比較富裕的縣城,此處從事手工業製作的工匠和海貿的商賈甚多,辰時中整座縣城已經開始熱鬧起來,挑擔叫賣的商販和行色匆匆趕著上工的匠人們比比皆是。

林貴平帶著兩個親衛隨便找了個飯鋪吃了些早餐,會過賬後往南邊的軍衙走去。

林貴平沿途經過萬壽宮、元妙觀,再跨過小西湖上的拱橋,迎面就看到了興化軍的衙署。

他在衙署門口遞上名帖,稍頃有書吏來引著三人入了衙署內,林貴平看了看這破舊的衙署,與外面繁華的街景是兩個鮮明的對比,他內心感嘆這官不修衙還真是個陋習。

知軍陳潭迎出知事廳外,兩人互相抱拳行禮後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寒暄話語,進到知事廳雙方按賓主就坐後,陳潭問道:“林提舉,臺灣府與本軍素無往來,不知提舉此次來本軍有何貴幹?”

林貴平拿出福建路轉運使司和安撫使司的文書呈給陳潭,並抱拳道:“陳知軍,臺灣府一直缺人,如今偌大的臺灣島上民不過三萬,可耕作之民太少,福建路山多地少,百姓困苦,故臺灣府向從福建移民去臺灣府墾殖。”

陳潭隨意看了看文書,他本就是個不太關注政事的太平官員,只要治內不出亂子便好,這裡有上官出具的文書,他哪裡會有什麼異議。

於是笑著說道:“反正減人漕司也會減稅,對本軍也無多大影響。此事本官會尊令行事,但還得請林提舉在此處住些日子,待本官將三個縣裡的主官請來詢問一番才可決定哪處的百姓可以去臺灣府,百姓們也不知曉是否願意,不管如何年前起行恐怕是做不到了。”

林貴平笑眯眯的先令隨從將小匣子放在案几上,然後吩咐二人退下,陳潭看懂了林貴平的眼神,也忙令左右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林貴平開啟小匣子的蓋子道:“陳知軍,臺灣府的事情還要勞煩知軍頗多,這一點小小意思,便是臺灣府給知軍的茶水、車馬費,還望知軍不要嫌少。”

財帛動人心這句話永遠是沒有錯的,陳潭雖不像陳絳那般貪婪成性,不過看著眼前衝壓精美的金銀幣還是一陣迷糊。

他呵呵笑道:“提舉太客氣了,我等都是為了大宋朝廷,沒有茶水車馬費不還是得幹,燕知府也是想的太多了,放心吧林提舉,本官定然盡心盡力去做,若是可能,讓提舉年前帶些百姓走。”

林貴平心道還是錢財好使,比上官的文書可真是有用多了,他笑著說道:“無須知軍勞煩了,本將無意知曉在興化縣武化鄉興教裡的百姓和當地的大戶陳清多有衝突,不如將把興教裡的百姓讓本將帶走便是,去掉了衝突的隱患,更是為知軍解憂,不知知軍意下如何。”

前幾個月興教裡的百姓與地主陳清的衝突早就報到了陳潭這裡,陳潭想著只是填幾個陂塘而已根本沒當回事,可事後好似衝突還是不斷,眼下聽到林貴平如今提出將百姓移走,他還樂得個太太平平,於是道:“林提舉真是消息靈通,此事可為,只是那幫百姓夾纏不清,不好說話啊。”

林貴平抱拳道:“知軍放心,只需知軍行文到縣衙,此事本將親自去武化鄉勸說百姓,就不勞煩軍衙和縣衙的官人了。”

陳潭正好省去勸說百姓的麻煩事,收了錢自然要辦事,他馬上叫來書吏當場寫下了文書,一份簽字蓋印讓衙役送去同城的興化縣衙,一份給了林貴平,又將錄事參軍和司戶參軍招來,命他二人配合林貴平登出興教裡百姓的戶籍。

林貴平看到事情辦妥,婉言謝絕了陳潭的宴請,帶著隨從們出了縣衙往城西南的武化鄉而去。

武化鄉興教裡,此處的百姓們像冬日裡被嚴霜打過了一般,一個個臉上都是頹廢的神色,陂塘之爭以他們的失敗告終,三個陂塘終於被填平了。

有了以前填塘的教訓,百姓們知曉這裡一千多頃良田被荒廢是不可置疑的了,只是那可恨的陳清,為了自己的私利,枉顧數百百姓的生死存亡,村裡的人一說起陳清便都是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啖其肉。

四公自從將五郎和十一郎派了出去打探臺灣府後,日日在家翹首以盼,這一日他又來到了村頭,嘴裡念念叨叨著去了兩個月怎麼還不回來,不會是出什麼事了吧。

四公眯著渾濁的眼睛望向村頭土路的盡頭,期盼那兩個小子能囫圇回來,最好也能帶來臺灣府的好消息。

四公正在恍惚間,忽然盡頭出揚起大片的煙塵,隨後土路上震動起來,遠處十來匹快馬向著往村子裡急奔而來。福建缺馬,一般百姓是沒有馬的,都是用牛車,能用馬的必然是官府或是軍伍之人,四公心裡頓時升起不妙的念頭,莫非是官府又來拿人了。

還未等他回過神來,馬隊已經停在了他旁邊,馬上帶隊的騎士抱拳用蹩腳的福建話問道:“這位老丈,請問此處是武化鄉興教裡麼?”

四公眯縫著眼睛看去,只見馬匹上的騎士都是清一色的皮甲鋼盔,想必是軍伍中人,四公惶恐的抱拳問道:“軍爺,此處確是興教裡,不知軍爺到鄙村有何貴幹?”

這騎士正是林貴平,他翻身下馬,走到四公跟前說道:“老丈莫怕,本將是臺灣營田司提舉,只是來問些事情,你們村裡是不是有個漢子,一個叫龔五郎的,另一個叫十一郎。”

四公聽說是臺灣府營田司的,一看又是軍人,他不由大驚,莫非這兩人犯了事,連忙抱拳言辭懇切的說道:“提舉老爺,那兩人的確是鄙村的,是老漢派他們去臺灣府打探一番,看能否給村裡的百姓們謀條生路。他二人是不是在臺灣府犯了事,軍爺來拿他家人的,此事都是老漢一手操辦,與他家人無關啊。”

林貴平見這老丈年紀頗大,也不好意思故意耍弄於他,便正色道:“老丈,這二人未經官府許可,私自上島,被廂軍擒獲,若是按照律法處置,那最輕的都是發配沙門島。”

四公大驚,正待開口辯解,林貴平擺了擺手阻止了他,繼續說道:“後來臺灣府燕知府審理後以為情有可原,故遣本將來核實一番,若是他說的情況屬實,不但可以赦免,爾等村民也可如願以償去臺灣府種田謀生。”

四公頓時又從驚到喜,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聽到的是真的,連聲問了幾遍,方才喜笑顏開,片刻後眉頭一皺道:“軍爺,這百姓遷徙可都要軍衙、縣衙甚至路治點頭方可,不知這幾處官員是否要打點一番,得花多少銀錢,老漢好召集村民們湊些錢財。”

林貴平瞧著這四公冬日裡都是衣衫襤褸,這村子裡想必窮困之極,於是掏出文書晃了晃道:“老丈不必憂心了,某已經將轉運使司、安撫使司、軍衙、縣衙的文書都辦好了,老丈還是速速回村通知村裡的百姓收拾細軟,至於什麼糧食、傢俱就都賣了吧,那些茅草屋也不值錢,丟了也不可惜,臺灣府會給你們宅地和磚瓦,自己蓋新屋好了。”

四公裂開沒牙的嘴巴笑的很是開心,轉身以不同於一般老年人的敏捷往村子裡跑去,邊跑邊喊道:“鄉親父老們,鄉親父老們,我等可以去臺灣了,過好日子了......”

林貴平進到村子裡看見家家戶戶喜笑顏開,情知這些百姓們怕是早就想走了,完全用不著什麼勸說之類,問清了村裡的人數後,便吩咐兩個隨從去泉州港攔下運礦的一艘三千石大船不必裝鐵礦,先把這裡四百多百姓運往淡水定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