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肅沉吟半響,又道:“先生曾有言,臺灣府衙和縣衙的設立要和以往有所不同,不知先生待如何設定。”

吳夢從袍袖裡掏出一本摺子道:“在下已詳細編寫好,朝廷的官制可謂疊床架屋,八成百姓們對官吏所掌職權不甚明了,在下此法簡單清晰,諸位來參詳參詳。”

燕肅接過摺子,智慧和尚與林貴平湊了過去一起詳閱。吳夢這官府的設定其實就是後世大明衙門各職位的翻版,相對於目前大宋縣衙裡的所謂什麼貼司、手分之類的名稱,大明衙門的稱謂要清晰明了許多。

臺灣府衙設佐官一名為通判,監督百官,掌司法院、主薄一名主掌賦稅、財政,州尉一名主掌刑獄,設立司理院、司法院以及府衙十五科,十二科指吏、戶、禮、兵、刑、工、農、商、運、稅、御、醫。

司理院負責監督刑科的刑案,稽核案件,提起訴訟(實際上就是後世檢察院的翻版),司理院長官為司理判官,與通判同級。

司法院負責刑案、民案審定;司法判官由通判兼任。

吏科掌官吏的任免、考績、升降等;

戶科掌土地、戶口、財政收支等,掌移民規劃署;

禮科掌儒學、科技、典禮、科舉、學校、印刷、出版等;

兵科掌軍政、馬政、武備庫、軍中司馬;

刑科掌治安、緝捕;刑科較為複雜,內部機構眾多,有牢獄、刑名、巡街、仵作、鄉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工科掌工坊、工程、營造、

農科掌屯田、作物、水利、林業、畜牧;

商科掌內貿、外貿、商裁、商管等。

運科掌水陸交通、驛站、急遞鋪、車船檢驗、交通安全、

稅科掌賦稅。

醫科掌醫館、行醫、瘟疫、藥物。

御史臺掌監察御史,負責百官監督,與朝廷御史臺合辦,與通判平級。(大宋的監察御史只是個兼職,但臺灣是專職)

十二科主官稱為參軍,副主官為郎中,郎中分掌各科事務,普通吏員分為主事、書辦、書吏三級。

縣衙設立十二科與州府相對應,知縣一名,縣丞一名,,主薄一名,縣尉一名八品,各房主官稱為押司,同樣設定主事、書辦、書吏三類吏員。

御科與稅科由州衙直管,賦稅按三、七比例與州衙分成,商稅十之收一,農稅統一為一畝三鬥,米麵均可。

各鄉主官稱為鄉長,從八品,不設十二科,設立鄉衙三班衙役。

各村設定裡正,裡正由縣衙指派,不由大戶擔任,為流吏。

各鄉村不得設定宗族祠堂,只許家中設立祭堂,嚴禁宗族勢力。

臺灣所有土地嚴禁買賣,都為官田,加強戶籍管理,凡進入工坊者一律收回土地,私營工坊、住宅、商鋪用地雙方籤訂契約,無論哪方違約都需收取罰金。這種方式只是個過渡,待臺灣的工坊成型後,臺灣的田地都會被收回,集中式的農場才是最好的出路。

後世的分田到戶表面上看是發展了農業,實際上導致的後果非常嚴重,農民把宅基地、田地、菜地都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結果導致中央對土地改革投鼠忌器。

後世社會改開前對農民不公,改開後對無田土地的城市貧困下崗職工更加不公,而且分散種植的土地生產效率極低,最嚴重的是將人類自私的個性愈發張揚了。

臺灣的工坊除武備、礦冶、鋼鐵、機械廠以外,其他的官營商鋪、農場、工坊日後都將走向官督商辦,商賈佔有三成以下分子,官府派出賬房,只可管賬,不可干涉商賈經營,所有工坊、農場都將設定御史,監督工坊、農場的賬務及官府經濟政策的執行。

各級御史不歸地方官府管轄,由朝廷御史臺與府衙任命,接受百姓監督,百姓們兩年一次對衙門、工坊、農場御史投信任票,如果票數不超過七成,御史將會被換掉,連續兩次御史被換,御史臺和府衙對知縣或是工坊的都管進行調查。

這些與大宋政務不同的法子看得燕肅和林貴平一時間眼花繚亂,眼望吳夢的種種規劃那叫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根本搞不清孰是孰非。

燕肅揉了揉太陽穴苦笑道:“吳先生,其他方略都是問題不大,可這御史設定,吳先生是打算與天下士大夫為敵啊,用御史來監督百官,而百姓選舉御史,這還不是百姓來監督百官。太祖曾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此訊息一旦傳出,大宋天下士子必定群起而攻之。在下建言,還是暫緩,待臺灣壯大方可實行。”

林貴平和智慧大師也點頭稱是,認為燕肅才是老成謀國之言。

吳夢笑道:“諸位想暫緩到什麼時日,需要三位明確,不可因“暫緩”二字永拖不決,將這些要事拖至下一代。”

智慧大師思忖了一會,抬頭說道:“貧僧建議以三年為限,三年之內臺灣八成地界當握於府衙之手,臺灣實力已相當壯大,此時實行較為妥當。”

吳夢點了點頭示意此事可如此操作,眼看政務聊得差不多了,便提起了學堂的事情,說道:“明歲四所小學堂的學子們即將結業,組建臺灣大學堂迫在眉睫,如今須得立即開工,若不然明歲四月無法開學。”

燕肅點了點頭道:“吳先生此話甚是有理,教化百姓當為首當其衝之事,本官建議立即開建。只是這大學堂教授從何處請來?”

吳夢笑道:“大學堂當分為工學院、文學院、醫學院、武學院四類,先不分學院,只分專業,先期開設工學院和文學院。

至於各院教授,先由楓橋班三十幾個弟子輪流執教工學院,文學院王夫子、燕知府、智慧大師你三人先兼職,明歲來了進士,也得輪流去授課,某編輯一些文學院的教材出來,先讓三位過目,進士來到臺灣後以新教材培訓,之後再傳授給文學院的學子們,至於大學堂的祭酒,就先讓王夫子擔任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