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館後苑內,趙恆又問道:“大臣們昨日朝議,有強弓勁弩和火藥,我大宋對契丹武備佔優,紛紛進言免除歲幣,吳先生怎麼看待此事?”

吳夢認為這些大臣忠心國事可嘉,可歷史局限性和經濟學概念決定了他們的眼光,現今的和平歲月是大宋發展經濟的最好時光,沒必要與契丹發生摩擦。

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大搞貿易,契丹並不富裕,不給歲幣契丹與大宋的大量貿易無從談起,一頭牛才三貫,多少牛才能換取臺灣那些昂貴的工業品?

何況現在也不是與契丹鬧糾紛開戰的最好時機,打贏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又怎樣?讓豪強們去瓜分土地麼,那與沒有打下來有何區別?

想到此處,吳夢道:“陛下,此事可否召太子一起過來商議?”

趙恆笑道:“太子正要長些見識,便讓他多多聽取吳先生的教誨。”

吳夢連忙拱手道:“在下只是些淺薄見識,當不得陛下誇讚。”

趙恆喚來趙禎立在一旁,吳夢道:“陛下、太子,契丹歲幣不但不能停,還要一直給,不夠再多借點給他們,不收或是少收利錢。”

趙恆懵了,問道:“吳先生這是何意,借錢給契丹,這不是資敵麼?”

吳夢從懷裡掏出幾枚銅錢叮叮的敲了幾下,問道:“陛下,是大宋錢多還是契丹錢多?”

趙恆不知吳夢何意,回道:“自然是我大宋錢多,契丹苦寒之地,人口不及大宋三成,物產又少,除了牛、羊、馬、東珠,還有何物?”

吳夢道:“請問陛下,大宋所產之大車、烈酒、玻璃、陶瓷、絲綢、漆器、廚具、蜜餞、粉條、布匹、搪瓷、海外香料與契丹之牛馬羊相比,那方的價值更高?”

趙恆似有所悟,答道:“這契丹的牛馬羊加起來只怕都不及大宋所產之十一。”

吳夢哈哈笑道:“那大宋百姓打造的物品賣去哪裡換錢?契丹沒錢,牛羊馬又不夠,用什麼來市大宋的物品?”

趙恆沉吟了一會,問道:“先生所言有理,可如何保證契丹借錢會如數歸還?”

吳夢抬頭望了望北方的天空,指著地面說道:“陛下,在下就沒指望契丹會歸還,先是當作善事來做,救救那邊窮苦的百姓。至於以後麼,還不起就拿燕雲的土地來抵債,至於土地不願意拿出來,那就刀兵相見,總不能說我大宋撕毀盟約吧。一步一步的蠶食,那燕雲十六州不就回來了。”

趙恆笑道:“先生這法子有些陰損,請繼續說下去。”

吳夢道:“陛下,國與國之間哪有多少道德君子所言,若是契丹佔了優勢,在下敢擔保耶律隆緒會撕毀盟約南侵。陛下,你想想北地也併入契丹多年,那處的民心早就不屬中原了,打下來容易收復人心難。先以貿易的甜頭拉攏百姓,燕雲之地的百姓必將受益最大。”

吳夢有些口渴,拿起石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突然醒悟還沒給皇帝上茶,兩忙拱手道:“忘記給陛下上茶了,恕罪恕罪。”

趙恆聽得正起勁,那還要喝什麼茶水,擺手道:“朕不渴,先生繼續道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吳夢拱拱手道:“陛下,燕雲之地經常有些旱災水災之類,大宋一片好心,自然不能看到同族的百姓受災,時不時給契丹捐獻大米、麵粉、粉條之類,然後派出細作偷偷告訴百姓這是大宋所為,並宣揚大宋的富庶,潛移默化燕雲之地的漢人。且對於民生物品如鐵鍋、粉條、搪瓷、布匹低價賣出,讓燕雲百姓享受到大宋的好處,久而久之,這民心所向如何?”

趙恆疑惑道:“吳先生,鐵鍋能隨便發賣麼?契丹缺鐵,買回去可是能熔鍊了做兵器。”

吳夢嘿嘿笑道:“陛下,他們做的越多越好,一則契丹煉不出好鋼來,二則一旦開戰,細作可大肆宣揚百姓家裡買不到鐵鍋乃是契丹國君所為,自然民怨沸騰。

陛下可知如今大宋天下的百姓承平日久,對戰爭自是不待見的,故待到契丹越欠越多,無法歸還時,曉諭天下,大宋百姓自然群情激奮,支援討伐契丹。而燕雲百姓心向大宋,何況又是本國理虧,大宋師出有名,乃是有道伐無道,無往而不利也。”

趙恆哈哈大笑道:“先生這是上兵伐謀啊,先收取民心,再擊其軍力。”

吳夢道:“對党項亦可如此,守住西北,廣開榷場,不過對於党項不可借錢,那幫人不似契丹人王化已久,當真是些蠻夷之眾,上到趙德明下到百姓,漢人又不多,無多少向心力。他們都是為了生存而戰,不給東西就會搶劫,絲毫沒有信義可言,故千萬不可手軟。

應當先從軍事上打服党項人,再以貿易手段將其胃口吊高,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那幫党項貴族和平民百姓用慣了大宋的東西,趙德明若是不聽話,只需把榷場一關,他們內部就要鬧翻天。”

趙恆又樂了,這吳先生真是個妙人,完全不動刀兵,可以把兩個異邦玩的團團轉。他又問道:“朕聽聞海貿利潤甚是豐厚,臺灣為何一直不搞海貿?”

吳夢搖了搖頭道:“陛下,並非不搞,時機未到而已,現下的海船僅僅能到南洋一帶,占城、交趾都是窮國,沒多少錢財。再往西去海盜不少,大宋的水軍鞭長莫及,只有等蒸汽機車船出現,發展水軍,逐步侵吞一些海外領地作為加煤加水的港口,才能順利打通大宋至大食之商道。”

趙恆問道:“吳先生,朕聽楨兒說過蒸汽機船,當真可無帆無漿自行?”

吳夢抱拳道:“自然是真的,陛下莫急,過上兩三年便會有了。不過陛下須應承在下一事。”

趙恆奇道:“吳先生,這世上還有什麼事能難倒你不成?”

吳夢道:“有啊,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臺灣現在是負債累累,最近又買了十條海船,欠下蘇州丁員外足足八萬貫,還欠了盛隆商鋪四萬貫,入不敷出啊。可鐵礦石還是吃緊,不如朝廷在太平州自行鍊鋼吧。”

趙恆臉一板,說道:“萬萬不可,鍊鋼定要在臺灣,朕還會下令皇城司,臺灣工匠未得皇城司許可,不得離島。至於這海船,朕出內庫十萬貫,全部買三千石的海船如何?”

吳夢算了一下,說道:“一條三千石的海船現下要價可一千五百貫,十萬貫能買六十餘條,一條船上需要三十餘名水手,兩千餘人一年的花銷可是要六、七千貫,這錢誰來出?”

趙恆笑的有些陰險:“此事易耳,朝廷買臺灣的鋼材、兵器,臺灣用朝廷的船運輸,自然需支付運費,臺灣與三司互相結算不就成了。”

吳夢大罵趙恆狡猾,臺灣賣鋼材給三司那每年不知道會賺多少錢,區區運費算得了什麼,三司定會倒欠臺灣一大把款項,而臺灣的節度使是趙禎,臺灣賺的錢是皇家直管,除了交稅,利潤根本不入國庫,都是趙禎支配。

三司無錢只能向內藏庫借貸,趙禎正好用錢袋子捏死朝臣。

吳夢嘿嘿一笑,說道:“陛下打的一手好算盤,在下深表佩服。”

趙恆故意裝傻道:“吳先生此言說的朕有些糊塗,朕只聞算盤其名,卻未曾用過。”

吳夢鼻子一哼道:“陛下別裝馬虎,在下是說你算計的太好了,三司以後定會老老實實聽太子的話。”

趙恆哈哈大笑道:“吳先生深知朕心,不愧是個妙人。”

吳夢謙虛了幾句,趙禎又問道:“先生,前些日子馮知院(馮元此時出知禮儀院)到資善堂講學,他講述了西北邊境的蕃漢有通婚之事,馮知院以為華夷自古有別,不可讓蕃人與漢人通婚,唐代夷人反叛是為前車之鑑,先生如何看待此事。”

吳夢心裡大罵馮元這個腐儒,西北邊境要太太平平必須搞民族融合,再沒有比異族通婚更強有力的法子,

扯什麼華夷之辯,後世美國有個總統還是個黑人,只有一些腐儒天天沒事幹就在故紙堆裡找真理,從來不抬頭看天下。

吳夢道:“孔聖曾言:‘有教無類’,那即是天下無人不可教,既然人人都可教化,那蕃人便可與漢人一般通曉聖人之言,如此與漢人有何不同,豈能不通婚?豈不知大唐時太宗皇帝還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這馮元只知道聽從古儒之言,不知變通,聽之何益?”

趙禎道:“可大唐將蠻族內遷,也埋下了後來安史之亂的禍根。”

吳夢點頭讚許道:“太子此言不差,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大宋民富國強,還怕區區蠻夷人士內遷?且大唐內遷之策錯就錯在不該讓蠻夷聚族而居,羈縻自治。我大宋將蠻夷遷來內地,當細分至漢人村落,且不可遷到邊地,應遷往荊湖路、兩浙路、福建路甚至臺灣這些地方。”

趙禎又問道:“先生,路途遙遠,蕃人長居北地,如何適應南方潮溼炎熱?”

吳夢笑了笑道:“昔日遷徙,藥湯不行,蕃人死傷甚多,如今臺灣防疫病的湯藥甚多,蕃人南遷無礙,太子若是不信,當先遷幾百戶至臺灣試試,讓天下官宦看看在下怎麼行那蕃人治理之策。”

趙恆仔細掂量了一下,感覺還是吳夢的份量遠超馮元,當下說道:“先生所言的遷徙之事也可一試,如可行再頒曉天下。”

吳夢大笑道:“陛下明鑑。”

趙恆放下心中的大石帶著趙禎告辭走了,吳夢也無所謂這船和鐵礦、鋼鐵是誰的錢,反正不是他的,他拿著也沒地方用。

這也是碰上仁宗趙禎,要是別的皇帝,吳夢就沒那麼容易無私奉獻了,畢竟像趙禎這般的千古仁君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少見的,再說現在也算他的半個弟子,弟子有事師父不幫誰來幫。

景靈過來問道:“你與陛下有什麼開心事,又是擊掌又是大笑。”

吳夢笑道:“這是某與陛下的秘密,不足與第三人道也。”

景靈白了他一眼道:“瞧你這神神鬼鬼的模樣。”推著他回房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