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講完忠於皇帝和保衛百姓的統一性,接著又道:“諸位現在應該明白軍隊效忠之物件、軍紀嚴明之必要性,那如何能使軍紀深入人心呢,靠如今大宋軍中的階級法能行麼?”

吳夢目光掃射臺下的廂軍將士,人人畏畏縮縮,不敢進言。

大宋軍隊一直行的階級法,下級必須無條件服從上司,如不服從毒打和酷刑那是家常便飯。

而這些體罰只會讓兵士們口服心不服,更多的則是懼怕。

懼怕恰恰是軍隊裡最不能有之心理,所以軍紀得有更好的法子深入兵士的內心,吳夢總結了幾條,他一一講述出來:

“一、教育,吳起曰‘以治為勝,教戒為先’,故應告訴兵士們為何而戰,為什麼要戰,軍紀與戰力、百姓之間的關係,以及軍法的綱目亦需講透,剛才某講的故事會發下小冊子給諸位武官,好生回去給兵士們講解。

二、以軍法治兵,孫武曰‘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吳起亦曰‘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於用’。故臺灣的軍法當重新修訂一次,日後不管是兵士還是武官,包括林提舉自己都應該主動遵守,違者不論官職大小,都應依法懲處。

三、正人先正己,正己而後可以正物,自治而後可以治人。故臺灣廂軍帶兵的武官只有從自身嚴格做起,才能把整個連隊帶起來。諸位武官日日與兵士一起訓練、食宿,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兵士的眼裡,只有自身持正,腰桿才會硬,治理行伍才不會投鼠忌器,若是爾等拉稀擺帶,卻令兵士嚴守軍紀,當面一套背面一套是管不住諸位手下兵士的。

四、嚴禁階級法,臺灣廂軍不是某個人家中的奴僕,他們是大宋朝廷在冊的兵士,除了違反軍紀,否則不得打罵,更不可奴役廂軍兵士為武官們幹私活、謀私利,兵士的一切行動只能是為了朝廷,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五、組建軍中司馬,諸位剛才聽了工農紅軍的軍紀、制度,應該知道在工農紅軍裡面有個官銜叫做政委,臺灣廂軍日後同樣設立軍中司馬。司馬和政委的許可權一致,掌軍中宣教、將士軍紀監督、糧草兵器支援監督、但絕非監軍,臺灣廂軍也不設監軍。

六、鼓舞士氣,‘兵之所以戰者,氣也’,縱觀古今,軍隊士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戰爭的勝敗。齊魯兩軍戰於長勺,齊軍‘三鼓而竭’,士氣喪盡;而魯軍‘一鼓作氣’,士氣大振。魯勝齊敗,繫於一‘氣’。工農紅軍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的敵軍,就在於“紅軍意志極其堅強,士氣極其高漲”,而敵軍則是‘鐵多氣少’,士氣低落,故而落敗。如何鼓舞士氣,後面的課目會一一講到。”

廂軍武官們下筆如飛,一一記下,吳夢待他們記錄完畢,便開始講述軍紀的大概方略,灌輸後世岳家軍、戚家軍、工農紅軍的各項軍紀。

什麼“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夜宿不入宅,晨起席不亂”,“臨陣詐稱疾病者,斬。臨陣拋棄軍器者,斬。埋伏作戰,遇賊人不起者,斬......”等等之類。

最後教武官們唱《三大軍紀八項注意》,吳夢起了個調子,唱到:

“大宋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軍紀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百姓對我擁護又喜歡。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百姓的負擔。

三大軍紀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尊重百姓不要耍驕傲。

第二買賣價錢要公平,公買公賣不許逞霸道。第三借人東西用過了,當面歸還切莫遺失掉。

第四若把東西損壞了,照價賠償不差半分毫。第五不許打人和罵人,**作風堅決克服掉。

第六愛護百姓的莊稼,行軍作戰處處注意到。第七不許調戲婦女們,潑才習氣堅決要除掉

第八不許虐待俘虜兵,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遵守軍紀人人要自覺,互相監督切莫違反了。

大宋軍紀條條要記清,大宋軍人處處愛人民,保衛大宋永遠向前進,大宋百姓擁護又歡迎……”

當日授課後,林貴平帶隊,鄭鈞隨後,廂軍武官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往軍營走去,沿途的百姓們很是好奇,看戲一般一直尾隨到軍營大門口。

後續的幾日授課,吳夢將後世人民軍隊的《帶兵之法》作了些適應北宋的改編,然後詳細講解給這些廂軍的基層武官聽。

待到講解完畢,吳夢便把鼓吹班子、楓橋班的學子,還有景靈和小青以及一些女學童們喚來,和廂軍武官們一起排練一臺戲劇,名字就叫《楊家將--雍熙北伐》。

廂軍兵士們發現上官如今對他們的態度友善許多,凡事都是先講道理再懲罰。

上官們這段日子裡神神鬼鬼的早出晚歸,臉上偶爾還殘留著胭脂,天氣明明不冷,可佔都頭和楊都頭二人睡覺都帶著幞頭,兵士們議論紛紛,懷疑自己的上官是不是出去偷腥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四月底,軍營裡搭建了一個高約四尺的戲臺,戲臺後面還安裝了滑輪升降機,兵士圍著戲臺轉了幾圈,也摸不著頭腦。

一個廂軍笑道:“莫不是提舉老爺看到我等在臺灣島上無婦人消遣,想請蘇州城裡的歌姬來演一場犒軍。”

另一個廂軍哂笑道:“提舉可不會弄這些東西,某看啊,多半是這些日子裡上官們神神鬼鬼搞的那玩意,不信你們等著瞧吧。”

猜不透吳夢鬼把戲的廂軍們每日裡都議論紛紛,話裡話外總是離不開這個舞臺。

過了幾日,謎底終於揭曉了,演出正式開始。

當日林貴平請來了兩百餘名百姓,三百廂軍則分成兩批觀看。接近四百名觀眾在戲臺前就坐,大家抬頭看著高臺面面相覷,不知吳夢演的是哪一出。

舞臺後面升起了一個幕布,上面是簡單的水彩畫,畫面是北地的春季,大片的農田和草原分列國境線兩端,穿著漢裝的宋人耕地,而髡發的契丹人則放牧牛羊。

一陣音樂聲緩緩響起,楓橋班的十幾個學子們在臺側齊聲朗誦道:“雍熙年間,我大宋與遼國邊境上的百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譜寫了一曲太平盛世的田園牧歌。”

佔林和楊展二人一頭髡發走上舞臺,後面跟著也剃了髡發的楓橋班學子金世明、曾樹等人,穿著契丹人的服飾,手裡牽著幾頭小牛小羊在舞臺上模仿放牧的動作。

廂軍兵士們鬨堂大笑,難怪楊都頭和佔副都頭二人睡覺都帶著幞頭,原來是剃了髡發。

隨後是鬍鬚飄飄的王夫子和頭皮光禿禿的智慧和尚帶著幾個學童們上臺,他們一身宋人的農民打扮,牽著小牛拉著耙犁在臺上耕田。

王夫子和智慧和尚與佔林、楊展互相打著招呼,佔林奉上牛肉乾給王夫子,智慧和尚從衣襟裡拿出雪白的包子分給了楊展,幾個宋人孩童和契丹的少年們互相手拉手的十分親熱,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

隨後王夫子一副體力不支的樣子坐倒在舞臺上,契丹人佔林見狀連忙上前幫著智慧和尚一起耕田,而宋人孩童則幫助契丹少年們一起放牧,展示出兩國百姓水乳交融、和睦相處的友好氣氛。

臺下的樂隊一改悠揚的曲調,笛子吹響了歡快的樂曲,小青帶著女學童們唱道: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華夏愛我華夏愛我華夏,嘿羅嘿羅嘿羅嘿羅嘿羅嘿羅,愛我華夏!”

歌唱兩遍後,滑輪滑動,落下了帷幕。

第二幕一起幕,背景是白雪飄飄,風雪覆蓋著北方大地,屋頂上一層厚厚的積雪,一個漢人小姑娘坐在屋裡焦急的等待著自己父親的歸來。

悽婉的音樂聲響起,女學子的合唱聲響起:“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爹出門去趕集,整整去一天,今兒那個晚上還沒回還,奴家和了玉交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過年......”

王夫子揹著一個包裹,緩緩的走上了舞臺,男學子們接著合唱道:“賣豆腐賺下了幾個錢,集上我稱回來二斤面,怕叫別人看見了,揣在這懷裡頭整一天。”

王夫子走進家中,小姑娘露出天真的笑臉將王夫子迎進了家門,接過王夫子手中的麵粉。

音樂聲再度響起,女學童們合唱到:“爹爹稱回來二斤面,帶回家來包餃子,歡歡喜喜過個年,過呀...過個年。”

王夫子變戲法似的掏出一根紅頭繩,小姑娘笑靨如花,乖乖的蹲在王夫子跟前,王夫子給小姑娘慢慢紮起頭髮來。

學子們合唱道:“人家的閨女有花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了二尺紅頭繩,我給我喜兒紮起來,扎呀...紮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