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

雙方分庭抗禮,各守一邊。

與賭局一邊倒看好路大詩師不同,聚集在雙方身邊的觀眾都不少——

因為大家雖然不相信陳成的實力,卻好奇他會交出一首怎樣的詩來。

可陳成卻不遂人願,見大家都想看,卻從開始寫的時候就遮掩得嚴實,一個字都不讓外人看見!

現在已經定稿了,卻依然蓋得嚴實。

讓七少攔住了低頭偷瞄的人,陳成對路承允道:“後公佈詩的人有優勢,還請路大詩師先公開!”

眾人:“……”

你這麼直言不諱地說,恐怕有點不太好吧?

擺明了要佔路大詩師的便宜啊?

陳成不以為意,臉上帶著微笑,心想:我就是要佔這個小便宜怎麼了?

路承允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直接定了我最不喜歡的“佛學”題,你們以為他是正人君子,事實上他也打了小算盤,不是那麼規矩的!

竇明、梅英衛的話,關係還不錯,我謙讓一下也就罷了(梅英衛:那你讓我了嗎?),路承允?這老小子鬼得很,想讓我先漏破綻讓他挑?

沒門!

路承允對於“保密工作”卻不甚在意,反正他寫的時候,身邊很多人已經看到了他的是,沒有遮掩的必要,而且他對自己的大作向來滿意,也不怕被挑毛病。

當即爽快地讓弟子們展開詩卷,將自己的大作顯露眾人面前。

詩曰:

兜羅香結印,合掌向人天。

不作空花散,應參方外禪!

幻形休扼腕,摩頂或伸拳。

栽植菩提樹,芬芳證大千!

一詩既出,滿座驚歎!

大詩師不愧是大詩師!

路大詩師不愧是大詩師中的大詩師!

一首五言律詩,規章有度,內容詳實,妙用佛教典故卻不顯刻意,自然圓融,讓人讀之有如沐浴佛光之下!

不得不承認,同樣是人,路大詩師在詩道有確有獨到技巧,難怪有這麼多門生弟子,難怪多少人登門請求指導!

我們如果能寫出這等佛家智慧的佳作,真是付出萬錢也不惜啊!

“要學佛家智慧,直接去寺廟裡拜大和尚為師,不好咩?”陳成腹誹著,可是也要承認,路承允對於佛法的理解? 加上他本身就縝密嚴謹的創造手法? 相得益彰!

果然是奔著一定要挫敗陳成我來的!

“兜羅”? 乃是“兜羅綿”? 是兜羅樹上柳絮狀棉編織而成,佛家慣以兜羅綿之潔白細軟比喻雲狀,源於佛祖涅槃時的情景。

《大般涅槃經》,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 涅槃常樂我淨的大乘佛法? 上面記述佛祖涅槃時說:“即作金棺七寶莊嚴? 即辦微妙無價白氎千張? 無數細軟妙兜羅綿? 辦無數微妙栴檀瀋水? 百千萬種和香香泥”,“為迦葉故棺自然開? 白氎千張及兜羅綿皆即解散,顯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金紫磨堅固色身”? “迦葉與諸弟子,持其所得妙兜羅綿纏於如來紫磨色身……兜羅纏已……次第相重於兜羅上纏如來身。”

首先兜羅就與佛祖涅槃時相聯絡? 涅槃預示著修行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另一方面? 都說佛祖的手異常柔軟,“謂佛手柔軟加以合縵? 似此綿也”,所以也是拿此比喻佛的手。

而佛的手可以用各種手勢表達佛教的各種教義? 具有印度特點,含義極為豐富。常見的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5種(即“釋迦五印”),又如陳浩民般濟公的大招“羅漢翻天印”。

而路大詩師所寫佛手此刻結的是什麼印呢?

“合掌向人天”!

六道輪迴中有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眾生。

大家都知道佛家慣用“合十”作為一種敬禮方式,在我國還最為通行。事實上,印度三哥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淨之手(擦屁屁),故有分別使用兩手之習慣;

但你將兩手合而為一,則為人類神聖面與不淨面之合一,故藉合掌來表現人類最真實之面目。

佛祖用他那細棉、白雲一樣柔軟的雙手,結出“未敷蓮合掌”,雙掌虛合於胸前,掌間好似含宇宙蒼生!

只這一句,就把佛祖的慈悲為懷寫得分明!

因為佛祖與受苦受難的蒼生不同,他生來就是王子,是王國的不二繼承者,所以他才會有那樣柔軟的雙手!

十指不沾陽春水,養尊處優!

可是他卻甘願放棄榮華富貴,用最廣闊的胸襟去包容一切,虛懷若谷,度化眾生!

佛祖佛法的高深處,路大詩師在頷聯用了一對偶句:

不作空花散,應參方外禪。

隱現於病眼者視覺中的繁花狀虛影(飛蚊症),佛教稱為“空華”,《楞嚴經》說:“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以“空華”比喻紛繁的妄想和假相。

佛祖會被假相矇蔽嗎?

自然不會。

無論虛妄的東西多麼紛紛擾擾,他都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一語道破本來的面目。

一個微小的動作也能啟發眾生,醍醐灌頂。

超然於世俗禮教之外的種種內容,佛祖都已經參透,並傳承在他的經典之中。

“幻形休扼腕,摩頂或伸拳”則是說佛祖在實際“操作”(動手能力)上的成就,舉手投足之間,就能消弭人們憤怒、激動的心理活動,摸摸你的腦袋,又能啟發你的榆木腦袋,讓你大徹大悟!

《法華經》上說:“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作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

也就是佛祖用他的天生神力,按住大菩薩的頭頂說:我吃過的米比你們吃過的鹽還多,現在我就來好好教育你們!

你說你“感動不感動?”

自然是“不敢動不敢動”!

就好像在流沙河的沙和尚,作惡多端,連吃了九個取經人,還把他們的骷髏頭做成手辦,掛在脖子上。

可是後來的沙師弟呢?人人都公認的老好人,任勞任怨,有時候,一整章裡沙僧都沒有一句臺詞(假如那章師傅沒有被妖怪抓走的話),讀者們甚至都擔心他是不是走丟了。

這樣存在感極低的沙僧像極了職場裡失意的中年人。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看看《西遊記》原文就知道了:“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

看到了沒,菩薩也“現大神力,以右手摩沙悟淨頂”,然後沙悟淨就“不敢動不敢動”了!

要說牽強的話,問問沙和尚脖子上那九個骷髏頭,可都是得道高僧!

被選中的取經人!

“鵝毛飄不起”的流沙河,九個取經人的頭顱,是在這河上唯一沉不下去的東西!所以,沙和尚把它們留了下來。

他們難道就沒有跟沙和尚講過道理?

你能伸手去摸沙和尚的禿頭,那他自然也聽你講道理。

但是做不到嘛,對不起,我還是想把你做成手辦!

而佛祖,無疑比菩薩又要高明一層;

他不僅能摸沙悟淨的禿頭,也能摸觀音菩薩的頭。

總之,想摸誰就摸誰,而且被摸的物件不但不會覺得被冒犯,反而還要“摩頂喜堪狂”!

到結語“栽植菩提樹,芬芳證大千”就更好理解了。

千年之前,佛祖釋迦牟尼還是迦毗羅衛王國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於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

可以說,就跟“十字架”來到哪裡,哪裡就是基督的天下一樣,載種菩提樹的地方就有佛家的智慧!

然後套用《大話西遊》上最後菩提老祖轉世的話就是:“相傳五百年前,這就是水簾洞,齊天大聖住的地方。自從他打死牛魔王,救回唐僧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妖怪了!”

有佛法普渡的地方,人人安居樂業,安享太平盛世,豈不美哉?

讀完路承允大詩師這首五律詩之後,人人都彷彿喝了一碗濃厚的“佛法心靈雞湯”——

不要說雞湯也是葷哈,那些條條框框純粹是梁武帝老人家無事生非搗鼓出來的好吧!人家佛祖自己同樣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佛祖:??這和桃園三結義大家一起拜關二哥有什麼區別?燃燈佛答:有區別啊,在你成佛以前,老衲已經成佛了!)

看著周圍一群觀眾深以為然、不斷附和、躊躇滿志的樣子,陳成心想: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土之後,千年不衰,在嶺南就更為盛行,的確有其獨到的地方!

經過國人本土化之後的佛法,也的確在很多方面很符合國人的為人處世。

路承允這首詩,讓陳成不得不想到搖滾歌手許巍依靠佛法從抑鬱症中走出來後,變得包容、溫暖,寫的一首《空谷幽蘭》很能表達如弘一法師在內的本土化高僧的佛法思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幻大千,驚鴻一瞥。

一曲終了,悲欣交集。

……

一念淨心,花開遍世界。

每臨絕境,峰迴路又轉。

但憑淨信,自在出乾坤,

恰似如夢初醒,歸途在眼前!

行盡天涯,靜默山水間。

傾聽晚風,拂柳笛聲殘。

踏破芒鞋,煙雨任平生——

慧行堅勇,究暢恆無極!

此等境界,佛祖先做到了,然後由他的弟子們不斷傳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變得通達、超脫!

只不過……

佛法高則高矣,推行佛法對於消弭一個社會的矛盾有好處是不假。

可是不是人人都要做虔誠的佛教徒,致力於成為得道高僧,陳成就持保留看法了!

君不見,南北朝以來,過度佞佛導致的社會危機,因為僧人是不事生產的,寺院又是吞併土地的大頭,人人學佛的確是清平社會,可是也會引發連鎖反應,一旦有野心家借佛起事,如公元 515 年冀州沙門法慶聚眾造反,非常難搞。

路承允大詩師和許巍都寫到“大千”,可是這個詞原本出自晉道恆的《釋駁論》,他的這篇文章認為東漢初年,佛教剛剛傳入,象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外來僧人,生活簡樸,國人有出家為僧,最初也多是依靠乞食維持生活。兩晉時代,僧徒的生活情況有所變化。

到了南朝、北朝,那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如此才有三武一宗滅佛!

前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後有唐武宗、周世宗滅佛,三武一宗都不是純粹地討厭僧人。(拓跋燾可能是有點)

而是再讓佛寺無止盡地發展下去,國家就要空心化了。

君不見“南朝四百八十寺”,那些錢都用來鞏固國防的話,小陳我何至於喪失“皇族”之尊?

如今,只能“多少樓臺煙雨中”了!

當今天子李隆基基於同樣的手法,在即位之初對佛寺、僧眾的進行壓制,只是他的手段比較靈活,不至於像三武一宗那樣激烈,而且透過現在這種朝廷撥款修繕各種開元寺的行為,僧眾們甚至還挺擁護。

只能說,玄宗能締造開元天寶盛世,政治智慧還是槓槓的。

小陳我的詩,與路承允大詩師的作品,從立場上就會有所區別。

形式上嘛,只怕區別就會更大!

甚至還會夾雜一點陳某的私貨!

路大詩師珠玉在前,在已經獲得眾人認可的前提下,陳成的大作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但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

詩曰:

一難入危石,亂松青到門。

隔花僧影淡,穿竹鳥聲喧。

殿古藏雲氣,簾高入漲痕。

偶來尋斷碣,零落字無存。

眾人看著這首詩,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

詩好不好嘛……

應該是好的。

因為有得詩,不需要看內容,光是從形式上就能給人美的享受,那自然可以稱得上是一首好詩。

可是陳成的這首“好詩”,卻透露著莫名的怪異。

即便是維權群眾就事論事,也覺得……

老哥你這首詩是不是寫離題了啊!

詩題是“佛”,自然要像路大詩師一樣,稱讚佛法的偉大,可是你這首怎麼看,都像是一首寫景詩啊!

只不過,“景點”可能是放在一座寺廟而已!

別人不讓你寫景,你就硬要往這上面湊嘛?

路承允的關注度則和眾人不同,他的目光鎖定在“零落字無存”上面。

字無存?

話裡有話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