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仁先在氣憤之中,要帶兵回頭把身後二三十裡的賊軍殺個片甲不留。

但是耶律仁先身邊一圈人,可不是這麼想的。這個時候還殺什麼賊啊?不把燕京之圍解了,一家老小在城裡,這個時候誰還有心情回頭殺賊?

立馬有人開口說道:“樞密使息怒,萬萬不可中了這些人的緩兵之計,賊人先佔了潞縣,必然就是知道咱們回援心切,想要拖住咱們回援的腳步,還請樞密使勿要衝動!”

旁邊一人也連連點頭:“是極是極,想來賊人也收到了宋人已經兵臨燕京城下的訊息,所以才如此想擋住咱們回援之路,想那燕京城被宋人打破了,他們這些賊人好坐收漁翁之利!”

“對,定然是這般,興許賊人與那宋人說不定早已沆瀣一氣了。樞密使可不能中計了!”這人似乎還真說到點之上了。

不過也都是話趕話說到這裡而已。

這幾番話,還真讓耶律仁先皺眉在想,因為這些話還真有些道理。

潞縣是回燕京最快的路,忽然就被賊人堵住了,要說賊人沒有其他目的是不可能的,這麼轉頭一想,賊人是想堵住大軍回燕京之路?

當是這般!

眾人還真就把狄詠的目的猜出來了,還猜對了。

耶律仁先氣不過:“烏合之眾,蚊蠅之輩,伸手去打他,浪費了時間與力氣,不打他,嗡嗡作響好不煩人!”

“樞密使當以大局為重啊!若是轉頭去打,便是只打一戰,指揮排程,列陣佈置,再開戰去打,怕也要兩天時間。若是轉頭來潞縣的賊人依舊還死守城池,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眾人都在勸耶律仁先,這燕雲之地,又不是什麼重巒疊嶂的險要,而是地勢比較平緩的地方,此路不通還有別的路,大路不通,還有小路。只是十萬大軍走小路是不現實的,過不了車架的路,就難以用來行大軍。

眾人一番勸解,耶律仁先此時心態也平緩了一些,左右看了看,問道:“還有那條路去燕京比較近啊?”

左右人之人互相對視了幾眼,一人開口:“樞密使,路多的是,最好走最平緩的就是延芳澱了,正是枯水時節,泥濘也只有少許了,大軍透過,必然暢通無阻。”

延芳澱其實沒有大路,但是那裡小路就是大路,路左右都是雜草蘆葦的,一趟就平。

“延芳澱?”耶律仁先微微沉吟了一下,那地方他算是熟悉,因為他跟著皇帝打獵去過幾次。

“對對,就是延芳澱,往南走幾里就可以入那延芳澱了,枯水時節,好走得緊。穿過延芳澱就到了燕京不遠!”

耶律仁先嘆了一口氣,說道:“走吧,改道往南,進澱子,多派遊騎!”

“樞密使不必擔憂,便是那宋人,再如何想,也想不到咱們能從水澱子裡鑽出來,說不定這般還能讓宋人措手不及。”

這話也是有道理的,延芳澱裡面的路雖然好走,但是不好找,不是真正去過很多次的人,亦或者本地人,是很難在裡面找出一條能橫貫東西的道路的。因為裡面這裡一個水窪,那裡一個淺湖,走著走著又會有小沼澤擋路。

要在這些水窪、淺湖、沼澤裡找到一天比較幹的硬路貫通東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非得是那對幾百裡延芳澱極為熟悉的人才能做到,否則在裡面走來走去雖然沒有什麼大危險,但是不熟悉的人在裡面兜兜轉轉的,那時間都得浪費在探路試錯上了。

好在耶律仁先麾下的人馬,多是燕雲本地人,延芳澱本地人也有一些,連耶律仁先自己都來過這裡好幾次了,走延芳澱毫無問題。

耶律仁先也點著頭:“興許咱們從水澱子裡鑽出去,還真能讓宋人措手不及。”

耶律仁先算是認同了這個想法,大路不走,走幾百裡延芳澱,還真是兵出奇招。

一些延芳澱本地的士卒在頭前帶路,十萬大軍開始入延芳澱,準備從這裡衝出去,直撲燕京城,打宋人一個措手不及。

只是剛剛入得延芳澱不久,耶律仁先眉頭大皺。

盡眼望去,皆是雜草叢生,枯黃一片,歪歪斜斜的蘆葦一叢連著一叢,直到視野盡頭也不見邊際。

耶律仁先顯然立馬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馬步微微一停,有了一些猶豫。

“樞密使,怎麼了?怎麼不走了?”身邊的軍將連忙問道,生怕這位樞密使又要鬧出什麼么蛾子,非要回頭去剿賊。

耶律仁先抬手往前指了指,環看了一週,說道:“此處實非行軍之地,特別是這個季節!”

“樞密使,您看這路挺好走的啊,泥濘不多,車馬都能行,雖然頭前要開開左右的荒草,但也並不費事!”

耶律仁先擔憂說道:“非是路不好走,實乃這枯黃太甚,乾柴烈火,野火燎原,說起就起!”

眾人聞言一愣,他們都只想著趕緊回燕京,忽略了許多東西,此時耶律仁先一說,倒是把眾人驚到了。這種環境,真要來一把火,那還了得?

不過倒也有聰明人,立馬笑道:“樞密使過慮了,此處之路,何其隱秘難尋?若不是本地之人,誰人能從這裡輕鬆穿越得過去?且不說宋人能不能想到咱們回從這裡走,哪怕是宋軍想到了也無可奈何,宋人便是想派些斥候進來打探,他們那些南人,走得進來,怕是走不出去,又豈能探得到什麼訊息?咱們只管往這裡過,宋人必然難以知曉。”

耶律仁先還是擔憂,又道:“就怕那宋人一旦想到了咱們可能從這裡過,不論知不知,也把火先放了再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樞密使,您看著天色,無風起,您看著地形,能過火之處,皆是彎彎繞繞之地。就算遠遠看得頭前起火冒煙了,咱們轉頭再撤退也是來得及的,此處的火勢不比高山峻嶺連綿不絕,也無高處大風相助,必然追不上咱們的步伐,到時候轉頭走就是了。”

耶律仁先坐在馬背之上,倒也望得遠,地形還真如話語所說,一窪一蕩的,雜草蘆葦也是彎彎繞繞的,也沒有什麼風,真要起火了,火勢蔓延的速度也快不起來,轉頭跑還真來得及。

耶律仁先砸吧著嘴,想了一會,還是嘆氣:“唉……最好宋人真想不到這些,若是真來了火,咱們再出澱子去繞遠路,又不知要耽擱多少時間去。”

“樞密使放心,宋人對燕雲地勢不熟,必然想不到這一節!只待咱們從這裡穿過去,必然打得宋人措手不及。”

“走吧走吧,派人往後去催促一下,都加快腳步快些走。”

“得嘞,末將親自去催!”

蘆葦蕩,水澱子,溼地沼澤,其實景色還是美的,若是春夏之季,萬物興旺的時候,這裡微風習習,蘆葦飄蕩,候鳥成群,魚兒肥美,牲畜撒歡,更是美不勝收。到得那時,附近的有一些居民會有一種新的養家餬口的營生,那就是撿蛋,有經驗的人,鑽進蘆葦裡撿拾天鵝大雁野鴨的蛋拿去賣,都能養家餬口。

這裡真正的萬物復甦的春天其實不遠了,只待再過一兩個月,必然翠綠多過枯黃,煥發出生機一片。

十萬人,蜿蜒在延芳澱裡,好像是藏起來了一般,若是視野不在天空往下看,幾乎就發現不了裡面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在走路,因為蘆葦哪怕是枯萎了,依舊比人還高。

昔日裡,契丹大遼的皇帝,帶著親衛隊伍,策馬入得此地,彎弓射雁,每每都能盡興而歸。

有些事情,越是擔憂,越是會發生。

這是至理,後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墨菲定律”。

就如耶律仁西擔憂宋人會發現他們進了這裡,會在這裡放火。

耶律仁西猜得不錯,甘奇想得一夜未眠,想破了腦袋,也就是想出了這一計,把遼國這十萬大軍逼進延芳澱,然後一把火都燒掉。

當知道遼國大軍轉向往南入了延芳澱的時候,喜出望外的狄詠,立馬就帶著百十人馬出了潞縣縣城,他還有甘奇安排的最後一件事情要做。

此時在延芳澱西邊邊緣的甘奇,知不知道耶律仁先進延芳澱了呢?

其實他並不知道,狄詠那邊也來不及傳訊息過來。

但是知不知道也不妨礙甘奇繼續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

有棗沒棗,甘奇都要打三杆子,資訊不通暢的年代,唯有如此。非要等得確切訊息再放火,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延芳澱也不會因為甘奇這一把火就成了不毛之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才是延芳澱這種地方的常態。

這火,管他耶律仁先有沒有進延芳澱,甘奇都得放,延芳澱很大,甘奇不僅要放火,還要跟著火往裡進,一直跟著放火,幫著火勢前進。

延芳澱西邊的大火,已經燃起來來了,燒得蘆葦與雜草劈啪作響。卻是蘆葦與雜草這種東西,又並不經燒,遠遠不如樹木經燒,燒過之後,地面就裸露出來了,地面裸露出來就有了一個好處,那就是找路好找了,乾地溼地,一目瞭然。

大火烤得甘奇渾身暖洋洋的,在這還天寒地凍的季節了,反倒讓人挺舒服。

萬餘鐵甲,跟著火勢前進。

耶律仁先的大軍,從潞縣方向入延芳澱,此時正在延芳澱中心靠北的區域裡。離甘奇大概七八十裡。

甘奇雖然不知道耶律仁先到底有沒有入延芳澱,但是他也吩咐所有人主動幫著火勢往耶律仁先入延芳澱的那個方向推進。

具體做法就是一邊走,一邊到處點火,把東北方向所有能看到的雜草與蘆葦都點燃。

火勢推進其實不快,沒有大風,火的速度是沒有人的腳步快的。

所以甘奇走得也並不快,就這麼慢慢跟在火線後面向前。

七八十裡,得燒一兩天。

但是大火升起來的煙塵,隔著二三十裡就能看見,不僅能看見煙塵,還會有許多掃盡的草灰在空中飄蕩,瀰漫在方圓二三十裡的地面之上。

火的這種特性,也是耶律仁先想到可能會被火燒,依舊還入延芳澱的原因,因為隔著二三十裡地就能發現起火了,足夠他做出反應,避開災難。

火一直在燒,從頭天的中午,一直燒到第二天的上午。

耶律仁先終於發現了空中飄散而下的草灰,他第一反應就是大喊:“停步,停步,轉頭,撤退!”

左右之人也發現了這一情況,連忙大喊:“調頭,快,令兵回頭去,下令,後隊變前隊,撤退!”

令兵驚慌之間,打馬飛快轉頭奔去,一邊跑一邊重複著命令。

耶律仁先身邊,還有人罵著:“他娘的,這些宋狗如何知曉我等在這延芳澱裡面?”

有人大驚失色猜想道:“莫不是燕京城破了?有那兩面三刀之賊給宋狗獻計獻策?”

顯然有人覺得,延芳澱這種地方,若不是燕京本地人,如何也不會想到行軍打仗的事情上。

“莫要胡說八道!”耶律仁先立馬開口制止了這種擾亂軍心之語。

火的這種特性,也是耶律仁先想到可能會被火燒,依舊還入延芳澱的原因,因為隔著二三十裡地就能發現起火了,足夠他做出反應,避開災難。

火一直在燒,從頭天的中午,一直燒到第二天的上午。

耶律仁先終於發現了空中飄散而下的草灰,他第一反應就是大喊:“停步,停步,轉頭,撤退!”

左右之人也發現了這一情況,連忙大喊:“調頭,快,令兵回頭去,下令,後隊變前隊,撤退!”

令兵驚慌之間,打馬飛快轉頭奔去,一邊跑一邊重複著命令。

耶律仁先身邊,還有人罵著:“他娘的,這些宋狗如何知曉我等在這延芳澱裡面?”

有人大驚失色猜想道:“莫不是燕京城破了?有那兩面三刀之賊給宋狗獻計獻策?”

顯然有人覺得,延芳澱這種地方,若不是燕京本地人,如何也不會想到行軍打仗的事情上。

“莫要胡說八道!”耶律仁先立馬開口制止了這種擾亂軍心之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