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一直都是一部我很喜歡的綜藝。

賽制年年更新,奇葩源源不斷,觀點密集輸出,處處充滿著驚喜和意外。

它的第六季已經落幕一個多月了,傅首爾惜敗詹青雲。

但在這一季,我印象最深的選手還是傅首爾。

記得在辯論“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一期中,傅首爾的一句話令我感觸至深。

她說:

“如果今天的我讓觀眾們覺得身上有一些光芒,是因為我把一個女人最美的那幾年都花在了那張冷板凳上。”

《奇葩說》的觀眾都知道,傅首爾的童年時期過得很艱難,每次提到那時的經歷,總是淚流滿面。

但現在她可以在奇葩說的舞臺上驕傲的說出,

“我憑著自己的努力讓全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她的努力就是在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哄睡了孩子,然後就坐在那張“冷板凳”上,讀書寫作。

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傅首爾辯論的時候,總是調侃自己讀書少。

但是每一位《奇葩說》的選手和每一位《奇葩說》的觀眾都知道,傅首爾一直在堅持讀書,不斷給自己“充電”。

從《奇葩大會》時期拘謹的“家庭主婦”到《奇葩說》第六季時期灑脫的“大魔王”,傅首爾用行動告訴我們——知識是一個人的底氣。

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卻沒有多少人能夠沉下心來去細細地品讀一本書,能夠堅持一直讀書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學生時代有升學壓力,大學時注重交際、忙著考證,工作了沒時間,為人父母,事情就更多了。

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給自己藉口,又總在這天或是那天的晚上,懊悔自己沒能多讀一些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朋友聚會時,聽不懂對面人言語之外的涵義,更是插不上話;

當與客戶交際時,會因為不理解客戶說的專業名詞,而感到慌張失措;

當與同事相處聊天時,會羨慕對方總能擠出時間提升自己,進步學習,心裡有更大的一番天地。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會讓人在某個瞬間“頓悟”:

知識儲備量不夠,該“充充電”了。

於是一口氣買下許多別人推薦的好書,希望能一本本攻克,“變成更好的自己。”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第一天可能興致高昂地讀了30頁,第二天卻只看了15頁,然後慢慢變成了10頁、5頁……

直到某一天突然發現:不好!自己已經有段日子沒碰過書了。

一瞬間的醒悟往往難以持續。

其實,許多人對於讀書這件事,都經歷過先熱情後冷淡的週期性心態變化。

大部分朋友是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才開始讀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書籍卻不是“速效藥”,不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久而久之,一些人就產生了“讀書無用論”,放棄了讀書。

作為一名熱愛閱讀且深知閱讀重要性的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大家更輕鬆地與書結緣。

想了很久,我才知道,人必須經濟過一些事情才會明白一些事一些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